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嗚嗚和嚶嚶

太子想到舊事,還是百思不得其解。

最早的時候,殿下認爲表弟想去從軍,是不是自己對他不好?太子殿下就有意的冷落表弟,過上幾天見表弟當差總是勤謹的,不管自己是不是冷落於他,他都一樣。

他拿那份兒銀子,總是對得起的。太子殿下就釋然,認爲表弟想去從軍是年少輕狂,可袁訓並不是個輕狂浮躁的年青人;太子又認爲表弟是年少熱血,反正與年少有關。他加意的培養他,把表弟放在第一位,在心裡比早幾年就侍候太子的蘇先和柳至還要重。

又有說流言之前車之鑑,太子殿下又相當的保護袁訓。以至於太子爲袁訓辦婚事以前,京裡只有一定層面的人,才知道太子府上有這樣一個寵臣。

忠勇王自然是早知道的,他碰釘子就在他早知道上面。不是早知道,這位王爺還不會碰釘子,也不會背後總讓中宮罵他。

袁訓中了探花,太子也如願以償把表弟安置在都察院,身居要職不說,還有一個相當好的空缺就要出來,南安侯在外官任上乞骸骨,皇上許他回京,卻不答應南安侯告老,說南安侯是有經驗的人,朝中需要這樣的老人,給南安侯安在左都御史的位置。

等袁訓再歷練幾年,南安侯恰好退去,這現成的就是一個職位。

都察院是維護封建統治正常秩序,和保障各體制平穩運轉方面,一個重要的部位。權力大,大的事情往上奏請裁決,小的事情自己就可以作決定。它的兩個最高長官,就是左右都御史各一。

殿下終於覺得可以放心時,然後殿下遭到這一盆冷水。這當頭澆下來的滋味兒,激得太子殿下臉通紅,手指哆哩哆嗦半天才穩住,把他面前回話的人早就嚇得跪下,連聲地叫他:“殿下,殿下?”

“啪”

太子醒過神兒,就狂怒大作。一擡手腕,旋風般把拿起書案上一塊硯臺,對着地上狠狠摔去。墨汁噴濺得地面四處都是,硯臺堅實是石頭的,在地上不但沒有碎,反而盒蓋滑出去很遠,殿中就“噹噹啷啷”出現無數響聲和空蕩處的迴響聲。

殿內的侍候人全跪了下來,殿外的侍候人伸頭伸腦的來看,殿內傳來太子的咆哮聲:“去人,把袁訓給我拿回來”

這咆哮聲由殿內直傳到院子裡大杏花樹下面,驚得轉角曲廊上掛的鳥兒撲楞着翅膀在籠子中撲騰,而太子妃緩步正走來,也讓這出其不意的怒吼聲驚得腿彎兒一軟,她正在下臺階,險些踏空步子。

跟的丫頭扶住她,太子妃顰眉擔心:“去看看殿下爲誰大動肝火?”一個丫頭應聲翩躚地過去,她穿着杏花兒紅色裙子,體態輕盈如風。太子妃對着她的背影兒皺眉,怎麼偏偏又是她往殿下面前去了。

真是各有各的煩惱。

丫頭沒過多久回來,縮頭悄聲兒地大氣也不敢出。太子妃見到她的嬌弱樣子又冷冷眼神,丫頭渾然不覺,小聲地道:“回殿下,太子殿下在爲袁訓生氣,派出一隊人要把他拿回來呢。”太子妃就丟了懷疑丫頭的心,那描得細細的眉頭更加的擰着,在心底自語道,又是爲了他?

對這個袁訓,竟然比對蘇先和柳至還要好呢?

蘇先倒也罷了,蘇先與太子妃沒有關連。可是比柳至還要好,太子妃見到就是吃味的。太子妃出自柳家,柳至是她的堂兄弟。

去勸,還是不去勸?太子妃這一刻進退兩難。進去勸,太子妃怕碰到太子大怒上的晦氣。太子殿下是標準古人,奉行女子無才就是德,又推祟後宮不幹政,並不能接受太子妃有時的“好意”。

但不進去勸呢,太子妃又忍不住想知道原因,袁訓素來是太子殿下最喜歡的人,他能把殿下惹得暴怒還真是有本事。

袁訓他幹了什麼呢?

