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的時代,錢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卻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
和平年代就是如此,大量人員集中在了定海軍附近,僅僅是吃喝這一點上面說,就是一個巨大的花費。
樞密院一直都推動,趕快交接,未嘗沒有甩包袱的想法。
按照一個廂軍,每天的伙食和其他的標準在20文左右的話,一天的花銷,就超過了500貫,軍隊,永遠是資金消耗的大戶。
在這位中層官員見證下的,趙信抵達之後的當天下午,就舉行了一個小型的儀式,負責交接。
超過2.5萬的廂軍,在交接之後,就已經不輸于軍隊的編制了,不過出於趙信的身份,樞密院還是留下了足以支撐兩個月的各種物資,當然了,只有簡單的,甚至連團練都不如的武器。
趙信沒打算要中樞的武器,這對於他來說,沒用,坐擁着鐵匠作坊,可以說,整個北宋,甚至是在亞洲,最強的鍛造都是在他這裡,想要武器還不容易。
如果趙信想要的話,他甚至可以打造一個,全部用不鏽鋼組成的軍隊。
銀白色鎧甲,反射性極強,這纔是正兒八經的光明甲,同時,硬度指標達到6.1,這也是這個時代最強的。
僅僅是不鏽鋼的硬度,就可以用更加薄的鋼板,達到之前的防護強度,減少士兵的負重。
冷兵器時代,士兵的負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少一兩斤,對於戰鬥力,都有不小的提升,更別說最少減少40%以上,北宋的重步兵,會更強,更持久,更具有戰鬥力。
可惜,重步兵不是重點,先不說,長弓的出現,徹底的改變了北宋的兵種。
哪怕是沒有工業化,沒有鐵匠作坊,長弓也是最適合北宋的兵種。
北宋可以支撐的起長弓的所有消耗,無數的原料,蠶絲,這些都可以支撐長弓的大量出現,至於長弓對後勤的消耗,這對於北宋而言,沒有太多的問題。
以長弓隊的投射能力,除非碰到對方精銳,否則,都是完克,就算是精銳,面對着的破甲弓這樣的,專門針對重甲武器,加上火藥包這樣的投射性武器的,也足以佔據上風。
除了機動能力略微有些不足之外,在野戰只是那個面,北宋的戰鬥力,已經大大的提升了。
更別說,趙信已經有準備,在接下來,在相當的時間之中,趙信已經準備,逐步的淘汰冷兵器了。
熱武器,纔是未來發展的方向,這一點,無論是歷史,還是認識之中,都是如此,這纔是跟這個時代擁有着代差的武器。
打個比方吧,元蒙,已經把騎兵發展到了極致,明朝起義軍,之所以能夠打敗元蒙,依靠的除了拼搏的精神之外,就只有火槍了。
成建制的火槍營,在靈活運用了之後,對於騎兵有巨大的殺傷作用。
趙信超越這個時代,或許無法制造出,現代化的機槍和火炮,但是依靠着卡牌系統和鋼的出色,明清,甚至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初期火槍,應該沒問題。
制約火槍的有三個要素,一個就是鋼材的質量,最初的火槍和火炮,都是銅製作的。
雖然銅在整體性能上面,比起鋼鐵,有不小的差距,可是單純性能指標,是要超過鋼鐵的,唯一的壞處,就是太貴了。
一門普通的銅炮,可能價格就超過千貫,這是一個棱堡的價格,更別說紅衣大炮了。
這玩意,只是前裝的重型滑膛炮,是艦載加重型的,威力無窮,可是重量也可怕,2噸的重量,在中國,幾乎是沒辦法達到。
4000斤的重量,使用的還是銅,按照每斤300文的價格,單純火炮本身使用的銅,就高達1200貫以上,這個價格,昂貴的太嚇人了。
可是如果是鋼鐵的話,哪怕是使用了硬度和性能最爲高不鏽鋼,25文一斤的價格,幾乎是銅的12分之一,也就是說,單純材料,150貫就夠了。
鋼鐵的發展,纔是熱武器突破的根源,只有足夠廉價的鋼鐵,再加上足夠的產量,才能夠推動整個熱武器時代的出現。
現在,趙信已經擁有了,哪怕是6.1級別的不鏽鋼,沒辦法做到量產,卻也可以小規模生產,而5.5以上的,更是可以在作坊之中大量的生產,產量更是如此,這就先天擁有了熱武器的條件。
另外一個方面,熱武器最重要的基礎的火藥,趙信知道最完美的配方,甚至知道顆粒狀火藥的製造方法,這就足夠了。
