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互咬

皇帝在朝臣面前,在百姓面前,一直表現得極爲懷念楊帥,並且幾次三番懺悔他不該聽信奸臣所言誤殺楊帥。

有幾次皇帝在楊帥的祭禮上痛哭失聲,嗚呼哀哉的大念追憶楊帥的祭詩,幾次三番同朝臣說,如果有楊帥在,大明朝不會被小小蠻夷欺壓,前一陣子,宮中傳說,皇帝幾次夢見楊帥。

皇帝想念忠臣良將,自然無法忘記楊帥。

因此楊門太君很自信皇帝對楊帥是愧疚的,她的丈夫,兒子用犧牲換來了大明朝的今日,皇帝如果不曉得感恩的話,同暴君何異?不怕史書上罵他嗎?

虧待楊帥的遺孤,不怕世人把皇帝當作桀紂亡國之君?

楊門太君守寡多年,消息相對閉塞,又一味的認爲皇帝虧待了楊家,有心補償楊家,她很少想到皇帝是不是在做表面文章。

就算皇帝對楊家有記恨,這些年也該煙消雲散了。

太君前些天入宮去尋了太后娘娘,從太后娘娘口中探得了口風,曉得皇上還是在意看重楊家的,只是姜二爺到底牽連着秦王世子,皇上不好處置有楊家血脈的世子爺。

太君忍了半晌才忍住把真相告訴給太后娘娘知道。

混淆皇家血脈的罪名,太君也曉得幾分的,她一直打算等趙鐸溢疆場立功或者揚名立萬有了一定根基再把真相揭穿出來,太君同秦王一個念頭,秦王世子的位置不好做,除了集中了楊帥的仇敵注意外,皇上不一定會重用秦王世子。

皇帝不想再培養出另外一個老秦王。

秦王世子平庸點最好。

太君不想讓自己嫡親的外孫平庸,便想着等外孫立下大功,讓皇上和百姓無法忽視的大功勞時,再說穿此事,到時皇上不得不認下趙鐸溢纔是秦王嫡子。

只要皇帝承認趙鐸溢是秦王嫡子,趙鐸澤長得再像老秦王都沒用。

大明朝,嫡子繼承爵位,有嫡子的情況下,勳貴貴胄傳承絕不會另立庶子。

雖然太君也曉得這麼做有邀功逼皇帝的嫌棄,可這也是最佳的解決辦法。

因此太君無法容忍趙鐸溢被關在王府讀書,楊家寶和趙鐸溢是她全部的希望,甚至她對趙鐸溢的看重尤在楊家寶之上,畢竟楊家寶的身體不好,不大可能親自上疆場領兵。

丈夫留下的寶貴遺產,太君絕不會能留給趙鐸澤!

也因爲藉着進宮的機會,太君向爲太子病情發愁的太后和皇后推薦了秦王妃。

她只是說,秦王二兒子趙鐸溢身體從小就不怎麼好,得過兩次大病全賴秦王妃照料,趙鐸溢拜師的時候,其師傅給他把脈過,仔細詢趙鐸溢用了什麼藥材。

趙鐸溢的一切都是秦王妃安排的。

縱使秦王妃不懂得醫術,也會養生保健的秘法。

畢竟秦王的身體也很好,太妃也越活越精神,這些全是秦王妃的功勞。

楊門太君怕皇后不信,便推說高人說秦王妃似某位醫藥聖手的弟子……

被太子的病情急瘋了皇后娘娘怎麼可能放過一絲一毫的機會?

哪怕秦王妃不是醫藥聖手的弟子,她也要把秦王妃請進來垂問一番,太后一直對秦王妃淡淡的,說不上多喜歡她,便支持了皇后這個想法。

楊門太君藉此機會給皇后出個了主意,用含着藥的茶水試探一番秦王妃。

這年頭醫女地位太低,按照楊門太君的說是,秦王妃不大樂意讓旁人知道她懂得醫術,縱使擔心太子,也會先顧好自己。

太后欣賞楊妃,也欣賞楊帥的忠義,對楊門太君還是很友好的,同時也憐惜楊門太君守寡這些年頗爲不易,雖然太君性格顯得閉塞,乖張,又有點偏激,太后也願意把最太君身上的毛病當作是老寡婦的通病。

有了楊門太君的建議,太后的支持,皇后底氣十足,於是她宣召秦王妃入宮。

皇后見秦王妃一如既往顯得很親和,不過認真看的話,皇后眼底閃過一絲絲難耐的恨意,秦王妃不懂醫術養生便罷,如果她懂,還很精通的話,皇后絕對不會放過一直向自己表忠心的秦王妃。

太子的病不是最近纔有的,從出生太子的身體就不怎好,秦王妃明明有救命的本事,偏偏看着太子受苦,看着皇后跟着太子殫精竭慮,這哪裡是忠心?

