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 年節瑣事

年節瑣事,侯門嫡女,五度言情

慧安派人將孫熙祥從歷城接回來已經是年二十九,她本還疑惑那印子錢會不會是被孫熙祥藏了起來,但又覺着他不可能有如此通天的能耐,可除了這個可能慧安實也想不到還有誰會插手此事,替孫熙祥銷燬證據。

只她瞧見躺在軟架上面色灰白,病的有氣無力的孫熙祥後就再不認爲這窩囊廢會和此事有關了。

因翌日就是除夕,慧安只瞅着下人伺候孫熙祥躺下,便也懶得搭理他回了榕梨院。回到屋,她端坐着沉吟片刻,面色不由便有些難看。

方嬤嬤在一旁瞧着,以爲慧安是因這次印子錢的事,因孫熙祥逃了一劫而不舒服,便勸道。

“姑娘,這也不全是壞事,若老爺放印子錢的事被揭出來,只怕我們侯府也要受到牽連。畢竟這銀子可多出自咱們侯府,他要是臨了反咬侯府一口,那咱們可真是有嘴說不清啊。”

慧安聞言一怔,笑着衝方嬤嬤點頭,道:“我不是爲此事,我是想着明兒的除夕祭祖。今年不同往年,舅舅一家是一定要參加祭祖的,我爲此事已忙碌了數日,孫熙祥如今丟了銀子,只怕更會惦記上侯府,明兒的祭祖禮別再鬧出什麼幺蛾子纔好。可這大過年的,若是不將人接回府,任他在外面還不知會傳出什麼閒話來的。只如今人被接了回來,我卻心中犯堵。”

方嬤嬤聞言一嘆,道:“這事也是沒法子,只舅老爺回府早已是既定的事實,明兒這祭祖禮是一定要出席的,就算老爺想阻也沒那能耐。姑娘快別多想了,大過年的就該想些那好事兒喜樂喜樂。”

沈峰一家入住西跨院之後,沈峰也曾帶着四個童表哥和童氏到沈強的墳上磕頭祭拜,慧安一直想開宗祠令他們祭祖歸宗,但總是被各種事給耽擱。

她便想着襯此次除夕祭祖,一併將這事辦了。開宗祠祭了祖這事纔算是鐵板釘釘,誰都說不出個二話來了。

故而慧安將這事看的極重,原先她便想着孫熙祥定然會藉此事生事端,左不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是。可今兒瞧見他躺在牀上目光陰鷙而惡毒地盯着自己,慧安心裡卻突生煩躁,明兒大好日子一點都不想見着他,再被這烏七八糟的事情所纏。

既然病了,那便叫他病的更徹底一些,病的連牀都爬不起來,沒法子參加明兒的祭祖禮,這不是更好。

慧安想着目光便冷了下來,道:“乳孃,你去喚春鶯來,我有事吩咐。”

翌日闔府上下開始換門神,貼春聯,大門、二門都貼武門神,各房內院的門上則貼文門神,不外就是些“福祿壽喜”、“子孫滿堂”之類的喜慶字樣。只這紅紅的春聯一貼,大紅燈籠一挑,便有了過年氣氛。

除夕祭祖慧安刻意打扮了一番,穿着一件狐領錦緞的棉夾襖,一條金線團花八幅棕裙,只簡單的梳着丫髻插着雙池分蓮赤金步搖,瞧着端方貴氣,十分得體。

侯府的祠堂在院子東面,坐西朝東,祠堂內亭臺樓榭,建造古樸。天剛擦黑,慧安便和沈峰一家,以及侯府上下所有執事,內外管家,家丁,及大小丫鬟來到了宗祠。

一進祠堂,下人們便按照吩咐在二進院中跪下,而三進院中便是供奉沈強和沈清牌位的大殿,漢白玉的大理石臺階被屋檐上明晃晃的燈籠打的鋥亮。

尋常人家女人是不能進入祠堂的,但鳳陽侯府自是例外,往年都是由慧安帶着孫熙祥進祠堂祭拜。如今孫熙祥病的起不了身,又有沈峰一家在,自是沈峰打前,慧安和三個童表哥在後相繼進了大殿,而童氏卻只能跪在殿門口。