TNT雖然更強大,可是在TNT出現之前,整個19世紀,18世紀,在熱武器在世界流行的時候,使用的大部分都是黑火藥。
更別說,趙信這裡擁有了硝酸,硝酸是一切火藥的基礎,無論哪一種火藥,都是硝酸的化合物或者是變種,最適合作爲槍械發射藥的,就是硝化棉,這個更加容易,種植棉花,用硝酸硝化,不清楚指標也沒關係,慢慢摸索吧。
有先進,可以定裝彈藥的火藥槍,就已經可以跟冷兵器,拉開巨大的代差,如果再有一些小型的步兵炮的話,那就是近代意義上面的熱武器軍隊,這樣,北宋的軍隊,才能夠擁有壓倒性的優勢。
這些都是遠景,在最初的時候,除了簡單的護衛部隊之外,趙信是不準備大規模的建立軍隊的,甚至熱武器,也不準備從槍開始,而是準備從炮開始。
類似紅衣大炮這樣超級重炮,在最初的時候,只是適合在軍艦之上,定海軍作爲海港,一隻強大海軍是必不可少,這樣可以提供足夠的機動性,而且攻擊力相當的強大。
樞密院的官員,在交接了之後,就直接離開了,做成了這一次任務,他也算立下了不小的功勞,2.5萬廂軍,每年的各種投入,都要超過30萬貫。
30萬貫,對於樞密院來說,不是一個大數目,可是在這個情況下,卻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這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長期的,甚至這還是第一批。
2.5萬人,只不過是第一批,只要定海軍發展合適,未來,還會逐步的接受,更多廂軍,一直到把廂軍保持在一個健康數字爲止,別的不說,可能裁撤30萬的廂軍,可能每年減少的費用,就在300萬貫以上,這纔是大頭。
趙信沒有在軍營多待,軍營只不過是需要他走一個手續,把人員接收了。
本身,趙信準備留下原來將領,然後控制着他們幹活,可是在他們剛剛調動過來,也離開了廂軍的陣營,正是人心惶惶的前提下,孫吉留下,還是可以穩定軍心的。
不過,沒有跟之前那樣,什麼都不安排的,而是安排下了一系列的任務。
主要的任務,就是放在這裡的建設上面,這裡地盤比較大,又比較的荒僻,在海運和其他的運輸,沒有取代水運之前,洪澤湖這邊,會成爲必要的節點。
之前,就跟朝堂上面說過,會在洪澤湖這邊劃出一片地,用於定海軍的中轉站。
在這個時代,人們還沒有認識到地皮的重要性,又不是什麼良田,湖邊的荒地,怎麼都沒什麼,只要地方同一。
雖然封建社會,以土地爲主,那些土地,大部分都是兩天,湖邊,因爲經常會被淹沒,除非一些活不下去的人,纔會在這裡種植一些蔬菜之類的,容易收穫,其他的,大部分都荒着。
地方政府的同意,這一點都沒有問題了,定海軍支持淮南東路這麼多的資金,同時還接收了20多萬的紫愛民,這樣的關係,劃出一片湖邊的荒地,這有什麼問題,最終差不多佔據了一片5000畝荒地。
2.5萬壯年勞力,加上趙信提供了一大批先進的工具,鐵器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在工程上面,其他的東西,或許磨損不高,可是鐵鍬,鋤頭,這些東西,跟地面接觸,如果沒有足夠的強度的話,很容易被複雜的環境和石塊給磨損的。
合適的工具,充足的伙食,還有不低於曾經廂軍的月俸,這些都讓他們可以安心下來。
實際上,廂軍除了少部分,剩下的大部分都在幹各種各樣的活,他們的薪水,其中一部分都是通過勞動獲得的,在哪裡幹不是幹。
這些工作,遠沒有他們之前從事的工作那麼辛苦,不過是挖開土方,平整土地,並且在專業人員的幫助下的,開始港口和大型倉庫的建設。
他們只能夠做一些簡單的,勞力上面的工作,其他的,則會從定海軍調動人員過來。
未來,洪澤湖這裡,會形成一個重要的中轉站。
首先就是河港,這個規模會更大,也就是說,比大名府的鐵匠作坊更龐大的港口。
湖泊這邊,比起運河旁邊,地盤更大,港口也可以建的更大,只不過,在之前,沒有這個必要而已。
除了港口,就是大量倉庫和建築物,順帶的,會建設一個龐大的市場,未來定海軍向內陸發展的一個節點,一些不太方便在定海軍舉辦的銷售會,可以放在這裡,交通什麼還方便一些。
在一片蘆葦叢中,誰也不會知道,未來,北宋最大的一個商貿中心和中轉倉庫,就會在這裡出現,這裡峰值的交易額,甚至佔據了定海軍所有交易額60%,是定海軍在外界,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