根本就是心懷異心,不忠不孝。

“本宮最近忙着太子的事情,對你有所疏忽。”

“不敢。”

秦王妃柔和的臉龐掛着擔心,“太子的身體要緊,娘娘最近受累了。”

“你也是有兒子,自然曉得兒子若是病了,做孃的心裡不好受。”

皇后眉宇間難掩痛苦,輕嘆:“你有三個兒子,一個病了,還要好一些,可本宮只有這麼一個兒子,萬一太子有個三長兩短,本宮將來能靠哪一個?你也曉得,皇子們都想着那把椅子,大明朝偏偏最重視嫡子,本宮當年被冊爲皇后,如果太子……皇上爲了將來,可以罷黜本宮的後位,冊立旁人。如果本宮當年能再生個兒子就好了。”

不是皇后不想生,而是皇上不寵她,她怎麼生?

皇后也有五十左右歲了,保養得再好,還能比上花骨朵一樣的年輕女子?

皇帝去後宮大多尋年輕的女子相伴,雖然每月初一十五還會來皇后宮中,但他們大多都是各自安寢。

秦王妃忙寬慰多愁善感的皇后,“娘娘有太子一個,比臣妾有三個孩子強上許多,臣妾的兒子遠不如太子本事,賢孝。太子殿下心疼皇后娘娘必然會挺過這一關的,太子殿下熬過這一關定會否極泰來,萬事順心。”

“本宮就是怕他過不了。”

皇后嘆息一聲:“高僧倒是說太子這關需要貴人相助,可這位貴人在哪?本宮又上哪裡去尋?沒有一點的方向……對了,我聽說你的長子命格極好?”

“不敢這麼說,他的命格只是一般。”

“不是說你懷他的時候星辰入口?也許他就是太子的貴人呢。”

“這個……”秦王妃爲了給自己兒子爭個好前程,掙得秦王的主意,她自然是怎麼好聽,怎麼說,“小犬隻是尋常,哪有資格做太子殿下的貴人?皇后娘娘折煞小犬了。”

“最近本宮常叫有福相的少年陪伴太子,你幾個兒子出落得珠圓玉潤,天生福氣,不如去太子身邊做伴讀罷。”

秦王妃曉得太子伴讀是一條很好的路,只要太子登基,伴讀一般都會得到重用,如果太子身體健康,這等好事,秦王妃自然求之不得,可偏偏如今太子時刻都有亡故的可能。

如果兒子去給前太子做伴讀,這輩子的前程就毀了。

大明朝不可能不冊太子,一旦如今的太子亡故,無論哪個皇子接掌太子的位置都不會重用前太子的伴讀。

秦王妃更願意讓兒子們陪伴皇上。

聽到皇后略帶警告的話語:“怎麼?你不樂意?不樂意做太子的伴讀?”

秦王妃的遲疑,皇后看得一清二楚,心中更堅定了秦王妃懂得醫術的猜測。只怕是秦王妃看出太子不好,甚至看出太子是個短命的,纔不敢讓自己的兒子做太子的伴讀。

“臣妾不敢,幾個兒子都被臣妾嬌慣壞了,脾氣太倔,臣妾怕他們在太子殿下面前失禮,讓太子殿下生氣。”

“這倒也有可能,畢竟他們都是秦王的愛子。”

皇后嘴角微微勾起,“本宮也有一段日子沒見過他們了,不如今日趁此機會把他們也叫來,讓本宮親自考較一番他們的才學,是不是有資格做太子的伴讀。”

“秦王妃,你不會這都不願意吧。”

“臣妾不敢,他們能拜見娘娘,已經是幸事了,臣妾多謝皇后娘娘擡愛。”

