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終於,婆媳兩個能單獨說話了。

皇太后看着楚恪寧,眼神依然冰冷,甚至可能是因爲身邊沒有莫氏陪着,她更加戒備,戒備她自己會被楚恪寧說服,這種想法已經先入爲主了,於是在看着楚恪寧的時候,甚至比剛纔還冰冷。

“現在皇后可以說了吧?哀家既然是皇上的母親,你的婆婆,自然說得你。你一介婦人有什麼資格代替皇上祭天祀祖?你這樣將皇上置於何地?!”

楚恪寧笑着道:“母后您是婆婆,自然說得兒媳婦,怎麼說都可以的。”輕輕咳嗽了一聲,這才道:“兒媳婦舉行這個祭祀大典,其實是禮部和太常寺官員的建議……您先彆着急,聽兒媳婦仔細稟報。”

一聽說是官員建議,皇太后馬上就急了,因此楚恪寧才忙道。

見皇太后果然不說話了,等着聽她的解釋,楚恪寧繼續道:“今年是皇上登基的頭一年,今年的年號依然是先皇的年號,明年開始,纔是皇上的年號了,這也是歷朝歷代的算法,也就是說,從正旦日開始,便進入了新朝。因爲這個,正旦日的祭祀大典是非常重要的,若是不舉行,對天地祖宗不敬,對新朝來說也不吉利,對皇上來說是個短處,若是有人藉着這個指摘皇上,即便是過去十年二十年,但對皇上也有很大的影響。”

就這樣一句,已經將皇太后的眼睛盯着的女人配不配的問題,提升到了對朝廷,對皇上今後執政坐穩江山有利無利的高度。

果然,皇太后一下臉色就有些深思。

楚恪寧說着看向了皇太后:“母后,如今咱們已經不是以前了,眼界也不能太過不寬,做任何事情首先想到的是於國,於朝的作用。而不是還和以前一樣,想着身爲女人做這件事合適不合適,這樣真的是有些狹隘的。”

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看看皇太后沒生氣,這才繼續道:“母后纔來的那天,不是詢問皇上爲什麼出征?爲什麼是兒媳婦輔政嗎?兒媳婦先回答您這兩個問題。”

“皇上親征,並非兒媳婦唆使,皇上是兒媳婦的丈夫,兒媳婦身懷有孕,當然希望自己的丈夫能陪在自己身邊,怎麼可能慫恿皇上親征?如果您能靜下心想想,就應該能想明白。”

說到這裡停了一會兒。

本來就是,皇太后也不知道是積攢了多少的不滿,因此連皇上親征是楚恪寧唆使這種想想都不可能的事情也懷疑,雖然她沒有說出來,但頭一天的質問,很明顯就是這個意思。

楚恪寧繼續道:“兒媳婦一直就是個後宅婦人,總不成在皇上登基的時候,兒媳婦倒有了輔政爭位的想法?不然,爲什麼會慫恿自己的丈夫去打仗?”

楚恪寧說着搖頭,看着皇太后:“這樣的說法何其荒謬。母后您怎麼能相信?”

皇太后嘴脣動了動,又忍住了,沒說話只是慢慢點了點頭。

這說明她認可了這件事上,楚恪寧的解釋。

楚恪寧便繼續道:“皇上提出來讓兒媳婦輔政的話之時,兒媳婦也很驚訝,也是說我不過一介婦人,沒什麼見識,更不懂朝政,怎麼能輔政?只皇上的一句話便讓我改變了想法。皇上說,他才登基,前兩位先皇都短命,六部九卿官員都不齊,朝局不穩,這個時候他必須找相信的人幫他看着這個皇位。”

楚恪寧說着歇了歇,繼續道:“正是因爲皇上這句話,才讓兒媳改變了主意。皇上能信任的人不多,且大多數都是侯爵,侯爵們牽扯的多,即便是信任某一位,但只怕牽扯的人中有什麼想法的……關乎皇位,自然是需要非常的謹慎。母后您應該能理解?那個時候皇上才登基,而朝局真的不穩定,先皇登基的時候提拔了一批跟着他出生入死的臣子們,那些人個個都滿腔的壯志,他們的壯志甚至能讓他們在先皇病重之時丟棄先皇,另謀新主!皇上登基之後雖然剷除了這些人,但這些人的勢力猶在。這是一種。”

“另一種人,是先先皇,便是那個昏君……”

楚恪寧說到這裡,就發現皇太后的臉色鉅變!

厭惡到了極致的表情,狠狠的皺起眉頭,以至於看楚恪寧的目光都變得有些兇狠起來。

楚恪寧瞭解,昏君害死老王爺,扣押他們母子在京城爲質,樁樁件件都讓皇太后厭惡至極,有這樣的表情也是正常。

她繼續說着:“昏君那一朝留下的人更多,很多人已經習慣了算計得失,勾心鬥角,互相傾軋,卻又糾葛牽連繁複。這些人也有很多都在朝中,這兩種人佔據了朝堂上多少位置?”

