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請安(下)

在去煙翠閣的路上,文溪主僕二人一句話也沒有講,直到下了轎子,梧桐才嘟着嘴巴走到了文溪的身邊兒。

“怎麼了?”文溪問道,“好好的,這誰又惹着你了。”

“郡主您是心大還是裝傻啊?剛剛同和殿裡的那位,乍一看上去挺和氣的,可是這話裡話外怎麼都是刺兒,不聽說話,只是看她的表情,奴婢就氣的要死……倒是那位王爺,看上去還順眼些。”

“禁聲吧你!”文溪拍了拍梧桐的手,低聲說道,“別說是這裡,就算在家裡,這樣的事還少見麼?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以後這樣的事情只怕還有不少,現在就沉不住氣了,以後可怎麼活呢!更何況,不是有句話叫做‘日久見人心’麼,哪能只憑一面就下了定論呢!當着你面和氣的,不見得真心對你好……可記得了?”

聽了文溪的話,梧桐點了點頭,然後接着說道:“不知道,這位左妃娘娘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奴婢聽宮女們說,那位可是當今聖上最在意的一位主子了,但願……”

“別隻是一味的亂猜了,進去瞧了,就知道了!”

正說着,已經來到了正殿的門口,早就有人進去通傳了左妃娘娘,因爲娘娘現在已近臨盆,並沒有親自出來迎接,倒是管事的太監趙吉安已經迎了過來。

“奴才給郡主殿下問安了。娘娘剛纔還跟奴才說呢,怎麼郡主到這會兒還沒到,可巧呢,就聽門上的人來報了,郡主快進面請吧。”

“多謝公公。”文溪點了點頭,微笑着隨着越吉安走了進去。

入了正屋,卻並未見左妃娘娘在正位上坐着,文溪有些詫異,卻見趙吉安又把自己向裡讓了讓,她便與梧桐一起隨着進了旁邊的屋子,只見左妃娘娘此時正歪在炕上,眼巴巴的向外望着。一見文溪進了來,忙笑着說道:“才還說你呢,可巧就來了,快過來坐吧。”

“給娘娘請安,娘娘金安……”

文溪新學的客套規矩還沒說完,就聽左娘娘說道:“吉安,快扶郡主起來。”

文溪起來之後,卻不見左妃給自己賜座,心裡正想着,是不是又遇到了位難纏的娘娘呢,卻聽左妃娘娘說道:“別愣着,過來坐着吧。”說着,指着炕桌的另外一邊兒。

“這哪裡可以,我……”

“到了這兒,沒那麼些個規矩的,坐吧。”

雖然並不知道這位左娘娘是假意和氣,還是真心喜歡自己,但文溪還是領了這個情,在炕邊兒搭了個小邊兒坐了下來。

“這些日子,左良那孩子陪着你,有沒有委屈到你啊?那孩子脾氣犟,嘴也冷。若是有什麼不周到的地方,你可別往心裡去。”

文溪沒想到,左妃娘娘跟自己說的第一句話,竟然就是這個,她有些意外,忙笑着答道:“左將軍,爲人……”

話說了一半,文溪又停了下來,纔不過幾日,自己哪裡就能對這左良的人品下個定論,可是自己就是覺得他好,可是這好究竟在哪裡,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可是話總不能停在這兒,文溪只好硬着頭皮說了下去。

“他爲人很好……並沒有什麼不周到的。”

左妃娘娘看了文溪的樣子,不禁一笑,說道:“能聽到這樣的評價可是不易。看來,你與那孩子也算是投緣了。”

文溪點了點頭,不知道應該怎麼接下去,她看了看左妃娘娘一直撫着肚子的手,笑着問道:“娘娘的這個孩子,還有多久出世呢?”

