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滅國滅國滅半國

凱撒和亞歷山大,他們兩個人在昭陵前的陵墓很快就準備好了。

凱撒之墓上面寫的是:“羅馬最高執政官凱撒,葬於此,爲太宗守陵。”

而亞歷山大的墓上寫的是:“亞細亞之王,馬其頓之王,征服王亞歷山大,葬於此,爲太宗守陵。”

這兩座現在還並不引起太多人注意的陵寢,未來將讓所有唐人爲之自豪,不過,現在的大唐百姓們,還意識不到這是何等的榮耀。

長安十六年,這一年,凱撒與亞歷山大,葬於昭陵,永衛太宗!

這一年,成功逃脫的海格力斯出使羅馬,成功的讓如今的羅馬執政官,屋大維,答應聯合馬其頓,出兵大唐——竭盡全力的那種。

隨後,大唐帝國和馬其頓,羅馬展開了殘酷的攻防戰,長安二十年,大唐發動反攻,三年後,方清帶領十萬士卒,率先攻破羅馬!

羅馬,這座偉大的城池,在方清的剋制下,大概保持了完整,不過,羅馬人全部都被充爲了奴隸。

事實上,大唐並不怎麼需要這些白色皮膚的羅馬人,因爲,他們實在是太驕傲了,驕傲到就算是同根同源,也不一定會被他們認可。

當然,這也是攻擊羅馬,三年才亡掉它的主要原因。

不過,屋大維並沒有被方清抓到,而是跑了。

據被抓住的人說,屋大維是往西方跑的,很可能跑到英格蘭羣島上面了。

方清不知道英格蘭在哪裡,不過他暫時也不關心這些,他只關心,什麼時候徹底安定羅馬以及……馬其頓什麼時候滅亡。

同年,羅馬滅亡後,馬其頓也迎來了滅亡的命運。

早在兩年前,開伯爾山口就被火炮徹底轟開了,以高仙芝爲首的大唐軍隊,闖進了馬其頓的核心。

當時,馬其頓不但面臨開伯爾山口的壓力,同時,印度半島南部,完全被大唐帝國的鐵甲艦包圍了。

大量的大唐士卒,通過大海,來到了馬其頓,同時發動了進攻。

印度分南北,約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00年左右,好戰的雅利安人集團已經征服溫迪亞山脈以北的大部分印度領土,而溫迪亞山脈則像一道屏障,將半島部分的印度南方及德干高原與北方恆河及印度河流域隔離開。

雅利安人的語言從未在南方流行,南方人至今主要操四種非印歐語言,統稱達羅毗荼語,其中每一種都擁有自己的大量古代文學作品。

這種現象,其實是證明了印度南部的複雜情況。

不過,大唐並不在乎這些,他們的到來只爲了一件事情……殺戮!

印度半島的南部山區,“它”們或是被抓去當奴隸,或是被直接殺死,無論如何,一個人,都不可能逃過大唐的掌控。

而這個“它”字,其實很能說明問題,在帝國的戰報,報紙等各類紙質材料中,所有的稱呼都是,“它”。

“它”的含義是,代稱人以外的事物……

在羅馬滅亡的同年年底,高仙芝踏破因陀羅普拉斯特(即德里,乃馬其頓首都),徹底滅亡馬其頓。

至此,姬長安登基歷經二十三載,終於將整個亞歐大陸,幾乎全部佔據了下來。

姬長安得知馬其頓滅亡時,喝了個酩酊大醉……

不過,姬長安很快就藉着醉意,命令大唐海軍,對明國發動了進攻。

郭子儀收到命令後,不折不扣的執行了姬長安的命令。

數百艘鋼鐵戰艦,駛出了港口,朝明國發動了閃電式襲擊。

明國當時就懵了,要知道,羅馬和馬其頓可是剛滅亡不久,這種還沒有消化完領土,就立刻發動戰爭的行爲,簡直就是窮兵黷武。

在明國人,或者說是朱棣看來,這簡直就是天賜良機,說不定,明國能贏!

……所謂人生三大錯覺,一,有人叫我,二,她喜歡我,三,我能反殺。

朱棣很明顯,他認爲自己能反殺,於是點齊戰艦,御駕親征走起!

