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決戰幽雲(十三)

幽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池,最早的名稱爲薊,是戰國時代燕國的都城,自秦漢至隋唐,均是重要的郡守或幽州的治所,十六國時期的前燕曾於此建都數年,唐安史之亂時,史思明也曾於此建都。石敬塘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人以後,遼太宗耶律德光將幽州改名爲南京,又稱爲燕京,只是在非正式場合,人們多半仍按照舊俗,把南京叫做幽州。

幽州位於華北平原的北緣,很早就是農業民族和遊牧民族互通有無的中心,是進入中原的一條重要通道,地理位置極爲重要,契丹人在幽州長期駐有重兵,一般都派重要的皇室成員擔任幽州守將,目前的守將是駙馬蕭思溫。

蕭思溫向來不修邊幅,此時大戰來臨,在公主的不斷督促之下,他還是穿戴整齊地出現在衆將面前。

來到議事大廳中,蕭思溫擡頭看着披掛整齊的衆將,一時之間,竟然有些迷惘,他來到幽州已有兩年多時間,這兩年來,蕭思溫從來沒有認真帶過兵,這些將領都是自己的酒肉朋友,向來在一起縱情玩樂,此時大家都人模狗樣、一本正經地坐在大廳裡,讓蕭思溫多多少少有些不適應。

蕭思溫的副將是耶律洪山,也是耶律家族的成員,他一直駐守幽州,長得彪肥體壯,臉滿是濃密的鬍鬚,他最喜中原歌舞,在家中養了一個大戲班,全是從中原甚至是從廣州買來的色藝雙絕的女子,耶律洪山和蕭思溫一樣,每日嬉戲於其中,自得其樂。兩年來,蕭思溫甚少看過耶律洪山出現在軍中,因此,進大廳看到一身鎧甲耶律洪山,居然沒有認出這位時常和自己在一起吃喝玩樂的副手。

耶律洪山滿臉嚴肅地坐在蕭思溫的左側。見蕭思溫久不說話,也不知道他再想什麼,終於忍不住道:“蕭帥,周軍在拒馬河的固安渡口正在造浮橋,已有近萬人馬涉水渡過了拒馬河,是戰是守,蕭帥要趕快定奪。”

蕭思溫看着一本正經的耶律洪山,楞了一下。暗道:“這個耶律洪山,平常總是嬉皮笑臉,今日怎麼板着臉,裝起了正神。”

蕭思溫假意咳嗽了兩聲,然後慢條斯理地道:“大家不必急着出戰,幽州城不足四萬人馬,距探馬所報,拒馬河南岸至少有十萬周軍,敵強我弱,我們輕率出戰。若主力有什麼閃失。幽州城必然不保,如今最好的策略就是固守待援,反正城內糧食充足。守上半年時間不成問題,只要上京鐵騎趕到幽州,周軍必敗無疑,衆將意下如何?”

蕭思溫見到衆將都在凝神聽自己講話,暗自嘆息:“這兩年天天嬉戲,這四萬人馬根本沒有認真操練,然而周軍一直在南征北戰,若真要在幽州城下決戰,必然不是周軍對手,衆將也是明白人。也不用說得太明白。”

蕭思溫的固守之策,得到了不少將領地認同,他們紛紛隨聲附和。

耶律洪山站起身來,他大聲道:“契丹騎兵縱橫無敵,中原軍隊無不望風而逃,今日周軍打到了家門口,我們卻不敢迎敵,躲在城內做縮頭烏龜,真是讓祖先們蒙羞。”

蕭思溫沒有想到耶律洪山會說出這樣的話。心中有怒意,強忍着沒有發作,道:“兩軍交戰,比的是實力,若意氣用事,離死不遠矣?”

