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節 呂布遭暗算

“呂布,爾敢!”

董卓的暴喝,讓呂布惶恐異常。天地良心,呂布真的沒有與董卓翻臉的打算。只是如今,他已經是騎虎難下。更何況,旁邊還有一個居心叵測的李肅,會讓呂布到此爲止嗎?

“保護相國,誅殺呂逆!”

李肅在一旁突然一聲高喝,提醒董卓的親衛們。他自己則帶着一衆手下,裝作護衛董卓的樣子,殷勤的向前擠去,想要藉機靠近董卓。

短短片刻間所發生的事情,讓一衆侍衛都有着措手不及的感覺。眼見呂布當場殺人,董卓的親衛們條件反射一般,將呂布當成了最主要的敵人。至於李肅這個出言提醒他們小心呂布的人,自然被親衛們自動的劃爲自己一方的人。

於是,利用呂布所引發的混亂,李肅帶着手下,成功接近到距離董卓五步的距離上。

“相國,聽我解釋……”

呂布此時,依然還沒有反對董卓的膽量。但是他的辯解,在三支刺過來的長戟面前,變得全然無用。

親如兄弟的袍澤被殺死,這個仇,董卓的親衛們是不會放過呂布的。

戟頭翻動,攻勢如潮。能夠成爲董卓親衛的,就沒有弱者。面對大羣軍中第一等精兵的圍攻,饒是呂布武技超強,也被戟刃在身上的錦袍上割出了好幾道破口。若非他身上穿着的金絲軟甲防禦力不錯,怕是呂布這當兒,身上已經要多出幾個口子來了。

面臨身死的險境,呂布再也無法保留,怒哼一聲,武力全開。但見他險險的避過一支長戟。隨手便握住了戟柄,用力一扯,已經將這支長戟奪到手裡。

而一戟在手,呂布的武力立刻暴漲。面對鋪天蓋地攻過來的各色兵器,呂布閒庭行步之間,一勾。一鎖,一推,一掃,便將離他最近的四名刀手和戟手一一擊殺!

當然呂布就算武力通天,也絕無可能一個人殺光董卓身邊的數百親衛們。然而這些從軍中精心挑選出來的精銳親衛,若沒有付出七、八十條人命,也不可能真正威脅到呂布的性命。

只要呂布的體力和“戰炁”還沒有被耗盡,即使在千軍萬馬中,他依然是無敵的!

藉着呂布對場邊人注意力的吸引。李肅又向前推進了兩步。不過,再往前,已經不可能了。此時的相國董卓,可是被十多名忠心耿耿的護衛團團圍住。這些能夠在第一時間趕到董卓身邊的侍衛,除了要夠忠心、夠強悍以外,還要有足夠敏銳的反應。

所以,當李肅來到距董卓三步之遙的地方時,一名機敏的親衛身手攔住了他。

“相國身邊。不得亂動!止步!”

看到眼前親衛帶着警惕的眼神,李肅的臉上急忙露出一個阿諛奉承般的笑臉。

“啊。知道了,額這就……”

說到這裡,李肅的笑臉依舊,手中的長劍,卻已經不知在什麼時候,捅進了對方的心窩。不過。李肅也低估了對方的生命力。就在長劍刺入心窩的時候,那親衛愕然之下,居然還是意識到了李肅的目的。親衛拼着最後一口氣,雙手握住劍刃,居然硬生生用血肉之軀。擰斷了李肅的長劍,怒喝一聲:

“有賊!……”

親衛的垂死吼叫,暴露了李肅的真實目的。不過,如今董卓就在前方三步之處,李肅對此,已經非常滿意了。

“殺賊!”

彷彿是從李肅肺部最深處吼出來的變調戰嚎,掀起了這一役的最**。

“安漢!”

十名隨從,人人從心底吼出這兩個字,爲李肅作着呼應。這一幕,讓正在圍攻呂布的諸多親衛動作一慢,也使得被圍攻的呂布有了一絲喘息之機。

李肅長劍已斷,腳步卻絲毫不停,一頭撞進一名執戟的親衛懷裡。藉着前衝的力量,李肅與對手滾在地上。兩人扭打成一團,多少精妙的招式都用不出來,讓李肅也只好將斷劍只顧亂捅。

在李肅身後,正是那名大手有如蒲扇的粗壯大漢。此人手中握着大戟,用力一捅,便將一名親衛捅了個透心涼。

就在這名大漢大戟橫揮,將聚在一團的親衛用力撞散以後,大漢身後的一名單薄劍客已經如泥鰍般鑽進侍衛羣中,對着處於中心位置的董卓一劍刺出,口中大罵道:

“奸賊受死!”