秦王妃對自己的兒子有信心,只要稍稍透漏出皇后的意圖,三個兒子會或多或少的表現出無傷大雅,但又不適合跟在太子身邊的缺點。

******

不大一會功夫,秦王妃所生三子整齊的排成一行,跪在皇后娘娘身前,齊聲道:“叩請娘娘金安。”

三爲少年最大的十六七歲,最小的也有十四五歲,他們眉目俊朗,齒白脣紅,眸若晨星,身姿矯健,最讓皇后不平的是他們身上洋溢出來健康氣息。

他們每一個身體都很健康。

每一個都比太子要意氣風發。

太子因爲病患的折磨,身體枯瘦,精神萎靡,絲毫沒有青年人的銳氣鋒芒。

皇后看着他們,差一點把手中的帕子絞碎了。

“起來,快起來。”皇后嘴角含笑,“他們越長越秦王了,出落得極好,同你也是相像的。”

“皇后娘娘過獎了。”秦王妃謙虛着,順便給兒子們遞了一個眼色。

三子心領神會,眉宇間帶出更多的張揚。

皇后賞坐後,笑道:“今日本宮可要考考你們,正巧前些日子江南進上一籃子櫻桃,今日就以櫻桃爲題目,你們一邊品嚐櫻桃,一邊做兩首詩詞。本宮最近心情不好,你們可得做些好詩詞出來。”

“臣等遵旨。”

三子同聲稱是。

俏麗的宮女捧着托盤,托盤上承裝大顆大顆的櫻桃,每一個櫻桃呈現出深紅色,紅得很鮮亮,彷彿能照出人的影子。

“都嚐嚐看,櫻桃極爲新鮮。”

“謝皇后娘娘。”

他們倒不怎麼喜歡吃櫻桃,不過櫻桃是皇后娘娘賞賜的,他們不敢不用,紛紛取了櫻桃食用。

秦王妃就在一旁看着,總覺得有點不妥當,可又說不出哪裡不妥。

還沒等他們做詩,另外一名宮女跌跌撞撞的跑進來,“不好了,不好了,娘娘,櫻桃不能用,櫻桃裡有毒。”

“什麼?”

秦王妃震驚之後,快步上前,下意識的給三個兒子摸脈,拼命的讓自己冷靜下來,如果有毒的話,必須……必須催吐,“去準備面鹼,快去。”

“面鹼做什麼?”

“催吐。”

秦王妃擡眼見到皇后娘娘穩坐釣魚臺,有仔細摸了摸兒子的脈搏,秦王妃一下子全明白了,“娘娘……我……”

“你們先下去。”

皇后風袍擺動,宮女以及慌忙報信的宮女退了出去。

“你們三個也去罷,不過先不要出宮。”

“遵旨。”

秦王妃三子略帶擔憂的看了一眼自己的母親,想要幫母親說話,卻不知從何說起,只能拱手退了出去。

秦王妃咬着下脣。

皇后問道:“你方纔摸出來什麼?”

“臣妾只是學着太醫……”

“你信不信本宮給你兒子下毒?”

“娘娘……”

“你的估計本宮也曉得,醫女的地位太低,你隱瞞着,本宮理解。”皇后緩緩的起身,“你疼愛自己的兒子,本宮也疼愛太子,爲了太子,本宮寧可遭受天譴。秦王妃,只要你能醫治好太子,或是幫太子殿下緩解病情,本宮會把今日的事情全忘了,你同本宮還像以前一樣,本宮還會擡舉你,甚至將來……本宮得了勢,可以幫你達成心願。”

“本宮所言句句屬實,敢對天發誓不辜負你今日的援手之恩。”

“娘娘,臣妾只是略同皮毛,絕不敢說精通,更不敢隨意去給太子診脈。”

“這話就不對了,我看你懂得皮毛比尋常名醫也不差什麼。你若是不按照本宮說得做……本宮現在可還是皇后娘娘,秦王妃,本宮的怒火你承受不起。萬一太子就此……本宮不介意找兩個人給太子作伴,省得太子在下面孤獨,沒人同他說話。”

“臣妾盡力一試。”

“治好本宮不會虧待你,醫治不好,本宮也不會怪你,你盡力就好。”

“娘娘。”

秦王妃跪在皇后面前,低聲道:“臣妾只求娘娘能讓人保守秘密,臣妾曾對人說過,不暴漏學過幾本醫書的事情,而且王府狀況複雜,臣妾不好讓秦王殿下知道此事。”

“可以,你隨本宮一起去太子東宮,本宮既然請你給太子看病,自然保你安然無恙。”

“多謝娘娘。”

兒子被皇后娘娘扣做了人質,秦王妃焉敢不盡力?