太子妃打心裡是希冀袁訓能少得些兒太子的關注,在她心裡總對袁訓有種奇怪的嫉妒。她的婆婆皇后娘娘對袁訓也不錯,她很想討好的小姑子瑞慶小殿下,也對這個袁訓親密,猶其是太子妃隱約聽到瑞慶小殿下出宮去找袁家的那媳婦去玩耍,太子妃總是不快的。

盼着這個袁訓惹得殿下生氣,殿下把他遠遠的打發走纔好吧。

人的嫉妒心很是奇怪,出來的也匪夷所思。太子妃本着這不應該出來的嫉妒,就還是往殿上去,打算去聽個究竟,再充當舒緩殿下心情的知音人。

轉彎處,兩排甲士把太子妃攔住。他們叉手行禮:“回太子妃殿下,殿下正和人議事,您請回吧。”

太子妃冰冷着臉原地站了一會兒,才面無表情的轉身回去。

又一次,她被擋在這正殿的外面。后妃女眷是不可以議事的,總有一些事情,終身與她們無緣。

……

校場的看臺上,項城郡王的臉色很是難看。從袁訓上臺,項城郡王就一直盯着他,盯到郡王他自己一肚皮火氣出來。

他在想陳留郡王搞什麼鬼

兩個郡王從進京後,一步接一步的,沒有事先商議過,把皇帝逼到對他們安撫再安撫的地步上,都是人精中之鬼。

他們兩個可還不好,要是好得背地裡再商議商議,只怕把宮門侍衛也帶走去打仗。

陳留郡王不喜歡項城郡王,但對項城郡王治軍打仗卻還是佩服的。項城郡王也一樣,他不喜歡陳留郡王,他們中間有一些前代舊事解不開,妨礙後代也不能爲好,但項城郡王也一樣認爲最精明的郡王應該是陳留。

看,陳留郡王娶到輔國公的長女,項城郡王就沒到手,不得不轉娶他人。這是後代的他們中,存在的一點的小矛盾。

有了這樣的認識在前,項城郡王不得不瞪住袁訓,尋思陳留郡王又玩什麼鬼花招?

這位自稱袁訓的年青人,他正在比刀術。他的一招一式裡,無不充滿陳留郡王家傳刀法的身影

而就在剛纔,他騎馬射箭時,一弓發數箭連中靶心的功夫這是在安家相看寶珠時,讓阮樑明等人逼着顯擺過的這是輔國公府家傳的絕技

這個小子,有輔國公的功夫,又有陳留郡王的功夫,說他和陳留郡王沒有半點兒關係,項城郡王是萬萬不會相信的。

但苦思苦想,項城郡王也想不通接下來是什麼戲碼?

而陳留郡王讓他的人顯然這姓袁的是他的人陳留有這樣的人,不直接納入麾下,而是在這看臺上招搖,是爲了當衆顯他的身手,好爲這個年青人謀官職嗎?

這也有可能啊……。項城郡王這樣的想着。

不容他想太久,校場外來了幾匹快馬。看臺上的兩位郡王和官員們全看在眼中,蘇先頭一個站了起來。

蘇先一站起來,餘下的官員們全都起身。比蘇先官職大的兩位大人,更知道蘇大人是太子的心腹,不敢不陪他起身。

蘇先陪同項城郡王好幾天,項城郡王也知道他的身份。見官員們一個接一個的整齊站起,項城郡王自然對陳留郡王看過去。

他們再不和,此時是同在京中,互相總得關注關注。他見到陳留郡王鬆了一口氣,面帶笑容的也起了身。

項城郡王認得蘇先,陳留郡王自然也認得蘇先。蘇先這一起身,陳留郡王即刻清楚是太子殿下的人到了。

因爲蘇大人滿面笑容,半點兒不擔心中,還對着臺上袁訓笑眯眯看了看。

來的人,與小弟有關。

陳留郡王由眼風中看出玄虛,就起來得也不擔心。眼風中,項城郡王總覺得自己讓蒙着一層,但見陳留郡王的人已隨着他起身,校場中呼呼拉拉大半邊兒的人都木樁子似站着,項城郡王罵罵咧咧的也只得起來。

餘下的全是他的人,也呼地整齊站起。

隨着官員和郡王們的起身,臺下看熱鬧的人也覺得發生不對,他們正扭脖子前後左右的看,就聽到有人大喝:“奉太子殿下命到此公幹,讓路讓路”

這一行人馬直到臺下,爲首的是長陵侯世子,他傳的是殿下之命,殿下要快些拿人回去,長陵侯世子馬也不下了,面對郡王們毫不覺得失禮,不卑不亢往上拱一拱手:“兩位郡王,太子有令,讓袁訓隨我們回去”

袁訓皺眉,瞪他一眼再轉向蘇先,毫不掩飾的瞪他一眼,除了是你小子背後告狀,就再找不出第二個人

長陵侯世子和蘇先一起笑了,世子挑眉頭,袁訓深得殿下的寵愛,偶然看他吃癟,世子總是能開開心。

“袁大人,您身在要職,非一般人可比,跟我們回去吧?”長陵侯世子取笑道。他傲然的居然不過問郡王,項城郡王一面不悅,想太子黨果然名不虛傳,算是京中第一黨又一面猜疑,皇上親口答應校場上徵兵,太子殿下沒有出面阻攔的道理,太子貿然派人過來,又有什麼原因呢?