大殿的供桌上早已經供奉了蘋果,乾果,素菜、年糕、元寶等物,大家依次上香祭拜,按禮制祭祖完畢已是小半個時辰之後。

整個祭拜禮孫熙祥都未能露面,慧安出來時卻瞧見那些平日時常出入春韻院的下人們跪在地上戰戰兢兢的,皆不敢擡頭瞧她一眼,慧安面露冷笑。

待回到正堂,慧安給沈峰和童氏分別磕辭歲頭,兩人皆笑眯眯地賞了她壓歲荷包,慧安捏着輕飄飄便知定裝的是銀票子,不由心下感動,眉開眼笑地說了好幾句討喜話。

接着她又給三個哥哥行了福禮,自也免不了又得了不少好物件。本來年節是要接沈大童的妻子許氏和孩子們過來的,只許氏竟傳來了有孕的消息,因許氏身子一向不好,又是懷胎之初,故而童氏怕路上顛簸再出了事兒,便叫沈大童回去守着媳婦孩子。慧安聽聞許氏有孕,少不得叫方嬤嬤收拾了許多補品叫沈大童帶上。

年夜飯開席前,出於禮數,慧安少不得又到春韻院轉了一圈,但孫熙祥病的暈暈沉沉,慧安只在門**代了幾句諸如好好伺候之類話,便就回來。

年夜飯吃的極熱鬧,用完膳,慧安便陪着童氏坐在內堂一起守歲,以往守歲慧安沒一回是能熬到的,因都是她自己個兒在榕梨院守歲也沒人看着,有時方嬤嬤心疼她,早早就服侍她躺下了。今年因是熱鬧,慧安又難得的高興,故而竟不知不覺就受到了子夜。

外頭爆竹一放,除鬼邪妖祟,這才各自散了,回院休息。翌日天不亮慧安便被方嬤嬤拽起,待她用了早膳,太后的賞賜如往年一般到了侯府,慧安接了賞賜,送走宮人,沈峰已帶着身着誥命服的童氏從宮中朝賀回來。

大年初一是各府間相互拜訪的日子,沈峰換下朝服便騎馬出去四處拜年去了,慧安和童氏雖是女眷,但也免不了要出門走親訪友賀新年的。

對那些不熟的只需將賀歲的飛帖放入人家門前接福的紅紙袋中便可,倒是不必進門。那些尋常親近的自是免不了登門熱鬧一場。

慧安往年不喜走這些俗禮,今年卻是格外勤快,鼎北王府、太公主府,永寧侯府這些尋常就走的親近的慧安自免不了去叨擾一番,而平日未曾來往但祖父和母親生前卻有過接觸的人家,慧安也都叫方嬤嬤特意摘了出來,準備了年節禮一一前往拜訪。

倒是成國公府上,慧安還沒來得及前往,成國公夫人丁氏便叫了兩位小姐帶着年禮來了侯府,卻是二公子汪楊松親自將兩人送了過來。

彼時慧安剛從鼎北王府回來正準備卸妝,秋兒正拿着梳篦笑着站在身後說着方纔在鼎北王府碰到聶霜霜的事兒。

“奴婢瞧着文老太君和王妃對聶小姐着實親近,只怕最近京中的傳言,說是鼎北王府和永寧侯府要結下姻親並非空穴來風,奴婢瞧着兩家的好事真的要近了。”

慧安聞言倒是笑了,聶霜霜性子隨和通透,又精通琴棋書畫,是知名的才女,慧安一直極喜歡她。若她能和文思存結成一對,依聶霜霜的玲瓏心思和人品樣貌,定然能籠住文思存的心,兩人要過的琴瑟和鳴也不是難事。

慧安倒不覺着文思存對自己的感情有多深,最多也就是少男對少女朦朧的喜愛罷了,在她看來,聶霜霜卻是更適合文思存的那人,兩人性情相合,又有共同的身世,一樣的喜好,若然過不到一塊兒纔是奇事呢。

