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大戰過後(五)

符英是大周皇宮的貴客,也是常客,她的馬車直接馳進了王宮城,下了馬車後,幾個太監領着符英,很快到了符皇后居住的安寧宮。

此時,柴榮大軍受阻於壽州城下,全軍數十次強攻,都被守將劉仁瞻擊退,大周軍在壽州城下損兵折將。柴榮不在皇宮內,皇后自然是宮中最重要的人物,現在皇后病重,皇宮裡來往的宮女、侍衛和太監沒有一人敢於露出笑容,個個緊繃着臉,彷彿在比賽着誰更憂傷,宮中氣氛壓抑得讓人難受。

宮女、太監們大多認識符英,看到符英進來,都低垂着頭退到一邊。

一名鶴髮童顏的太醫,帶着五六個中年太醫,焦急地守在宮外,這些太醫大多信佛,雙手合什,嘴裡唸唸有詞,祈求奇蹟再一次發生。符英到來後,衆太醫面露驚喜之色。

符皇后趟在牀上,臉色蒼白,雙眼微閉,聽到腳步聲,微微睜開了眼睛,她見到進來的是符英,便輕聲對身邊宮女道:“你們都出去。”

符皇后聲音極爲虛弱,又有些傷感,“這次病情和去年相差不多,來得更快更急,我的日子可能不多了,有些事情實在放心不下。”

進宮後,符英一直假裝鎮定,她聽大姐有說後事之意,便抓住大姐的纖細的手,眼淚一串串地滾落下來,哽咽道:“大姐,別這樣說,平日你做了多少善事,大慈大悲的菩薩一定會保佑你的。”

符皇后道:“每個人的命都有定數,我能活到今天,已是非常滿足了。”符皇后第一任丈夫是後漢河中節度使李守貞之子李崇訓,李家謀反,被時爲大將的郭威擊敗。除符皇后一人逃脫外,全家被殺,因此,符皇后故有此說。

符皇后說完這一些,有些費勁,停下來休息了一會。接着道:“陛下南征之前,殿前司都虞候、嚴州刺史趙匡胤,他曾向陛下爲其弟趙匡義求婚,想聚六妹,你知道此人嗎?”

自從孟殊成立飛鷹堂以來,符英掌握了大量各式各樣的商業消息,當時大周的王候將相們大部分有自已的產業,符英對他們或多或少都有一定了解。而侯大勇多次讓飛鷹堂瞭解趙匡胤地情況。也引起了符英對趙匡胤的興趣,因此,對趙匡胤家族的情況並不陌生。

聽到趙匡胤求親,她略微皺着眉頭道:“趙匡義的妻子尹氏才過逝不久,屍骨未寒。就忙着迎聚新人,這些男人們。”

符皇后見五妹知道趙家之事,便繼續道:“趙匡胤求親之時。陛下全力籌劃南征之事,沒有心思考慮此事,還沒有答應趙家,據我看,趙匡胤能征善戰,陛下多半會同意此事。”

說到這,符皇后用手巾捂住嘴。劇烈地咳了起來,拿開手巾後,一小片紅色的血跡分外刺眼。

符皇后神色黯然,道:“我原本打算同意這門親事,畢竟。象陛下和妹夫這樣的英雄漢子,可遇而不可求,趙匡義也算不錯地人選。只是這次我的病情較之去年更加兇猛,每次咳嗽都有血跡,我害怕過不了今年。你姐夫是當世英豪,我若走了,我想讓你姐夫聚六妹,天下恐怕沒有比這更好的婚事。”

就到這,符皇后艱難地笑了一下,道:“六妹尚小,婚事拖一年沒有問題,若這次我能抗過去

,明年,同意六妹和趙匡義的親事。”

符英握住符皇后的手道:“大姐,別這樣說,吉人自有天相,你不會有事的。白頭山有個粟末韓鞠小部落,他們最長於採參,我已經派人到白頭山去了,出重金讓他們進深山,爲姐姐尋五百年以上的老參,老參對身體極有好處。”

