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 科舉前日

轉眼間,從賀萱住進廖家那日起算,十天的時間已經過去了,明日便是大比之期了。

這些天來,廖庸與左良都沒有過來打擾賀萱,連吃食都是按着時辰派人送到住所的。賀萱心裡明白,這是他們倆人的一番好意,雖然如此,但賀萱也沒有領什麼情意。

不過這樣來也好,她每天的教着小豆子識字,邊教他,邊從他的口裡打聽些關於左良和廖庸的喜好厭惡之類。

這小豆子也是聰明,啓蒙的《三字經》只用了十天就已經能背出大半,能寫出的字也有百十個了。

而且,這孩子的心思也是精細,關於廖庸與左良,除了一些喜好之外,並沒有透露給賀萱太多有用的東西。賀萱也不勉強,畢竟對於這個小豆子來說,自己還只是個外人,而廖庸才是真正有恩於他的人。有這樣的護主之心,也實在是難能可貴。

這天臨近晚餐的時候,賀萱正和小豆子坐在一處閒談着,忽然聽到外面有人大聲喊道:“小豆子!在不在?”

“唉——”小豆子聽到聲音,飛一般的衝了出去。

賀萱也聽出來,這個聲音就是那位畢管家。想來,應該是找小豆子有什麼事情,賀萱也沒去多想,只是坐着看着那些蒙書,忽然,她想起,前些日子在酒館裡,那位道人給自己的字條。

她起身來到書桌邊,坐硯臺下抽出那個信封,展出裡面的信紙。

仔細的看了看,賀萱一笑,想起那位賢王殿下說的話,想來,這東西也不過是個騙人的把戲罷了。

正想着,只見小豆子笑嘻嘻的跑了進來。

“公子,我們少爺請您過他那邊用晚飯呢。”

“哦?現在就過去麼?”賀萱有些疑惑的問道。

“是啊。明天公子就要去大比了,我們少爺要爲您辦桌酒席。”

賀萱聽了這話,本想着說免了的,但轉念一想,還是去的好,現在寄住在廖家,該有的應酬還是要的。

賀萱整了整衣服,順手把那張寫着題目的紙放在了袖袋之中,然後便和小豆子一起向廖庸住的院子走去。

等兩人來到廖庸的屋子,果見一桌豐盛的菜式擺放在桌上,左良和廖庸兩人正坐在一側的書房裡閒談着。聽到外面的下人通報賀萱到了,兩人雖未起身,但也停下了閒談,轉過臉來帶着笑意看着賀萱。

賀萱一進門,先是對着兩人拱了拱手,說道:“看來,在下決定前來府上,實在是不明智之舉。”

“此話怎講?”左良問道。

“自從在下入住此處之後,真是對兩位公子諸多討擾了。”

“賢弟這是說哪裡的話呢?”廖庸邊說,邊站了起來,“凡事都講求個緣法。若投了緣,你不討擾,愚兄還要挑你些理來;若不投緣,我連話也不願意與之多說一句。這樣的話,以後不要再說了。來吧,咱們坐下邊吃邊聊。”

左良臉上雖然也帶着笑意,但卻沒有說什麼,只是對賀萱作了個請的手式。

三人入座之後,賀萱笑着說道:“這幾天在下雖然足不出戶,倒也知左兄不曾前來走動。”

“哦,”左良聽到賀萱主動和自己講話,心中不覺得一陣狂喜,忙答道,“現在傷已經痊癒,自然就沒有再偷懶的道理,我已經開始當職,所以,不能像前陣那樣經常來……”

說到這兒,左良頓了頓,暗自罵道:我這是在高興個什麼勁兒呢?不過是聲普通的招呼罷了,但是,似乎……似乎這賀萱還是注意到我的……

“我聽下人們講,這些日子,小豆子似乎一直給賢弟添了不少麻煩,不知他有沒有耽誤賢弟讀書呢?”廖庸說道,笑着轉過頭看了看站在後面的小豆子,然後繼續說,“若是有,我可是要罰的。”

小豆子聽了這話,笑着吐了吐舌頭。

“哪裡說得到打擾。不過就是那麼幾本書,在下已經讀了十幾年,哪裡還用得着臨時抱佛腳。”賀萱說道。

“看賢弟如此氣定神閒,倒是成竹在胸了。”廖庸笑着說。

“與其說成竹在胸,倒不如說是不在意吧。”

“哦?你也不在意麼?”廖庸好奇的問道,“沒想到,你與我竟然也是同道中人。我對這種事情也不感興趣。”

“是。其實在下本就對這大比不感什麼興趣,不過是……爲了盡孝,盡力爲之罷了。”

“原來如此。不過,賢弟啊,這‘在下’兩字,是不是以後就可以免了?”廖庸說道。

“是啊。這在下在下的,我聽着也不是很舒服。入凡說得有理。”左良也說道。

“可是……”

“沒有什麼可是的,叫我們倆一聲兄長,不會辱沒了賢弟吧。”廖庸說。

“怎麼會……”

“那就這樣說定了。”左良說道,“把那個在下也換掉,兄弟之間,不用那些虛禮。”

“那在下……”賀萱說到這裡,看着正看着自己的兩個男人停下來笑了笑,說,“那我就卻之不恭了。”

聽了賀萱的這句話,左良和廖庸兩人都笑了笑,三個對座邊吃邊聊了起來。

很快,晚飯用過,殘席撤去,三人有一搭無一搭的坐在園中聊着天。

“我看你最近清閒自在的,完全不像外面那些考生,好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廖庸笑着說道。

“心經有云: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把心裡那些執念放下了,也就沒有那麼些個所欲所求了。”賀萱說道,心裡卻想着:那個虛名與我何關,因爲事不關已,所以才能這樣輕鬆,我的心意早在別處,只是你們不知道罷了。

“你也讀佛經?”左良說道。

“偶爾爲之。”賀萱答道。

“那種很玄幻的東西,看不到,摸不着的,怎麼讓人相信呢。”廖庸笑着說道。

賀萱意味深長地看了看坐在自己對面的左良,淡淡一笑,說道:“剛纔廖兄不是還說,凡事講個緣法麼?想來這‘緣’廖兄還是信的吧?”