眼皮只沉上一沉,再擡起來時,見袁訓已走到看臺下,他的馬有人牽來,他正在上馬,長陵侯世子正在對他笑,說了一句什麼嗓音太低,項城郡王沒有聽到。

此時就是空中的風,對項城郡王來說也古怪極了。最讓他奇怪的是,陪同他們來的官員們沒有一個覺得奇怪的,全是一臉輕鬆自如,有人還低聲在交談,看那表情說的就是別的事,與此地看臺上無關的事情。

他們都不認爲太子殿下在有聖命允准的前提下,帶走這個人不對嗎?

項城郡王緊緊的鎖起眉頭,正覺得自己的探子有打聽不到的事情時,正想着陳留郡王不阻攔,自己要不要出一聲,言明到這裡的人全歸他和陳留郡王管,這是皇上都答應的事情,一聲暴喝響徹校場。

看臺的另一側,梁山小王爺跳起來喝道:“姓袁的,我要定你了別跟着那軟蛋走”

長陵侯世子惱得“唰”,馬上一擰身子,手中銅梢兒馬鞭子指定過來要不是正在當差,世子又要衝上去和小王爺打上一架。

梁山小王爺則銅鈴眼瞪起,雙手叉腰,上半身不住搖晃,用架勢無聲地挑釁着,你來你敢過來

如果他旁邊沒有人勸他,以小王爺的性子,是一定要大罵的,爺爺我等你這是他慣常用的口吻。

長陵侯世子鐵青着臉,一動不動就指住他。

他當差不能先動手,但這欠揍的小王爺敢上來,世子心想算你妨礙我公務,我正好揍你加上小袁和蘇先,我們仨兒不管你有多少人,也把你打趴在這裡。

梁山小王爺不是不想衝出去,他是頭一天就登校場擂臺的人,他在打架上面從來不給他的爹丟面子,是他的兩隻手臂,各讓幾個幕僚攥住。

左邊手臂是三個幕僚,右邊手上是四個幕僚,這下子小王爺身邊可足夠擠的慌。在小王爺身後還有一個年長的幕僚受驚嚇地道:“世子爺您可不能這時候插話,他們正當着差呢,”妨礙公務,和尋常打架可是兩件事情。

小王爺每回和太子對上,幕僚們都是用足了心思來推敲這場架應不應該打,此時這架,明顯是犯不着打的。

梁山小王爺就惱火地更搖動着身子,他本就生得粗壯,膀大腰圓,這一晃動活似頭黑熊在這裡示威。長陵侯世子瘦弱高挑,像只小雞子似的指住他此時離開太過丟人世子爺對世子爺,就一動也不動。

兩個人眼睛迸出火星子,火星子在互相叫囂着他們都懂的話,你上來

你先上來

你敢上來嗎?

陳留和項城郡王面面相覷,心想這京裡官場上還真火爆。就見一隻手伸出,按下長陵侯世子遙指的馬鞭。

袁訓不但按下世子的馬鞭,還順手拍了拍他肩頭,然後對着與長陵侯世子同來的人招招手:“我們走,”

那氣勢他纔是這趟差事爲首的,他纔是說了算的那個人似的。勸開遙對的這一對人以後,袁訓面帶微笑,姿態優雅的對梁山小王爺拱了拱手,高聲道:“失陪”小王爺這麼的看好他,走時招呼總要打上一個。

這就可以離開,袁訓又忽然想起,濃眉聳起,反手一指對住蘇先鼻子,抿緊嘴脣點了點。蘇先笑容滿面,因梁山小王爺適才搖晃身子太有喜感他記在心中,蘇先也學着得瑟狀晃了晃肩頭和腦袋。

梁山小王爺一見大樂,也看出蘇先必定是弄了什麼鬼兒,再次對袁訓慫恿大叫道:“他敢擋你的道,你揍他”蘇先嘿嘿笑了兩聲,握起拳頭捏巴捏巴,爆出連串的骨節聲來。

就有看熱鬧的人叫出來:“好功夫”這位大人功夫也不錯。

“你這麼有能耐,也跟我當兵去”梁山小王爺矛頭轉向蘇先。幕僚們又勸他:“您別再說話了”每回和太子可以對上,不要針對好不好?

蘇大人把頭縮回去不理他,一個小袁胡鬧已經夠太子殿下煩的了,我還是別添煩惱的好。

在他們鬧的時候,袁訓一行人已經離去。

臺下看的人一片嗡嗡聲,臺上項城郡王疑竇四起,打發隨行的將軍重去臺口上招募人,他忍無可忍地對陳留郡王湊近身子,不高不低地道:“這個人是你認得的?”

