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皇上沒有再提關於這件事,倒是病了,三天沒上朝。

樑啓明東查西查的,也查出來不少的東西,沒查出來的也猜出來了,斟酌了之後,決定先按捺住,避免繼續惹怒皇上。

晉王府搬家之後,足足熱鬧了一個月,每天都有人來道賀,楚恪寧這一個月連府門都沒出,倒是陪着客人將府裡轉了轉,已經有幾條路很熟悉了。

韓耀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府裡,只爲數不多的奉旨進宮了幾次,經過那晚上的深談,皇上對他已經非常信任,只要涉及侯爵、藩王、體制等等的事務,就找他去商量。

韓耀庭每回都能遇見樑啓明,但樑啓明現在已經不能站在皇上的御案旁邊看摺子了,和別的大臣一樣,站在下面躬身肅立,韓耀庭都能有個座,他依然是站着。

樑啓明比以前也收斂了很多,以前韓耀庭建議個什麼,他總能挑出來一些毛病,加以駁斥,即便最後駁不過,但也讓韓耀庭的建議在皇上眼裡不那麼完美。

但現在,韓耀庭說什麼,他從不說話,躬身細聽。

顯然,上次的那件事,儘管皇上沒有處置他,甚至連難聽的話都沒說,但樑啓明還是敏銳的感覺到了,皇上心中正在積聚對他的反感。

這一點他還是很聰明的。

惠妃有喜的消息已經是滿朝皆知,還是老太太先說出去的,她完全就沒把良妃放在眼裡,或者有其他的什麼意思在裡面,老太太一貫高深莫測,所做的事情別人覺着吃驚意外才對。

七夕女兒節快到了。

早在十幾天前,宮裡位份最高的良妃娘娘便已經散出來話,七夕節宮裡要舉行拜月儀式,請幾位有品級的女眷去。

楚恪寧自然接到了請柬。

後宮的拜月儀式,春秋魏晉的時候比較盛行,漢唐雖也有,但已經不是必須辦的了。

不過到了豫朝,除去先前那位昏君的幾年,之前的每朝皇后都在後宮辦這個拜月儀式,尤其是慶平朝的時候,因爲皇后娘娘正好就是七夕這天的生辰,所以,七夕女兒節的拜月儀式特別熱鬧,皇上只要有空都會參加,五品以上誥命全都進宮,有時候比過年都熱鬧。

“良妃此舉必有深意,你可有準備?”楚恪寧在屏風後面換衣裳,韓耀庭進來將丫鬟遣出去,服侍她穿朝服。

衣裳穿好了,修長的手指勾着她的下巴,輕聲道:“皇上不立後,便無嫡出,那麼最重要的便是皇長子了。豫朝最重嫡庶長幼,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只要皇長子能長大成人,除非奪位,否則其他皇子絕無登上皇位的可能性。所以,惠妃有喜,皇上自己都很緊張,一開始沒打算聲張的。他是最瞭解良妃的人,都說過那樣的話,我想必然不是無的放矢,良妃應該會有想法,所以你要小心。”

楚恪寧點點頭:“我知道了,心裡已經有準備。”

韓耀庭道:“我不擔心別的,你自己的安危要注意。良妃要針對惠妃,只是不知道這些人會用什麼手段,到底你也是沒接觸過這樣的人,所以你要特別小心。即便是惠妃有什麼事,牽連了你什麼,事後都有轉圜的餘地,但若是順便的對你怎麼……還是要小心,吃的喝的,都儘量的不要入口。”

楚恪寧點頭笑:“知道了。”

“打聽過,良妃都請了誰?”韓耀庭又問。

楚恪寧道:“樑越氏、鬆古氏那幾個人都沒請,請了我,齊國公世子妃、王婷,還請了安國公世子妃,不過安國公世子妃人家都四十歲了,實在不願意去,抱了個病。至於還有其他什麼人,我就不知道了。”

韓耀庭蹙眉道:“還請了王婷?”

楚恪寧點頭:“對呀。我們這邊她請的幾個,齊國公世子妃和安國公世子妃都屬於是遇事閉嘴不言,能躲就躲的人,現在安國公世子妃還不去。可能是想讓皇上看看請的我們方面的人不少,萬一有什麼事情,我這邊人多也算是一點……王婷不算很有心眼,且又是高源沒過門的媳婦,身份特別,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對付高源的事情還不甘心,索性今天一次連高源也牽連上……”

韓耀庭點頭道:“聽你這樣說,其實是有準備的,我也就放心了點。”

楚恪寧點頭:“放心吧,她想做什麼,手段再高,心思已經是在明處了,不管有什麼事首先懷疑的人是她,良妃想做的滴水不漏是不可能的。”

這話倒也是。

夫妻倆從屏風後面出來了,韓耀庭送她到院門前,又跟着上車,一直送到了府門。

賞月自然是在晚上,所以酉時正進宮,楚恪寧酉時初出門,來到宮門口的時候,正好遇見王婷下轎。

王婷看見王府的馬車,忙過來在旁邊等着,親自扶了楚恪寧下車,跟她一塊兒往裡走。

“王妃,您說良妃爲什麼請我啊?我什麼規矩都不懂,只是威遠將軍的女兒,什麼品級都沒有,沒請我母親卻請了我……母親說,是因爲高大人?”

