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大有可爲(四更)
王小喜帶着腳伕,推着一大車的蜂窩煤,前往下一個村落,繼續他的推銷工作。
他走後,胡家屯又來了個賣二手棉服的夥計。
“我們東家就在大槐樹集市。你們村去過大槐樹集市的人該知道,集市上有家二手棉服店。是的,是的,巷尾那家,我就是那家的夥計。”
“這些都是二手棉服,便宜。方便大家看裡頭的棉花,特意留了個縫口。瞧瞧,裡面的棉花全都翻新過,童叟無欺。這棉服穿在身上,除了不是新的,哪哪都好。”
“小孩子的棉服有啊,這件只要十文錢。放心,都是洗乾淨,還曬過太陽。”
“這件碼子大,用料足,得要五十文錢。行啦,行啦,你要成心要,四十五文給你。”
……
賣棉服的走了,胡家屯又迎來了買布匹的。
棉布,麻布,都是百姓常用的布匹。
同樣的棉布,麻布,卻比往常鋪子裡賣的手感更好,摸起來更舒服。
“不貴不貴,比布莊一尺便宜一文錢。”
“童叟無期,不敢欺瞞老鄉。”
“這麼便宜,自然是因爲這布料由四海紡織工坊生產。他們那邊,都用水,那水一衝,那織布機就轉動起來,快得很。等明年,量更大了,布匹還能更便宜。”
“過年前,不會有第二個人來這邊推銷布匹。你們這太偏僻了,來一趟不容易。下一回,要等過了元宵節才能來。錯過了這回,就得等一個月。趕緊買啊。”
“……今兒你們村倒是熱鬧,沒想到在我前面,已經有賣煤球賣棉服的人來過了。我們之所以這麼拼,大冬天還在外面跑,那是因爲有年終獎啊,要衝一波年終業績。東家指望着我們多賣點貨,我們也指望着東家多發點賞錢好過年。”
“……我不算是四海商行的夥計,但是我們東家和四海商行是合作伙伴。我的貨源,都是一手貨源,直接從四海紡織工坊拿貨。”
“我們走村穿鄉賣貨,自然是跟四海商行的夥計學的。”
“你們是我今天第三個村子,前面兩個村子,合起來買了七八匹棉布,麻布。你們村比他們富裕,大家都有錢,明年會更有錢。”
……
走了一個,又來一個。
這個臘月,胡家屯前所未有的熱鬧。
賣吃的,賣珠花頭飾,賣針線布料,甚至油鹽醬醋的夥計,都推着板車,走村穿鄉的賣貨。
胡家屯的村民,從一開始的驚疑不定,到後來的處變不驚,見怪不怪。
這個冬天,商行夥計們幹勁十足,不怕冷不怕苦,天天在外面奔波。
這股風氣,最初就是從四海煤廠開始的。
誰能想到,被人看不起的廣大鄉村,消費力竟然也那般驚人。
王小喜,整個臘月,送出去一百二十個煤爐。賣出去一萬多個蜂窩煤,提成近一兩銀子。
想當初,他在工地累死累活三個月,天天干着重體力活,都掙不到這麼多錢。
他這收入,快趕上二級工匠。
這個年,王小喜過得很舒坦。
長這麼大,第一次在家中受到了重視。
京畿地區廣大鄉村,生意真的這麼好做嗎?
那些鄉民真的有錢買貨嗎?
不都是苦哈哈嗎?
一到青黃不接的月份,不是連飯都吃不上嗎?
怎麼感覺一轉眼的功夫,京畿地區的鄉農,即便最那山窩窩裡面,最偏僻的地方,竟然也有了購買力。
很多沒追趕上第一波走村串鄉賣貨的商家,都感到困惑。
於是乎,大家湊錢,請酒席。
將第一個第二個吃螃蟹的商家請來喝酒,取取經。
第一個跟在四海後面吃螃蟹的商家,一臉高深莫測,又高高在上,“你們啊,都是老觀念。以爲那些鄉巴佬,還是前幾年的鄉巴佬嗎?”
“難道不是了?”
“當然不是了。前幾年,四海商行的陳二壯管事,親自帶着人,一個村一個村的走,這事都知道吧。”
衆商家連連點頭。
“知不知道,整個京畿地區,每個村的情況,衙門那些人還沒陳管事清楚。就靠着一個村一個村的走,四海肉菜店這不就做起來了。往年賣不出去的農產品,什麼家禽啊,菜啊,乾貨啊,全都賣給了四海肉菜店。幾年積累下來,你說那些鄉民有錢還是沒錢?”
