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 伏兵城中來(一)

當船隊出現在水北里附近時,整個水北里的外圍防禦工事,已經修好了大半。不過,徐盛自然不是來找兵曹掾李拀聊天的。他的目光,首先尋找的是太行軍的將旗。

太行軍出動的速度,無疑是相當的快。快到讓李拀感到意外的地步。短短半天的時間,就有一隻爲數在五百左右的太行軍騎兵,出現在水北里附近。好在此時郡兵們已經將南北兩處小寨的外牆溝挖的差不多,足以打消騎兵的突擊念頭。

可是,在太行軍騎兵到達以後不過一個時辰,源源不斷的步卒,開始從東邊出現。有了步卒的增援,先到的騎兵也開始活躍起來,分成兩隊,一東一西的堵住了水北里。這副架勢,讓李拀深感不安。

當遠方隱隱出現一支船隊的身形時,李拀估計,在水北里的東、西、北三個方向上,總共有不下三千人,參與了對太原郡兵的包圍。

特別是從東邊高高挑起的那一杆“張”字大旄,更是讓所有的太原郡兵們都知道,對方那個有鬼神莫測之機,戰無不勝攻無不取,打得北地的鮮卑和匈奴們俯首稱臣的“小天師”張狂,就在對面!

所謂“人的名兒,樹的影兒”。這兩年裡,伴隨着太行軍的南征北戰,張狂的大名,也在幷州一帶變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這位據說是當年“大賢良師”親自挑選的太平道接班人,與故去的“大賢良師”一樣,身懷可怕的高深道術。什麼“呼風喚雨,撒豆成兵”之類的,那都是不在話下的!

故而,代表着張狂的“張”字大旄一出現。當即將據守水北里的太原郡兵的士氣,打落了一截。尤其是,敵人來的如此之快,如此之多,更是讓不少軍吏和士卒,心中打起了小鼓。

——這不會是一個陷阱吧?

——額們會不會中計了?

在兵曹掾視線所不及的地方。太原郡兵們私下裡開始議論起來。當李拀從親兵那兒聽到士卒們的反應以後,就像一盆涼水澆到頭頂。

——這是出師不利啊!

李拀的第一反應,是要將那些私下裡不好好幹活,反倒亂嚼舌頭的傢伙以軍法從事。但是,他接着又想了想,覺得太行軍的反應速度,的確是太快了一些。從這一點來說,那些傢伙的反應倒也正常。

而且,李拀不過是一個秩二百石的兵曹掾。而他手下的郡兵中,屯長就已經是比二百石,軍侯更是比六百石的級別。以李拀當下的地位,想要強行斬殺手下的郡兵,感覺還是有些勉強。如果軍侯不買賬,李拀就只是白白與對方撕破臉,卻不會取得任何效果,還會削弱李拀對郡兵的控制能力。

雖然大漢向來有以位卑權重的官職。來指揮更高一級武將的傳統,但李拀本身在軍中的威望。可算不得有多高。在他手下的軍侯,之所以會乖乖的聽話,也只是因爲李拀出身晉陽大族,那些軍吏們若是還想在太原郡範圍內混下去,必須要給李氏幾分面子罷了。

但是,給面子是一回事。在關鍵時刻要不要聽李拀的指揮,卻是另一回事。在心中權衡一二,李拀決定,暫時還是不去理會這些小事。只要等到下一批援軍到達,隨着己方實力的增強。那些流言自然會隨之而消失。

可是,當船隊的身影再次出現時,李拀卻在心中隱隱感覺有些不妙。

——來的太快了。

杜楓的能力,李拀是知道的。族弟指揮水軍前進的速度,李拀心裡也是大致有數的。這次船隊的出現,比起預期的最短時間,整整早了一個時辰。李拀可不覺得,杜楓和族弟能夠能幹到,連船隻航行的必要時間都省下來。

李拀心中的不祥預感,很快變得清晰。接下來,船隊上插着的旗號,讓本來看見船隊出現而顯得極爲興奮的郡兵,突然間變得瞠目結舌!

——是太行軍的旗幟!

——怎麼一轉眼,這些船隊就投靠了太行軍?