耶律洪山臉上沒有表情,他道:“周軍數千騎兵,已經渡過了拒馬河,他們過河以後,並不與我軍遊騎接戰,一路人馬朝北,一路朝東,若末將所料不錯,這兩路騎兵定然是衝着古北口和德勝關而去。”

蕭思溫心中一驚,自從來到幽州以後,他常常出去狩獵,對於幽州城外的地形極爲熟悉,古北口和德勝關兩個關口,他都曾經多次到過,聽聞此言,猶如當頭棒喝,頓時醒悟過來,冷汗密密麻麻地涌了出來。

耶律洪山聲音極爲高亢,道:“周軍騎兵渡河以後,又有兩支步兵緊隨其後,哼,周軍打得好算盤,他們定然是以騎兵突襲險關,再以步軍來固守,若是這兩個關口被周軍奪佔,北下援軍就極有可能被堵在燕山以北,屆時,幽州的四萬守軍,就成了周軍的一鍋肥肉。末將以爲,我軍派出一支萬人隊,加上駐守在清水河四千人馬,一起去殲滅首先渡河的周軍騎步軍。”

幽州城上一屆守將是耶律碟蠟,是皇室貴族,因爲參與了耶律盆都的叛亂而被遼穆宗耶律述律所殺,駙馬蕭思溫這才被派到了幽州。鮮血,在契丹皇族內亂中流得太多。蕭思溫本是太后一族,對內亂深深地厭倦了,他來到幽州以後,就沉浸在山水與嬉戲中,他這樣做同時也是一種姿態,意在向耶律述律及表達自己無意社稷江山地心意,二年來,蕭思溫天天遊戲人生,蕭思溫成功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不修邊幅、無所事事的一個庸才。

耶律洪山,其實也和蕭思溫採取了同樣的策略,纔在屠殺中,逃得一條性命。

只是,耶律述律、蕭思溫以及耶律洪山都沒有想到,他們防了政敵,卻讓大周軍隊鑽了空子。

蕭思溫很快就恢復了鎮靜,他思索了一會,道:“耶律將軍所言極有道理,古北口和德勝關一定不能失,特別是古北口,實是我們能否守住幽州的關鍵。”

蕭思溫振作精神,眼神也凌歷起來,一掃兩年來的頹廢,大敵當前,蕭思溫已經不能再裝傻了,他聲色俱歷地道:“耶律洪山接令,你率領一萬人馬出城,立刻馳援古北口。”

耶律洪山見蕭思溫採納了自己的意見,心中大喜,道:“末將接令。”

就在耶律洪山就要轉身離開大廳的時候,蕭思溫又道:“渡過拒馬河的周軍已有上萬人,周軍主力還在源源不斷地過河,依照幽州現有的軍力不可能擊敗周軍,你要記住,你的任務是死守古北口,若丟失了古北口,提着腦袋來見我。”

衆將聽到兩位將軍一問一答。均在臉露喜色。

蕭思溫來到幽州以前就是宮衛軍將領,可是來到幽州兩年來,從來沒有過問政事和軍務,政務由幽州長史韓國柱負責,軍務則由各軍將領自行負責,衆將從來沒有見他指揮過部隊。俗語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眼看着大戰將臨。幽州衆將最擔心地是守將蕭思溫胡亂指揮,害了大家地性命。此時見蕭思溫臨陣並不驚慌,應敵安排雖然有些保守,卻也是井井有條,不由得長舒了一口氣。

耶律洪山是幽州老將,向來是足智多謀著稱,雖然由於耶律碟蠟之死,讓他心生恐懼,失去了往日的銳氣,可是他畢竟是一員素有威名的將領。強敵已經要卡住脖子了。他也就振作精神,很快就帶領着自己地一萬鐵騎,從幽州西門出城。也向着古北口趕去。

就在耶律洪山率兵出城之時,王騰驤率領着二千騎兵已經到達了古北口。

王騰驤一臉漂亮的長鬚,面如重棗,不怒而威,就如關二爺再生,禁軍軍士本是桀驁不馴之人,新調入禁軍的邊將常常會受到禁軍軍士的軟磨硬頂,但是,王騰驤初到禁軍,他的相貌把禁軍軍士鎮得一楞一楞的。禁軍軍士倒也不敢頂撞這位酷似關二爺的將軍。亂世的軍隊中,是一個特別講究實力、尊重強者地社會,王騰驤本是一員沙場老將,帶兵經驗極爲豐富,憑相貌贏得喝采以後,接連使出了三板斧,很快就讓禁軍軍士們心悅誠服,在禁軍中站住了腳跟。

