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

高爐鍊鋼,其實遠沒有人們相像的那麼的困難,焦炭,耐火材料,添加劑,這些問題,實際上,已經在大名鐵匠作坊解決,現在要做的,只是設計高爐的形狀,耐火材料鋪設的方式,還有大量液態的鋼水的排放和熔鑄的問題。

在不考慮到成本的前提下,只是根據趙信提供的模糊形狀,就能夠得到的最終的成果。

趙信不着急,鍊鋼很重要,可是有大名鐵匠作坊的存在,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不必考慮大量鍊鋼的問題,在房地產,公路,還有其他一些工業化鋼鐵需求沒有旺盛的時候,一個年產180萬噸的鍊鋼廠,足以支撐北宋的使用。

那麼,他有的是時間,慢慢的嘗試。

實驗室之中,對於一些模型之類的,進行了最少100次的嘗試,科學的試驗方法,縮小的比例,加上充足的人手和資金,實際上,對於鍊鋼爐的建設,已經有了一些積累,只不過,因爲趙信的阻攔,沒有在大名府實施而已。

現在,到了自己的地盤,有20平方公里的龐大地盤,還有一些基礎的工廠。

磚廠早已經投產3個月以上了,現在非常的平穩,定海軍無數的房舍,就是在磚廠和水泥廠的支持之下,慢慢的生產的,目前,大概有3萬多間成品,30萬間在建,而接下來,這個建設速度會加快。

以7層爲主體的樓房,設計圖已經被趙信拿出來了的,而小規模的鐵匠作坊,也在做最初的鋼筋,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現澆樓板,創造性的使用鋼筋結合的方法,把細長的鋼管,如同編制一樣,組成一個個的結構,大量漁網,保護不再隨便的掉落,這些讓人聞所未聞的方法,卻保證了施工的安全。

解決了鐵的問題,實際上,做到這些很容易,無論時光昂管,還是連接鋼管鐵箍,這些都是技術含量非常低的,只要有大致形狀,就能夠打造出來。

第一座建築,就是未來定海候的府邸,說白了,就是處理日常事物的地方,定海軍未來的定位,是一個大規模的海港城市,以商貿,工業爲主,趙信也準備打造一個迥異於北宋的管理模式。

以後世的外向型,服務化爲主的管理模式,這就更加需要足夠的辦公場所和開放性。

大型的樓閣,以大廳和服務窗口爲主,趙信參考後世行政大廳的模樣開始準備,並且抽調了精兵強將,進行這麼一個7層的建築的修建,甚至爲了保險,連地基都打了5米以上。

樓房的開啓,可以擴大城市容量,百萬人口汴梁,在這個時代是何等的龐大,根本不可能達到一平方公里2萬以上的人口密度。

普通的主宅,哪怕是一戶人家,都可以擁有上百平方米,加上商業,宮中建設和皇宮這些地方,一平方公里能夠達到4000人,已經算是非常可怕的。

實際上,開封府的內城就差不多有60平方公里,加上外城超過300平方公里,這才能夠容納這麼多的人口。

定海軍跟汴梁不一樣,汴梁地勢平坦,可以開拓的地盤衆多,可是定海軍就這麼大,未來的大型工業,集約化的輕工業,機械生產,都需要佔據大量的土地,如果不合理的佈置,到時候,根本容納不了這麼多的。

人多力量大,更別說一些專業人員,第一棟大型建築開工,很是吸引了不少人,不過那些只是表面的熱鬧。

趙信把建設樓房的一些方法,告知了經驗豐富的泥瓦匠之後,就轉而投入到了冶鐵研究所這邊,這纔是關係到以後的重點。

大名鐵匠作坊,之所以有這麼大的產量,大部分的原因,實際上,還是人力,當集中了成千上萬的鐵匠的時候,哪怕一個鐵匠的生產能力不高,最終積累起來的數字也很大。

新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初期的鋼鐵產量大幅度的增加,就是在原有冶煉廠的基礎上面,增加了產能,增加的投入,用量來取勝。

在同時代日本和美國分別達到500噸以上的人均產量的時候,當時的中國,卻只有33噸。

人均產能的落後,就代表着技術的落後,耗費的提升,爲了轉換這個,整整花費了30年,甚至到中國的鋼產量,已經是世界第一,超過世界產量的50%的時候,淘汰落後產能,增加先進產能,一直都是重點。

鍊鋼爐,就是走出來的第一步,而耐火材料,這種北宋從不曾接觸過的東西,也在磚廠生產出來了。

不是使用鋼鐵,而是耐火材料和外殼,逐步搭建起來的鍊鋼高爐,其中,整體的形象還有內部的佈置,已經通過小型模型,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現在,按照設計出來的最終稿子,開始搭建,一個寄託着希望的高爐,在定海軍的一側豎起來了。

趙信跟牛大力,幾乎是每天都泡在這裡,牛大力在做最後的調整,而趙信則關注,這個看起來落後,不足5立方的鍊鋼爐,在大鍊鋼鐵的時代,都不是很先進的,更別說後世的,少於20立方的,大部分都是被裁撤的小高爐,可是在這個時代,卻是最爲先進。