“五妹,好意姐姐心領了,皇宮裡什麼名貴藥材沒有,樣樣都試過了,沒有多大的用處,太醫們各說各地,連病因都沒有弄清楚。”符皇后擡手爲牀邊的符英擦擦眼淚水,又道:“妹夫到鳳州有一年了吧,鳳州地處邊境,窮山惡水,若你想妹夫回內地,等陛下回來,我給他說說。”

“這倒不必,郎君從北地而來,沒有什麼根基,只有在沙場上建功立業,才能得到真正得到世家大族的尊敬。你這妹夫,打仗倒很有一套,前一陣子,在渭水邊,用五千人大破回鶻萬人大軍,逼得回鶻蘭州別將吐少度自殺了。”說起侯大勇,符英滿臉驕傲。

符皇后精神有所不濟,談完重要之事,已累得夠嗆,符英坐在牀頭,不再說話,陪着半睡半醒的大姐。

皇后病重的消息,在大梁城中貴族地後花園中迅速傳來。

彰德軍節度使王饒在大梁城有一座不大不小的府弟,從外面看,和一般大官的府第沒有什麼不同,進了院子,滿院到處都種着王饒夫人費盡心思從各地收來奇花異草,花草大多數在大梁難得一見,特別是東北角地仙人掌,更是極爲罕見。這些仙人掌是王饒爲討夫人喜歡,花大價錢從西域弄來的,起初大家都不知仙人掌如何種養,僕人們想到仙人掌是夫人心愛之物,照顧得極爲殷勤,每天準時給仙人掌澆水,仙人掌那田林界起天天澆水,不多久,根部就壞死了,最愛花花草草的工夫人心痛之餘,重重責罰了養花的僕人,王饒再次到沙州頭來了仙人掌,這次才知道仙人掌是喜早的植物。

一名中年太醫站在仙人掌邊,一人多高的仙人掌開滿了漂亮的大朵大朵金黃色地花,這位中年太醫也姓王名守愚,和王饒都是鄭州人,五百年前應是同族,他是王府中的常客,他對王夫人道:“沒有想到仙人掌的花如此漂亮,和牡丹相比,也不遜色。”

王夫人是個豐滿的中年貴婦,高髻上插了一根金燦燦的黃金簪子,她道:“服了王太醫開地湯藥。今天感覺舒服多了,王太醫神技啊。聽說皇后娘娘病重,不過有王太醫在,定會藥到病除。”

提到皇后的病,王太醫嘆了口氣:“皇后的病,御醫房多次商議。大家都束手無策,神技兩字,愧不敢當。”

王夫人用手取下一朵凋謝地仙人掌花朵,道:“仙人掌品種不同,但開花時間多在七八月,今年才過三月,就開出如此美麗的花,真是天降吉祥。”王夫人話鋒一轉。隨意問道:“這次皇后的病情和去年相比如何?我們都在求佛祖保佑皇后快快好起來。”

宮中規距,皇后的病情,太醫們是不能在外面透露的,王太醫聽王夫人說得誠懇,也不疑有他。道:“皇后的病情比去年來勢更加兇險,太醫們只盼着奇蹟出現。”卻出不肯再細說。

王夫人久在宮闈間行走,知道宮中規距。她想問地事情其實已經問到了:“皇后確實病得不輕,能否治好還是個未知數。”

其實,王夫人打聽皇后病情是有深意的,她的三女兒,今年剛滿十七歲,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小美人。巢國公王饒曾經請術士爲家人判斷吉凶,令王夫人驚喜萬分的是。術士一見到女兒便肅然起敬,道:“此女的丈夫當是一國之君。”王夫人對此深信不疑,而丈夫要是一國之君,小女兒只能嫁給柴榮,當符皇后病重之時。王夫人覺得術士的話很是靈驗,女兒的機會來了。