果然,王婷是極度不安,馬上問道。

王家人也能想到,請王婷進宮是衝着高源去的。

楚恪寧道:“應該是因爲高大人,所以你今天別亂走動,說話倒是沒什麼,問你什麼就說什麼,說錯了也不要緊,頂多被訓斥一兩句也就罷了。”

王婷有點緊張的點點頭。

兩人往裡走着,一路來到了良妃居住的翊坤宮。

翊坤宮位於儲秀宮之南,更靠近坤寧宮,翊可解釋爲輔佐,翊坤有輔佐皇后管理六宮之意。

所以說,皇上給良妃的位份還是很高的,對她也有格外喜愛的意思。如果說朝臣們可能還覺着皇上現在不立後,但未必一輩子不立後,那麼最靠近後位的,如今就是良妃了。

只是不知道後宮這幾個人進宮之後如何表現的,尤其是良妃,是已經做了什麼事情讓皇上厭惡了,還是沒做什麼,只因爲樑啓明的種種爭權奪利的舉動讓皇上厭惡,連累了良妃。現在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皇上對於惠妃和寧嬪的喜歡,倒在良妃之上。

楚恪寧先進來,良妃坐在上面的黃花梨嵌玻璃五屏風羅漢牀邊,惠妃坐在她東邊的紫檀雕雲龍紋羅漢牀上,坐在良妃西邊的寧嬪坐着的是黃花梨透雕鸞紋玫瑰椅,下面圍成半圈的錦杌上坐着幾個人,看見她進來,這幾個全都站了起來。

楚恪寧給良妃行禮之後,在一一給惠妃寧嬪見禮,寧嬪站了起來回禮。下面的這些人給她行禮,一番行禮之後坐下了。

惠妃還沒有顯懷,面上帶着微笑,只是眉頭微微蹙着,顯然對於今天,她也擔心。

王婷進來了,又是行禮說話,寒暄笑鬧,然後坐下。

楚恪寧已經看清楚了。並沒有幾個人,除了齊國公世子妃之外,還有大理寺卿廖景瑞的夫人,大理寺少卿趙永進的夫人。

如果按照所謂的派別的話,居然全都應該算勳貴這一派的,儘管廖大人和趙大人沒有站隊,但他們兩個明顯不是樑啓明那一派的。

看樣子良妃確實是精心的安排,沒有請所謂他們那一派的任何一位誥命前來,應該是爲了出事之後不連累這些人。

且她和寧嬪是被勳貴婦人們圍着的,如果惠妃有事,她們大約的也更好解釋一些。

“看樣子是到齊了。”良妃笑着道:“原本後宮的規制,這拜月儀式應該是皇后娘娘主持,只如今後宮裡後位尚且空着,本宮身爲位份最高的,若是不辦呢,將我朝幾代傳下來的規矩給輕忽耽擱了,若是辦呢,恐有人說本宮越權,因此倒是請了皇上的意思,皇上只說皇后已經昇天,後宮不論什麼,暫時本宮代管,那本宮就決定辦這個拜月儀式。讓咱們大豫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得以延續。”

良妃說了開場白,笑着對楚恪寧道:“晉王妃,本宮這是頭一次辦這個拜月儀式,若是哪裡規矩做的不到位的,王妃還要時時提醒本宮。”

楚恪寧笑着道:“良妃娘娘能延續祖宗的規矩,這是好事,天下太平國泰民安,這些繁華盛景是應該慢慢的恢復。不過稟報一下良妃娘娘,臣妾也從未參加過拜月儀式,祖宗傳下來的規矩禮儀是如何的,臣妾也不知道,這方面倒是多問問宮裡的老人,說不定她們知道。”

“宮裡的老人?”良妃說着已經笑了起來:“現在宮裡哪裡還有老人啊?”

“現在不知道來不來得及,若是來得及,將大長公主請來,倒是更穩妥。”廖夫人倒是大大方方地說了出來:“大長公主是後宮長大的,慶平朝的時候,這拜月儀式又熱鬧場面又大,想來大長公主必然是什麼都知道。”

楚恪寧便笑着道:“是啊,請來大長公主,什麼都知道了。”

良妃爲什麼沒請大長公主?看得懂今天這個情形的人,心裡都明白。大長公主狡猾,手段多,眼睛毒,良妃今天想要做些什麼事,自然是這位不在的好,免得還要多對付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