這一劍,將劍手因爲小錢取代五銖錢的政策,而損失的數以十萬錢財產,所積壓而成的怨氣,一股腦的釋放出來。董卓若要想躲避,就絕避不過這股陰狠毒辣到極致的劍氣!

董卓不躲。

出身涼州,身爲天下知名“萬人敵”,董卓又豈是尋常劍客可以敵對的存在?

劍手的劍出得快,董卓的出手,卻比他還要快上一點兒。

董卓面對撲面而來的刺客,不閃不避,反而大喝一聲,迎上前去。他那握住劍柄的手猛然一拉,便從顯得極爲寬大的劍鞘中,抽出了一柄寒光四溢的寶刀。

寶刀?

不錯。

董卓從來就不習慣用劍。從軍的人,最習慣使用的短兵器,自然是刀。而這柄刀顯然不是一般的刀,在刀柄上,用古代的篆文,寫上了兩個字:

七星。

原來,這柄寶刀,便是當年張角所鑄造的“七星寶刀”之一,本是張角大弟子馬義元的佩刀。自從中平元年【184年】由漢靈帝賞賜給董卓以後,董卓便習慣了這把刀對“戰炁”的加持效果。

七星寶刀一出鞘,便拉出一條絢爛無比的“戰炁”彩練。劍手若是不避開,下場只會有一個,那就是:

一刀兩斷!

不過,劍手偏偏就是不肯避開。所以,董卓一刀斬出,恢弘的“戰炁”。便將劍手從頭到腳劈成了兩片。而劍手拼着一死,只做了一件事。

刺中董卓!

董卓的朝服內,其實便是重甲。這年頭,相國可不好當。就連朝中的比二千石一級官員,有時候都會化身刺客。自從“越騎校尉”伍孚行刺之事以後,董卓每次上朝。官袍內都會披上堅固的鐵甲。

作爲“尚方”中的大匠專門爲相國打造的精緻鐵甲,盔甲的防禦性能無疑值得信任。刺客的長劍大力的刺在重甲上,居然並沒能刺穿?

但是,董卓卻重重的悶哼了一聲。

這件精緻鐵甲,還是尚書令兼司徒王允親自下令,讓“尚方”打造的。既然劍手是王允一手安排的,又豈會不知道董卓身上甲冑的堅固度?

既然知道董卓所穿鎧甲的堅固程度,那名劍手還敢不管不顧的刺上去,其中當然會有些名堂。卻原來。那名劍手的“戰炁”十分古怪,居然能夠透甲而出,直入董卓的心腹!

這等專門用於破甲的“戰炁”,居然可以無視盔甲的防禦,直接作用於人體上!

可惜的是,劍手的“戰炁”只有一次機會擊中董卓,便慘死於董卓寶刀之下。若是董卓被對方連續擊中兩次,在那種古怪的“戰炁”作用下。怕是不死也要重傷。

一刀斬殺了劍士以後,不等董卓有喘息之機。下一名死士已然撲了上來。

這名死士,身形瘦小,有些尖嘴猴腮的感覺。但是,光看其他幾名死士拼了性命將董卓的親衛隔開,爲其創造機會,便可以知道。這個瘦子一定不簡單!

瘦子手上握着的是一把刀,一把看起來可以輕鬆剔骨削肉的快刀。不過,董卓以自己征戰沙場數十年的經驗判斷,此人擅長的兵器,絕對不是刀。

拿着一把並不擅長的兵器。前來幹如此危險的事情。董卓確定對方並非在兒戲。因此,此人必定有着極爲特別的殺招。

與其他刺殺者的大呼酣戰不同,瘦子自從出現以後,便沒有叫出過一句話。但是,他眼神中的刻骨仇視,說明這也是一個不惜性命的死士。

瘦子是陽城人。去年,董卓親自統兵與孫堅大戰於陽城一帶。涼州騎兵到來時,正好遇上陽城鄉間的集市大社。此時,涼州軍居然如同對待敵人一樣,將本來應該由他們保護的大漢子民數千人盡皆殺害,並虜獲年輕女子數百,充作奴婢,以賞賜軍中有功將士。

瘦子一家十六口,盡沒於此!

因此,瘦子一有機會對上董卓,便如同瘋了一般,一個勁的向董卓身上衝去!

董卓自然知道,此人只怕比第一名刺客還要危險。但是,被第一名刺客的“戰炁”擊中以後,他的身體一時間難以動彈,無法暫避其峰。於是,無奈的董卓只好選擇下策來應對,那就是:

殺了他!