那一身功夫你別想瞞住我。

陳留郡王對他笑笑,道:“他的名字叫袁訓”

項城郡王一下想了起來,原來是他

太子黨中有名的三寵臣,蘇先蘇大人,在那邊兒坐着;柳至,是太子妃一族;袁訓,是今科的文探花。

袁訓相對的低調,又因爲他是文探花,項城郡王就沒放心上。他剛纔聽到袁訓報名字時,是覺得耳熟。可他進京後見的全是人,聽的滿耳朵全是名字,光重名的就聽到好幾個,項城郡王就沒想起來。

此時,他自然就明瞭。默默地坐好,覺得有什麼東西似千絲萬縷,卻怎麼也連不到一塊去。

太子黨中有名的人,卻是陳留郡王的功夫……平時也沒見到陳留郡王受到偏向的優待纔是……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跪下”

太子怒容滿面,見到袁訓進來就惱怒的喝斥。再一拂袖子,兩邊的人無聲無息的退了出去。

袁訓垂頭縮肩膀,是寶珠口中常和他玩笑時說的“老實”,進前直直跪下。

事情已經這樣,袁訓就不再辯解,只等着殿下的雷霆到來。太子殿下恨恨看着他,怎麼看怎麼生氣,怎麼看怎麼想不通,一時怔住,就只看着他發呆。

夏日的輕風送入殿中,還有幾點碎陽映照於地。碎陽從窗外來,帶着濃蔭和花的影子。輕風閃動中,花影調皮的烙上袁訓面容。

花影子中,袁訓緊抿的嘴脣,沉靜的眼神,鎮定的神態,無一不表露出他的堅定和決心。太子殿下則開始頭疼。

“說吧,”太子長長的嘆氣,覺得真的拿這個傢伙沒辦法。他幽幽長長的嘆息着,把心底的無奈表露無遺。

太子是可以震怒的,太子是可以大罵袁訓眼裡沒有他的,太子甚至可以把袁訓打上一頓……以上這些都在袁訓意料之中,可太子殿下一條也沒有選擇,只是灰心喪氣般的嘆出一口長氣。

這口氣帶足了沮喪,像是殿下在分說他數年的照應,數年的心血,你怎麼半點兒不放心上,無情無意的一個勁兒要離開我呢?

袁訓心底最不能觸碰的地方,在這嘆氣聲中打開。原本痛的地方更痛,原本不痛的地方也痛起來,痛得袁訓鼻子一酸,淚水長流而出。

“殿下”

袁訓哭了。

他的哭聲,像滾燙的開水澆到太子心上。太子哆嗦一下,由不得地問:“你有什麼傷心的事情,只管對我說說吧。”

在他的語聲中,袁訓膝行過了來。他跪地而行的姿勢,又把太子心頭最痛的地方給碰到,太子繼續哆嗦,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直盯盯看着表弟到了腿旁,聽他再哭着叫一聲:“殿下”把面龐貼到太子衣角上。

太子完全讓他震驚到

他的表弟,素來有開朗之稱,總如一團陽光般讓人喜歡。他的表弟,得母后之疼愛,得太子之寵愛,瑞慶小殿下又以哥哥稱呼他,都怕冷落了他。

他的表弟,天姿聰明,爲人能守謙虛,處事能守謹慎,前程明朗並不需要猜想。他還能有什麼傷心事長埋心頭?

太子手按住袁訓肩頭,彷彿這樣就能感受到袁訓的心中痛一樣,沉聲而柔和地道:“男人不哭,”

袁訓抽泣幾聲,像在強忍淚水,又像是忍住傷痛。他沒有擡頭,自知面有淚痕並不好看。雙手掩住面龐,泣道:“求您,讓我去了吧,”

一剎時,所有的往事都在袁訓眼前展開。他不是不知道感恩的人,他不是不知道殿下這裡也需要用人,可真正而完全展示他小袁的能力,是他打小兒就有的心思。

一個心思,能在人的心中存放十幾年,並且不時的去想上一想,在現在來說,這就叫夢想。很多的夢想與主人的經歷有關,袁訓的也不例外。

他想去從軍,他想告訴任何人,他小袁不是任何人能看不起的人

又一縷花香飄入殿中時,有如殿下的手,輕柔的出現。花香能提神,也把袁訓從淚水中扯到現實中。

滿面是淚實在不是他的風格,袁訓胡亂用袖子擦眼淚,垂頭把自己心思一一道來:“我的母親嫁給我的父親,兩家門戶不相當,更別提般配二字。我的母親爲此遭受許多非議,最難聽的,是說我母親閨中就已是有染之身,我的父親是收受豐厚錢財,又相中母親的嫁妝,才成就這門親事。”

