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

二皇子,這在普通的朝代,並不是很重要,說不定前面還有大皇子,而且未必是嫡出,一個小小的二皇子,死了也就死了。

可是趙昕不一樣的,仁宗一共有3個兒子,另外的兩個,都是出生之後,一兩天的時間之後,就夭折了,唯獨只有趙昕,是活到了三歲,算的上仁宗的繼承人,唯一有可能長大的那種。

現在繼承人死了,這就如同天塌下來一樣,封建王朝,皇帝雖然很重要,可是繼承人也非常重要,一旦皇帝沒有子嗣,甚至會影響到他的皇權的行使。

不過,更加奇怪的,就是那些宰輔們,他們很清楚之前,仁宗放出來消息的,說苗定就是趙昕,這些消息有人確認了一下,實際上就是,爲什麼仁宗會不遺餘力的推動這一切。

現在一切都清楚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仁宗後退了,那麼趙昕的死一定是假死,而苗定則作爲趙昕的另外一個身份。

早就有些準備的這些宰輔們,實際上是明白的,趙昕的死,應該是仁宗故意平衡的結果,可是誰也沒有想到會是這麼快,這才把爵位給搞定了,就這麼的宣佈了。

底層不知道一切的官員,慌亂的忙乎着,一些甚至選擇直接投靠汝南郡王,這倒是成爲了趙允讓的意外之喜,他心中已經有些膨脹了,在他看來,只要稍稍度過這一段時間,就是把兒子推入到皇位繼承人的最好時機。

趙允讓只是考慮到合理性,他沒有想過,爲什麼仁宗會同意,如果仁宗真的一點準備都沒有,這可能麼?

可是趙允讓無論是怎麼想,都想不明白,仁宗要如何的反制,如果是反制的話,在提出趙昕死亡之前不行麼,真的仁宗把趙昕藏起來幾年,他或許可以引爆這個,給仁宗填一天麻煩,卻不可能直接威脅到趙昕,只能夠無休無止的去刺殺。

不提心懷鬼胎的各種宰輔,也不提正在瘋狂的竊喜的趙允讓,對於底層的官員來說,今年是不幸的一年,連皇二子都死了,可以說仁宗一共有3個兒子,全部都死了,那麼還有誰能夠繼承這個位置。

甚至一些人把矛頭對準了苗貴妃,這個剛剛成爲了貴妃的后妃,也就是趙昕的母親,他一定要承擔責任,必須要廢掉他的貴妃之位。

仁宗當然不會理會他,宰輔們和趙允讓,也是同樣,底層的呼聲哪怕很高,哪怕有人直言上書,可是最終,仁宗和高層都沒有采信,他們也在鬧過一段之後,就漸漸的熄滅了。

如果是一個成年王子的死亡,會有很大的動靜,說不定要進行較爲盛大的葬禮,趙昕的年紀還小,哪怕是被封爲了雍王,他也是一個普通的親王而已,年齡很小,甚至還沒有在這個位置上多久,不用整個中樞參與進去,更不可能國葬,那樣不合理。

實際上,這一個葬禮,因爲仁宗比較的低調,再加有心人刻意的掩飾,進行的相當的低調。

一個不可能存在的人,如果真的盛大的進行的話,要怎麼掩飾,沒有任何一個人會認爲,這個葬禮很重要,在默契之下,很平常的就度過了這個階段。

從這件事情提出來,到最終的結束,最終不過是一旬時間,就結束了,趙昕安葬了,並且葬入到了皇陵之中,這件事情辦完了之後,在名義上面,仁宗也失去了唯一的皇子。

整個朝堂之上,氣氛開始微妙了起來,心知肚明的宰輔們,暗暗的觀察這局勢,而底層的一些官員們,開始不斷的拿着這個子嗣的問題來說事情。

不過,多是一些六七品以下的官員,這些官員,最多隻有上書的權利,對於朝堂上面的影響力非常的有限。

他們的出現只是讓朝堂混亂了許多,卻似乎帶起了一種風潮,一種似乎不立儲就過不去的風潮。

薛玉其實在之後的一段時間之中,一直都沒有離開汴梁,他關注着事情的發展,對於汝南郡王的無恥,也是深感不滿,可惜他沒有絲毫的辦法,汝南郡王位高權重,特別是宗正這個職務,在整個趙宋王室之中,都屬於是非常高的那個職務,跟別說他的兒子,還有可能登頂。

按照約定,當雍王趙昕死亡這個消息傳來之後,薛玉就會帶着這個任命,前往保州,同樣是軍方的渠道,大概一兩天的時間,就能夠抵達。

在苗家莊,此時的苗家莊已經恢復了平靜,此時此刻,已經距離戰爭,超過了三個多月了,在人們的努力之下,開始重建了,水泥和磚頭結合,帶來的效果,讓苗家莊變了一個模樣,變成了一片新式的農村。

趙信一直都在準備出行,要選擇一個合適的地方,需要親自去看看,在死訊沒有傳來之前,他並不是安全的,只要傳來之後,死於不死,對於繼位就麼有別的影響了,只後,按照跟仁宗的約定,九龍奪嫡開啓,汝南郡王很快就會焦頭爛額了。