駐守在水北里中的郡兵們,一個個面色大變,難以理解眼中的那一幕。

船隊很快駛近靠岸。因爲震驚而變得熱鬧起來的水北里,看到圍繞在己方營地附近的太行軍分出一支部隊,前往接應靠岸的水軍。接下來,從那些平底船中被押送出來的一串串俘虜,讓不少看清這一幕的太原郡兵,心中充滿了絕望!

“是李屯長!”

“連他都被俘虜了嗎?”

水北里中的喧鬧聲突然達到了一次高峰,然後又突然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用目光盯着兵曹掾李拀,從目光中透露出來的意思,堪稱是各種各樣。

“完了……”

不知是誰第一個說出這句話。李拀猛地轉身,想要尋找那個敢於胡亂動搖軍心者。只是,在他眼前的,淨是一些失魂落魄的面孔,一時間還真分辨不出,那句話到底是誰說的。

“萬勝!”

從水北里的坡下,傳出了千萬人共同發出的歡呼,讓李拀身體一晃,差點兒跌倒。他回頭向外看去,但見一批手持大盾,身披鐵甲的重裝武士,一邊呼喝,一邊踏着整齊的步伐,緩緩向水北里逼近。

看來,乘着士氣高漲,太行軍是要直接進攻了!

“準備禦敵!”

李拀大聲的發號施令,倒是驚醒了附近那些本來面目呆滯的郡兵。在兵曹掾惡狠狠的目光注視下,郡兵們總算開始行動起來,紛紛拿起刀劍,準備禦敵。

“弓弩手!弓弩手!”

面對敵軍的逼近,李拀再次大叫起來。雖然水軍已經失敗,可李拀還是決心繼續戰鬥下去。爲了李氏家族的安危存亡,哪怕最終還是會失敗,李拀也要讓太行軍付出足夠的鮮血。

爲了在優勢敵軍的圍攻下,守住水北里,他可是將從晉陽武庫裡取出的四百張各色強弩,都帶到這裡來了。這其中,可是有着十具力道達到十石的“大黃弩”呢!

這些威力強大到,連“萬人敵”強者都極爲忌憚的戰爭機器,就是李拀守衛水北里的最後信心!

“守不住了……”

就在李拀急忙指揮的時候,卻從他身側傳來這麼一聲低嘆。李拀轉頭怒目而視,卻發現這句話,居然是從郡兵中職位最高的軍侯口中發出來的。

見到李拀用眼睛瞪過來,軍侯沒有任何反應,只是再次低聲重複了一邊剛纔的話:

“守不住了……”

聽到軍侯的感慨,李拀突然覺得,自己身體裡的力氣,全都消失了。是的,軍侯說的沒錯。李拀心中也明白,這一戰,在己方船隊全軍覆沒的那一刻,已經註定了終究會失敗。

在前兩次水軍運送的物資中,大部分都是用於建造營寨的器械。至於軍糧,如今營地裡只有夠一千人三天的分量。小丘下的太行軍其實都不用進攻,只要包圍上四、五天,軍糧斷絕的太原郡兵們,若是不想餓死,便只有投降這一條路了。

本來,即便情形惡劣如此,李拀還是覺得,可以先堅持着守衛幾天,給太行軍一個深刻的教訓。只要守軍的士氣仍在,太行軍就沒有那麼輕易,可以奪取水北里。

可是,在太行軍公佈了太原郡兵水軍覆滅的消息以後,便意味着水北里守軍的後路和補給統統斷絕。如此一來,幾乎所有的郡兵,都意識到己方陷入了絕境。

絕境,意味着此戰必敗。心中有了這等認知,士卒們的士氣之低落,也就可想而知。李拀光是看着那幾個慌慌張張舉起強弩,卻忘記上弦的弩手們,就有預感:

——說不得,怕是連第一次進攻,都撐不過去……

李拀的預感,很快成真。

發動攻擊的第一波大盾甲士,一個個身材高大,魁梧有力。爲首的那人,更是身高九尺,行動間猶如一座大山。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整隻太行軍中,名聲最響亮的猛將:

——“古之惡來”典韋!

