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逼迫章得象

葉清臣離開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了,宮門已經鎖禁了的,就這樣,仁宗還是留下葉清臣吃飯,從他的所作所爲之中,仁宗看到了他的堅持,爲了朝廷的資金,不惜跟整個朝堂作對,這樣的勇氣,都值得鼓勵的。

換做別的方面,仁宗或許的面對着羣情激奮的百官,他也要退縮,可是財務上面,甚至說,更換更好的材料,減少成本這方面,這是堂堂大勢。

就算是賈朝昌在樞密院的地位,勉強獲得的12萬貫,都必須要縮手出來,更別說其他人了的。

以朝廷現在各方面緊張,用節約的名義,很多事情都沒人可以阻擋,這是大勢。

同時,葉清臣跟樞密院共同做出的,又是畫龍點睛的一筆,因爲這筆節約下來的錢,會用於大型工程,農田水利建設,還有可能沒有遇見到的戰爭支出。

這就避免了有人把戰爭引向朝臣跟皇權之爭上面,仁宗就只能夠居中調停,可是他的卻把宰輔們都給叫來了。

首先,對御史臺進行了指責,畢竟如此繁多的彈劾,幾乎都是無中生有,御史臺是怎麼搞的,居然讓這些奏摺都堂而皇之的上來。

御史中丞甚至被罵的狗血淋頭,他也是很無奈,實際上,鐵料更換,跟他沒有任何的干係,可是下面的人員衆多,剛開始還分揀分揀,可是接下來,看到羣情激動,他也沒有辦法了,卻沒有想到,在趙信這裡,被罵了。

賈朝昌長長出了一口氣,好在沒有動,因爲范仲淹的事情,他已經在仁宗那裡失分了。

無關乎對錯的,只是在錯誤的時間和地點,仁宗捧范仲淹的時候,他靠過去了,仁宗稍稍疏遠的前提下,他也跟着疏遠。

看似,仁宗沒有動作,也沒有通過范仲淹,株連到他,可是實際上,他的分數已經失去了,如果在這一次,再跳出來,恐怕仁宗肯定要貶謫他。

其他參知政事,也是差不多的想法,他們沒有跳出來,並不是他們見機快,而是因爲他們矜持。

走到他們這個位置,底下分別有一批勢力,說實話,這些灰色地帶,對於他們這些人而言,有些人是要查收的,比如說的賈朝昌,有些人根本不在乎,有些人本身就是大地主,大貴族出身,家族富豪,可是有部分還是窮書生,他們要支撐整個勢力,必須要錢。

無論從哪個方向出發的,小弟們被針對了,還是非常重要得錢這個方面,他們無論如何要出手.

只不過這個時機需要把握,一個不少,時機把握不住的話的,說不定就會受到反噬。

葉清臣說白了就是三司使,雖然很多人對他不滿,可是他的地位,可是僅次於章得象和賈朝昌,甚至在仁宗心中的看重程度,也在他們之上,這麼的一個人,就算是仁宗心中有些怨念,也很難的一棍子打死,實際上,不趁着羣起激憤時機,他們都很難。

在3個時辰的閉門召對之後,他們就知道,很難對付他了,現在的,當仁宗親口的說出了命令的時候,所有人都知道完了。

張藝,這個參知政事似乎涉足的比較深,站出來,說道:“陛下三思,這個鐵匠作坊,有些來歷不明啊!”

葉清臣斜眼看了張藝一眼,這個從翰林院升上來的參知政事,雖然是翰林出身,可是跟工部局這些地方,涉足很深,甚至有一些不清不楚的東西在,之前在三司擠壓的時候,就跟他們有所交手,現在,終於忍不住了。

葉清臣沒等仁宗發作,就主動站出來說道:“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公心!”

“出於公心,不見得吧,爲什麼不敢說出,這個作坊是誰的產業!”張藝知道的情況較晚,再說了,整個朝堂已經亂成一團了,他也沒有心情打聽這個作坊到底是屬於誰的!

不過想想就知道,大名府那些地方,是將門集中的地方,也只有大家族,甚至是幾大家族結合起來,才能夠建立這麼一個大規模的作坊,供給整個北宋,只要是有主的,他就能夠插科打諢,不一定廢掉這個決議,總要讓他不那麼容易通過。

實際上,在大多數人的心中,都是這麼想的,昨天的閉門會議,在高官哪裡就不是秘密,仁宗跟葉清臣一定是商議好的,這種情況下,他們必須要反擊,攪亂之後,再製造混亂,拖延時間是一定的。

仁宗的眼睛一咪,一陣鋒芒直透張藝,張藝沒有注意,反倒是旁邊的葉清臣注意到了,冷冷一笑,本來還不準備節外生枝,對付張藝,既然張藝跳出來了,那就別怪他不客氣了。

他躬身對仁宗行禮,然後面對張藝,道:“我有什麼不敢說的!”

張藝心中一喜,繼續的追問道:“那是誰,是哪個家族!”

“不是什麼人,只是定海侯而已!”