能夠爲陛下做媒地,實在沒有幾人,壽安公主便是其中一人。

壽安公主是太祖郭威的女兒,當令陛下的乾妹妹,殿前司都指揮使張永德的夫人,在大周朝,壽安公主是僅次於符皇后的貴婦,也是少數幾位能在陛下身邊說上話地貴婦。

在大梁城內,和王夫人存在同樣心思的貴婦當然不止一個,因此,壽安公主的府中,車來車往,十分地熱鬧,進進出出地都是有頭有臉的貴婦們。

彰德軍節度使王饒經歷了晉、漢、週三朝,在大…周節度使當中算是老資格,極有威望聲譽,有此深厚背景,王夫人自然是壽安公主的座上常客,經常受邀參加壽安公主的宴會及小型聚會。

這次見公主,王夫人是爲以後之事做好鋪墊,她精心打扮後,帶上了兩樣別緻的名貴首飾,來到了壽安公主府上。

壽安公主後院,宰相範質夫人、前樞密鄭仁誨夫人正和壽安公主一起,坐在後院中賞花,吃點心,聊些閒話。

壽安公主是大梁貴婦中的靈魂人物,不僅地位高,更是長袖善舞之人,王夫人落座後,壽安公主優雅地笑道:“真是說曹操,曹操到,我剛剛說起,大梁城內最懂賞花的王夫人沒有到,我們三人賞花實在沒了趣味,王夫人看這院中地迎春開得如何?”

王夫人進門之後,就注意到院子裡開得正盛的迎春花,她喝了一口清茶,道:“能在公主府中賞花,是我的榮幸,公主這幾株迎春花,可用清、奇、秀、逸四字形容,古詩有云:金英翠菩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憑君語向遊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這幾句詩用來形容這幾株迎春最合適不過。”

壽安公主高興地拍手道:“王夫人不愧爲花中仙子,我們只是覺得迎春花喜慶,卻呤不出如此詩句。”

王夫人受到讚揚,更有興致,笑道:“我也算閱花無數,公主這幾株迎春花,當得上大梁城內的花魁。”王夫人的誇獎,有小部分是拍馬屁,大部分還是出自真心,壽安公主地這幾株迎春花,是鳳翔節度使王景命人採自高山之上,確有不同凡響之處。

王夫人一來,不動聲色就搶了範夫人和鄭夫人的風頭,範夫人和鄭夫人也就覺得無趣,四人隨意聊了一會,範夫人和鄭夫人便陸續告辭了。

王夫人知壽安公主府中人來人往極多,趕緊趁沒有其他人的機會,取出了名貴首飾,道:“前一段時間,有幾位回鶻商人帶來一塊玉,他們稱爲于闐玉,我看這塊玉不錯,就打了一件玉搔頭和一件玉燕。請公主鑑賞。”

玉搔頭指婦女插髻的玉簪,據說漢武帝和寵愛的李夫人一起談笑之時,忽然頭皮發癢,便拿起夫人頭上的玉簪搔頭,陛下的任何舉動都被認爲是神聖的,於是嬪妃們都把玉簪叫做玉搔頭。

玉燕又稱燕釵。是一種形似飛燕的玉製釵,《洞冥記》載:“神女留玉釵以贈武帝,帝以賜趙捷好,至昭帝元鳳中,有玉燕飛昇天,後宮人學作此釵,因名玉燕釵,言吉祥也。”頭和玉燕在壽安公主眼中是平常之物。只是這兩樣首飾均是西域美玉打製,玉質油潤細膩、色如截脂、精光內蘊,倒是十分少見。

王夫人見壽安公主眼中閃出一絲驚喜,知道公主喜歡,道:“這西域美玉質地真地很出色n寶劍送英雄,美玉贈佳人,只有公主才配得上這罕刃之物。”

壽安公主也沒有推辭。道:“那就多謝王夫人了。”

