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清水河畔(八)

粟特商人羅靈走南闖北多年,靠着靈巧的手腕、準確的判斷和雄厚的實力,成爲西北各族大酋們的座上賓客,儘管西北戰亂頻繁,他卻如履平地般在各地穿行。這種八面玲瓏的人物,在侯大勇眼中極有價值,特別是在這交通閉塞、信息傳遞緩慢的西北。

親衛們很快擺上一些酒肉,除了大盆的羊肉外,另外還有一盆燉牛肉,酒則是一壺老酒。侯大勇一舉酒杯,道:“在戰場上,條件簡陋,沒有什麼好東西招待老朋友,不過,這個飩牛肉不錯,你嚐嚐。”

羅靈說着一口極爲流利的中原話,口音比侯大勇還要地道,他高興地嘆道:“時間過得好快,在鳳州別過節度使,轉眼間就是數月,這幾個月,我的商隊和富家商鋪做了好幾筆大買賣,吳絲賣到了黑汗國,價錢很不錯。”羅靈的商隊和富家商鋪合作了數筆大生意,羅靈和富家商鋪都賺得盆滿鉢滿。他隨意喝了一口看似平淡無奇的牛肉湯,頓時被湯味吸引,停止了說話,開始專心致志地品嚐着牛肉湯的滋味,很快,一碗湯喝完,羅靈砸巴着嘴道:“真是一碗神仙才能喝到的好湯,這種廚藝,無論在哪裡開一個酒樓,都會發大財。”

侯大勇笑道:“羅郎和我心有慼慼焉,這個廚師是我從大梁帶來的,在大梁最是有名,只是我喝慣了他做的湯,捨不得放他走,天下的錢永遠是嫌不完的,留幾個給別人。”

兩人寒暄幾句,侯大勇突然笑容一收,不再繞圈子。單刀直入地問道:“羅郎不辭辛勞,來到這鮮血橫飛的同心城外,有何要事?”羅靈用一張做工精緻的小手帕擦擦嘴脣,道:“我從西會州過來。”

侯大勇早就料到羅靈是党項房當人的說客,否則不會冒險來到戰場中來,聯軍打敗了房當軍主力,圍困了同心城,把党項軍隊分割成西會州、同心城和固原三個部分,戰場形勢對聯軍及爲有利,因此,侯大勇神定氣閒地端起一小碗牛肉湯,慢各斯理地喝起來,靜等羅靈的下文。

羅靈一邊說話,一邊捕捉着侯大勇臉上的細微表情變化。他見到侯大勇表情沉靜如水,沒有任何變化,就接着到:“西會州党項首領是房當翰海,他想和節度使講和。”

侯大勇冷冷地“哼”一聲道:“講和,房當斡海有資格嗎?同心城現在被聯軍團團包圍,一隻蒼蠅都飛不出來,破城是遲早之事,攻城同心城,西會州也守不住,走投無路纔來講和。晚了。”

羅靈不卑不亢地道:“節度使若只想殺個痛快,則完全可以拒絕房當斡海的請求,若節度使想爲大周爭取長久的和平。則不妨聽聽房當翰海的條件。”

“党項房當軍主力已經在受到重創,根本無力抵擋聯軍雷霆一擊,除了無條件投降以外,別無他途。若繼續抵抗,清水河畔將不會再有房當人了。”侯大勇並不想在清水河畔大開殺戒,過重的殺戮。除了激起仇恨和長久的反抗以外,對侯大勇沒有任何益處。侯大勇是想把党項房當人打怕打服後,再把党項房當軍納入自已的軍事體系,當然,這個真實目的不能暴露給羅靈,所以。侯大勇用威脅地口氣說着狠話。

羅靈老奸巨滑,聽到侯大勇的威脅,反而放下心來,從某種意義上講,威脅也是條件,只有能夠提條件,就有談判的可能性,威脅往往是談判必不可少的第一步,羅靈暗自會心一笑,道:“党項共分八族,佔據了西北面遼闊地域,人口有數百萬,房當人不過是党項之一族。党項八族雖說相距較遠,平時也有不少矛盾,可是打斷骨頭連着筋,党項細封、米擒等部族必定不會坐視招討使滅掉房當族,房當族被迫逃離清水河畔之時,就是其他部族參戰之日,目前聯軍雖說佔了優勢,可是到時候,誰勝誰負就不好說了。而且,房當人以遊牧爲生,居住在西會州、同心城和固原地党項人只是房當人的小部分,大部分房當人散居在清水河沿岸,節度使很難把這些在清水河岸邊逐草而居的房當人一網打盡,最多是讓他們向西向北逃散,等到時機成熟,他們還會捲土重來。”

