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

這一日,朱元璋正與朱雄英在奉天殿中閒聊。

突然,一個跟隨朱元璋多年的宦官快步走來,神色中帶着幾分驚異,報道:“陛下,道士劉日新求見。”

朱元璋聞言一愣,隨即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他揮了揮手,急忙道:“快宣!”

不一會兒,一個身影緩緩步入奉天殿。

來人正是當年給朱元璋算過命的道士劉日新,他身穿一襲破舊道袍,步履看似隨意,卻似乎隱含着某種規律,具體是道家的什麼步伐朱雄英看不出來。

劉日新的手中還握着一把白扇,雖然白扇已經顯得有些陳舊,但扇面上的字跡仍然清晰可見。

那是朱元璋當年親手所題的詩:“江南一老叟,腹內羅星斗。許朕作君王,果應神仙口。賜官官不要,賜金金不受。持此一握扇,橫行天下走。”

劉日新的形象與朱雄英在大明世界見過的其他道士都不同,他完全沒有丘玄清的那種仙風道骨,也沒有袁珙居士的那種淡然無爭,而是看起來相當邋遢——長髮有些凌亂地用折來桃木枝簪着,道袍上更是補丁重重,一個摞一個。

然而,劉日新的雙眼卻炯炯有神,彷彿能洞察世間一切,正是這樣一位奇人,當年一語成讖預言了朱元璋的帝王之命.嗯,反正他不說也沒人知道他給其他人是不是都這麼說“將軍當極富極貴”的。

朱元璋看着他,不禁感慨萬千,歲月流轉,如今一晃二十年過去了,往事歷歷在目,但眼前的這位道士似乎未曾改變,依舊是那個在江湖中漂泊浪跡的奇人。

“參見陛下。”

“道長多年不見,風采依舊。”

朱元璋注視着眼前這位道士:“這些年不知道道長都在何處?”

劉日新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神秘的光芒,他緩緩道:“貧道這些年一直在雲遊天下,尋找世間洞天福地之所在。”

朱元璋點了點頭,對於這位道士的行事風格他早已瞭解,知道他總是能發現一些不爲人知的秘密,而這次既然劉日新突然來見他,那就說明一定是有事情發生。

“那道長這次雲遊可有什麼新的發現?”

劉日新微微一笑,再次拱手施禮:“貧道此次前來正是有一事相告與陛下。”

朱元璋點了點頭,屏退了左右宮女,示意他繼續說下去,每次這位道士的出現,都必將帶來不尋常的消息。

劉日新的神色稍顯凝重:“陛下,貧道在太湖邊緣發現了一處異常。那裡的漁民反映,湖中的魚蝦有時會突然減少,似乎是被什麼東西吸走了。”

朱元璋和朱雄英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驚訝,朱元璋急忙問道:“道長可曾探查清楚是什麼原因?”

劉日新深吸了一口氣:“貧道經過多日的探查,發現太湖底部存在一處神秘莫測的陰陽炁海,所謂陰陽炁海,就是連通着另一界的通道,在開啓時會不時地吞噬着周邊的魚蝦的水體。”聽到這個消息,朱元璋與朱雄英對視一眼,兩人的眼中同時閃過一抹難以掩飾的驚喜這個意外的發現,對於大明而言,其意義之重大,堪比天賜的瑰寶,他們正爲鐘山的陰陽炁海無法開啓,而秦嶺的陰陽炁海距離過遠而感到煩惱,如今得知太湖底部竟然還有一處陰陽炁海,這無疑是極其令人振奮的。

“道長,此事若真,你可是爲大明立了大功。”

劉日新謙虛地搖了搖頭:“陛下過譽了,貧道只是偶然發現,不過,這處陰陽炁海的確對於大明來說極爲重要。”

實際上,鐘山聖孫壇裡面到底有什麼,或許別人不知道,但劉日新這種人肯定是知道的,因此,他在發現的第一時間,就來稟報給了朱元璋。

“皇爺爺。”

“英兒,此事事關重大,對於陰陽炁海也是你最爲了解,咱給你調撥錦衣衛,你親自跟着劉道長走一遭。”

很快,蔣𤩽就被召了過來他帶領一隊錦衣衛保護着朱雄英,帶着劉日新一同踏上了前往蘇州府太湖的旅程。

他們一行人從水師位於燕子磯的軍用碼頭出發,登上了一艘大船,隨後揚帆起航順長江而下,行船約一百五十里後,他們在鎮江府換小船駛入了京杭大運河保存完好的南段。

一路向南,途經鎮江府的丹陽、常州府的武進,此時正是江南風景美不勝收的時節,沿途景色讓人頗爲目不暇接,然而朱雄英卻無心過多欣賞沿途美景,他心中掛念着太湖的那處陰陽炁海。

好在旅途並不算遙遠用時也不長,經過全長三百七十里的水路,他們就抵達了蘇州府的吳江縣,這一路行來全是水路沒上過岸,加上前半段水師的船很快,順風順水而下,所以僅用了一天半的時間就走完了,朱雄英也不禁感嘆京杭大運河的便捷,這條古老的運河宛如一條大動脈一樣蜿蜒在華夏大地上,將南北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盡道隋亡爲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單就開鑿大運河這件事情而論,廣神只能說罪在當代功在千秋了。

在劉日新的指引下,朱雄英等人很快來到了太湖的邊緣,放眼望去湖面波光粼粼,水天一色,但在這片寧靜的美景中,朱雄英卻很快發現了不尋常之處。

作爲海邊長大的孩子,他很敏銳地發現,這裡的水不少,但如劉日新所說,魚蝦好像少了很多。

朱雄英緊皺眉頭,沉思片刻後,果斷地命令蔣𤩽召集給蘇州府吳江縣的官員宣旨。

很快,接到聖旨的吳江縣官員們匆匆趕來,面對眼前的景象,他們面面相覷不知道虞王殿下奔波了這麼長的路程來到這裡要幹什麼。

“徵調附近的民夫,立即開始在這裡建立一道堤壩。”朱雄英指着不遠處,聲音很果斷,“我們要先把這片區域隔離開來,然後再慢慢把岸邊的這些水引走抽乾。”

這處陰陽炁海,大概率就在離岸邊不遠的湖底處。

第130章 藍玉案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257章 “斡脫”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245章 兩線戰略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256章 聖賢 盜賊 豪傑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251章 兵臨富良江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242章 大明使團的遭遇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192章 父與子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145章 “上等人與狼”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256章 聖賢 盜賊 豪傑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242章 大明使團的遭遇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183章 長夜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36章 告白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161章 朱允熥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134章 朱雄英的僞裝身份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4章 我原來是穿越者?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