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廟堂之高(三十)

顯德五年十一月,西部邊境戰雲密佈,鳳州節度使馮繼超所部、鳳翔節度使王彥超所部,已經開始了緊急動員,所有休假的將校全部被召回部隊,每天都有大量的偵騎和細作在大周和西蜀的邊境線上活動。西蜀軍隊不敢怠惰,懾於大周軍兵威,就以漢中爲據點,沉兵十萬,節節設防,以抵抗大周軍隊隨時可能會發起的進攻。

侯大勇從鳳州調到靈州之時,就有一大半商人跟隨侯大勇的腳步遷往了靈州,留在鳳州的商家多是在經營西蜀買賣。此時雙方不斷調兵譴將,眼看着大戰再即,不少商家就悄悄地把大筆的資金轉移到靈州,這樣一來,曾經火紅一時的鳳州市場已是人前冷落鞍馬稀。

顯德五年十一月中旬,坐鎮潞州的昭義節度使李筠派兵突襲了北漢的長清寨,攻佔長清寨以後,李筠部東進碰州,圍城不久,北漢碰州刺史李再興就向大周軍隊投降。

長江之上,大周水師上百艘玄龍戰船遊戈自如,不斷向南唐水師挑釁,南唐爲數不多的西江戰船也被擊沉兩艘,每次擊沉一艘西江戰船,大周水師總會砍掉幾個死囚的腦袋,再送上一些銀子,給南唐國主送過去,南唐國主深懼大周,明知大周水師是有意爲之,根本不是什麼“誤會”或“擅自行動”,無奈南唐水師實力不濟,只能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自己吃,從此南唐水師更加保守。龜縮於金陵等水寨中,不敢輕易和大周水師交鋒。

所有這些進攻,都是由侯大勇暗中部署,目的是欺騙和麻痹契丹人,讓其摸不透大周軍的作戰意圖。不給其調兵譴將地時機。

奪取幽雲十六州,是楚州夜談制定的第二步重大戰略,這是大周朝最高軍事機密,除了柴榮、範質、王溥、魏仁浦、侯大勇、王樸、李重進、張永德和趙匡胤等人知道此事,在施放煙幕彈麻痹契丹人的同時,作戰意圖也瞞住了大周絕大多數重臣和前線將領。因此,不少耿介之臣、有識之士對於大周軍隊四面出擊的戰法,表示了強烈的質疑,納諫聲不絕於耳,相關奏摺也着實不少,這些納諫聲和相關奏摺都如石沉大海一樣,沒有任何反響,卻也沒有大臣因爲納諫受到處罰。

十一月二日,輪到侯大勇擔任宰相執筆,也就是當天地首席宰相。

宰相輪流執筆制度舉起於唐肅宗至德二年。此項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平衡宰相的權力,以免出現宰相個人專權的情況,宰相輪流執筆制度在晚唐受到破壞,從晚唐到樑、唐、晉、漢,不斷有宰相獨斷乾綱,比如後漢楊頒,以宰相之職兼任樞密使,權傾朝野,也爲後漢滅亡奠定了基礎。柴榮在後漢朝時不過是中級將領。曾經見識過楊頒的飛揚跋扈因此,稱帝以後。貶斥了專權地宰相王峻,力披衆議,恢復了宰相輪流執筆制度。

既然實現宰相輪流執筆制度,也就意味着宰相要集體辦公,宰相辦公的地點就設在中門門下。

唐初,宰相常於門下省議事,謂之政事堂,至唐高宗永永淳二年(683年)七月。中書令裴炎執政事筆,遂移政事堂於中書省,玄宗開元十一年(723年),張說奏致政事堂爲中書門下,其政事堂印亦改爲中書門下印,同時在其後堂列吏房、樞機房、兵房、戶房、刑禮房等五房,分曹處理政務,中書門下於是成爲了宰相的日常辦公機構,“中書門下”之名相沿至大周朝而沒有改變,中書門下即宰相的辦公機構宰相衙門。