等待的時間,永遠都是比較煎熬的,趙信卻可以靜下心來,對一些未來的子系統進行研究,最終也取得了一定的結果。

當薛玉快馬加鞭,進入到苗家莊的時候,王鬆看着回來的薛玉,一聲嘆息。

作爲皇子的管家,王鬆跟着趙信,也是爲了未來更進一步,可是,伴隨着趙信的退出,最終塵埃落定了,他不太可能跳過去,那就只有跟着趙信,以他對於趙信的瞭解,趙信很神秘,也很神奇,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在薛玉離開了京城,前往苗家莊的檔口,朝堂上越發的亂了,在趙昕的死因宣佈了之後,一直都平靜的朝堂局勢,風雲突變,因爲這一次,不再是低品的官員,而是一個翰林學士。

到北宋之後,翰林院實際上已經發生了變化,是科舉跟官制結合的,是年輕的進士們養望和提升的地方,也是一個跳板。

只要是年輕一點的官員,或許是文名較重的官員,基本上都有這裡的經歷,就翰林學士來說,宋朝的蘇軾、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都是翰林學士。

看看這些名字,就知道這個職務有多麼清貴了,可以毫不客氣的說,這樣的人,根本就不必介入到黨政之中,哪怕任何人上位,他麼這樣的純粹知識和文名的官員,也都是需要選擇的。

最重要的是,這是三品的官員,王安石在初入中樞,在總攬朝政的時候,也就是這個職務,三品翰林學士,在朝堂之上,已經算是舉足輕重的人物了,他甚至可以形成一個黨,麾下可以聚集一大批的人員。

所有的宰輔,六部官員都怪異的看着孫抃,四十多歲的孫抃頗有才名,也是中樞重點培養的接班人之一,翰林學士的位置,不如韓琦的樞密院副使,可是也是少有的高官,他爲什麼在這裡提出這個。

孫抃代表的當然是汝南郡王,並不是現在就靠攏到了的汝南郡王的身邊,他靠攏的要早,早在開封府推官的時候,他就跟汝南郡王走的很近,不過後來疏遠了,一直到趙昕的死訊傳來,他知道是仁宗的授意之後,這才又一次的靠近了。

作爲投名狀,他得到了這麼一個要求,在他看來,這沒什麼關係,已經可以看出來自己的未來了,外放是唯一的,好在他在中樞,也不是太重要,再加上有汝南郡王的承諾,他就算是沒有什麼前途了,也可以做一個富家翁。

當然了,如果十年二十年,仁宗故去,趙允讓之子趙宗實繼位,他可能會成爲宰輔,這也是趙允讓親自同意的,這也是推動他做出這個決定的根本。

仁宗看着他,孫抃卻毫不猶豫的對視着仁宗,可是他在仁宗的眼裡,沒有看到憤怒,反而是憐憫。

沒錯,仁宗的心中,就是憐憫,孫抃是仁宗看好的官員,基本上,翰林學士是一個非常清貴的官員,跟其他的政務庶務,都沒有一些關聯,一定程度上面,擔任這個職務,捲入到旋渦之中的很少,也從仁宗開始,把這個職務當成是培養後備力量,或者是宰輔的手段。

孫抃如果沒有這麼一個事情的話,他是可以做到參知政事,甚至更進一步,登頂也未必不可能,可惜了,他參與到這個其中,不用仁宗出手,以爲他就是在等待一個有分量的人提出,那麼孫抃就正好撞上了。

汝南郡王,意外的得到了不可能得到的東西,讓他膨脹了,居然讓一個翰林學士提出了皇儲的事情。

他就正好順着這個來下車,趙昕的死已經推出了,接下來,必須要按照劇本,一步步的往下走,如果接下來沒有人提出的話,他必須要推出這麼一個人,現在,一切都剛剛好。

仁宗掃視了衆人一眼,把殿內所有人的表情都收攏到眼底,一些熟悉仁宗的,看到仁宗沒有發怒,有些奇怪的,一些聰明的已經想到,仁宗早已經是胸有成竹了。

果然,不久之後仁宗的聲音響起,雖然輕,卻非常的堅定:“既然大家都是這麼的看法,那麼就回去商議一下,三天之後,殿議推舉吧!”

說完,仁宗讓內監宣佈退朝,這是的近3年來,仁宗第一次無故退朝,可是這句話,就如同核彈一樣,橫掃當場,所有人都驚呆了。

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七百八十二章 可怕佈局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品風暴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攬心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島基地第六百一十一章 跨越熱武器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三十章 真定王家第四百二十一章 抓住機會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二十六章 禁軍會操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二百四十二章 標準的力量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額花費第四百六十八章 望遠鏡第七百五十六章 鋼鐵基地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議和同意第一百八十九章 卡牌升級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躍獲獎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三百二十四章 韓琦出兵第五百零四章 瘋狂交易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四百四十九章 安全生產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軍襲來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界點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器還是煉丹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八百四十章 疑似美洲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戰第三百零六章 戰爭將起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來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關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決絕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五百零三章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二百三十五章 瞭解元昊第四百二十二章 搪塞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八百一十三章 攻略歐洲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二百三十二章 敗的莫名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驗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殺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