典韋將兩支大鐵戟別在背後,雙手舉着一塊至少有六十斤重的木質牛皮大盾,穩步衝在第一個。他手中的那面大盾,與其說是盾牌,倒不如說是一片木牆。這面大盾,是用三寸厚的硬木,釘在胳膊粗細的木棍上爲骨架,再釘上一層一寸厚的木板,蒙上一層堅實的生牛皮,才做出來的。這等防護,即使是郡兵手中威力驚人的大黃弩,也就能夠勉強射穿這面大盾,卻傷不了典韋分毫。

當然,如此厚重,分量在六十斤以上的大盾,也就典韋一個人能夠正常使用。其餘重鎧隊的壯士們所用的盾牌,可就沒有這麼誇張了。不過,重量在四十斤左右的牛皮大盾,也不是尋常弩箭可以射穿的。

不緊不慢的來到敵方營壘邊,典韋大喝一聲,雙手將特製的盾牌,倒伏向營壘前的溝壑一方。那面沉重的盾牌,立刻轉職爲一道臨時木橋,座落在郡兵花費了大半天時間挖出來的溝壑上。

典韋從背後抽出雙鐵戟,一腳在臨時木橋上試了試,覺得足夠牢固,這纔再次大吼一聲,如同山崩地裂般,大踏步衝入敵人的營寨!(未完待續。。)

第29節 翻看徐與青第16節 樂進破陣弩(下)第60節 上應轉世星?第60節 子龍搏激流(中)第55節 閹黨鳴輓歌(上)第4節 遊俠探可疑(下)第13節 復聞黃巾起第8節 青州有變故(下)第34節 郭嘉說局勢(下)第64節 公孫破黃巾第44節 何得識天機(四)第42節 白波起亂戰(六)第17節 爭權論朝堂(三)第44節 何得識天機(四)第20節 復仇起草莽(二)第21節 單父現重禮(上)第54節 太傅顯老謀第26節 白馬悠悠突(下)第6節 河北鏖戰烈(二)第35節 眭固獻大郡第47節 歌“明月幾時”第4節 天下可布武第25節 決勝制萬騎(一)第24節 運籌謀千里(八)第58節 輕騎刺心腹第20節 苦肉收軍心第26節 白馬悠悠突(下)第51節 迴天因無意(二)第36節 關羽破強軍第60節 王庭選良馬第51節 迴天因無意(二)第1節 黃巾據太行(上)第46節 陷地終有計(二)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33節 郭嘉說局勢(上)第14節 難現太平齊第45節 孫袁皆受挫第97節 三英現崢嶸(上)第15節 三軍齊整備第44節 大刀斬虜敵(上)第22節 運籌謀千里(六)第71節 居心藏詭異(上)第59節 驕兵終有悔第42節 伐交顯謀略第53節 迴天因無意(四)第63節 袁紹定決心第3節 諸侯洶洶勢(一)第43節 徐州變數起第54節 故王留胡族第15節 虎士癡未成(上)第47節 但埋頭種田(二)第12節 北騎若入口(下)第19節 美人猶奉侍(上)第40節 驟雨現奇襲!第27節 攻城休怨累(上)第31節 決勝制萬騎(七)第17節 爭權論朝堂(三)第39節 幷州初落定(上)第39節 鉅鹿外無援(上)第13節 只言斷忠佞第18節 敵訊水上敗(二)第21節 敵訊水上敗(五)第二 卷終·恰如猛虎臥荒丘第6節 豪傑忿怒顧第14節 顏良何狂勇(下)第29節 程普搶先攻第26節 冀州暫平靜(下)第4節 天下可布武第8節 智士款款析(二)第35節 張狂行暗計(上)第64節 欲靜風不止第7節 兩軍窺匈奴(一)第37節 何爲萬人敵?第21節 復仇起草莽(三)第61節 料中是良驥第17節 堅城可稱糧第28節 華雄戰不休(下)第98節 三英現崢嶸(下)第75節 呂布遭暗算第22節 壯士半生死(下)第22節 二帥意自平(下)第33節 客來意帶殤第17節 運籌謀千里(一)第69節 蠻夷輕節氣(上)第21節 敵訊水上敗(五)第88節 城中路何在?(下)第32節 決勝制萬騎(八)第3節 諸侯洶洶勢(一)第33節 陳登甘稱臣第39節 彭城有曹氏第15節 文丑亦兇猛(上)第45節 何得識天機(五)第1節 四處烽煙起第58節 華雄謹而驕第19節 美人猶奉侍(上)第8節 小人偏遇吉第40節 得失未分明第65節 冀州換方伯第49節 自當順人意(三)第18節 掠地需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