按照柴榮的要求,三品以上的大臣的奏摺、諫官的奏摺,都要由執筆宰相來處理,三品以下的奏摺則由其餘宰相來處理。

侯大勇恰好輪到宰相執筆,就坐在前堂的一間寬敞地房屋內,專心致志地看着小吏送過來的奏摺。奏摺很雜亂,既有兵部、吏部等各部的重要事情,又有各地的天氣、災害、兵禍、治安、糧食豐欠等事,還有一些諫官的奏摺,侯大勇到了大周朝以後,先後在鄭州、鳳州、靈州擔任過地方長官,對軍事、政事都不陌生,披閱這些奏摺也算是中規中距。

令侯大勇頗爲惱火的是不少奏摺賣弄學問,用典太多,用生僻字太過,人爲地給侯大勇的閱讀製造了不少困難。侯大勇數次想定下“有事說事,不許用典”的規矩,可是轉念一想,自已本就是武人出身,一些酸文人對一介武人入相還頗有微辭,而用典過多是多數文人的通病,若由自己定下規矩強力糾正,說不定會被不通時務地文人們恥笑,憑白落一個不學無術的話柄,所以,侯大勇也就放棄了定規矩的想法,繼續忍受着讓其頭痛萬分地典故和生僻的用語。

今日除了三十四份普通奏摺以外,還有三份特殊的奏摺。

這種特殊的奏摺裝在黑色木盒裡,木盒正面雕刻着一條威風八面的獅子,背面是一隻上古異獸,木盒開口處用封膠封住,封膠上蓋有印章,同時還有四根頭髮,若蓋章後有人擅自打開木盒,這幾根頭髮一定有所折損。

黑木奏摺是柴榮給少數重臣和部分諫官的特權,凡有重大之事,就用黑木盒直接送到中書門下,由執筆宰相直接送給陛下。這批黑色奏摺都是極爲重要的奏摺,平日很少見到,今日突然出現三個黑色木盒,定然有不同尋常的事情發生,侯大勇隱隱知道所爲何事,不敢有絲毫怠慢,取過黑色木盒就給柴榮送去。

柴榮身着沒有龍也沒有佩飾地黃色長衫,除了衣服的顏色,就和普通地讀書人一樣。他身邊已經堆放了厚厚一疊奏摺,這是前一天執筆宰相範質送過來的奏摺,前一天,他召見了高麗和占城的使者,費了不少時間。因此沒有及時這些閱完奏摺,今天一大早起牀之後,簡單喝了一些小米粥,就開始披閱奏摺。

範質已對奏摺擬定了初步意見,柴榮卻仍然一件一件的閱讀,並在少數奏摺柴榮加上了自己的意見。昨天柴榮已接到了兩個木盒。見侯大勇又捧着三個黑色木盒,沉默了一會,取過黑色木盒,順手取過一柄鋒利地小刀,慢慢地割開封印。

侯大勇正欲退下,柴榮突然放下黑木盒,擡頭問道:“永濟渠的情況如何?”

永濟渠是溝通黃河與海河流域的重要水道。東漢建發九年(204),曹操曾開白溝,又開平虜渠,溝通黃河和海河水系。隋大業四年(608)。隋煬帝徵調河北諸郡民工約百萬人,開闢水濟渠,南引沁水通黃河,北通涿郡。自永濟渠經黃河、通濟渠、淮河、邗溝,過江經江南運河至杭州,構成了南北大運河。隋、唐向遼東用兵,永濟渠都是運輸軍需糧餉的主要交通幹線。

從顯德二年起,朝廷每年都疏通河道,加固河牀。通過三年多努力,永濟渠基本上水流順暢,大周軍北伐。永濟渠既是後勤輜重的運輸幹線,同時也是向北投放兵力的重要渠道,因此,從南唐回師大梁以後,朝廷又徵調了數萬百姓疏通河道。

侯大勇多次視察了永濟渠,對其情況極爲了解,道:“經過三個月地疏通,玄蛟船在河道行駛沒有問題。可以直達滄州。現在已有三百多艘玄蛟船在大野澤和永濟渠上操練,在今冬明春若再增添一百艘玄蛟戰船,則一次運送兵力可達四千人。”

柴榮用手揉了揉太陽穴,又擡頭看了看陰沉沉的天空,道:“天氣越來越冷了,再下幾場大雪,永濟渠就會結冰,侯郎要趁着這一段時間加緊操練水師,準備物資,河水解凍之時,便是大軍北伐之日。”

“侯大勇臉上突然有些猶豫,彷彿有話要說,但是又忍着不說。

這個神情自然瞞不過柴榮,道:“侯郎似乎有撲麼話要說?”