“這些我知道。”太子輕聲。中宮查到家裡還有弟妹母子存在,更把袁夫人家世查了一個清清白白,當時爲什麼下嫁,後來又是如何生活,無一遺漏的上報回來,太子殿下自然是知道的。

“我是遺腹之子,因爲父親身體不好,生下我後,更給母親帶來無盡的謠言。幸好外祖母還在,姐姐又剛強,母親又大度,還有舅父待我如親子般的照應……”袁訓拿造謠的人沒有辦法,一個原因是當時他年紀小;另一個原因就是說這閒話的人,本就是輔國公府中的人。

“從我懂事起我就聽閒話,從我懂事起我就發誓願我要讓這些人全閉上嘴,我要讓他們看一看,雖然我的父親是平民出身,雖然我的父親贏弱早死,可我,就是比那些人強”

太子緊緊閉上嘴。

他收到的回報,也包括袁訓小時候受到哪些人的欺負。太子要衡量天下,他再心疼表弟,至不過對錶弟好點兒,是不會爲表弟出這種氣。要知道那些人中不乏是他以後的臣子,殿下處事不能以兒戲示人。

所以袁訓說的話,太子殿下完全瞭然,他就更沒有反駁的話能出來。他不能給表弟出氣,表弟自己立志這也應當。

“後來到了京裡,又有姑母和殿下照應。可是殿下,我幾時才能不受照應,我幾時才能自己展翅,”袁訓猛地擡頭,把一張猶存淚痕的面龐對住太子,他重新溼潤眼眶:“表哥你讓我走吧。”

一聲“表哥”,叫得太子殿下差一點兒就讓他感動,差一點兒就脫口說出一個好字來,袁訓後面又跟出來一句,賭氣意味十足:“我走了,高興的人可不少。”

太子失笑,擡起巴掌就想揍他,又沒打下去。

袁訓最後一句純屬實話。他在殿下府上,年紀小位置高,行動自由薪水一流,想得到袁訓位置的人沒有一千,也有八百。不明就裡,不知道袁訓和殿下關係,想黑了袁訓,把他拉下馬的人,沒有八百,也佔一半。

這對任何一個寵臣來說,都是不陌生的。

可袁訓不想再這樣,他才表露過他的心聲。他要用自己的本事得到自己的位置,他不想再受照應。

戰場上兩軍對陣,再沒有誰能照應到他。他能封侯拜將,他能號令三軍,全是自己的能耐。

太子完全明白表弟的心思,可太子殿下還是不能答應。

母后就這一個侄子,隔上三天就叨叨國舅就一個兒子,國舅命薄。國舅是國舅,卻還不能公告天下,中宮娘娘說起舊家,總是有傷心的事,總是能對着兒子傷心一回。

太子心想我放表弟走了,怎麼對母后說呢?

袁訓還等着他,而太子殿下在爲難。他覺得自己好似成了一座孤島,四面盪漾的全是表弟的聲聲控訴。他不要再受到照應,他要按自己的意志行事……這怎麼行

可是不行的話,又偏偏再說不出口。太子殿下能責備他有大志嗎?能在邊城缺人用的時候怪他想從軍嗎?別說不能怪他,就是今天當着郡王的面接走袁訓,太子殿下將面對的是層層壓力。

思緒中,殿下感覺自己越發的孤單,而表弟,這個不安分的混帳,還在眼巴巴候着自己回答。表弟一向生得俊,生得俊的人都有無形中的影響力,殿下想表弟若再叫聲表哥,他可真的扛不住了。

表弟可以和殿下理論邊城缺人,可以拿保家衛國當話題,他卻什麼也不說,偏偏叫了聲他很少稱呼的表哥。殿下騰騰的火氣就此難發出來,呆坐那裡想這事兒真是難辦。

“啪”

一件公文沒壓好,滑落地上,驚出動靜。

太子殿下目光掃過書案上大疊公文,有了主意。他命袁訓:“去偏殿坐會兒,和我用午飯,我再和你說話。”

殿下想不管是什麼樣的心思,都爆發在一時的衝動裡。立志能有數年,你再立幾年也無妨。過上幾年只怕不再有這樣想法也未可知。先一邊兒涼快會兒,再說不遲。

袁訓就去了偏殿,在那裡叫人送水來洗,他有衣裳在太子府上,讓人取來更換。把自己弄得滿身清爽,再來好好想想怎麼說服自己的表兄。

殿下用心批閱公文,袁訓在偏殿上西瓜櫻桃石榴吃了個不亦樂乎。偏殿外臨水,荷風香送,袁訓太過舒服,迷迷糊糊的還睡了一覺。

醒來時,摸摸肚子餓了。就伸頭往殿內看,心想這午飯什麼時候才能吃?

這一看,卻看到殿中多出一個人。袁訓瞅瞅,這不是項城郡王?大中午的他來蹭飯不成?