又是一道恢弘的“戰炁”附着在七星寶刀上,將衝到董卓面前半步之距的瘦子,一刀斬個正着。面對絢爛斬來的七星寶刀,瘦子只是象徵性的舉刀架了架。他的全副精氣神,卻都只在一張嘴上。

董卓一刀斬出,瘦子就攔腰變成了兩段。不過,在變成兩段的同時,瘦子還是做了一件事。他衝着四尺開外的董卓,朝董卓臉上狠狠的啐了一口!充滿無窮恨意的一口!

這一口,讓董卓大吃一驚。倒不是因爲董卓怕沾上對方的口水,他在戰場上呆了幾十年,別說口水了,就連馬尿都喝過。口水固然噁心,但真要有必要,董卓也能做到唾面自乾。

真正讓董卓大驚失色的,乃是對方啐出的那一口口水中,居然藏着一支飛針!

原來,這纔是瘦子的真正殺手鐗!(未完待續。。)

ps:??這裡稍稍爲呂布洗刷一下名聲。在筆者的眼裡,呂布就是一個武力逆天的普通人。普通人有的缺點,他都有。但是,大奸大惡之事,他也是做不出來的。

貂蟬此女,歷史並無記載。而筆者對女性角色刻畫能力不足,因此會盡量淡化女性角色的戲份。三國嘛,看的就是一個“武”字和一個“謀”字。儘量展示一下三國人物的武力和智謀,纔是筆者寫書的初衷之一。

第26節 大漢病天子第42節 何得識天機(二)第66節 真心服預見第22節 壯士半生死(下)第45節 孫袁皆受挫第2節 朝中風波惡(下)第73節 難分勝或負第56節 李郭功皆高第65節 冀州換方伯第46節 大刀斬虜敵(下)第10節 田豐無明主(下)第14節 浴血豪強間(下)第48節 但埋頭種田(三)第90節 巷裡敵可踩(下)第51節 若欲斬橋瑁敵訊水上敗一第65節 冀州換方伯第32節 決勝制萬騎(八)第13節 只言斷忠佞第63節 梟雄大事成(五)第39節 武夫做干城第27節 談笑定軍機第27節 華雄戰不休(上)第70節 蠻夷輕節氣(下)第61節 雒陽兵禍起第80節 前戰果爲因第9節 冀土奇襲諧(一)第15節 三軍齊整備第74節 易斷勢與局第86節 難解心內意(下)第70節 曹操平黃巾第41節 冀土意未寧(上)第23節 運籌謀千里(七)第32節 天師登神壇第61節 征程鞍未解(上)第45節 陷地終有計(一)第67節 袁術攻劉表第33節 飛將非無敵(上)第56節 煌煌威共勢第60節 梟雄大事成(二)第28節 司隸又交兵(下)第78節 騎馬與砍殺第38節 此是平生志第19節 復仇起草莽(一)第36節 郭汜當先騎第38節 俠士亦官迷(下)第87節 城中路何在?(上)第28節 搶城若兒戲第4節 劉虞心在帝第12節 三英戰呂布(一)第25節 決勝制萬騎(一)第5節 天子何留去?第6節 王芬謀大事第33節 郭太託大事(上)第41節 何得識天機(一)第49節 屯田有章法第71節 居心藏詭異(上)第71節 管亥展勇武第41節 白波起亂戰(五)第22節 運籌謀千里(六)第27節 華雄戰不休(上)第57節 孫堅戰且逃第31節 水火騰刀浪第43節 何得識天機(三)第4節 諸侯洶洶勢(二)第63節 暫留基未立第26節 大漢病天子第30節 強敵徐徐隨(下)第90節 巷裡敵可踩(下)第38節 俠士亦官迷(下)第92節 細分狐與豺(下)第63節 袁紹定決心第49節 屯田有章法第66節 中原亂風波第64節 太行根基盛(一)第33節 先登浩浩威第32節 決勝制萬騎(八)第33節 先登浩浩威第30節 顏良意且猶(下)第92節 細分狐與豺(下)第55節 惴惴母與子第42節 歡宴隱殺機(中)第24節 黃巾密密鋪(下)第50節 奪權需威壓第56節 一教留傳人第30節 決勝制萬騎(六)第62節 冀州強龍伺第41節 冀土意未寧(上)第39節 彭城有曹氏第17節 運籌謀千里(一)第2節 黃巾據太行(中)第48節 但埋頭種田(三)第21節 敵訊水上敗(五)第24節 麴義意果敢第42節 曹操試應敵第14節 片語聞敵情第2節 縱敗無降意(下)第23節 運籌謀千里(七)第65節 太行根基盛(二)第47節 自當順人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