侯大勇等的就是這句話,他臉上卻露出遲疑的神情,小心道:“此事頗爲蹊蹺,臣也沒有把事情看透。”

柴榮瞟了一眼黑色木盒,道:“侯郎是重臣,又是皇親,有話就直說,不必吞吞吐吐。”

“前幾日,在永濟河上,挖出了一個石碑。”侯大勇擡頭看了一眼柴榮,見其神色無異常,又道:“石碑上刻着香孩兒坐天下六個字。”

“我已知道此事了,昨日就有黑木盒上奏此事。”柴榮淡淡地說道,“侯郎如何看待此事?”

侯大勇儘量客觀地道:“若不出所料,此定爲西蜀所使用的離間計。平淮南之戰,趙都指揮使屢破強敵,立功甚偉,南唐軍聞將軍名而喪膽,西蜀定然也聽到了趙都指揮使的威名。現在我軍正在鳳州和西蜀對峙,西蜀使出這小兒伎倆,離間之意實在明顯。”

柴榮平靜地道:“侯郎之言,甚合朕意,趙郎忠心耿耿,怎麼會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

說完,又忍不住揉了揉太陽穴,柴榮的神色間毫不半分歡愉,顯得有些心事重重。在收到的黑木盒子中,有新諫官鄭起呈上的黑木奏摺,鄭起在奏摺上說了兩年事情,一是報告永濟渠發現石碑之事,另一件是指出趙匡胤在禁軍中威信太高,人望太高,實非國家之福,若繼續發展下去,等到功高震主的時候就不好收拾,爲了顧全君臣之誼,最好是早日將其調出大梁城。看到這份黑木奏摺之後,柴榮一直在翻來覆去地思考鄭起的建議。

鄭起和趙匡胤同爲澶州舊人,只是兩人向來不和,鄭起上這份奏摺,也冒着成爲小心的風險。所以,柴榮相信鄭起所說皆爲其內心的真實想法,而非落井下石之舉。

侯大勇看柴榮臉色有些蒼白,眼圈發黑,想是晝夜閱奏摺所至。就道:“陛下身系江山社稷,不能過於操勞,要多多保重龍體。”

柴榮神色有些暗淡,“幽雲十六州被契丹人佔據,中原其實已無險可依。契丹軍隨時南下中原,想到這裡朕心裡就總是不踏實。大雪馬上將至,河水也要封凍,北征只有等到明年三月河水解凍以後,這樣一來就要等待整整四個月,朕恨不得明天就發兵北上。”說到這。柴榮又問道:“水師是否操練精熟?”

侯大勇早就盯上了水軍,只是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讓郭炯來執掌水軍,此時永濟渠石碑已經現身,也到了重組水軍的時候,就道:“水軍在趙都指揮使地日夜督促之下,已訓練得頗爲精熟,不過,臣覺得北伐水師只有二千人,人數實在太少,即使達到了快速突襲的戰術目的。也很難迅速擴大戰果。臣建議應該大力加強水軍力量,水軍規模如果能夠達到一萬人到一萬五千人,則突襲地效果更佳。”在現代社會,兩棲作戰是常見的作戰模式,但是在大周軍,水師和馬步軍還遠遠沒有融合,侯大勇想借這些水師北上之機,打造一支能夠兩棲作戰地部隊。

柴榮聽了建議,反而微微一笑道:“侯郎一直在西北作戰。估計並不熟悉水戰,水師訓練頗費時間,從選人到訓練精熟。三個多月地時間還不夠,大周最精稅的水師集中在長江之上,而長江水師要遇制南唐,不能大量南調,倉促之間,根本不能訓練出一萬多人的水軍。”

侯大勇連忙解釋道:“契丹人長於弓馬,水戰卻是外行,大周水師北上之後。在水中並沒有敵手,水戰是打不起來的,決定勝負還是靠馬步軍。另外,水師過了益津關以後,玄蛟戰船就無法北上,只能上岸從陸路到瓦橋關,這次出動水師北上主要是利用水道快捷地運送兵力,用以出其不意地向遼軍進攻,所以,北伐水師和長江水師不一樣,他既是一支水師,又是一支馬步軍,訓練則要稍稍容易一些。”