“快了,”左娘娘滿臉幸福的看了看自己的肚子,說道,“御醫說,現在這孩子已經是足月了,所以,可能就在這幾日了吧。”

正說着,忽然文溪發現娘娘的肚子動了動。她驚奇的看着那個被頂的此起彼伏的肚子,問道:“娘娘,這是……這是……”

“是這孩子在動。”看着文溪滿臉的好奇,娘娘笑着問道,“要不要過來摸摸?”

“可以麼?”文溪一下子來了精神,一躍從牀上跳了下來,一步邁到左娘娘的身邊,單膝跪在炕沿兒上,一隻手支撐着身體,另一隻手輕輕的撫了撫那個正在淘氣的小胎兒。

瞧着這個高危的姿勢,趙吉安真心的捏了一把汗,忙說道:“郡主可小心些,坐着吧。”

看着這個依然帶着孩子氣的郡主,左妃笑了笑,說道:“哪裡就需要那麼些個小心了。”

文溪聽了趙吉安的話,吐了吐舌頭,乖巧的坐在了左娘娘的身邊兒,一邊兒摸一邊兒說道:“小寶寶,你可要聽話啊。娘娘天天帶着你,很辛苦的,可不許淘氣哦。”

肚子裡的寶寶也非常的給這位郡主面子,竟然迴應似的動了動,這一下,文溪更是得意了,說道:“梧桐,快瞧,快瞧,小寶寶應我呢!”

“郡主……”

看着自家主子如此這般,梧桐忙叫了聲,文溪這才意識到自己剛纔的舉動太過失儀了,忙又坐好了,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安份的坐在了左妃的身邊兒。

人們所謂的投緣,大約就是兩個人見面時,毫無理由的喜歡吧。左妃娘娘對這位郡主就是這般。剛纔的舉動,不但沒有讓左妃覺得她不夠穩重,反而因爲她的率真而更加喜歡了。

“說到這個孩子,還得多虧賀大人。對了,你去瞧過他了,他現在的傷可好些了麼?”左妃娘娘問道。

文溪點了點頭,心裡卻有些奇怪,這孩子與賀萱又有什麼關係?這個賀萱,倒真是無處不在,似乎自己現在身邊所有的人都與他有些關係。

見文溪滿臉的不解,左妃便大略的把整個過程說給了她聽。

“這位賀大人,倒真是位異人呢。”文溪低着問邊琢磨着邊順口說道,“難怪左將軍與他之間的關係看上去,是那麼的非比尋常。”

見她的表情,左妃娘娘笑着拍了拍她的手,說道:“子卿這個孩子啊,從小就是一副冷麪孔,再加上我們這個家,能與他真心結交的人,並不多,能入得了子卿眼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可是這個賀萱,卻真是與衆不同,聽子卿說,他們也是非常投緣的。”

說着,左妃娘娘看了看文溪,笑着說道:“這人啊,若在低處,難免受人冷落。可若站在了高處,又也會高處不勝寒。總有些,別有用心的人,不知到在何時何處,就會造出一些謠言來,所以,有些話,聽過便當個笑談吧。別當真。”

“娘娘這是何意啊?”文溪雖然聽的明白,卻想把糊塗一裝到底,好聽聽這左良與賀萱之間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關係。

“咱們不說這個了,以後,你會知道子卿是個怎麼樣的人的!”左妃娘娘說着,溫柔的對着文溪一笑。

左妃娘娘看了看時辰,大約已經到了用午膳的時候了,便派人去前面打聽今天皇上在何處用午膳,不多時,一個小太監跑了回來,告知皇上已經在前面與日莊王爺一起在用了,娘娘點了點頭,然後對文溪說道:“今兒,子卿要到下午纔有空。你有沒有功夫陪着我吃餐飯啊?總是一個人吃東西,真是沒什麼胃口。”

被娘娘這一說,文溪滿臉羞的緋飛,低着頭說道:“娘娘說的哪裡話。我今兒本來就是想賴在娘娘這兒的。您就是趕我,我也是不走的。”

