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南下之路(三十四)

一個人的經歷會在人的身體上、臉相上和氣質上打上牢牢的烙印,正所謂:三十歲以形象靠父母所贈,三十歲以後形象就靠自己的修養。

侯大勇從鄭州防禦使、鳳州節度使、靈州節度使,一直當到了宰相,又從宰相變成了首席宰相,七年多領導當下來,他的肢體、語言、神情不知不覺和初到大周時發生了明顯改變,這種上位者的勢態,是難以裝扮的,是長時間浸潤、長時間潛移默化的結果。

青衫漢子閱人無數,又對奇門之術頗有心得,他已感受到了侯大勇的不平凡之處,不禁在心中反覆思量:此人眼生得緊,到底是誰?

侯大勇也對青衫漢子頗有興趣,拱手道:“敢問先生大名?”

“在下劉熙古。”

侯大勇聽到此名,眼睛閃爍出一絲驚異,道:“你是劉義淳?”

“正是”,劉熙古心中有些奇怪,道:“我們似乎沒有見過面,請問閣下是?”閣下是對身份尊貴者的稱呼,劉熙古已判定侯大勇身份不一般,所以就故意用上了閣下兩字。

侯大勇並不回答,笑道:“我記得義淳先生是歸德軍節度判官,爲何獨自在此飲酒。”侯大勇知道趙匡胤被誅以後,其手下幕僚雖然沒有獲刑,但是皆受到了一定牽連,紛紛被貶爲民,劉熙古也丟了節度判官的職位。

劉熙古嘆息一聲,又道:“什麼節度判官,那已是過去了。如今我是草民一個,吃完這頓烤肉,就準備回宋州,侍弄家中數畝薄田,採菊東籬下八五八書房,悠然見南山,世外桃源的生活,也真是令人嚮往。剛纔妄言國事。已是唐突,山野之人,已不管這些俗事了?”

這一番話,半是真心,半是試探。

劉熙古又道:“閣下氣度不凡,恕在下眼拙,請問閣下是?”

通過化妝隨意隱藏身份,這是秘技,因此侯大勇並不想暴露真實身份,隨口道:“在下週勇。來自西北邊地。無名小輩而已。”

劉熙古口中唸了兩遍周勇,在腦海中搜索了一會,在記憶中並無一位名人叫做周勇。正在疑惑間,無意間看見了師高月明天藍色眼睛,眼睛這等顏色,只有胡人纔有,劉熙古知道黑雕軍久駐西北,軍中多有胡人,如今見到師高月明的天藍色眼睛,大個子又自承來自西北,便更加認定了眼前這個大個子是侯大勇軍中之人物,聽其口氣。看其相貌,料定此人應是黑雕軍中重要人物。

劉熙古是後唐時期的進士,與前宰相範質先後成爲了和凝的門生,範質當了多年宰相,可劉熙古長期沉淪於縣令及節鎮幕僚,罷官前仍然只是節度判官,隨着趙匡胤之死,他連節度判官當不成了,歸隱山林只是無奈之舉。劉熙古滿腹學問,天大的雄心,如今虎落平陽、龍困淺灘,一身抱負無法伸展。

此時此刻,他敏感地意識到機會來了,按納住心中一絲喜悅,以退爲進,淡淡地道:“明月酒樓的烤肉當真名不虛傳,要趁熱吃,涼了就沒有這等香味了。”

以劉熙古的眼光,早已斷定侯大勇並非池中之物,他和三國時期地曹操已相差無已,挾天子以令諸侯,趙匡胤敗亡之後,他就想投入侯大勇幕下,可是無引進之人,更兼是趙匡胤的幕僚,這才作罷,此時機會來了,他便沉住氣,不露聲色地與周勇周旋。

侯大勇手頭最缺的就是人才,聽了劉熙古之語,便心生招納之意,此時黑雕軍已牢牢控制住了大梁局面,趙氏、範氏的勢力早就煙消雲散了。趙匡胤或範質的舊屬中人才頗多,流失在民間也實在可惜。