柴榮也是久經沙場的將軍,想了一會,點頭道:“此言甚爲有理。”

侯大勇注意觀察柴榮臉色,見其始終有些心神不定,便出言試探道:“轉眼就到明年春天,不若先派一員威望高地戰將,率禁軍一部到德州,作爲北伐軍的先鋒。”其實殿前司張永德在去年已經率領一部人馬北上了,侯大勇故意說出這個話題,暗示把趙匡胤派到德州。

柴榮側臉看了侯大勇一眼,未置可否,隨後站起身來,道:“這裡太悶了,我們到園中走走。”

侯大勇跟在柴榮身後,兩人默不作聲地走出大殿,在園中漫無目的地走動。走了一會,柴榮突然停下腳步,對侯大勇道:“讓殿前司都點檢張永德回到大梁,由殿前司都指揮使趙匡胤接替張永德住紮在滄州,趙郎能征善戰,多次充當大軍先鋒,這次北伐,先鋒官之位非他莫屬。”

又道:“從殿前司和侍衛司各抽調五千軍士,從長江水師抽調二千水師,組建汴河水軍,全軍一萬二千人,以鐵騎四廂都指揮使石守信爲水軍都指揮使,樞密院承旨時英爲水軍副都指揮使。”

話音剛落,一陣強勁地北風吹來,落葉亂飛。

柴榮衣服被風吹得呼呼直響,這一陣風,似乎也吹去了一些抑鬱,他長吟道:“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柴榮所吟的是曹操的《步出夏門行》,鏗鏘跌宕,氣魄雄壯,隱隱又帶有悲涼慷慨之意。

侯大勇心中一驚:此時大周朝如日中升,柴榮本應雄姿英氣、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爲何突然想起吟誦此詩,此詩雖然氣勢雄渾,卻頗有些傷感沉鬱之情,算來離柴榮病逝不過半年時間,難道冥冥中自有定數?

侯大勇回到中書門下之時,呆呆地坐了半響:自已來到大梁之後,一直以趙匡胤爲假想敵,誰知這位敵人竟然如此輕易地被調出了大梁城,掌握不了禁軍。趙匡胤也就失去爭奪天下的資本。但是,侯大勇原本想以郭炯爲水軍統帥的目地卻也沒有達到。

歷史在這裡突然拐了一個彎,讓侯大勇頓時失去了方向。

誰掌握了禁軍,誰就有實力奪取政權,如果李重進或張永德因爲趙匡胤的離去。趁着柴榮病逝而奪了天下,那麼,中國社會又會向何處去,是變得更糟,或者是更好?

十一月六日,正式下詔:以忠武軍節度使、殿前司都指揮使趙匡胤爲橫海節度使。加檢校太尉;以翰林學士承旨、尚書兵部侍郎陶榖爲尚書吏部侍郎;詔升湖州爲節鎮,以宣德軍爲軍額,以湖州刺史錢偡爲本州節度使;以鐵騎四廂都指揮使石守信爲水軍都指揮使。

柴榮稱帝之後,爲了改變武人割據地問題,頻繁調動節度使,因此,節度使互調成爲平常之事,這一次調動和無數次調動一樣平常。

趙匡胤離開大梁之時,北風仍然在大街小巷穿行,日月星辰仍然懸掛在天空。沒有人感到任何異常,在那一天夜晚,侯大勇無意擡頭望了望黑得讓人心酸的天空,忽見一顆流星漸行漸遠。

看着消逝在黑夜裡的那一顆流星,侯大勇禁不住在心中想:趙匡胤在柴榮手下任殿前司都指揮使,和他資歷相同或更深地將領大有人在,若說他投軍之日就有篡位之心,恐怕也不盡然,他是隨着地位、實力的不斷增加。視野的不斷開闊,再加上柴榮突然去逝,留下了一個權力真空,這才產生了奪權之心,此時趙匡胤羽翼仍然未豐,只怕還真的沒有奪權之心。反而是自己,改軍情營、飛鷹堂,建富家商鋪,收服了吐蕃渾末部、党項房當部、頗超部和陰山腳下的裡奇部,更象是一個陰謀篡權的奸臣。