羅靈看到侯大勇認真在聽,接着說:“節度使現在是西北面行營都招討使,這個職務是用來維護西北邊境完全的,若滅掉房當人,在党項各族種下仇恨的種子,則西北永無寧日,當前,大周朝正在對淮南全力用兵,大周陛下定然不希望西北燃起沖天大火。”

羅靈分析形勢極爲準確,這些話句句說到了侯大勇的心坎處,西北聯軍只是打敗了党項房當人,而西面北面還是六個部落的人馬,東面還是強悍的拓跋人,不算上拓跋人,單是六個部落聯合起來,西北聯軍要想取勝也極爲困難,畢竟,西北聯軍只是幾個節鎮的聯合,沒有得到整個國家機器的支持,還不具備掃平西北的實力,更何況,若西北聯軍陷入和党項各部落的苦戰,就會失去進一步發展壯大的機會,屆時,根本無法和趙匡胤大軍抗衡。

侯大勇對羅靈暗自佩服,他看着羅靈薄薄的嘴脣,一個念頭突地跳了出來,“吏部侍郎司徒詡新納的小妾,分明是羅靈送的禮物,難怪羅靈對周朝朝廷的軍政大計瞭解得極爲準確,不知道還有哪些大官收受了羅靈的桃色禮物?這個粟特商人,手也未免伸得太長了,他不過是個商人,有必要這樣苦心經營嗎?”

侯大勇腦中飛快地思索着,臉上卻平靜如常,道:“據我瞭解,房當斡海並不是党項人的真正頭領,他沒有資格代表党項人來談判!”

羅靈知道什麼事情要誠實,什麼時候該說謊。他解釋道:“党項分爲八族,房當人裡也分三個部分,最大一部的首領是房當明,房當明同時也是房當人的大首領,不過,他已在小牛關戰死了,房當明有兩個弟弟,一個是戰死在義州的房當白歌,另一個是守衛同心城的是房當度。稍小一點的首領是房當翰海和房當烜赫,最小一部的首領是駐守固原地房當朵兒。現在房當明戰死。房當翰海在西會州擁兵過萬,實力在房當人中最強,當然由他來代表党項房當人。”

侯大勇緊鎖雙眉,道:“只怕房當度不會聽命於房當翰海。你說說。房當斡海有什麼條件?”

羅靈和房當翰海分析過侯大勇招降吐蕃渾末部時提出的條件,主要有三點,一是接受侯大勇的任命,二是提供便宜的馬匹,三是相互通商。憑心而論,這三點並不苛刻,甚至對走投無路的吐蕃渾末部還極爲有利,房當翰海也想以這三點和侯大勇講和,爲房當人爭取喘息的時間。

羅靈道:“房當翰海很有誠意,只要周軍退出清水河畔。則房當人永做大周朝的屬臣,爲周朝守衛西北。”

唐以來,中原周邊的小族要受到中原朝廷地封賞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只有立過大功的部族才能得到朝廷封賞,如党項拓跋人就因出兵幫助唐皇平了安史之亂而受到封賞,也正是由於有了唐王朝的支持,党項拓跋人才能夠得到夏、銀、綏、宥四州,房當翰海提出的條件貌似臣服,實際上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侯大勇聽到這個條件後。“哈哈”笑了一聲,道:“我也不繞彎子了,這次党項房當人入侵邊境,房當明是魁首,房當明和房當白歌已死,但是房當度還活着。房當度不可饒恕,同心城必破,我已經明確拒絕了房當度的請降要求。”

羅靈心中一驚,但臉色未變。

侯大勇話鋒一轉,道:“本着和平的願望,且唸到房當翰海僅是脅從,我可以接受房當翰海的請降,有四個條件,一是在固原的党項人全部退出固原,固原城以外二十里內,一個党項人也不準留下來;二是房當人無償向聯軍提供五千匹戰馬,以後,每年提供一千匹戰馬給黑雕軍;三是房當人接受黑雕軍的調遣;四是大周商人可自由進出清水河畔經商,房當翰海要提供保護。若同意這四個條件,聯軍可以退兵,並且承認房當翰海爲房當人的大首領。”

侯大勇這些條件,除了固原以外,和羅靈和房當斡海設想的相差不多,而且,固原在房當朵兒手中,由房當翰海答應党項人退出固原,純粹是一句空話,所以,這些條件對房當斡海來說是可以接受的,不過,羅靈是個談判老手,儘管然對方提出的條件合乎自己的心意,仍然露出爲難之色,道:“這四條過於苛刻,房當斡海很難接受,還有,同心城在房當人心中地位很高,破了同心城,會在房當人心中留下深仇大恨。”

