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9章 各類問題

凱瑟琳有些不明白。

“這個月球基地的計劃,我倒是知道,你們怎麼會有的?”

凱瑟琳問道。

“根據我們的瞭解,NASA不僅僅邀請過和我們進行合作,而且還邀請了其他的各類企業等等,埃德森先生認爲這個計劃很可行,就讓我們一起合作了。”

NASA病急亂投醫?

凱瑟琳腦中立刻浮現出了這樣的一個想法。

又是看了一陣子,凱瑟琳也瞭解得差不多了,便決定離開了。

在這次的時候,凱瑟琳唯一得到的收穫,就是給凱恩的套袖,但這玩意兒雖說有效,但效果卻不是非常的明顯,所以凱瑟琳覺得完全可行——至少那高壓電還是有用的,而且相對於電擊器,還能夠讓人措手不及。

要凱瑟琳看到,最好的還是強化皮膜了,但強化皮膜的使用,卻並不是那麼簡單的。因爲沒有一個適合的產品,和五角大樓的合作也還沒有展開。

如果真能夠合作的話,那樣纔好。

……

回到學區,學區這邊,倒是給凱瑟琳帶來了驚喜。

——他們已經宣佈了一系列的世紀計劃,這是學區未來發展的重點。

這個計劃,是學區邀請學區的各個實驗室進行的,他們會提出一系列的任務,然後被論證爲可行、有應用價值的技術,就會得到贊助,同時得到這樣的一個登臺的機會。

所以不少實驗室爲了這個贊助和經費,也都是絞盡腦汁了。

首先,就是全息影像技術。

科幻電影中,實時和他人全息影像交談的場景很酷吧?

而學區的科學家,這個時候就已經決定研發這種技術了,他們甚至認爲在不遠的將來,就能實現全息影像交談。

而這種3D可視化技術也能夠運用到數據領域,這樣研究者們就能夠真正“走進”以往被二維屏幕侷限的東西,比如說程序,或是計算機模型。

這是未來計算機的革命。

而第二個計劃,則是氣動電池,也就是空氣電池。

空氣電池是化學電池的一種。構造原理與乾電池相似,所不同的只是它的氧化劑取自空氣中的氧。例如有一種空氣電池,以鋅爲陽極,以氫氧化鈉爲電解液,而陰極是多孔的活性炭,因此能吸附空氣中的氧以代替一般乾電池中的氧化劑(二氧化錳)。

科學家們預言“使用空氣與能量密集金屬反應”的氣動電池能夠成爲更小、更輕的可充電電池,而且它的續航時間能夠達到現在儲量最高的鋰離子系列電池的十倍以上。這種電池能給任何東西供電,從汽車到家用電器,統統不在話下。

對於凱瑟琳而言,這纔是最好的消息,能源是凱瑟琳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電池也是對凱瑟琳而言最麻煩的玩意兒。

“但這種既視感是怎麼回事?”

凱瑟琳眯着眼睛。

“好像《信息革命》裡面有提到吧?”

“對!”

凱瑟琳一下沒想到,她拍了拍腦袋,雖然自己過目不忘,但並不是說凱瑟琳就能立刻想到什麼的。

在《信息革命》的書裡面,凱瑟琳預言了超級計算機的用處,而在最後,凱瑟琳也說了計算機在民間會越來越微型化。電池方面,凱瑟琳也提到過。

“結果他們這還是在拾人牙慧啊!”

凱瑟琳哭笑不得。

一個個的計劃看下去,凱瑟琳的既視感就更嚴重了。

“結果還是這個樣!太讓我失望了……”