轟!
“真有錢?”
“那是當然!”
“四海商行每個村每個村的經營,經營了幾年,今年冬天突然就開始發力,各個商行的夥計,都往那些村子裡跑。你們知不知道,朱家的布莊,直接從四海紡織工坊拿貨,然後請夥計下鄉去賣。兩天的販賣量,快趕上布莊一個月的出貨量。”
轟!
這個消息將衆商家震驚得無以復加。
“李老闆,你的布莊,兩天也能賣出一個月的量嗎?”
“我那能行啊!我沒朱家財大氣粗,一口氣請了五十個夥計。我就十個夥計在外面跑。大家都了分片。京畿地區這麼大,那麼多人口,而且大部分人手裡都有點閒錢,這生意辛苦是辛苦,但是也能賺點錢。”
李老闆這話不盡不實。
何止是能賺點錢,是很能賺錢。
十個夥計天天在外面跑,一個月下來,出貨量,快趕上上半年的總數。雖說要給夥計提成,壓低了利潤。但是這麼大的出貨量,積少成多,今年李老闆的布莊,也能過個肥年。
當然,他也不會虧待手下的夥計。
這些夥計可都是寶貝,他這邊一辭退,他們分分鐘能找到下家。
衆位沒吃上這波紅利的商家,都紅了眼。
“萬萬沒想到,過去那些苦哈哈,也買得起這些物什。”
“那是!今非昔比啊。還是四海東家厲害,幾年佈局,不僅弄出了一個新民縣,連帶着京畿地區的鄉民都被她帶起來,手頭上都有了錢。我聽四海那邊的人說,明年要在京畿地區所有村落裡面,推廣紅薯種植,推廣家禽養殖。等到明年年底,那些鄉農會更有錢。”
更有錢三個字刺激得各個商家眼睛越發紅了。
廣大鄉村,大有可爲啊。
那麼多人口,那麼大的市場,關鍵是鄉農辛苦一年,手頭有錢啊。
就算是最吝嗇的人,到了年底,不也得花點錢給家裡人添一點吃的,穿的,用的。
“那些鄉民,很多一輩子都沒走出過他們那山溝溝。大部分膽子小,不敢進城。我們派夥計去村裡面賣貨,價錢公道,甚至比鋪子裡賣的還便宜,其實就是方便了那些鄉民。你們想想是不是這個理?”
“李老闆說的極是。一個村能有三兩個有見識的人就不錯了。大部分村民都沒出過遠門,沒有見識。多少人一輩子都不曾去過城裡。手裡有了錢,也不知道怎麼花。我們是該派夥計下鄉,給鄉民們實惠。”
“正是這個理。大家要是有心,明年努力努力,也能過個肥年。不過我醜話說在前頭,誰要是敢以次充好,虛擡價格,欺騙鄉民,四海商行定不會饒過他。”
“四海商行花費了幾年時間,耗費大量人力錢財,好不容易纔將廣大京畿地區鄉村市場給盤活了,絕不會坐視有商家破壞這個市場。誰敢亂來,可要想清楚,四海商行一發話,京城地界可就容不下你。”
“李老闆說的極是,我們當然不會做那以次充好,虛擡價格的事情。這門生意,我們一定朝四海商行看齊。”
“不如這樣,我們情願,叫四海商行出面,制定一個行規。”
“不錯,不錯,這個主意不錯。”
“爲了萬千鄉民着想,的確該制定一個行規。既然大家有心,我就做個代表,將大家的想法告訴四海那邊。”
“李老闆辛苦了。”
“李老闆有心了。”
李老闆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不過他也沒忘記正事。
隔天,他就找到鄧存禮,將廣大商家的意願如實告訴了對方。
鄧存禮想了想,“是該制定一個行規。凡是前往鄉下賣貨,都該遵守規矩。大家同氣連枝,往一個地方使力,這個市場纔會越做越大。都說江南富庶,等到京畿地區商貿活躍起來,京畿會比江南更富庶。”
“等總管說的是。”
鄧存禮如今掛着總管的職銜,衆人便齊齊改了稱呼,都叫他鄧總管。
鄧存禮說道:“行規具體要怎麼制定,改天我們四海請客,都到閒人居吃酒。大家一起坐下來商量商量。”
李老闆一臉驚喜,“沒想到有生之年,我等這樣的身份,也有機會前往閒人居吃酒。”
臨時接到編編通知,上了個推薦,加更一章。
僅有的一章存稿,就這樣沒了。
我的春節存稿,在哪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