沙漏就在閣子上,以袁訓視線能看到。他見到午飯時候已過,就知道殿下今天又廢寢忘食忙到現在。殿下正在見項城郡王,袁訓雖餓也沒有辦法,再去拿瓜果大嚼一通。他並沒有用心地聽殿中的話,但殿內的話還是傳到他的耳朵裡。

項城郡王字字謹慎:“殿下,目前軍中一共有多少兵,報上來的空餉有多少,報空餉固然不對,但不報也沒有辦法。戰場上說死人就死人,等我們報上死亡,那兵已經增添上。若是沒增添上時就報死亡,再報加上一個人要兵餉,來回轉折得費無數功夫……。馬匹有若干,有外疆的來,也有內地發來……”

從袁訓的角度上去看殿下,太子殿下咬牙忍笑。

袁訓自己也在忍笑,心頭一塊大石落下。有了項城郡王這番話,袁訓不用再挖空心思的去說服殿下。

太子殿下也在心動。

軍中並沒有明設監查御史,太子不敢輕易去惹梁山王疑心。十三道的監查御史分佈全國,都在各省內。袁訓如果去了?會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讓梁山王生氣的壞事?

項城郡王還在面前,他話鋒一轉,就把袁訓好生的吹捧:“袁大人年少有爲,聽說才中過探花,功夫也不錯,頗有陳留郡王少年時風采……”

藉着午後這點兒空閒也跑來的項城郡王,一面自報過底細,一面把太子神色放在心裡揣摩。他也算厲害的,在袁訓走後的一個時辰裡,就把他的“底”揭個乾乾淨淨。除了“秘密”不知道以外,輔國公陳留郡王夫妻去做客他都知道。

鑑於袁訓與太子的親密度,項城郡王懊惱自己春江水動竟不知,這就過來試探太子殿下。這位袁大人去從軍,是殿下你的屬意?

他嘮叨到一半的時候,太子殿下也餓了,但還忍住在聽。項城郡王走的時候,固然什麼也沒打聽出來,但也覺得滿意。至少他表示對於軍中暗派御史也好,明派也好,項城是沒有意見的。

用苦情戲逼迫徵兵,和阻擋太子殿下派人,這是兩個不同性質的事情。項城郡王摸着腦袋上大包,那是對着皇帝叩的,再加上一頭汗水,這是對着太子憋出來的,心想我也沒落下,我還是跟上來了。管你派人不派人去,管這個袁訓用的是誰家功夫,我只守住我的地界兒,別處都可以表忠心。

他不知道在他走後,殿內表兄弟四目相對,袁訓微微而笑,太子想笑笑不出來。最後殿下揮手:“你和別人不同,這也不是小事,自己去吃飯吧,再讓人給我送點兒來,吃過回家,這裡不用你了。”

袁訓自知不用再多說,吃過出府門的時候,又知道一堆的幕僚正和殿下在會議。袁訓在太子府門外,擡頭看刺眼的夏日午陽,渾身就有了輕鬆之感。再暗自慶幸,自己就要走了。

對錶兄很是瞭解的他,知道殿下權衡利弊以後,應該會答應。

……

袁家,亂成了一團。

輔國公呆坐不語,袁夫人不用他勸,輔國公就留下勸的話先勸自己;陳留郡王妃面色冷淡,在她對面坐的是兩個哭泣的婦人。

一個是安老太太,安老太太是讓接來的。袁夫人不讓寶珠去攔袁訓,紅花又覺得應該去攔,她單獨出門早就熟練,僱個車去見老太太,把她接了來準備勸袁訓。

老太太是哭着進的門,見到寶珠就摟在懷裡大哭:“我的孫女兒,你怎麼就這麼的命苦,”老太太具有一切女眷的通病,如西方貴夫人最愛的就是沒事兒往地上一暈,東方女眷們則是聽到打仗就渾身發顫,倒不是一定都受過戰亂的苦。

她們光聽到,就足夠把懼怕全演繹出來。

另一個是奶媽衛氏,衛氏早含着一包子眼淚不敢哭,老太太一上門,衛氏也跟着哭起來,也口口聲聲:“我的姑娘,我好容易陪你到長大,好容易配了個好姑爺,如今就要分隔兩地,以前你們多麼的好,以後都再難見,你的命,忒苦了,”

外面跟老太太的人,從齊氏梅英開始都開始哭。陳留郡王妃氣得變了臉色,嫁給我弟弟就命苦嗎?