凱瑟琳嘆息着。

原本凱瑟琳還以爲這個計劃是多麼的牛X呢,但是到現在,凱瑟琳卻發現,這個計劃遠遠沒有自己想到那麼好。

更多的時候,他們都只是將以前的東西歸納與總結。

凱瑟琳到不是反對這種歸納與總結——這就好像原本的21世紀,就是用冷戰科技發展而來的一樣。

但凱瑟琳喜歡看到的,是求新求變,而不是一汪死水。

不過,這裡面也有計劃有些意義。就比如凱瑟琳後面看到的實時最佳交通路線計劃,倒是不錯。

並不是所有地方都和學區一樣公車佔了大多數,堵車幾乎不可能的世界。

車越來越多,路越來越堵,想要找到最快的上班路線,只有地圖顯然不夠。在線地圖、實時地圖,就被提出來了。

這大概也是在筆記本電腦出現之後,被這些人想到的方法。

筆記本啓發了這些人,所以他們認爲,在不遠的將來,傳感器和其他數據源將會源源不斷地提供各種可能會影響到用戶通勤路線的因素:路況信息、道路結構以及公共交通時刻表,等等。當用戶需要知道從A到B的最快路線時,計算機系統不僅僅是查詢地圖了——它還會綜合當時的特定條件,與數學模型相結合,應用預測分析技術,由此來給出一條建議路線。而且,交通管理系統也可以利用這些數據,瞭解目前交通狀況,自動調整、減少擁堵。

但在凱瑟琳看來,這個技術雖然可以實現,但最快也只能在學區實現。

可更重要的是——學區沒必要有這樣的技術啊……“還是迅雷實驗室的計劃靠譜……”

凱瑟琳看着迅雷實驗室也在這次的發佈的一系列的計劃中提出了自己的計劃。

這也就是電腦散熱回收系統。

據估算,北美計算機中心消耗的大半能量主要用於計算機處理器的冷卻,而這些熱氣就只是簡單地被吹到外界空氣中而已,這個問題不僅僅存在於北美計算機中心,在各個雲系統平臺等等領域,也都有應用,而且可以肯定,等不久之後,肯定會有其他人對這計劃更在乎的。

——因爲隨着計算機性能的提高,對於服務器的要求也會越來越大,到時候佔地巨大的數據中心,也都會越來越多。

而迅雷實驗室針對這個現象,提出了一個問題——何不用這些浪費掉的熱能來供暖、燒水或是發電呢?

刀鋒服務器就準備採用這樣的水冷系統。系統利用了加熱槽中的微流體毛細管網,它連接着每一個芯片。冷水從中流過時,帶走熱量,加熱後的水被導入一個熱交換器中——在那裡,冷卻的水又會迴流到計算機集羣中,這將會是一個閉環系統。

“這些計劃都可以被吃嘛。”

凱瑟琳點頭。

“埃德森小姐。”

正在這個時候門被蒲觀水敲響了。

“進來!”

凱瑟琳讓對方進來。

“埃德森小姐,這是我剛剛收到的,關於勞倫斯的CB天人公司在阿聯酋的報告書。”

“好,放在這裡。”

凱瑟琳拿過了報告書。

“看起來十月份也不是什麼好時候……”

凱瑟琳嘆息。

但看着這份報告,凱瑟琳到也興奮了起來。

“看來阿聯酋還真被我們忽悠了呢……”

看着勞倫斯從阿聯酋發揮的報告,凱瑟琳笑了一下,沒想到對方居然真被凱瑟琳這些人給忽悠了。

“電動汽車什麼的,我們暫時可以不用放在那邊,不過裂解器倒是可以用得上,可以提高汽油的效率,的確很好用……”

與傳統的汽油動力汽車相比,電動汽車的行駛里程相對較短。雖然多數人每次出行的行駛里程不一定會超過80英里,但是,里程焦慮成了一個問題,有礙人們廣泛接納電動汽車。

雖然阿聯酋人已經接受了電動汽車,但是那只是在理論上他們對此表示歡迎而已,真正看起來,他們是不是會接受這種電池,凱瑟琳覺得還需要進行思考。

一般來說,人們都想讓行駛里程數大大超過他們平常行駛的距離,僅僅爲了防止他們不得不遠距離行駛的情況發生。這完全可以理解。而電動汽車,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利用備用發電機,給電動汽車電池充電,如果電池壞了,那就只能用備用發電機爲汽車的電動引擎供電。