十一月中旬,天氣已經頗爲寒冷。河水已如刀子一般割人,永濟渠地疏通工作也就難以進行,十一月十五日,定爲全線停工的日期。

侯大勇來到了大周朝以後,一直把趙匡胤視爲最大的對手,也正是由於有了趙匡胤,侯大勇這才一直勵精圖治,迅速由一名防禦使躍升爲大周朝宰相。失去了趙匡胤這個對手,侯大勇倒有些興味索然,做事也提不起精神。

十四日夜,侯大勇從中書門下回來之後,就泡在木桶裡,躲在嫋嫋地熱氣裡想着心事,符英新買了兩個貼身使女,一個爲侯大勇洗頭揉肩膀,一個給他全身按摩。

師高月明之事,侯大勇也是回到大梁一個多月以後,才假做很無意地透露給符英,符英楞了片刻,雖說沒有表現出怒氣,心中卻難免酸溜溜的。

不過,大周朝風氣如此,哪一個高官身邊都是無數的女子,特別是身強力壯的節度使們,往往都有七八個小妾,符英的父親魏王符彥聊,在五十歲時,還接連納了四房小妾,身體也算得上極好。一些知書達禮的朝堂官員,滿嘴仁義道德,在家中也養了不少舞姬,這些舞姬其實也專爲主人娛樂所用。

侯大勇不過一妻二妾,已算是很另類了。得知師高月明之事以後,符英也就動上了腦筋,既然不能阻止貓吃葷腥,不如大大方方在家裡準備一些魚兒,免得在外面帶回來一些自己無法控制的大魚,比如住在靈州地師高月明據說就是党項頗超族族長地女兒,這種身份的女子,纔是自己無法控制的魚兒。

爲此,符英特意留心溫順且長得又乖巧的年輕美貌女子,符家六妹現在已成爲符貴妃,知道姐姐的心思後,就在侍侯自己的宮女中,挑選了兩個中意的貼身宮女送給符英作爲貼身使女。這兩個使女,和春蘭秋菊一樣,都沒有姓,一個就叫做小梅,一個叫做小柳,都是典型的使女名字。

符英把這兩個使女弄回主院之時,侯大勇上下打量了一番這兩名垂首低頭地小女子,然後把符英拉回房間,道:“小英,你弄兩個模樣俊俏的女子在主院裡,豈不是存心來勾引我,你到底是什麼意思?”符英笑道:“這是六妹送給我的貼身使女,是六妹身邊一等一地宮女,侍候郎君料來不錯。”

這兩個小女子確實漂亮,侯大勇也算閱女無數,看到這兩個女子也是眼前一亮,正因爲這兩個女子模樣並不遜色於符英,侯大勇就有些捉磨不透符英的真實意圖,他堅信現代社會的一句名言:“愛情是自私的。”因而,絕不相信符英就願意憑空找兩個美女來和自己分享郎君。一次激情之後,在侯大勇怪手不斷折磨之下,符英終於忍受不住,吃吃地招了供。侯大勇得知了符英的真實想法,就順水推舟地默認了符英的行爲。

小梅、小柳在符英有意無意的教唆之下,在內院之時一般穿着晚唐時的宮裝,這是一種“粉胸半掩疑暗雪”地服裝,惹得侯大勇常常看花眼,好在侯大勇已經過了急吼吼挺槍就上的年齡,並沒有隨意就範,他也有意試試自己的剋制能力。

此時,兩個穿着一層輕紗的女子不停地在木桶過忙碌,侯大勇隨意地靠在小梅的胸口處,小梅或輕或重地捶打着侯大勇的雙肩,胸部隨着身體輕輕地顫動。小柳則站在木桶裡,細心地爲侯大勇揉搓着。侯大勇半眯着眼睛,全身放鬆,享受着兩個女子的服務,當小柳蹲坐在水中,手觸到侯大勇大腿的時候,侯大勇漸漸有了強烈反應,他伸手撫弄了一會小柳嬌小的胸部。