正說着話,膳食已經備下了,文溪與左娘娘兩個人面對面的坐好,邊吃邊卿了許久。整餐飯,文溪都在打聽着左良小時候的事情,左娘娘也樂得說給她聽。一則是自己的侄兒,本就值得自己誇耀,二來,她也希望在成親之前多讓文溪瞭解些左良的品性,這樣日後也好磨合。不只這樣,左娘娘也聽了梧桐講了許多文溪小時候的趣事。

總而言之,這餐飯吃的其樂融融,賓主皆歡。

用過午膳,左娘娘到了歇午覺的時候,文溪也識趣的退了出來。

在去宮門的路上,文溪見時間還早,便沒有要轎子,只是和梧桐兩個人走着。

“郡主覺得左娘娘這個人如何?”

“很和氣,很善良也很溫柔……”

文溪的話還沒說完,就見梧桐撇着嘴看着自己。

“你看什麼?”

“剛纔郡主還教我,要‘日久見人心’,還說什麼‘當面對你好的人,不一定是真心對你好’,怎麼才這麼一會兒,就把左娘娘誇的跟菩薩似的了?”

“你個小丫頭,挖好了坑等我跳,瞧我不打你個小壞蹄子!”

說着,這主僕兩人也不管宮人們異樣的目光,笑着鬧着,一路朝宮門而來了。

她們只顧着自己開心,卻不想她們的情形完全的被皇帝和日莊王爺看在了眼裡。

“請皇上恕罪,這個孩子,在家裡也是野慣了。到了這兒,也完全沒有規矩,回去小王會好好教導她的。”

“哎……你聽聽這笑聲,多好聽啊。這個深宮裡,可難得聽到這樣好的笑聲。可惜啊,朕沒有適齡的兒子,不然,還真是想把文溪留在朕的身邊兒啊!”

兩位長者,相視一笑,目送走了這一片歡樂之聲。

052 送到宮門口的包裹249 意外之中的意外036 玉兔的來歷212 險後之險082 道歉(下)172 再訪六度寺(二)完本感言149 決定148 道賀(四)221 叮囑053 換藥190 不平靜的一夜(三)118 郡主駕到233 邱實之死244 道別213 是禍躲不過046 餿主意在行動049 驚弓之鳥是最好騙的(上)006 略施緩手097 委屈193 臘八節204 執扭的皇帝(上)235 傷後088 意外……以及意外……132 請安(上)043 餿的也叫主意220 姐妹夜話252 睹物思人046 餿主意在行動215 錦瑟之弦188 不平靜的一夜(一)230 回京002 臨別前夜113 明月與渠溝079 不摔跟頭是長不大的170 尋蹤029 以扇易“兔”056 低調是件不容易的事045 誰是當局者?162 中秋團圓夜(七)017 初入廖家054 首戰告捷120 盡力而爲110 姊妹040 錦瑟來訪(上)014 聽雨軒(上)041 錦瑟來訪(下)099 天一閣236 遲到的信259 賜死與即位(上)248 開弓之箭086 言和酒(下)167 大婚(五)018 科舉前日002 臨別前夜206 又見邱實058 抄檢御藥房256 讓位039 死無對證?014 聽雨軒(上)132 請安(上)234 賀萱受罰166 大婚(四)167 大婚(五)017 初入廖家176 再訪六度寺(六)009 再次相見……243 後事084 “言和酒”(上)004 死之別離117 夜談145 道賀(一)113 明月與渠溝114 暗示017 初入廖家164大婚(二)011 御出考題086 言和酒(下)239 賢王來訪046 餿主意在行動145 道賀(一)179 我們幫幫她吧185 我會等你回來088 意外……以及意外……062 真人不露相060 有備無患(上)168 婚後的第一次談判056 低調是件不容易的事129 相爭無良言(上)260 賜死與即位(下)234 賀萱受罰013 “仙人”贈題121 我們的秘密135 半懸着的塵埃……131 不讓傷心陪你過夜025 一探賀萱146 道賀(二)080 沉默有時候也是件不錯的利器057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