而這樣的話,就會造成很大的麻煩。

給電動汽車配置一臺發電機的影響之一就是,這會增加汽車的重量,由此降低汽車效率和性能。別看凱瑟琳喜歡又重又堅固的汽車,但這只是凱瑟琳的愛好而已,凱瑟琳考慮的問題不是速度,而是自己的車會不會被撞翻……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凱瑟琳的愛好和現實的需求,是相反的。雖說凱瑟琳有各種不合理的計劃,但要說起來,現實需要的,卻是越來越輕的汽車。

而另外一個最爲重要的影響就是,發電機很昂貴,如此提高了電動汽車的售價。

備用發電機可以延長電動汽車的行駛距離,達到數百英里,美國雪佛蘭福特汽車就做到了這點——當然,是在未來。

雪弗蘭福特絕對是很牛X的。因爲那樣的福特車行駛的距離甚至比傳統的汽油動力車都要遠,後者的行駛距離也僅爲數百英里。

社會的能源轉換是一項長期進程。可再生能源若真能做到比碳氫化合物便宜很多,那或許還可以對它將來在全球能源結構中佔有較大比重保持樂觀。但即便如此,人類的能源結構發生整體變化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所有的能源轉換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耗時數十年的長期進程。

凱瑟琳急於發展太陽能等能源,並不是着眼於現在,而是着眼於未來,在凱瑟琳看來,自己越早佈局,就越能夠給自己的未來帶來改變。

在《獨立宣言》簽署後的109年時間裡,美國能源的主要來源一直是木材,直到1885年被煤炭趕超。

煤炭的王者地位一直維持到1950年,後又被石油所取代。

“我們想要發展,最重要的一步,還是新能源吶……”

凱瑟琳搖搖頭。

這個問題還是最重要的,沒有了能源,就一文錢不值了。

“這麼急幹什麼?”

艾爾莎倒是和凱瑟琳想法不一樣。

“是不急不行,艾爾莎。”

凱瑟琳倒是知道這其中的問題。

“現行能源的使用規模越大、替代能源的轉換規模越大,更替的時間將越長,石油在未來的時候使用得更加普遍,到時候想要替換,和現在想要替換,那就是兩回事了。”

就比如有蛋疼星人給了同樣的太陽能的黑科技給了1980年的中國和2010年的中國,讓他們去用這樣的超級太陽能——能夠替代一切化石能源的那種——去替代這個社會上一切的能源,那1980年的中國,或許只要幾年功夫,就可以完成的,而如果是2010年的時候,或許這就是一個幾十年的長期的變化過程了,而且在這之中,絕對會有很多的遺留問題。

“……哦?”

艾爾莎不解的看着凱瑟琳,等待着凱瑟琳後面的說法。

“雖然不燃燒化石燃料的社會是很理想……然而要發展到那一步,不僅要花相當高的成本,也需要足夠多的耐心:未來的能源過渡將會跨越數十年,而不是僅僅在幾年之內展開。”

凱瑟琳現在在新興世界普及自己的高科技,這就是爲了自己的改變的計劃。

而就美國現在的情況而言,凱瑟琳自認爲自己還是沒有能力進行改變的,至少碳氫化合物的強大優勢,不是凱瑟琳現在的技術能夠將其扭轉的,她可沒有蛋疼星人的幫助……別的不說,就算是原本的世界,通過比較石油在美國主要能源消費中所佔的份額,也可以找到證明。據EIA估計,1949年的時候,石油在美國能源總需求中所佔比重爲37%。而原本世界的時候,到2009年,這一數字保持不變。也就是說,過去60年的時間,爲了減少對石油的依賴,聯邦政府砸了幾十個億的美元進去,但石油的地位巋然不動!

當然了,陰謀論者這時候肯定會把矛頭對準石油寡頭。可實際上根本不存在什麼陰謀,石油的物理性質本就如此。石油是種神奇的物質:無論你愛也好、恨也罷,人類都喜歡石油帶給我們的東西,哪怕心裡一直想着該恨那些石油公司。

爲啥?

原因沒別的——這玩意兒太好用了!

