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

金肅城外,一隻龐大的騎兵,正在快速的行進的,接近萬名騎兵,共同出馬,帶來的威懾力是非常強悍,萬馬奔騰之下,黃沙滾滾,遮天蔽日。

可是在煙塵上面,卻非常整齊,這是訓練有素的騎兵的象徵。

事實上,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有依靠着煙塵,觀看士兵虛實的方法,一般而言,混亂的煙塵,代表着,這是較差的部隊,訓練有素,有戰鬥力的部隊,煙塵一般都非常的整齊。

在衆多的騎兵之中,周文秀也在其中,他率領着本部1000人,跟隨着蕭惠的大軍一起出徵。

作爲貢獻巨大的心腹,周文秀用了短短的半年的時間,在蕭惠的面前很是刷了一下臉,不但貢獻了足以裝備2000騎兵的新型重甲的,也在很多的方面,有出色的表現。

無論是帶兵的能力,軍略,還是戰略的眼光,他都是蕭惠看重的青年才俊。

哪怕是裝備了新式裝甲,但是戰鬥力參差不齊騎兵,被他扭合到了一起,可以毫不客氣的說,目前蕭惠麾下的前鋒,這一隻部隊是戰鬥力最強的部隊,沒有之一。

遼興宗的命令,是讓蕭惠先鋒出陣,實際上,作爲北院樞密使,韓王,他掌握着接近6萬人的部隊,不過那些部隊機動能力並不強,也不是蕭惠最看重,所以就被丟到了一邊,讓他們慢慢的趕,也只有他帶着9000多精銳,先出發。

爲遼軍奠定優勢,他們9000的大軍,在金肅城稍事休息,補充了一部分的給養之後,立刻大軍出動了。

不足一萬的騎兵,這在北宋而言,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或許集中全國之力,還能夠湊夠一兩萬,戰鬥力根本就不強。

戰馬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真的集中北宋之力,大規模的養馬,還真的能夠培養出一部分戰馬。

可是這樣代價太大,同時,農耕民族不適合作爲騎兵,大規模裝備的前提下,在戰鬥力上面,跟遊牧民族有較大的區別,這樣得不償失。

上萬,甚至是數萬的騎兵,在遼國和西夏眼裡,這根本不是什麼大數字,以牧民爲主的這兩個民族,隨便可以拉起10萬以上的騎兵,遼國甚至可以動員二三十萬的騎兵。

元昊在幹掉了遼國的招討使,就開始做了一些準備,堅壁清野這樣的,元昊也不可能一戰而退,如果能夠禦敵國門之外,並且取得勝利,何樂而不爲呢?

堅壁清野是以弱勝強的好辦法,可是有一個最大的弱點,那就是士氣,如果堅壁清野沒辦法鼓舞士氣的話,那就不是堅壁清野了,那就變成主動敗退了,冷兵器時代,士氣一弱,那麼就兵敗如山倒了。

元昊非常重視蕭惠,作爲遼興宗朝上,最能打的將軍之一,也是重點觀察的。

蕭惠沒有攜帶大軍出動,這讓他看到了機會,爲了迎擊他,元昊準備了2萬步卒和1萬精銳騎兵,其中包括了3000名的鐵鷂子,準備用數量和質量的優勢,壓倒對方。

3000鐵鷂子,說白了,就是一個的數字,可是這個數字,卻是元昊起家時候,鐵鷂子的數量。

鐵鷂子一直都是西夏的王牌力量,雖然鐵鷂子經過了西夏建國和逐步發展,已經發展成爲了數萬,可是大部分的鐵鷂子,還是以3000爲單位。

在元昊看來,軍力3倍以上,還有足夠數量的騎兵,最關鍵的是,最能打的鐵鷂子,應該能夠給蕭惠一個下馬威。

大草原和荒漠之間,沒有樹林,也沒有複雜的山地,要隱藏起來,非常的困難。

這也是遊牧民族的特點,遠程,或者是大範圍的迂迴作戰,進行攻擊,藉助着種種的佈置,以多打少,可是在小範圍之中,就能夠是硬碰硬了。

誰能夠在力量上面,壓倒對方,誰的拳頭大,誰力量大,就能夠取勝。

知道有三倍的敵人,在前方安營紮寨的時候,蕭惠的第一反應,不是駐紮下來,徐徐圖之,等待着機會,是直接開打的,因爲蕭惠相信,他的實力,已經超過了對方,這是絕對實力。

蕭惠下達了命令之後,當悠長的軍號聲響起,整個陣營迅速的發生了變化,從便利於行軍的陣營,變成了鋒銳陣營,開始加快了速度。

野利榮興,目前這一隻西夏軍隊的統帥,他出身與西夏貴族,野利家,同時也是西夏名臣野利仁榮之孫。

野利仁榮,是野利皇后庶族,出身很高,且知識淵博,熟知歷史。在歷史上面,他是西夏文字的締造者,元昊在這裡面,只是一個領導榮譽而已。

作爲目前西夏3萬軍隊的最高長官,野利榮興當然不能忍,他以鐵鷂子爲前鋒,開始跟遼國硬槓,2萬步卒壓陣,1萬騎兵正面對抗,以鐵鷂子爲箭頭,雙方相對衝鋒,開始了針尖對麥芒的攻殺。