侯大勇斬釘截鐵地打斷道:“這些條件不容討論。周軍從來沒有攻打過党項房當人,房當人還不是一樣在周境中燒殺搶奪,攻城同心城,是對房當人的教訓,聯軍攻破了同心城後,若房當斡海真心想降,我就把同心城交給他。”

對於侯大勇來說,同心城的戰略意義還不如固原,固原城緊靠着渭州,長期由回鶻人佔領,是進入周境地橋頭堡,地理位置相當重要,周軍若佔領了此城,和先前攻佔的隴西一起,就構成了威脅西北各族的兩個犄角。

請降條件談妥之後,羅靈迅速回到了西會州。房當翰海聽到這個條件後,久久不語。侯大勇提出的條件他能夠接受,臣服於中原王朝,對於房當族來說,並不是一件恥辱之事,相反,能得到周朝的冊封,對於房當族的發展還很有好處,只是,侯大勇下決心要攻破同心城,這讓房當翰海從感情上有些受不了,畢竟,同心城是房當人的祖地,具有神聖的地位,只要是房當人,對同心城都有特殊的感情。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房當翰海所在的部族人數比房當度部族人數少得多,若侯大勇攻破了同心城,斬殺了房當度和城裡的軍士,房當斡海就有實力完全控制住房當明所在的部落。至於固原,原本就是回鶻人的城池,留給周軍沒有什麼時候問題,固原守將房當朵兒若不願意退兵,必然要和周軍決戰,這對房當斡海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反覆考慮後。房當斡海接受了侯大勇的條件。

送走羅靈之後,房當翰海心神不寧地點燃了一柱香,供在佛像面前,他虔誠地念着經文。用以化解內心的不安。一柱香燃完後,房當翰海慢慢起身,走出了大門,屋內十分昏暗,打開門時候,房當翰海只覺無數陽光射在身上,他眯了眯眼靖,爲自已鼓勁道:“房當明不仁,暗算了爲他拼命打仗的房當烜赫,因果報應來得真快。這所有的一切,都是他自找的。”

房當翰海在門口招了招手,一名精悍的年輕人迅速走了過來。房當翰海道:“安排好沒有?”年輕人低聲答道:“我們已暗中捉了二十多人,全是房當明的親信,還有七人被監視住,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動手機會。”房當翰海陰沉着臉,道:“全部埋了,手腳乾淨一些。不要讓人發現。”年輕人恭敬地道:“放心吧,下手之人全是最忠心的族人。”

房當翰海在西會州陸續接收了二千多名房當明部的敗兵,這幾天,二千多人馬在房當明心腹的挑唆下,吵着要打到同心城去,房當翰海爲了徹底掌握這支人馬。便命令部下悄悄把帶頭鬧事的房當明心腹全部殺掉。

就在羅靈穿梭於同心城和西會州的時候,一支神秘人馬出現在宥州城內,他們身穿沒有標誌的軍服,沒有旗幟,一來到宥州的地盤上,就大肆燒殺。党項拓跋人定居四州已經很久了,受中原人的影響,他們開始結村居住,過着半牧半耕的生活,農耕生活收成比較穩定,拓跋人口漸漸多了起來。這支神秘的人馬就在宥州邊境的党項村莊裡肆無忌憚的搶劫,村落裡的党項男子被迫組織起來保衛自已家鄉,可是這夥神秘人馬戰鬥力極強,輕易地粉碎了党項人自發的抵抗。

宥州刺史聽說此事,開始並不是很在意,以爲不過是流竄入境地盜賊而已,便派出一千人馬去清剿,這一千人馬兵分四路,快速南下,準備包抄這夥敢在老虎嘴上拔毛的強盜。誰知這夥強盜十分狡猾,憑着馬快,四處亂竄,這一千人馬跟着強盜窮追不捨,一不留神,一路人馬離大部隊越來越遠,在深夜裡被強盜突襲,全軍覆沒。另外三路人馬不知道這個情況,仍在四處圍捕這夥強盜,追了數天,又有一隊人馬受到伏擊,一隊人馬被堵裁在一個山溝裡,四處滾滾而下的大石,埋葬了這二百多人,也是一人未逃出。

剩下兩隊宥州軍數日沒有尋到強盜和自己的夥伴,才發現大事不妙,不敢再分兵,一天,他們在過一條小河的時候,剛剛渡到一半,背後一隊騎兵如閃電般地衝了過來,倉促應戰的党項軍傷亡慘重,河岸邊倒下了三百多具屍休,渡過河的宥州軍軍士心膽俱喪,不敢再戰,狼狽地逃回了宥州城。宥州刺史李彝秋見到出城圍剿強盜的一千人馬反而被強盜圍剿了,大怒之下,斬殺了帶隊的正勇指揮使,命馬軍都指揮使李彝興率一千馬軍和一千步軍出城殲敵。