你們真不講理啊。

老太太的號啕大哭,衛氏的掩面痛哭中,還夾着寶珠的哭聲。

“嗚嗚嗚……嚶嚶嚶……。”像羣打不走的蜂蝶嗡個不停。

陳留郡王妃都想把寶珠親手拎出門外,去外面好好哭去。

就在這哭聲中,紅花尖叫一聲:“小爺回來了,”發呆的,痛哭的,嚶嚶的,都往外面去看。見果然是袁訓皺眉過來。

袁訓進門前就知道寶珠一定要哭,進門後果不其然聽到哭聲一片,而且還有祖母的哭聲。他想這必定是寶珠請來的,就更加的不耐煩。

進來不看別人,先看的就是母親。見母親還好,依然鎮定冷靜地招呼兒子:“你回來了,”袁訓應了一聲,再去見舅父,見舅父彷彿牙疼一樣的臉色,袁訓打心裡好笑,很想問下舅父有沒有罵我姐丈不攔我?

再看安老太太,滿面是淚怔怔地看着他,袁訓陪個笑臉兒,祖母對不住,我是一定要出去幾年的。你身子骨兒還好,我出去幾年沒什麼。

再看姐姐,對着自己很不高興,袁訓直接裝沒看見。然後他壓根兒沒看寶珠,雖然眼角里見到寶珠一面哭,一面要和自己對眼風。袁訓直接忽視,找把椅子坐下來。面對房中全打在他身上的視線,平靜以對:“這是我多年的願望,我要走了,三天就走的。”

“嗚嗚嗚……”寶珠哭了起來。在她的哭聲中,輔國公說了句什麼,袁訓就沒聽見。本來是應該聽到的,可寶珠哭聲灌得他耳朵發疼,就在咫尺對面的舅父說話,袁訓的耳朵也選擇拒聽,只去接受寶珠的哭聲。

袁訓木着臉。

袁夫人又說了一句什麼,可寶珠的哭聲“嚶嚶嚶……”,又一次把袁夫人的話也吞沒。這種嚶嚶哭聲,女性撒嬌的意味十足。要是痛哭,必定是哇啦哇啦的聲貝高。可就這低低的嚶嚶,足以把房中其它人的話全吞走,讓袁訓幹瞪着兩眼,硬是沒法子和別人交談。

他乾脆的站起來,適才一眼也不看寶珠,怕對上她沒法子解釋。此時避不過去,瞪住寶珠就吼:“回房去哭”

寶珠嚇了一跳,先住了哭。再不敢相信的看着袁訓怒視自己,這是從來沒有過的纔是。寶珠驟然遇到,讓嚇得顫抖一下,就咬脣委屈地出去,並不回房,坐在房外長廊欄杆上,再次哭泣起來:“嗚嗚嗚……。嚶嚶嚶……。”

她就在這裡哭,在這裡哭至少還能聽到他說話,看到他身影。寶珠可是半點兒都捨不得離開你呀。

袁訓茫然的回身坐下,完了。他還是聽不到別人說話,此時姐姐在說,然後祖母在說,舅父又說,母親又說,這些人都在房中,他聽不見。

他聽到的還是那房外的“嗚嗚嗚……。嚶嚶嚶……。”,在“嗚嗚嗚……。嚶嚶嚶……。”內,袁訓還能聽到寶珠的指責聲。

天知道寶珠正在外面製造嗚嗚和嚶嚶,哪有機會來罵他。

可表兇就是聽到,還見到寶珠揮舞着她肥白的小拳頭,那拳頭直逼到他的鼻子下面……“騰”,袁訓站了起來,把正在勸他的輔國公也嚇了一跳,把話頭斷住。

見外甥頭也不回,往外就走。然後他走過杏花樹下,對着大門,看樣子是要出去。從這個房裡看不到大門,但紅花的叫聲卻一聲接一聲:“小爺,您……要走嗎?”

袁訓不理她。

“小爺,舅老爺在,老太太也在,王妃也在,您您不能走啊?”

袁訓不理她。

“小爺……。沒有話對奶奶說嗎?”

紅花丫頭真是白白的操心,袁訓一個字不回,離出大門還拂了一下袖子,似要把所有阻攔的人全拂開,這才上馬離去。紅花不死心,還追到門口兒跟在後面看,見那馬沒幾步就出了街口再也看不到,紅花才哭着回來告訴寶珠:“小爺走了,”

寶珠早在袁訓往外走時就不哭,想這個人從自己身邊經過,一句暖心的話也沒有,竟然是個鐵石心腸。

只是,是幾時他開始鐵石心腸的呢?