周文秀,帶領着1千新式重騎衝鋒在前,身後,則是其他的騎兵,換成之前的蕭惠,或許會選擇別的方法,不停戰爭,選擇突破口,可是新式重騎,加上手中的重騎,在多了2000新式重騎之後,達到了5000人,這也是蕭惠的底氣。

雙方一場硬碰硬的戰爭,在騎兵衝鋒之中,只是幾十息的時間,兩股洪流就會撞在了一起,在以萬人爲單位的騎兵部隊的攻擊之中,沒有猶豫,沒有退後,有的只是的瘋狂的向前再向前。

向前不能夠保證一定活下來,可是向後,那就一定會死。

經過了北宋,還有周家的培養,周文秀不但是一個出色的謀士,也是一個英武的將軍。在力量和技巧,已經達到了相當程度的時候,再加上有鎧甲的防護,周文秀是所向披靡。

作爲謀士,作爲最重要的死間,周文秀應該是如同謀士一樣,搖着扇子,在背後指點江山,這似乎是他應該做到。

可是出身於遼國的他知道,在遼國對於文臣,遠沒有對武將那麼的重視,特別是在軍方,在這個大軍雲集的大戰之中,他如果不能夠衝鋒陷陣,立下功勳,他說的東西,再怎麼的有道理,也無法取信主將,更別說遼興宗了。

他必須要用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奠定在蕭惠,在整個遼軍之中的地位,這樣才能夠在這一戰之中,達到他想要做到的,以此奠定基礎,不再衝鋒在前。

周文秀自身的出色武力,並不能夠保證,在混亂的戰場上面活下來,千人長,算是中高級的軍官,卻不能在戰場之外,他之所以這麼的衝鋒,關鍵更主要的是裝備。

裝備並不能代表一切,可是在冷兵器時代,一款出色防禦和攻擊的裝備,對於戰場上面的頂尖將軍來說,是化腐朽爲神奇的作用。

就如同三國演義之中講述的那樣,裝備和馬匹對一個武將的加成作用非常明顯。

關羽在沒有獲得赤兔馬之前,跟獲得了赤兔馬之後,完全是兩個概念,後者可以把他冷豔鋸的威力發揮到極致。

這一個行動計劃,早在出兵之前,就已經通過皇城司傳出去了,樞密院經過了認真的研究,特別是調查遼國的一些習慣,最終的出來,這是唯一的選擇。

不管願意與否,要想在這一場關係到三國命運的戰爭之中獲得好處,擁有足夠的也影響力,巨大的戰功是一個基礎。

一個好不容易,處於關鍵地位的死間,不可能白白的死在戰場上,既然出戰是必須的,那就提高他的防護和攻擊吧。

這也是樞密院通過皇城司,傳達給趙信的,當時趙信還在大名府,聽說之後,立刻動用了相當的手段,他對於鋼鐵的瞭解,可比這個時代的人強的多,而且卡牌系統之中,也儲存着足夠出色的鋼材。

硬度在6.8的超硬鋼,做了簡單的表面摻碳處理,讓鋼的表面硬度大大的增加,哪怕厚度,只有普通鋼板二分之一,可是硬度卻超過了普通的鋼板,輕便同時堅固。

有了更加輕薄的鋼板,趙信還喪心病狂的引入了複合鎧甲,也就是說,整個鎧甲分成了三層,一層內襯,這個材料不是趙信提供的,而是北宋找到的珍稀材料,不知道用什麼絲編制的內甲,極爲的細密堅韌。

內甲之外,附着了一層摻碳超硬剛的鐵片,很薄,只有普通步人甲的十分之一,卻擁有着強大防護,主要是可以破箭防,外側,則是用任性材料編制的特殊的鎖甲,並且填充了一部分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是纖維和一些絲綢,最外側,則是達到了普通步人甲二分之一摻碳高硬鋼。

這樣表面處理,極爲光滑的鎧甲,整體的重量,只有一般步人甲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說,不足20公斤,對於身體強大的周文秀來說,並不影響行動,可是防護能力是喪心病狂。

在測試之宗,這樣鎧甲,面對着100只長弓的飽和攻擊之下,沒有一支箭能夠穿透他的鎧甲。

頭盔和麪甲也是特殊的材料,毫不客氣的說,這就是一個人形坦克,如果不是倒黴,被射中眼睛的話,戰場上,沒有什麼能夠射穿他,除非是神臂弩在近距離的攻擊。

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國本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擊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五百零四章 瘋狂交易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變爆發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七百七十八章 蒸汽車頭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遼矛盾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集卡牌第三百五十九章 上賊船 交易到位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一百三十三章 全莊蒸饅頭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集卡牌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四百一十一章 懷疑驗證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幣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習開始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四百八十七章 特別的邀請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一百零二章 軍隊的野望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第二章 船到南樂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七十六章 參觀作坊第四百七十八章 貴妃探家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槍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變方向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四百七十二章 破冰船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執的皇帝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八百零八章 直達鐵路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三百三十二章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