搭建花費了半個月的時間,調整,又用去了一週,在牛大力再三的檢查,沒有問題之後,開始了第一次開爐。

第一次沒有直接的冶煉,只是簡單的燒一下,看熱量的使用,還有廢氣和鼓風的情況,因爲有金屬溫度計,可以檢測不同位置溫度,當所有的溫度,都達到了1500度左右的時候,纔算是這個鍊鋼爐的真正成功。

如此的調整,又用去了2天的時間,牛大力最終確認沒有問題之後,選擇了一個黃道吉日,開始了的冶煉。

早已經準備好的鐵礦石,早已經選好的配料,再加上擺放在固定位置的添加劑,這些都已經成功,一次性出8萬斤鐵或者鋼,這是之前,從來沒有人想過。

雖然,之前他的日產量,已經達到了3000斤左右,可是那是在大量的時間,還有周圍的配合之下,這個被趙信稱之爲小高爐東西,一次性就是8萬,最少相當於30多個鐵匠,一天的工作量,如此效率,必然會讓鋼鐵的生產插上翅膀。

因爲是實驗性的,又得到了上面的重視,所有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專門精挑細選出來的,品味較高的鐵礦石,熟悉的配方,精品的焦炭,再加上最少10位大匠的控制。

高爐,是看不到火的,溫度計的出現,方便了他們的控制,在評估內部所有的溫度指標之後,他們有了一個簡單操作規程,只要按照這個規程來做的話,一定會冶煉出來。

看了趙信一眼,本身,牛大力是想要趙信組織個儀式,開啓的鍊鋼爐,卻被趙信拒絕了,他來主持,當焦炭被一點點的引燃,從小火逐步的變成大火之後,內部的溫度開始逐步的上升。

先是最底部的溫度計開始變色,代表着溫度,達到並超過了800度,然後是上面,一層一層,熱量在鍊鋼爐之中流轉不惜,跟普通的鐵匠臺不一樣的是,鐵匠臺再怎麼的密封,也打不到鍊鋼高爐的這種程度,這一點,從溫度增加方面,就可以看出。

哪怕是一次性,完成8萬斤的鋼鐵冶煉,使用的焦炭之類的數量也相對較多,可是溫度上升的速度還是很快。

“吹風!”牛大力命令道。

底層溫度已經接近1000度左右了,可是上層,最上層還沒有達到800度,這是之前實驗的一個重點,如果不能達到差不多的溫度,就會讓冶煉的品質無法得到保證,之前大名鐵匠作坊的時候,就已經證明,當溫度不均衡,不但會產生浪費,還容易讓廢品率增加。

出色的鐵匠,會逐步翻炒,讓溫度適中,可是高爐不具備這個條件。

同時,一次習性40噸左右的重量,這個世界上,也沒有人能夠翻炒的動。

這個難題困擾了牛大力很久,一直到趙信的出現,趙信簡單的介紹了一些對流的理念,熱冷空氣之間,會產生對流,人爲的製造流動,讓內部的熱空氣動起來,保證每一個部分都均勻的受熱,這一點,注入一些的空氣是不錯的選擇。

這也是爲未來奠定基礎,作爲後世的鋼鐵大國,從最初普通冶煉,到後面氧氣吹頂,走過了幾十年的歷程,可是這個技術並不複雜,甚至在北宋的環境下,化學制造氧氣,也不算是特別難。

氧氣吹頂,也不需要精度更高的純氧,氧氣的濃度達到一定數量就可以了,提前進行吹風,現在吹的是空氣,未來就可以改變成氧氣,到時候,纔會讓效率明顯的增加。

固定的環境,跟對流的環境,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不高,卻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增加了反應的速度,特別是先進催化劑的作用,整個鍊鋼高爐裡面的溫度,迅速的平衡,並且上升。

牛大力對於高爐是有一個預判的,可是真正在現實之中,高爐的效果,還是讓他吃了一驚,材料使用暫時看不到,可是效率上是提升了。

原來他估計,要煉製一爐鋼,起碼要3個時辰以上,現在,還不足1個半時辰,已經接近尾聲了,這倒是一個大好事,接下來的成與不成,就要看這一爐鋼的效果了,馬上就是火候完成,放出鋼水的時間了,他對於結果,充滿了期待。

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燃機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五百一十六章 遠洋海船第六百五十一章 海上登陸第六百二十一章 飛魚級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第二百四十章 風生水起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二百九十七章 確認仙術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一百六十四章 追丟了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八百二十五章 無息貸款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樓新樓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一百四十一章 滿口留香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三百五十九章 上賊船 交易到位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六百一十八章 技術和效率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習開始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七百二十五章 水面之下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三百三十八章 武器也可以麼?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災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九十四章 廉價的箭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麼證明第五百二十九章 航海補給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熱潮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八百七十三章 北宋受益第七百七十八章 蒸汽車頭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體系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三百八十章 保證金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八百五十九章 膳食結構第六百二十章 各種船型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量回歸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選新屋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