寶珠茫然:“哦,他走了嗎……。可去了哪裡呢,”一想自己無法去追,寶珠繼續大哭起來。

這一夜,袁訓沒有回來,寶珠也無處去找。她一個人睡下,先傷心而後轉爲恨,恨時眼前到處是和表兇的恩愛場景,恨得無力又軟弱,恨不起來時,又痛痛的去愛他。

再愛,這個人也不在面前,寶珠又重新去恨。可她的恨總是虛弱得扶不起來,只惹得寶珠軟軟綿綿的似沒了骨頭歪着,只覺得面前一片漆黑,牀前那一盞小燭火總撥不明,寶珠就再哭上一回。

想袁訓想得頭疼時,寶珠就把她曾看過的,還記得的書一遍一遍的搜尋,想從中找出一些能讓自己明白丈夫,而又能勸慰自己不再哭的話。

可找來找去,出現在她腦海中的不是“芭蕉不展丁香結,”俱是新愁,再就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百般的憂愁中,寶珠火了她坐起身子,心頭生出一掬惱怒。要離開寶珠,就該有個解釋。想這個人白天走得全無情意,當寶珠好欺負嗎?

既然此時無情意,何必以前情意深?

看沙漏不到四更,寶珠全無睡意,也不再哭泣,開始認真籌劃起來。丈夫是家中獨子,怎麼能走?

去找姑母,去找太子,實在不行,去求瑞慶小殿下也來哭上兩聲,只怕就能打動表兇。還有一個人跳出在寶珠眼前,寶珠沉下臉,姐姐只怕是今天頭一個要找的纔是

這件事情,與姐姐有脫不開的關係吧?所以她纔不讓寶珠去尋丈夫。寶珠是有主見的人,她想要的,自然是自己爭取。因爲天還沒亮,寶珠就不叫紅花。自己端着紅燭去取出門的衣裳,進宮的衣裳……。先備好,天明一穿就走。

寶珠要留下他,哪怕去見一千去見一萬的人幫忙勸說呢?

雖千軍萬馬,寶珠亦往矣。

第472章 ,憤怒的柳家第439章 ,臣有私心第364章 ,有情有意第695章 ,正經爺當家第517章 ,齊王第122章 ,嫁妝第185章 ,輔國公還是好舅父第422章 ,燒餅是債第645章 ,重重埋伏第545章 ,一起都來安慰蕭戰第118章 ,私房第264章 ,袁家的親事很搶手第428章 ,處罰皇后第754章 ,皇帝的煩悶第134章 ,動心第790章 ,胖兄弟從軍去第763章 ,父子談心第691章 ,舅舅又不要元皓第764章 ,戰哥小柳是個平手第561章 ,廝殺第576章 ,好是什麼東東?第191章 ,奇怪的銀子沒去向第569章 ,給王爺立軍令狀、祿二爺第511章 ,歐陽容進冷宮第716章 ,方氏再一次誤會第435章 ,不許孩子們去從軍第274章 ,袁訓辭親事第663章 ,又一對父女相見第581章 ,死的後遺症第121章 ,當家第602章 ,小女婿之爭第650章 ,國公得知喜訊第223章 ,產女第653章 ,泰山行宮第602章 ,小女婿之爭第422章 ,燒餅是債第167章 ,寶珠的神奇日子第471章 ,一羣蠢婦第244章 ,說親事第243章 ,有個好媳婦第797章 ,聖旨下第339章 ,親戚相遇第783章 ,出彩的小尹第690章 ,截殺齊王第464章 ,皇后又中招第466章 ,陳年舊事解開第250章 ,加壽討錢第533章 ,進家是歡樂的第832章 ,侯爺的眼淚第341章 ,國公回府第355章 ,小稀奇寶貝第641章 ,人人有份兒第312章 ,官作賊來賊作官第36章 ,飯堂風波第804章 ,袁小八第131章 ,成親(一)第533章 ,進家是歡樂的第363章 ,回京第243章 ,有個好媳婦第666章 ,恩旨第376章 ,侯爺鬧脾氣第796章 ,戰哥最討人喜歡第121章 ,當家第385章 ,倒運的歐陽家第111章 ,湯藥大補第581章 ,死的後遺症第292章 ,留子去父母第303章 ,扼死狀元當狀元第834章 ,執瑜去水軍第773章 ,兩面埋伏第281章 ,發作太子妃第357章 ,血書,血書和偷聽第755章 ,謠言來自安王府第416章 ,皇帝的報復(一)第617章 ,正經爺會師胖孩子第704章 ,搭橋第510章 , 不把皇后放在眼裡第687章 ,齊王繼續出行第529章 ,不過是政見的不同第662章 ,老公事第158章 ,春闈高中第544章 ,上邪?這是怎麼了第725章 ,太子露崢嶸第660章 ,二殿下相見第345章 ,杜氏鬧事第190章 ,寶珠到此刻字第379章 ,翁婿某一回合第697章 ,遇災第96章 ,道理也許是如此第398章 ,袁訓出手第757章 ,念姐兒大婚第456章 ,遜你一舅爺第362章 ,兒媳婦好第825章 ,柳大哥第703章 ,不追究第415章 ,寶石衣裳好第626章 ,白卜討錢第749章 ,懟親家的梁山王第11章 ,出城第170章 ,送親的難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