“正是因爲種種,所以皇上要出征,才讓兒媳婦給他看着皇位的。他是兒媳婦的丈夫,兒媳婦自然有這個責任爲丈夫保住江山。兒媳婦就是這樣想的,做任何事情都是按照這個想法來做。”

其實前面這些解釋過了之後,後面的話就好說很多了:“祭祀大典完全是爲了穩固朝局,敬孝天地宗廟,求得吉順,免去今後有誰用這個做藉口,指摘皇上。明年是皇上的年號元年,正旦祭祀非常重要,而漢唐時候都有皇后祭祀的先例,也正是因爲如此,禮部和太常寺纔會提出來。兒媳婦也覺着可行,才讓他們開始準備的。”

楚恪寧說着,笑看着皇太后:“母后,兒媳婦並無謀奪自己丈夫皇位的想法……如果要說的明白點,兒媳婦目前來說也無這個本事。剛剛莫氏不是提了武皇之名?武皇稱帝,也是準備了很多年,先輔政,後爲太后、天后參與朝政,經營了數十年才得以謀得皇位。兒媳婦現在哪來的本事,就想奪自己丈夫的皇位?試想現在的女子地位,那些朝臣們不反了天了?”

這也算是非常的開誠佈公了。

皇太后臉色稍霽,看了看她,有些欲言又止。

楚恪寧笑着忙試探的道:“母后,您還有什麼想說的,說出來就是了……其實您來到京城,兒媳婦一直想和您說說話的,您走的時候說的那些話……”

她這樣說其實是想喚起皇太后想起以前的事情。想和皇太后談談,想說,以前明明很好的,爲什麼從太原回來,卻變成了如此的厭煩自己?

但是,面色稍微和緩的皇太后聽了這話之後,卻又恢復了一些冷淡,打斷了她的話道:“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了……”

說了一句之後停頓了半天,才道:“以前是我考慮不周了。聽你說的這些,確實也有道理,朝堂上的事情我不懂,但是我不願意你做出出格過頭的事,我擔心皇上回來之後無法收場。”

說着看着楚恪寧道:“你也須理解我的想法。”

楚恪寧忙道:“兒媳婦理解。”趕緊道:“所以,母后您有什麼想不通的,儘管傳了兒媳婦過來詢問,無須聽別人的話。兒媳婦是真的想和母后多單獨呆呆,多聊聊。”

皇太后對她這種態度也有些無法繼續冷淡了,頓了頓才道:“行了,此事就這樣吧,你回去吧。”

楚恪寧有點失望,皇太后還是不願意和自己攤開了談談。

她只能答應着,道:“母后,祭祀的時候您也來嗎?”

皇太后點頭:“自然。”

楚恪寧鬆了口氣,那天其實需要皇太后撐場面的,她來就表示對自己的支持,有人說三道四的時候,皇太后並不是站在她們那邊的。

其實,楚恪寧一定要舉行這一次的大典,還是和她考慮的事情有關係。她這個皇后娘娘可以說是大豫朝最尊貴的女人了,想要提升女人的地位,她就需要做的更多。

皇太后道:“從明天開始,你也不用每天必須來我這裡用膳了,你懷着身子,每天早上還要上朝,什麼時候下朝又沒有個準時辰,急急忙忙的累了是一方面,吃的不好也是一方面。你自己看,有時間就過來,不必匆忙,也不要趕着用膳的時辰,你在坤寧宮那邊吃飯,自己愛吃什麼叫御膳房做什麼,更和你自己的口味。”

說到這裡停頓了一會兒,才繼續道:“其他的事情,等皇上回來再說吧。”

楚恪寧明白了。

顯然皇太后也知道,她們婆媳的這種相處方式是不行的,有些事情是要談開的,不然難道一輩子這樣彆彆扭扭的下去?

但是,她還是不願意和楚恪寧說,要等兒子回來了,跟兒子說。

楚恪寧覺着,還是納後宮的事。那個莫氏就在宮裡擺着,日夜的守在皇太后跟前,無聲的提醒着皇太后,後宮現在需要女人,需要很多很多的女人來服侍她的寶貝兒子。

楚恪寧心中嘆氣,這一點卻是她絕對不會妥協的一件事。所以,只能等韓耀庭回來再說了。

站了起來,福身道:“母后,如果沒事兒媳婦就告退了。”

皇太后點頭:“去吧。”看着她被人攙扶着轉身走了,過了一會兒,皇太后才皺起了眉頭,煩躁的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