侯大勇在另一個世界的職業是軍人,因此沒有深研過歷史,趙普、趙匡胤、楊繼業等名人他是知道的,可是對於範質、劉熙古這等次名人就不太清楚了。他對於劉熙古的印象全部來自飛鷹堂提供地報告:節度判官劉熙古,機智足謀,是趙匡胤重要謀臣。

侯大勇並不知道,在他曾經生活過的另一個世界的歷史裡,劉熙古是大宋朝數得着的風流人物。

在另一出歷史大戲之中,劉熙古是趙匡胤霸府幕僚集團的重要成員,他於顯德六年投奔趙匡胤,第二年就發生了陳橋兵變,劉熙古被新朝任命爲左諫議大夫,以後先後掌管過鳳翔、秦州和)成都,後又任參政知事,七十歲告老還鄉,得以善終。

劉熙古是霸府幕僚集團少見的文武全才,又是唯一的學者,史學、音韻學、陰陽學皆精通,著有《歷代經要》30卷,《切韻拾玉》數卷。

侯大勇雖然完全不知道劉熙古在大宋朝的風流,可是飛鷹堂已經給了劉熙古一席之地,經過一席話,他已下定決心收服此人。

侯大勇兩世爲人,對人性知之甚深,如果劉熙古是真正的心灰意冷,也就沒有剛纔一席話,就繼續追問道:“如今列強環恃於四境,天下並未一統,國家正是用人之機,義淳先生高才,何必輕談退隱山林。”侯大勇見劉熙古仍在啃烤肉,再道:“剛纔說起節鎮尾大不掉之事,先生可有良策。”

劉熙古慢條斯理地吃了一大塊烤肉,這才拍拍手,道:“節鎮之事由來已久,若想根治,必得考慮周全方可下手。”

又道:“如今各節鎮皆轄數州,其駐地以外的州郡皆爲支州,支州均沒有設防禦使、團練使等職,而歸節度使節制,若要削奪節鎮之權,可以逐步收回這些支州,由朝廷直接派員管轄,從而斷節鎮根鬚,弱小其勢力。”

“義淳先生此言深得吾心。”侯大勇已經將收回支州一事提上了議事日程,只是還處於保密階段,劉熙古以在野身份,能有如此見識,也真是以得。

“義淳先生學識淵博,久負盛名,所做《歷代紀要》已有十來捲了吧,依先生名望,完全能進翰林院,竇御史是翰林院掌院學士,想來也聽聞過義淳先生大名,我與之相熟,若義淳先生不嫌棄,就進翰林院吧。”

翰林一稱本義,是指文翰薈萃之所在,在大周朝,翰林院主要任務是充當皇帝地政治軍事秘書和文翰侍從,翰林官不大,卻是皇帝近臣,發展地空間極大,是士子們最爲嚮往之地,這就如現代社會的秘書,品級雖然不高,卻有着極強有活動能力,從領導身邊放出去以後,升職極爲順暢,被人稱爲秘書現象。

劉熙古此時聽到周勇說起翰林院時口氣太大,反而有些狐疑,摸不清周通的來頭,嘴上謙虛地道:“在下才識甚淺,如何進得了翰林,周兄說笑了。”

這時,又有幾人走進了明月酒樓,個個身材魁梧,腰身筆直。其中一人已經看見了坐在侯大勇旁邊地劉熙古,大聲地道:“劉先生,你也在這裡。”

店小二看見這幾個人,便點頭哈腰地迎了上去,道:“樓上有雅間給曹將軍留着,菜也備好了。”

來人是柴榮的侍從官曹彬,他跟隨柴榮多年,極得柴榮信任,柴榮駕崩之後,侯大勇掉換了宮中侍衛,以崔正代替了曹彬,曹彬則被調至鄭州任防禦史。

曹彬快步上前,道:“怎麼在這外間喝酒,走,跟我上樓去。”看見侯大勇和劉熙古坐一桌,道:“劉先生的朋友也是曹某的朋友,大家一起上樓。”

曹彬向來和趙匡胤交好,兩人常在一起飲酒,故而劉熙古與曹彬相熟,此時,劉熙古並不願意周勇和曹彬相見,正想婉拒,誰知周勇欣欣然站起身來,道:既然曹將軍盛情,周某恭敬不如從命。”