“這倒是信的,看這街上形形色色的人,沒個緣份,想來是不會有什麼深交的。”廖庸說道。

“那我與兩位,也算是有緣之人了。”

左良看到賀萱微笑着看着自己,說出剛纔那麼一句話來,心裡又緊了一下,忙低下頭,飲了口茶。

“佛家說,凡是相遇者,必有些前因。也許是前世,也許是今生。必定有個緣由。”賀萱說道。

“那我與賢弟相遇的因就在子卿了。”廖庸笑着說道。

“是啊。只是不知,將來會有怎麼樣的果了。”賀萱不無深意的微笑着說道。

但是這話,在左良聽來卻是另外一番滋味了。他偷眼看了看賀萱,見他似笑非笑的也似乎在看着自己,這確是讓左良有些亂了陣腳。他放下手中的茶杯,然後笑着問道:“明日賢弟何時赴考?”

“辰時三刻入場。”賀萱答道,“我想辰初刻之前離開就來得及。”

“你這個人,才考完武舉能有幾年,就忘得乾淨了不成?”廖庸笑着說道。

“不是忘記,而是不知道兩者是不是相似。”左良笑着回道。

“原來左兄還是武舉出身?”賀萱微笑着問道。

“子卿入仕可不全仗着他父親和姑母,也是有真材實學的。那可是當年的武狀元呢。”廖庸全不顧左良丟給自己的眼神,繼續笑着說道。

“原來如此。”賀萱笑着說道,心裡卻講,原來武狀元的功夫也不過如此。可見這朝中還真是無人了。

“你別隻顧着拿我打趣……”左良被剛纔廖庸的一頓褒揚之詞說得面紅耳赤。

“這是怎麼了?往日說些這個,你根本就是沒事人一樣的,今天怎麼姑娘家似的,還扭捏起來了。”廖庸才不管左良的表情,繼續打趣着說道。

“不過,我想,武舉之時,應該不會像在文舉時有許多賣題之人吧。”賀萱笑着說道,倒是這句話,幫左良解了圍。

“哦?有人向賢弟賣題麼?”左良問道。

“賣題的倒是沒有。不過,有位道人倒是送了我一題。”賀萱笑着說道。

“什麼時候?”廖庸問道。

“就是我到府上的那天,在酒樓的時候。”

“我們去之前麼?”左良問道。

賀萱笑着點了點頭。

“什麼題目呢?”廖庸問道。

賀萱見他們有興致,便從袖口裡取出那天的那張字條,遞到了廖庸手上。

廖庸在接字條時,心裡忽然一動,擡了擡眉,嘴角向上一挑,有意的伸出雙手,將賀萱的一雙柔荑握了個滿滿當當。

賀萱雖然平日裡並不避及與男子的交往,但是,這樣被一個男人拉住自己的手還是第一次,她有心想把手撤回,卻一下子不能確定是不是自己被廖庸看破了什麼,有意在試探自己。可若是不撤,這廖庸又不只是握住,還在捏揉着自己,這輕薄自己實在是難以接受。

就在賀萱左右爲難的時候,左良走了上來,說道:“什麼題目,拿來我看看。”

說着,劈手把拉住賀萱的廖庸雙手打落開來。

233 邱實之死219 定親104 真聰明228 休整(二)181 當局者迷082 道歉(下)116 結拜(下)087 祭拜226 斬草需除根098 送嫁113 明月與渠溝168 婚後的第一次談判241 賞槐之約066 人證(上)211 護主211 護主034 同牀之夜220 姐妹夜話252 睹物思人039 死無對證?223 憂愁與歡樂184 錦瑟的安排010 開場之戲096天上掉下的大餡餅235 傷後064 兵分三路109 再見修飛236 遲到的信144 你的心事我來聽132 請安(上)066 人證(上)178 再訪六度寺(八)076 不眠之夜(一)050 驚弓之鳥是最好騙的(下)036 玉兔的來歷011 御出考題077不眠之夜(二)041 錦瑟來訪(下)161 中秋團圓夜(六)013 “仙人”贈題123 被訓斥的郡主005 十年以後053 換藥222 淵源218 我還在原處033 她不在意……253 煎熬165 大婚(三)025 一探賀萱079 不摔跟頭是長不大的091 複診226 斬草需除根228 休整(二)040 錦瑟來訪(上)148 道賀(四)198 如人飲水107 夜半(上)236 遲到的信076 不眠之夜(一)187 王爺賜宴(下)051 甩掉包袱是件很講究的事080 沉默有時候也是件不錯的利器035 是福是禍079 不摔跟頭是長不大的177 再訪六度寺(七)153 其樂融融259 賜死與即位(上)249 意外之中的意外177 再訪六度寺(七)023 再去西山006 略施緩手259 賜死與即位(上)126 探訪(中)066 人證(上)136 雙喜迎門258 秘密入宮115 結拜(上)248 開弓之箭116 結拜(下)055 黃門,不是太監門麼?132 請安(上)096天上掉下的大餡餅146 道賀(二)215 錦瑟之弦100 變數058 抄檢御藥房039 死無對證?216 機會245 久病058 抄檢御藥房040 錦瑟來訪(上)134 交涉031 再會錦瑟141 突如其來的真相(三)190 不平靜的一夜(三)087 祭拜043 餿的也叫主意133 請安(下)241 賞槐之約229 休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