侯大勇穿着乾淨的衣服回到主院之時,看到符英似笑非笑盯着自己,侯大勇走到符英面前,嚴肅地道:“我給娘子說一件事情。”等到符英進了燃得溫暖如春的房間,侯大勇猛地把符英抱起來丟在牀上,不顧符英的反抗,三下五除二把符英錄了一個精光,符英有些嗔怪地道:“這是大白天。啊,啊,郎君,輕一點,深一點。”

等到盡興之後,侯大勇撫着符英的長髮,道:“誰讓你弄兩個小美女來侍候我,弄得我熱火膨脹,小英這是自作自受。”符英笑嘻嘻地翻過身,俯在侯大勇身上,道:“小英就喜歡自作自受,白天的感覺真好。”

等到侯大勇走出主院之時,孟殊已經等候多時。

“什麼?又出現了一塊石碑。”

“正是,在永濟渠的貝州段,挖出了一塊石碑,上面有‘點檢作天子’五個字。”

第一塊是石碑是飛鷹堂所爲,第二塊石碑卻另有其人,侯大勇手扶下巴,皺着眉目,看着同樣迷惑不解的孟殊。

第346章 蕩盡羣雄(二十四)第35章 大梁城內(一)第131章 經營同心(十七)第238章 決戰幽雲(二十九)第314章 南下之路(二十九)第364章 蕩盡羣雄(四十二)第12章 招賢納士第360章 蕩盡羣雄(三十八)第103章 鏖戰西北(十六)第40章 節度三州(四)第156章 爭奪河套(二十一)第58章 出使蘭州(一)第8章 確定名分第110章 清水河畔(七)第三六十七章 蕩盡羣雄四十五第137章 爭奪河套(二)第244章 鹿死誰手(六)第302章 南下之路(十七)第5章 中元節日第3章 鋒芒初露第11章 商隊北行(四)第158章 爭奪河套(二十三)第292章 南下之路(七)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332章 蕩盡羣雄(九)第99章 鏖戰西北(十二)第7章 怪人王樸第333章 蕩盡羣雄(十)第98章 鏖戰西北(十一)第204章 廟堂之高(三十四)第4章 黃牛軍寨第95章 鏖戰西北(八)第332章 蕩盡羣雄(九)第16章 侯府家事(二)第24章 決戰鳳州(八)第11章 商隊南行第24章 決戰鳳州(八)第17章 黑雕軍營第23章 符英掌權第134章 經營同心(二十)第172章 爭奪河套(三十七)第283章 鹿死誰手(四十七)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311章 南下之路(二十六)第349章 蕩盡羣雄(二十七)第13章 大軍奇襲第88章 鏖戰西北(一)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167章 爭奪河套(三十二)第187章 廟堂之高(十五)第15章 城市規劃第158章 爭奪河套(二十三)第99章 鏖戰西北(十二)第15章 城市規劃第6章 糧食問題第49章 回鶻大軍(三)第161章 爭奪河套(二十六)第335章 蕩盡羣雄(十二)第10章 商隊北行(三)第282章 鹿死誰手(四十六)第332章 蕩盡羣雄(九)第266章 鹿死誰手(二十九)第349章 蕩盡羣雄(二十七)第10章 借刀殺人第71章 回到大梁(三)第124章 經營同心(十)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三)第247章 鹿死誰手(十)第215章 決戰幽雲(六)第4章 黃牛軍寨第215章 決戰幽雲(六)第375章 蕩盡羣雄(五十五)第72章 回到大梁(四)第168章 爭奪河套(三十三)第17章 決戰鳳州(一)第171章 爭奪河套(三十六)第三百五十五 蕩盡羣雄三十三第251章 鹿死誰手(十四)第81章 風雲再起(四)第236章 決戰幽雲(二十七)第280章 鹿死誰手(四十四)第5章 遇到商隊第97章 鏖戰西北(十)第306章 南下之路(二十一)第33章 決戰鳳州(十三)第140章 爭奪河套(五)第248章 鹿死誰手(十一)第268章 鹿死誰手(三十一)第290章 南下之路(五)第240章 鹿死誰手(四十三)第59章 出使蘭州(二)第22章 新婚之夜第343章 蕩盡羣雄(二十一)第230章 決戰幽雲(二十一)第244章 鹿死誰手(六)第84章 風雲再起(七)第165章 爭奪河套(三十)第191章 廟堂之高(十九)第21章 迎娶符英第156章 爭奪河套(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