縱使她又諸多的不樂意,也曉得治不好太子,皇后絕不會像說得那麼輕鬆,縱使治好太子,皇后也不會輕易的放過她。

秦王妃曉得太子的病是不可能好的,只能延續壽命而已。也因此秦王妃纔跟希望太子登基爲帝,有一個病弱的皇帝,總比有一個強勢的皇帝好。

皇帝太強勢,秦王府不會有太好的結果。

“還真要感謝楊門太君,不是她,本宮不知秦王妃有此醫術。”

皇后見秦王妃給太子施針,淡淡說道:“本宮曉得你和楊門太君有心結,你且放心,本宮站在你這邊。”

秦王妃笑容極爲勉強,楊門太君……我饒不了你。

*******

經過秦王妃施展鍼灸,太子的病情明顯見好,秦王妃保證下次再給太子用針,皇后笑呵呵的把秦王妃送出了東宮,轉瞬就把秦王妃的三個兒子弄進東宮來陪伴太子。

秦王妃又恨又惱,可又沒有更好的辦法。

她能說皇后這麼做很沒道德?

皇后爲了太子怎麼都捨得,秦王妃捨不得兒子,只能盡力減緩太子病痛。

秦王妃若是敢在施針時對太子下黑手,皇后能把秦王府給抄了,畢竟一句秦王一脈謀害東宮,皇帝也不可能再放過秦王。

*******

回到王府後,秦王妃又聽說太妃怎麼喜歡莞娘,世子妃又同莞娘去了聽音閣,秦王妃心中的火氣越燒越旺,她用興榮侯逼太君,太君反過來就用陰險的招數讓自己左右爲難。

秦王妃心裡怎能不恨楊門寡婦?

“母親……”

“是溢兒啊。”

秦王妃勉強露出笑容,讓趙鐸溢坐下,“最近你讀書讀到哪了?”

“我見您面色不快,是不是有心事?”趙鐸溢很是擔心秦王妃,“弟弟們在東宮也好,皇上對太子殿下始終是信任的,其餘皇子不大可能比得上太子殿下。”

趙鐸溢很想說,只要太子殿下的身體能熬過皇帝,秦王妃所出的三個兒子的前程會很好。

秦王妃苦笑道:“就怕太子的壽命不長,罷了,不去說這事。”

“溢兒最近可有你師傅的消息?”

“沒有。”

“那溢兒最近有沒有去楊家?”

“也沒有。”

趙鐸溢淡淡的說道:“我對楊帥只有敬仰,大兄纔是楊帥的血脈,我不好因爲師傅總是去楊家。”

見秦王妃因爲他提到楊家而皺起了眉頭,趙鐸溢低聲道:“是不是楊門太君在皇后娘娘面前說了你什麼?”

“溢兒……”秦王妃眼底涌現幾分的無奈,“我一直曉得自己是你父王的繼妃,從沒想過同楊妃姐姐相比,可太君總是誤會我有心取代楊妃姐姐,怕我虧待了世子爺。”

秦王妃緩緩的低垂下眸子,“我真不知道怎麼做才能讓楊門太君放心?怎麼做才能讓她明白,我從沒想過害世子爺,也沒不想讓楊妃姐姐在九泉之下不安心。你父王是對我很好,可王爺也沒忘記了楊妃姐姐啊。”

“太君守寡日子太久,不曉得母妃的本意。”趙鐸溢寬慰道:“等有機會,我同太君說上幾句,她會明白您的心思的。”

“算了,省得連累你也被太君厭煩。楊妃姐姐一直不喜歡庶子,把王爺管得太嚴,不是我說楊妃姐姐的不好,楊妃姐姐不瞭解王爺的爲難,一味的以楊家貴女自居,王爺同她……矛盾頗多。這些太君都不曉得,只會怪我,看輕於我。”

秦王妃慈愛的摸了摸趙鐸溢飽滿的額頭,“溢兒心裡也別太怨恨楊妃姐姐了,你生母……不一定是楊妃姐姐害死的,女人生產很是兇險,如過鬼門關,她血崩而死,應該是意外。既然溢兒師傅是楊帥的師兄弟,溢兒的恨意也要消去纔好。”

趙鐸溢又怎麼能忘記生母?忘記他在莊子上過得日子?