又能夠當燃油、又能夠當化工材料,這玩意兒幾乎無所不能,實在是太完美了……極端一點看,凱瑟琳覺得,如果世界上沒有石油這種東西,他們早晚也得把它給造出來。若要論能量密度、使用方便,適用場合、運輸容易,成本低廉、儲量豐富,沒有什麼能比得過石油。

雖然凱瑟琳在開發電動汽車,但平心而論電池也就是比愛迪生做出來的強一點兒。即便是21世紀最好的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也只有汽油的1/80。

當然有一種例外,那就是燃料電池。

但是燃料電池這成本……對不起,你玩不起!

不管你信不信,到了2009年,可再生能源在美國主要能源的供能比重跟1949年相比,還有所下降的。在1949年,可再生能源(基本上是水力發電)爲全美提供了能源需求的9.3%。而2009年,可再生能源(大部分依然是水力發電)爲全美供能8.2%,而風能和太陽能什麼的,那實在是太不夠看了。

而且還有最後一個問題,這也是凱瑟琳的能源戰略中最麻煩的一個問題,那就是能源的規模。原油是全球能耗的統一度量。

對很多人來說,能源的規模理解起來似乎有些困難,但其實很簡單。

看看人們常用的那些計算能源規模的單位吧:石油論桶、噸、加侖和升出售;天然氣按立方米、立方英尺、英熱單位(BTU)及其他單位來測量和銷售;煤炭分長噸和短噸(1噸[t]=1000千克[kg]=1.102短噸[]=0.934長噸[]),但其價格取決於一大堆其他因素,包括熱含量、灰分、硫含量,以及最重要的:煤礦和電廠之間的距離;電力銷售按(千瓦/時)計算,牽涉的術語面更廣,包括伏特、安培、歐姆,還有焦耳、瓦、爾格、卡路里和英熱單位,事情變得愈發複雜。

於是,這個世界上就需要一個更簡便的方法來衡量全球的能源消耗量。

就比如2011年的時候,全球耗能平均是每天2.41億桶原油。這相當於沙特阿拉伯日產原油量總額的29倍。其中,有25個(相當於大約2.1億桶原油)是碳氫化合物提供的。

科學家和決策者可以說二氧化碳不好。人們可以談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氫氣以及許多其他形式的能源生產。但少人願意問及的是:我們要在哪裡,用什麼方法找到相當於25個沙特阿拉伯輸出的能量,而且還是無碳的?

殘酷的現實是,我們不會。

從後世的經驗,就能夠看出來了。

——在原本的世界,幾十年間,沙特投資超過數千億美元用於鑽井和修建基礎設施,以確保他們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國的地位。不要忘了,所有這些投進去的美元也讓他們產生了對能源的需求,正好是一個沙特阿拉伯的日產能量,約佔全球能源需求的3.4%。

兩者加起來,世界各國都投入萬億美元的能源和電力傳輸系統已經到位。對此,斯米爾在他2008年出版的《全球性災難和趨勢》(GlobalCatastrophesandTrends)一書中進行了概括,“不存在加速轉向非化石燃料社會的緊迫性:地球上的化石燃料供應充足,幾個世代都用不完;新能源在性能上並不具有優越性,新能源的生產成本也不會大幅下降。”

斯米爾關於“[石油成本]更便宜”的觀點對當前能源轉換的規模及速度也有影響。在美國,可再生能源遭受到的最大挑戰不是別的,正是來自於廉價天然氣價格的持續下跌。天然氣是風能和太陽能最直接的競爭對手。過去3年間,美國的頁岩氣革命讓全國石油及天然氣的市場格局大爲改觀。

實際上,美國現在腳底下就踩着用都用不完的低成本頁岩氣(天然氣的一種)。2011年4月,據美國潛在天然氣委員會(PotentialGasCommittee,PGC,是一個由學界、政府及產業界人士組成的非營利性組織)估計,美國大約存有2170兆立方英尺的天然氣資源。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來計算,美國存有的天然氣足夠用上90年或更久。

總而言之,在接下來的幾十年時間裡,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結構中仍將處於比重極小的一部分。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碳氫化合物將繼續保持當前的主導地位。而天然氣,碳氫化合物中最清潔的一種,則會在短期內爭取做大,並最終佔有全球能源實際上,美國現在腳底下就踩着用都用不完的低成本頁岩氣(天然氣的一種)。2011年4月,據美國潛在天然氣委員會(PotentialGasCommittee,PGC,是一個由學界、政府及產業界人士組成的非營利性組織)估計,美國大約存有2170兆立方英尺的天然氣資源。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來計算,美國存有的天然氣足夠用上90年或更久。