可惜,錯覺就是錯覺,朱棣並沒有反殺成功,他,跑路了。

他帶着艦隊,從南極繞了過去,繞到了非洲,徹徹底底的拋棄了太平洋,拱手讓給了大唐。

面對這種情況,姬長安自然是笑納了,他不但笑納了,而且還命令郭子儀,追擊朱棣,務必讓他死在海上。

郭子儀成功了,他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成功的將朱棣弄死在了茫茫大海上,不過,明國並不算滅亡,因爲朱棣還有繼承人。

朱棣的孫子,朱高熾長子朱瞻基,在非洲很快就登基了。

歷史上,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父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曾經做了一個夢,他夢見自己的父親洪武帝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而大圭象徵着權力,朱元璋將大圭賜給他,並對他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

朱棣醒來以後正在回憶夢中的情景,覺得十分吉祥。

忽然有人報告說孫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馬上意識到難道夢中的情景正映證在孫子的身上。

他馬上跑去看孫子,只見小瞻基長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臉上一團英氣,朱棣看後非常高興,忙乎:“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這件事對朱棣下決心發動靖難之變有着很大的作用。

(當然,這件事情很大的可能性是在扯淡)

朱棣在靖難之役勝利以後,就親自挑選當時的著名文臣擔任朱瞻基的老師,並多次指示,皇孫是個可造之才,你們一定要盡心竭力,同時朱棣也不忘親自教導,朱棣總是將朱瞻基帶在身邊,讓他了解如何帶兵打仗,鍛鍊他的勇氣,這對後來朱瞻基的親征有非常大的幫助,每次遠征歸來經過農家,朱棣都要帶朱瞻基到農家看看,讓皇太孫瞭解農家的艱辛,讓他以後作一位愛民的好皇帝,朱棣對朱瞻基的精心教導對朱瞻基以後成爲著名的守成之君,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朱瞻基習武,又在翰林學士的指導下學習儒家學術。

雖然他也有他父親的那種學習經籍和文學的天資,但作爲一個青年,他尤其是一個傑出的武士。

他的早慧引起了朱棣的注意。

朱棣尚武,常帶朱瞻基離開京城和他的家庭去狩獵和進行軍事視察。

第七十二章 帝王之怒第二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死第十六章 爲國羽翼,如林之盛第六十三章 夏禹鑄九鼎第三百八十八章 破東京第三百六十九章 強闖清州第一百七十三章 世家時代的落幕第二百三十八章 定鼎太極宮第一百四十九章 馬氏第三百四十四章 自由之學風第四百一十五章 攻城第二百二十章 一個時代的逝去第十七章 決死衝鋒第一百四十四章 徐府第一百二十一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一百五十九章 血衣皚皚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婚第三十三章 飲得大河倒掛第四百四十三章 始皇帝的決心第二百三十九章 登基大典第二百五十三章 雜事諸多第三百六十五章 血戰開伯爾第一百八十四章 豈曰無衣第一百八十二章 募兵第二百八十二章 寂寞(求訂閱)第二百二十二章 染血既血衣第二百六十六章 向死而生第二百一十四章 帝王家宴第三百四十章 狀元郎第三章 秒殺第四百一十六章 亞細亞之王的選擇第二百七十二章 夜來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爲血仇,秦懷道求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突營射殺呼延將第七十七章 百艦齊發四軍圍第一百一十一章 地下宮殿第四十章 才女第一百零七章 故事第四百二十六章 雲端宮殿第四十二章 九月初九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手第三十一章 彼岸花第三百一十章 思子第六十二章 入太行,遇國器第三百三十六章 華夏不可分割第四百二十七章 殺王第四百零六章 不問和,問怎麼打第一百八十二章 募兵第四百三十五章 九龍塔第三百二十九章 朕希望,夜能盡,天能明第二百三十九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三十三章 白澤第三百零一章 鹽稅之貪第四十七章 入宮第一百六十八章 孫方諫第三百一十七章 會面第三百一十六章 老朽第一百一十六章 龍王廟第二百三十五章 朝堂舉帝第二百二十六章 出頭死鳥第四百三十四章 逐漸崩潰的五德第二百三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一百八十二章 募兵第四百四十二章 千古第一帝!第二百七十章 禁罌粟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連城第四百四十章 平大漢,回長安第一百八十六章 入東宮第六十七章 過年啦第二百二十五章 盯上武則天第二百七十一章 風雪交加第二百一十一章 權利制衡第四百二十三章 代價第一百六十九章 同根相煎急(求訂閱,要窮死了)第三百八十八章 破東京第一百八十八章 困燕第四百一十三章 百萬大軍圍三城第二百一十三章 但願長醉不復醒第三百七十章 炮轟清州第三百零六章 大明傾危第九十八章 它自神話中而來第二百九十章 百家思想(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宗正寺少卿李沐第二百九十一章 百家思想(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營第三百三十二章 蓬萊第三百三十一章 雞皮疙瘩吹上天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巴爾思入長安第一百二十三章 姜洛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明寺第二百五十章 卑微的來俊臣第二百八十一章 女漢子(求訂閱)第四百零六章 不問和,問怎麼打第三百三十章 鐵木真,拖雷,和他們的後代第一百五十五章 塵封的往事第十一章 馬上弓弦疾第一百八十九章 彈劾第三百二十六章 岳飛諡忠武第一百零一章 議和第二十四章 龐大的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