王騰驤所部騎兵接近軍寨之時,山路已經很是崎嶇。在一處較爲開闊的密林,王騰驤命令二千騎兵全部下馬,休息了一個時辰以後,留下三百人看住馬匹,其餘地一千七百人則隱入了羣山之中。

“李三,還要走多久?”王騰驤看着自己的軍士穿行在時隱時現的小道之中,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

王騰驤身邊,有四個益津關降兵,他們都在古北口駐防過,十分熟悉古北口道路及佈防情況,王騰驤問起的李三,是四人中最爲活潑者,渡過拒馬河以來,王騰驤讓李三緊緊跟隨在自己身邊,以便隨時詢問。

李三也是滿頭大汗,他臉上有些緊張之色,道:“還有半個時辰就到了,從這條小道平時走的人很上,小道盡頭就是契丹軍寨的東側門,東側門的護牆有些破損,正好可以這裡爬上去。”

一千七百人如一條長長地巨蛇,在莽莽羣山中穿行,最前面地十幾個軍士,手持六米高的梯子,已經接近了古北口軍寨灰色的護牆,這些梯子是特意爲奪取古北口軍寨而特製地,剛好和護牆的高度一樣。

王騰驤的人馬,是二十多年來第一支來到古北口的中原軍隊。

古北口雖然是險關重地,卻只有一個契丹軍寨,平時駐紮有五百軍士,這五百軍士多是蕃漢之兵,兩年輪換一次。

古北口軍寨和幽州守軍相比,明顯是一個苦差事,但是,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古北口軍寨駐地是連綿的大山,山上野物極多,契丹人本來就喜歡狩獵,軍寨頭領韓世勳更是出自狩獵世家,他被派到古北口,原本是怒氣沖天,不料來到軍寨以後,竟然發現這是一個世外桃源,他三天兩頭地帶着手下上山狩獵,每每有着收穫下山,就如回到了快樂老家一樣。

古北口守將韓世勳心情極好,今天一早他帶了二十多個手下潛入大山之中,整整在山上轉了半天,收穫頗豐,野兔、野雞自不必說,還獵到了兩條野豬,野豬和家豬雖然是同一個祖先,但是野豬卻沒有家豬的蠢笨,它們體大力猛,皮粗肉糙,性格兇狠,實是山中一霸,這一次,韓世勳獵獲了兩隻體形巨大的野豬,可謂收穫頗豐。

韓世勳帶着手下在密林中間道穿行,已經來到了古北口軍寨對面的山嶺,韓世勳等人行了半日,也是滿頭坐在半山腰上休息、喝水,一位軍士忽然發現對面山腰上移動着的人影,吃驚地道:“指揮使,你看對面。”

韓世勳正在喝水,他喝斥道:“莫要大驚小怪。”話音未落,他騰地站起來,道:“不好,是周軍。”周軍在拒馬河南邊,這件事情韓世勳是知道的,只是古北口遠在幽州以北,韓世勳壓根沒有想到周軍會越過幽州來攻擊古北口。

韓世勳現在位於軍寨對面地山嶺之上,而周軍已接近軍寨了,韓世勳已經沒有時間回到軍寨,他臉色蒼白地對着軍士們道:“聽我命令,我們一起喊周軍襲營。”二十幾個士兵全部站起來,韓世勳深吸一口氣,喊了一聲:“周軍襲營了。”二十幾個士兵整齊地喊道:“周軍襲營了。”

最先聽到喊聲的王騰驤率領的偷襲部隊,李三對王騰驤道:“糟了,對面山上有契丹人,他們發現了我們的行蹤。”

此時,周軍先頭部隊距離古北口軍寨的側牆不過一百步,王騰驤當機立斷,抽出腰刀,大喊道:“第一隊強行從側門登牆,第二隊、第三隊用弓弩掩護,第四隊繞到正門進行牽制,其餘部隊作爲預備隊。”臨行前,王騰驤制定了三套作戰方案,各隊的頭領都牢記在心頭,因此王騰驤下達命令之後,各隊軍使立刻領命而行,軍伍調動嚴整有序,很快就向城牆發起了強攻。