總而言之,在接下來的幾十年時間裡,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結構中仍將處於比重極小的一部分。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碳氫化合物將繼續保持當前的主導地位。而天然氣,碳氫化合物中最清潔的一種,則會在短期內爭取做大,並最終佔有全球能源蛋糕的更大份額。

馬上就要到十一月了,凱瑟琳決定回到紐約,再看看自己的母親,而且凱瑟琳也想要將艾瑪接到莊園去,那裡環境宜人,凱瑟琳覺得對孩子而言,應該更好纔是。

()

第808章 門薩第1600章 這個是戰國嗎?(三)第1107章 這算調戲嗎?第778章 聯合國的太空安全規程第799章 最初的時候第855章 新家、新故事第1001章 考驗?第1660章 上條當麻的嘆息第323章 “教育”第1619章 這貨絕不是戰國(二十一)第405章 “臨時工”的策略第1681章 戴上這個就好了~第600章 《合金彈頭:終結者》第1676章 不經意間……第1287章 涌動第1037章 忽悠,繼續忽悠,然後接着忽悠第470章 遙遠的筆記本計劃……第819章 巴杜瓦的計劃第1411章 檢查第262章 接近完成的QQ第1181章 成爲Bane第553章 蘇聯人的移動電話第1082章 本質第1508章 各方(下)第831章 終於完成的《星球大戰》第1108章 交匯的平行線第1648章 林琦美惠的海底城見聞(中)第1549章 日漸科幻的世界(七)第1346章 愛情與忠誠?第379章 稍有失望第485章 參加首映式第390章 蘇聯人的三進制計算機技術第1612章 這貨絕不是戰國(十五)第1376章 端倪第724章 直播採訪第746章 學區規劃第1588章 外篇之二EVA 第三十二章 升騰的蘑菇雲第501章 新一卷的《Fate》第940章 過程與結果第292章 被間諜入侵了?第193章 搞定李小龍第232章 腹黑的凱瑟琳第579章 《靈魂反應II》第237章 頭痛的理由……第1355章 本體安裝第1498章 半人馬第1416章 節操何在!第1046章 眼中所見的世界第930章 人體試驗(一)第1575章 外篇之二EVA 第十九章 變化第1228章 暗流第156章 爲珍妮慶生第348章 網絡攻防戰(上)第796章 新一代遊戲機處理器——Golden Age第395章 對手與盟友第1502章 428,被封鎖的澀谷(中)第918章 向着納米材料前進!第78章 光暈第1099章 腦電廣播第1438章 日常的早上和購島計劃第1562章 外篇之二EVA 第六章 對話第1616章 這貨絕不是戰國(十九)第1338章 這是末日科技吧第1159章 危機24小時(中)第889章 當我們還是孩童之時第1399章 坑完毛熊坑兔子第1270章 以正義的名義!第1497章 入部第1303章 夏之華章(七)第1244章 一些研究……第143章 考察臺灣(上)第981章 改進的夏威夷之星第790章 政治正確第1112章 鋼鐵俠凱瑟琳第1002章 想法第1349章 共濟會的小聚會第127章 晾一晾第605章 紅色巨人1號太空船升空第587章 參觀中……第1648章 林琦美惠的海底城見聞(中)第1131章 連坑帶蒙第1507章 各方第683章 對峙第469章 與吉普公司的接觸第863章 《魔獸》的故事(上)第105章 Phoenix第736章 第四次中東戰爭的結束第1445章 戰鬥服着裝第1271章 我們是……喚日之心!第288章 隨身聽與揹包客第532章 即將上市的雲系統第589章 骨肉皮、日本人第346章 “着裝”第1495章 爲了“日常”第1683章 戴上去了……第447章 吃貨拯救世界!第608章 思考與下一步第798章 檢查第702章 美國的地效飛行器(上)第1227章 141特戰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