正在此時,又有貴婦進了院子,王夫人目的達到,坐了一會,也就起身告辭了。

符皇后病重之前,這些貴婦們成天噓寒問暖,而最盼着符皇后最死的。卻多是這些貴婦們,真心爲符皇后擔心的,不過廖廖數人而已。

符英回到府上後,立刻給侯大勇寫了一封信,由孟殊派人送到鳳州。

孟殊從鳳州回大梁的時候。按照侯大勇的要求,建立了一條快捷地傳遞消息的通道:利用富家商鋪遍佈全國的優勢,以各地商鋪爲中轉站,送信之人如交接力棒一樣,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往下交,保證馬不停蹄,

大梁城內的重要消息,能以最快速度傳到鳳州。

至於何是重大消息,則由符英和孟殊兩人把握。爲防止消息失泄,消息一律採用軍中密信寫法,送信之人不能知道消息內容。符皇后病重的消息,符英和孟殊都認爲是重要消息,快捷通道於是第一次啓用。

大梁到鳳州的距離實在太遠,儘管送信的人和馬不斷輪換,符皇后病重的消息,還是過了近十天才傳到鳳州。而此時,符皇后又奇蹟般地挺了過來,病情得到了控制,並慢慢好轉,無數盼望着她早死地貴婦,再一次陷於失望之中。

侯大勇接到消息時,卻是另一番滋味,他知道符皇后死得很早,但是,具體在什麼時候死,他實在記不清楚了,不過,看她這個身體狀況,隨時都有逝去的可能性。

侯大勇來到這個時空,改變了很多事情,如符英,在原來的歷史中,她是嫁給了趙光義,而現實中,符英卻嫁給了侯大勇,只不過,侯大勇沒有學過這段歷史,沒有意識到歷史的改變,至於趙光義和符英,他們不可能想到,歷史曾經還用另一種方式在發展。

但是,也有許多事情,仍然按原來的歷史軌道在發展,如柴榮南征、符皇后重病,趙匡胤通過淮南之戰威名大振,都是原來歷史中地事件,並沒有因爲侯大勇的到來而改變,仍然如期而至。

可是,柴榮的命運,會不會因爲侯大勇地到來而改變?

侯大勇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他內心深處對這個問題也是極度困惑,而最符合現實的作法,就是想辦法削弱趙匡胤的勢力,這是應對未來變局的最好方式。

當侯大勇看到孟殊關於南線戰爭的報告後,侯大勇便命令孟殊尋找一個人,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趙普。

在侯大勇模糊的印象中,趙匡胤地勢力主要在軍中,他在軍中搞了一“義社十兄弟”,結拜兄弟中有石守信、王審琦、楊光義、李繼勳等重要將領,而謀士,侯大勇只記得一人,就是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

在歷史中,趙普是趙匡胤最重要的謀士,“陳橋兵變,金匱之盟”兩個涉及皇權的重大事件,趙普都在裡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他所參與制訂的重要方針,政策,一直影響着宋朝三百年地統治狀況。

孟殊接到這個奇怪命令後,雖然有些不理解,但還是馬上行動起來。孟殊掌握着富家商鋪,富家商鋪實是大周朝最有錢的商鋪,因此,孟殊絲毫沒有費力,就買通了吏部一名小吏,這名小吏得了錢財後,不辭辛苦地在厚厚的卷宗中查找這個小人物,找了三天,小吏就把趙普找了出來:趙普,字則平,生於後梁末帝龍德二年,原籍幽州薊縣,父趙迥,避後唐趙德鈞兵戈亂,遷居洛陽。此人讀書不多,自幼學習吏事,曾被聘爲永興軍節度使劉詞幕僚,宰相範質上奏任命趙普爲軍事判官,現正在淮南前線。

飛鷹堂的人帶着往淮戰事告一段落、符皇后基本康復兩個重要消息和趙普的基本情況,飛速地向鳳州傳來。侯大勇接到的消息,比其它鄰近的節度使快了整整一個月。

自從鄭州出兵到鳳州以來,侯大勇有一年半的時間沒有離開鳳州,這一年半,趙匡胤憑藉殿前司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迅速崛起,成爲顯德三年大周軍最耀眼的明星,侯大勇雖然先後擊敗吐蕃人和回鶻人,卻因爲是局部戰鬥而未3起廣泛重視,其光芒漸被趙匡胤所蓋過。