古北口軍寨的守軍反應明顯要慢半拍,等到帶着長梯的周軍已經開始攀爬,聞訊而來的契丹人才出現在有些破損地東側護牆上。護牆下面,兩百名弓弩手早已對準了東側門的破損之處,等到契丹人剛剛露頭,密密麻麻的羽箭便撲面而來,最先出現在東側門的契丹人粹不及防,全部被射死在護牆之上。

口中叼着腰刀,手持小圓盾的周軍軍士很快就順着梯子爬上了護牆,軍寨裡也響起了悽歷的角號聲,無數契丹軍士都朝着正在發生戰鬥的東側門撲了過來。

第7章 智破命案第164章 爭奪河套(二十九)第141章 爭奪河套(六)第272章 鹿死誰手(三十五)第12章 拒捕出城第13章 攻城爲下(一)第279章 鹿死誰手(四十二)第131章 經營同心(十七)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252章 鹿死誰手(十五)第309章 南下之路(二十四)第262章 鹿死誰手(二十五)第65章 大戰過後(二)第288章 南下之路(三)第272章 鹿死誰手(三十五)第135章 經營同心(二十一)第34章 決戰鳳州(十四)第8章 詔令出征第三六十七章 蕩盡羣雄四十五第36章 大梁城內(二)第94章 鏖戰西北(七)第289章 南下之路(四)第248章 鹿死誰手(十一)第68章 大戰過後(五)第331章 蕩盡羣雄(八)第327章 蕩盡羣雄(四)第12章 潞州城外第252章 鹿死誰手(十五)第141章 爭奪河套(六)第138章 爭奪河套(三)第7章 智破命案第288章 南下之路(三)第157章 爭奪河套(二十二)第41章 節度三州(五)第55章 回鶻商隊(三)第227章 決戰幽雲(十八)第24章 決戰鳳州(八)第236章 決戰幽雲(二十七)第333章 蕩盡羣雄(十)第340章 蕩盡羣雄(十七)第344章 蕩盡羣雄(二十二)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276章 鹿死誰手(三十九)第185章 廟堂之高(十三)第41章 節度三州(五)第145章 爭奪河套(十)第245章 鹿死誰手(七)第328章 蕩盡羣雄(五)第5章 道士陳摶第267章 鹿死誰手(三十)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329章 蕩盡羣雄(六)第181章 廟堂之高(九)第8章 商隊北行(一)第371章 蕩盡羣雄(四十九)第18章 決戰鳳州(二)第34章 決戰鳳州(十四)第252章 鹿死誰手(十五)第8章 詔令出征第87章 風雲再起(十)第210章 幽雲之戰(一)第368章 蕩盡郡雄(四十六)第242章 鹿死誰手(四)第15章 高平血戰第237章 決戰幽雲(二十八)第68章 大戰過後(五)第47章 回鶻大軍(一)第16章 鄭州任職第4章 射殺住持第140章 爭奪河套(五)第234章 決戰幽雲(二十五)第20章 澶州城外第170章 爭奪河套(三十五)第219章 決戰幽雲(十)第53章 回鶻商隊(一)第317章 南下之路(三十二)第106章 清水河畔(三)第57章 回鶻商隊(五)第61章 奇襲隴西(二)第132章 經營同心(十八)第312章 南下之路(二十七)第241章 鹿死誰手(三)第89章 鏖戰西北(二)第31章 決戰鳳州(十一)第227章 決戰幽雲(十八)第17章 路過大梁第235章 決戰幽雲(二十六)第334章 蕩盡羣雄(十一)第267章 鹿死誰手(三十)第197章 廟堂之高(二十七)第162章 爭奪河套(二十七)第16章 酒樓餞行第1章 救濟難民第206章 廟堂之高(三十六)第319章 南下之路(三十四)第248章 鹿死誰手(十一)第190章 廟堂之高?(十八)第188章 廟堂之高(十六)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四)第1章 首戰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