馬軍都指揮使李彝興奉命出征,李彝興全身銀白色鎧甲,不到三十歲,雙眼閃着一絲冷光,軍士們看他的眼光頗有些畏懼又帶着明顯的尊敬,此李彝興正是以前的德浩。宥州軍襲擊了鹽州城,原本可以做得極爲隱秘,不料房當度暗中使計,使宥州軍攻打鹽州城成爲衆人皆知的事情,定難節度使李彝殷聽聞此事後,勃然大怒,此事宥州刺史李彝秋難逃其咎,可是李彝秋是自己一母所生的親弟弟,帶兵攻城的馬軍都指揮使德浩就成了替死鬼,不過,李彝殷愛惜德浩是個難得的將才,就尋找一個和德浩相貌相近的軍士,斬殺後冒充德浩送到了大梁,算是給陛下柴榮和西北面行營都招討使侯大勇一個交待。爲了安撫德浩,李彝殷爲德浩賜名李彝興,仍然留在宥州輔助李彝秋。

李彝興用兵謹慎得多,他沒有盲目地追趕,而是派對大量偵騎,四處查找這夥強盜的下落,李彝興仔細分析了這夥強盜的作戰方法,得出結論,這絕對不是一夥普通的強盜,而是一隊戰鬥力極強的軍隊,極有可能是延州、鄜州兩個節鎮的精稅牙兵。

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第32章 決戰鳳州(十二)第55章 回鶻商隊(三)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20章 郭府壽宴第73章 回到大梁(五)第243章 鹿死誰手(五)第17章 路過大梁第1章 首戰告捷第129章 經營同心(十五)第144章 爭奪河套(九)第148章 爭奪河套(十三)第21章 迎娶符英第266章 鹿死誰手(二十九)第289章 南下之路(四)第76章 回到大梁(八)第265章 鹿死誰手(二十八)第12章 拒捕出城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153章 爭奪河套(十八)第339章 蕩盡羣雄(十六)第299章 南下之路(十四)第225章 決戰幽雲(十六)第233章 決戰幽州(二十四)第56章 回鶻商隊(四)第372章 蕩盡羣雄(五十)第271章 鹿死誰手(三十四)第14章 再襲敵軍第79章 風雲再起(二)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三)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133章 經營同心(十九)第79章 風雲再起(二)第11章 救援友軍第223章 決戰幽雲(十四)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314章 南下之路(二十九)第361章 蕩盡羣雄(三十九)第67章 大戰過後(四)第239章 鹿死誰手(一)第280章 鹿死誰手(四十四)第10章 攻破總壇第143章 爭奪河套(八)第370章 蕩盡羣雄(四十八)第12章 招賢納士第155章 爭奪河套(二十)第9章 解救符英第6章 糧食問題第319章 南下之路(三十四)第59章 出使蘭州(二)第335章 蕩盡羣雄(十二)第87章 風雲再起(十)第86章 鳳雲再起(九)第246章 鹿死誰手(九)第352章 蕩盡羣雄(三十)第16章 酒樓餞行第148章 爭奪河套(十三)第103章 鏖戰西北(十六)第37章 節度三州(一)第61章 奇襲隴西(一)第245章 鹿死誰手(八)第38章 節度三州第81章 風雲再起(四)第1章 救濟難民第150章 爭奪河套(十五)第54章 回鶻商隊(二)第127章 經營同心(十三)第163章 爭奪河套(二十八)第361章 蕩盡羣雄(三十九)第232章 決戰幽雲(二十三)第16章 人事安排第328章 蕩盡羣雄(五)第66章 大戰過後(三)第205章 廟堂之高(三十五)第138章 爭奪河套(三)第369章 蕩盡羣雄(四十七)第21章 決戰鳳州(五)第187章 廟堂之高(十五)第318章 南下之路(三十三)第309章 南下之路(二十四)第365章 蕩盡郡雄(四十三)第360章 蕩盡羣雄(三十八)第224章 決戰幽雲(十五)第26章 侯府家事(三)第32章 決戰鳳州(十二)第373章 蕩盡羣雄(五十三)第40章 節度三州(四)第151章 爭奪河套(十六)第197章 廟堂之高(二十七)第117章 經營同心(三)第181章 廟堂之高(九)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31章 決戰鳳州(十一)第14章 再襲敵軍第215章 決戰幽雲(六)第347章 蕩盡羣雄(二十五)第16章 鄭州任職第268章 鹿死誰手(三十一)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39章 節度三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