在集聚實力的階段,這個結果對侯大勇總體上是有利的,不過,在邊境呆得時間太長,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容易被中樞機構邊緣化,人脈會慢慢降低,這對以後的行動肯定會造成一定影響。

因此,侯大勇決定趁徵南大戰暫時告一段落之時,進京述職。五月中旬,柴榮同意了侯大勇的請求,侯大勇把四州軍政大權交給了石虎,帶着錢向南和一隊親衛,踏上了回大梁的旅程。

第6章 激戰馬賊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240章 鹿死誰手(四十三)第295章 南下之路(十)第304章 南下之路(十九)第286章 南下之路(一)第232章 決戰幽雲(二十三)第314章 南下之路(二十九)第245章 鹿死誰手(七)第157章 爭奪河套(二十二)第289章 南下之路(四)第241章 鹿死誰手(三)第55章 回鶻商隊(三)第167章 爭奪河套(三十二)第215章 決戰幽雲(六)第306章 南下之路(二十一)第330章 蕩盡羣雄(七)第338章 蕩盡羣雄(十五)第305章 南下之路(二十)第153章 爭奪河套(十八)第241章 鹿死誰手(三)第23章 符英掌權第126章 經營同心(十二)第207章 廟堂之高(三十七)第20章 決戰鳳州(四)第55章 回鶻商隊(三)第189章 廟堂之高(十七)第227章 決戰幽雲(十八)第262章 鹿死誰手(二十五)第21章 迎娶符英第31章 決戰鳳州(十一)第222章 決戰幽雲(十三)第251章 鹿死誰手(十四)第360章 蕩盡羣雄(三十八)第244章 鹿死誰手(六)第80章 風雲再起(三)第369章 蕩盡羣雄(四十七)第204章 廟堂之高(三十四)第72章 回到大梁(四)第142章 爭奪河套(七)第344章 蕩盡羣雄(二十二)第127章 經營同心(十三)第98章 鏖戰西北(十一)第20章 郭府壽宴第190章 廟堂之高?(十八)第172章 爭奪河套(三十七)第232章 決戰幽雲(二十三)第6章 糧食問題第336章 蕩盡羣雄(十三)第11章 商隊北行(四)第131章 經營同心(十七)第30章 決戰鳳州(十)第241章 鹿死誰手(三)第332章 蕩盡羣雄(九)第303章 南下之路(十八)第281章 鹿死誰手(四十五)第268章 鹿死誰手(三十一)第182章 廟堂之爭(十)第352章 蕩盡羣雄(三十)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157章 爭奪河套(二十二)第216章 決戰幽雲(七)第15章 高平血戰第304章 南下之路(十九)第170章 爭奪河套(三十五)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69章 回到大梁(一)第278章 鹿死死誰手(四十一)第152章 爭奪河套(十七)第215章 決戰幽雲(六)第57章 回鶻商隊(五)第149章 爭奪河套(十四)第2章 草原生活第60章 出使蘭州(三)第10章 中牟縣令第324章 蕩盡羣雄(一)第330章 蕩盡羣雄(七)第31章 決戰鳳州(十一)第218章 決戰幽雲(九)第312章 南下之路(二十七)第312章 南下之路(二十七)第186章 廟堂之高(十四)第111章 清水河畔(八)第18章 決戰鳳州(二)第263章 鹿死誰手(二十六)第11章 救援友軍第161章 爭奪河套(二十六)第120章 經營同心(六)第8章 詔令出征第323章 南下之路(三十八)第31章 決戰鳳州(十一)第365章 蕩盡郡雄(四十三)第17章 路過大梁第337章 蕩盡羣雄(十四)第160章 爭奪河套(二十五)第280章 鹿死誰手(四十四)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120章 經營同心(六)第7章 跬跳行動(二)第3章 烽火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