“定海侯!”張藝重複了一下,在他腦子裡面,有些暫時繞不開圈子,這個名字很熟悉,也很陌生,他的腦子,一直在大名府的幾個大家族轉,到時有些忽略了這個曾經在朝堂上,大名鼎鼎的名字,重複了好幾次。

定海侯,葉清臣的話語,聲音不高,可是大殿之上,相當的安靜,所有人都聽到了,張藝因爲種種原因,沒有想明白定海侯是誰,可是其他人有聰明的,他們在聽到了定海侯這三個字的時候,不由抽了一口冷氣。

之前彈劾的重點,就是葉清臣與人勾結,雖然說,可能不是真的,但是這麼大規模的鐵匠鋪,肯定是權貴,只要有人,這水就能夠攪渾。

這也一直是張藝追問的重點,只要葉清臣把人說出來,然後一番胡攪蠻纏,黃泥巴掉褲襠裡,不是屎也是屎了。

可是葉清臣這三個字一出來,所有人都明白了,張藝完了,他身爲參知政事,卻無任何依據的彈劾,還彈劾到了定海侯身上。

一定圈子裡面的人,都知道定海侯是誰,只有中低層的,還一臉蒙圈,不就是新任的節度使麼?爲什麼宰撫們,便秘一樣的表情。

張藝也終於腦子正常了,他想明白了定海侯是誰,頓時臉色非常難看。

他出頭是有原因,就是因爲牽扯的太大了,每年多達50萬貫的收入,他涉足的領域,也比賈朝昌深的多。

現在,不但攪亂這件事情沒有任何的希望,還讓仁宗記恨上了,這已經不是收入的問題了,而是屁股底下的官職都不保的問題了。

葉清臣點到爲止,對於張藝,他也略知一二,一直都想拿下他,只不過太過麻煩了,能夠做到參知政事,自身都有一番勢力,不是那麼容易就被打倒的。

葉清臣很清楚,他主要抓的就是財務問題的,只要財務上面擠出來一點,腐敗這東西,不是他插手的,那是御史臺的事情。

可是張藝自己主動跳到槍口上,那就別怪他了,打倒了張藝,也算是一個出色的雞了,到時候,跟仁宗商議的這麼一攬子計劃,就再也沒有人阻擋了。

不理會張藝黑色的表情,在所有人看來,張藝已經是死魚了,主動跳出來,就要承擔仁宗的怒火,雖然仁宗沒有當庭發作,可是自請下去,恐怕是唯一的選擇,可是他脫身的了麼?

葉清臣主動把跟仁宗溝通好的東西說了一遍,從各個部門的鐵料,到替換的材料,越說,朝堂上衆人的臉色就越黑。

葉清臣一個人就非常恐怖了的,再加上仁宗,仁宗在葉清臣說完,直接這個包壓在了章得象的身上。

北宋的政局,表面上看,是三省六部制,可是實際上,三省六部更多的是虛銜,是用來冊封和享受某些待遇,真正有實權的是的東西二府和三司。

西府管朝政,東府管軍事,三司總覽財務,這就形成了平衡,樞密院早就被葉清臣拿下,三司更是屬於葉清臣管轄,就剩下章得象了。

章得象頓時有些苦瓜臉了,他這個當朝首輔,當得是相當悲催,從來都沒有享受過什麼實權。

之前有范仲淹在,他說是首輔,可是大部分的事情由范仲淹說了算,好容易現在仁宗改變態度了,還沒有當幾天首輔的安穩日子,葉清臣又冒出來了的。

這日子沒發過了,可是張藝的先例,讓章得象不敢不答應,,這是正當的理由,可以減少大量的開支,這個時代的宰撫,很清楚財政狀況的惡劣,既然兩全其美的事情,你要反對,總要有合理的理由吧。

這也是張藝胡攪蠻纏的根源,總要把事情牽出來,甚至往葉清臣的身上帶。

可是沒有想到,帶到溝裡了,可想而知,張藝接下來,會承受仁宗多少的怒火,有這個先例在前,再加上仁宗的態度,擺明了,要在朝議上面,把這件事情定下來,不給他們反應和更改的時間,這下子就更沒辦法了。

看着章得象首肯,雖然還沒有問完西府的所有參知政事,大殿上面的朝臣,就已經知道,這件事情無法更改了,仁宗,三司,東西府,這代表着北宋所有領域最高決策者,他們共同認可的東西的,是一些的小問題能夠掀翻的麼,大勢已定。

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變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軍襲來第三十三章 王家十七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變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二百九十九章 趙允讓的反應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六十二章 溼布功效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七十四章 火藥肆虐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蹟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三百三十四章 無奈的堡壘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八百五十二章 玉米培育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四百七十八章 貴妃探家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義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八百一十四章 歐亞基本盤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三百八十三章 錢能通神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三百零四章 兩條鐵路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二百三十三章 長弓的古怪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九十四章 廉價的箭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佔折津府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業指標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四百六十八章 望遠鏡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