他之所以把秦王妃當作生母看待,一是因爲秦王妃對他確實很好,從小就把他當作親生兒子疼惜,二是如果沒有秦王妃,他可能這輩子都回不了秦王府。

他的出生只是因爲楊妃怕自己生得是女兒,楊妃在用去母留子的方式保住自己的地位。

皆大歡喜,楊妃生下了大兄,他也就沒用了,任由他在莊子上自生自滅。

“誰對我好,我會記得,母妃放心,我敬佩得是楊帥,師傅也說讓我多多照顧楊門太君,可當年的事情,我無法忘記,對楊門太君我也只是尊敬着。”

趙鐸溢起碼不會對楊門太君像對秦王妃掏心掏肺的。

秦王妃感動的說道:“雖然你不是我生的,但有你這句話,我就知足了,溢兒,你同我親生的兒子也不差什麼,以後你有難處就跟我說,知道嗎?”

“母妃,您哭了?”

“這是高興的眼淚。”秦王妃抹去了眼角的淚水,心有餘悸的說道:“自從知曉你師傅是楊帥師弟後,我就擔心你……擔心你同我疏遠了去,爲了你前程好,你應該多多尊重太君,可溢兒,你是我養大的,我怎麼捨得你。”

趙鐸溢眼底也有些溼潤,“母妃……”

“溢兒,我真真是捨不得你。今日你能說這番我很高興,以後誰在同你說我不好,你能不要相信嗎?”

“母妃,我不是傻瓜。”

“好。”

秦王妃含淚點頭,楊門太君,你等着接招吧,趙鐸溢會是挫傷你的最大利器,我倒要看看你能忍耐多久?

作者有話要說:桃子一直認爲,守寡多年的寡婦會心裡變態,楊太君就是這樣的。

第九十七章 二爺第一百二十一章 救人第二章 親人(改錯)第十九章 秘籍第三十三章 前緣第八十五章 秘密第一百一十二章 危局第五十九章 相處第十三章 早晨第一百二十一章 救人第九十五章 無題第九章 貴人第一百章 冊封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繼第七十七章 震怒第七十八章 神棍第七十七章 震怒第九十五章 無題第八十八章 發展第八十一章 好處第十二章 攤牌第六十二章 打聽第一百零一章 揭穿第五十六章 忠僕第六十四章 狗血第一百二十章 血色(下)第二十二章 醜聞第二十六章 祖父第七十八章 神棍第七十四章 救駕第二章 親人(改錯)第十四章 闖入第四十二章 逼婚第五十三章 回報第四十四章 出獄第五十九章 相處第一百零五章 爆發第三十二章 巧遇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繼第四十三章 條件第七十五章 先機第八十三章 變數第十四章 闖入第五十八章 對決第五十九章 相處第一百零三章 好意第八十三章 變數第一百零八章 決裂(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救人第三十六章 爭吵第三十八章 陷阱第六十一章 不同第六章 謀劃第十六章 寶藏第四十九章 洞房第一百一十七章 入宮第九十一章 進程〔捉蟲)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第九章 貴人第六十四章 狗血第七十七章 震怒第六十六章 追蹤第一百一十六章 劫持第一百零六章 頂罪第八十三章 變數第四十一章 反擊第七十九章 達成第一百零九章 決裂(中)第八十二章 預判第九十章 互咬第八十四章 作死第七十七章 震怒第一百零九章 決裂(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預謀第一百二十章 血色(下)第四十三章 條件第一百零九章 決裂(中)第二十二章 醜聞第九十三章 帝王第一百二十四章 回京第八章 賀壽第三十一章 爭鋒第一百零八章 決裂(上)第五十一章 遣散第八十一章 好處第八十章 開端第一章 麻煩(改錯)第一百章 冊封第一百二十一章 救人第九十章 互咬第四十九章 洞房第九十章 互咬第十九章 秘籍第三章 嫡妻第七十三章 蠢貨第一百一十八章 預謀第二十六章 祖父第五十九章 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