一行人就上到樓去。

落座之後,劉熙古道:“周賢弟雖然是初識,可是我們一見如故,西北漢子豪爽過人,酒逢知已千杯少,哈,哈。”劉熙古此話是提醒曹彬,他和周勇是初識,讓他說話有所顧忌。

侯大勇主動提起酒壺,倒了數碗,道:“久聞曹將軍威名,在下一定要敬上三杯。”

三碗酒下肚,曹彬臉上起了些紅潤,他注意到了師高月明的藍色眼睛,他聯想到劉熙古落座之語,心中起了疑心,問道:“周郎虎行狼步,是行伍出身?”

侯大勇也不掩飾,打了一個哈哈,道:“在下瓜州人士,去年投奔的黑雕軍,這位是在兄弟,也來自瓜州。”

曹彬倒是神色如常,他身邊的幾位隨從卻齊齊變了臉色。

第87章 風雲再起(十)第16章 酒樓餞行第349章 蕩盡羣雄(二十七)第47章 回鶻大軍(一)第240章 鹿死誰手(四十三)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232章 決戰幽雲(二十三)第280章 鹿死誰手(四十四)第65章 大戰過後(二)第210章 幽雲之戰(一)第318章 南下之路(三十三)第5章 遇到商隊第257章 鹿死誰手(二十)第68章 大戰過後(五)第339章 蕩盡羣雄(十六)第59章 出使蘭州(二)第110章 清水河畔(七)第311章 南下之路(二十六)第277章 鹿死誰手(四十)第197章 廟堂之高(二十七)第129章 經營同心(十五)第18章 發現密室第110章 清水河畔(七)第314章 南下之路(二十九)第2章 神出鬼沒第23章 決戰鳳州(七)第23章 決戰鳳州(七)第345章 蕩盡羣雄(二十三)第20章 澶州城外第322章 南下之路(三十七)第146章 爭奪河套(十一)第112章 清水河畔(九)第23章 符英掌權第32章 決戰鳳州(十二)第121章 經營同心(七)第361章 蕩盡羣雄(三十九)第285章 鹿死誰手(四十九)第5章 操持家務第104章 清水河畔(一)第12章 招賢納士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50章 回鶻大軍(四)第182章 廟堂之爭(十)第86章 鳳雲再起(九)第204章 廟堂之高(三十四)第15章 接管劉府第347章 蕩盡羣雄(二十五)第2章 黑雕新軍第159章 爭奪河套(二十四)第374章 當今羣雄(五十四)第238章 決戰幽雲(二十九)第285章 鹿死誰手(四十九)第273章 鹿死誰手(三十六)第18章 決戰鳳州(二)第322章 南下之路(三十七)第354章 蕩盡羣雄(三十二)第257章 鹿死誰手(二十)第273章 鹿死誰手(三十六)第55章 回鶻商隊(三)第257章 鹿死誰手(二十)第7章 怪人王樸第305章 南下之路(二十)第187章 廟堂之高(十五)第230章 決戰幽雲(二十一)第16章 鄭州任職第59章 出使蘭州(二)第240章 鹿死誰手(二)第151章 爭奪河套(十六)第214章 決戰幽雲(五)第3章 符家說客第236章 決戰幽雲(二十七)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第200章 廟堂之高(三十)第53章 回鶻商隊(一)第273章 鹿死誰手(三十六)第364章 蕩盡羣雄(四十二)第92章 鏖戰西北(五)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三)第361章 蕩盡羣雄(三十九)第286章 南下之路(一)第288章 南下之路(三)第80章 風雲再起(三)第226章 決戰幽雲(十七)第23章 決戰鳳州(七)第58章 出使蘭州(一)第7章 怪人王樸第111章 清水河畔(八)第8章 詔令出征第10章 借刀殺人第258章 鹿死誰手(二十一)第243章 鹿死誰手(五)第145章 爭奪河套(十)第174章 廟堂之高(一)第204章 廟堂之高(三十四)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336章 蕩盡羣雄(十三)第60章 出使蘭州(三)第163章 爭奪河套(二十八)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15章 接管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