慧安正想着便見冰月進來,稟道成國公府汪二公子送兩個妹妹前來侯府賀年,如今已被喬管家迎進了門。

慧安聞訊忙迎出了二門,卻見汪楊松一身月白色的銀絲繡袍,頭上戴着扎着暗藍色祥雲帶,外披素色淨面大麾正身姿挺拔地和沈峰攜手而來,兩人邊走邊說,汪二神情雖沉黯,嘴角卻也掛着一絲淺笑,倒是沈峰瞧着神情極爲愉悅。

慧安對沈峰已經極爲了解,他最是瞧不起京中的貴介子弟,見兩人竟如此相投,沈峰還頻頻笑着去拍汪二公子的肩,慧安倒着實詫異了一下。

兩人身後是汪家的兩位嫡出小姐,汪明茵和汪明青,兩人長的都極肖其母丁氏,一般的鐘靈毓秀,因還在孝期故而穿戴也是極簡樸素淨。見慧安迎了出來,沈峰和汪楊松已是停了笑語,汪楊松打前一步就衝慧安作揖,道。

“我是個混人,常惹父親母親爲我憂心,那日承蒙沈小姐點醒,這才免了母親擔憂一場,因我一直熱孝也未能登門當面謝過沈小姐,今日還請沈小姐呈我一拜。”

大輝熱孝百日按禮孝子是不能出門的,要在府中披麻戴孝百日守孝,只是熱孝期間若遇過年,也是允孝子出門走親訪友的。只是一般來說,走的皆是極爲親近的長輩姻親之家,故而慧安聽聞成國公府的幾位小主子來訪,還真是詫異了一番。

如今她見汪楊松對自己行大禮,忙錯身避過,笑道:“二公子何必如此客氣,我那日行事頗爲魯莽已是羞不自禁了,二公子快別叫兩位天仙般的姐姐取笑我了。”

她說着便上前拉了汪家兩位小姐的手,笑着寒暄了數句,倒是沈峰一把拽住汪楊松,笑道:“行了,你這兩個妹子也送到了,趕緊隨俺走,好好給俺說說那鬥雞的事兒,俺可聽說你是這行當裡的箇中好手,你可不能藏私。”

慧安聞言一愣,倒沒想到沈峰竟也是個喜看鬥雞的,她瞧去,見汪楊松面色略有蒼白,比之前些時日更加清瘦,顯得身量極爲修長,眉目俊朗如昔,卻少了上次面容上的戾氣和鋒銳,多了些隱忍和沉穩來,瞧着變化極大。

他聽了沈峰的話只作一笑,神情略顯尷尬,慧安料想這位汪二公子只怕在父兄過世後也遭遇了不少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這纔會有如此之大的變化,見他勉強對沈峰一笑,慧安便上前兩步拉了沈峰,悄聲道。

“舅舅!你可真是,汪二公子如今還是孝期,你說話也顧忌點人家心裡的感受啊。”

沈峰聞言這才一愣,瞧了汪楊松一眼,嘿嘿一笑摸了摸鼻子,汪楊松自也聽到了慧安的話,由不得衝慧安感念一笑。

沈峰這才點着慧安的頭道:“就你丫頭鬼機靈,淨叫舅舅做那壞人了。走走,二公子俺不問你鬥雞的事兒了便是,你不是想請教軍旅之事嗎,瞅着俺這外甥女的面兒上,俺定有問必答。”

汪楊松聞言面色一亮,又衝慧安感激地點了點頭,這才隨着沈峰大步而去。慧安卻是一詫,攜了兩位汪家小姐的手進了榕梨院。

當日汪二公子叫一衆女眷去應付京畿衛,幸得慧安及時趕到勸服了他,這兩位汪小姐對慧安也存着一份感激之情,故而三人聊的也是投緣,一番交談慧安才知那汪楊松竟不顧成國公夫人的反對去報名入了東征軍,年後便要隨軍出征,爲這事還很是和成國公夫人鬧了兩場,後來終是成國公夫人抵不過兒子的倔強,允了此事。

慧安聞言一愣,但是不想自己當日隨口一說,這汪楊松竟真打算上戰場去和東姜人廝殺,她心裡倒是生出幾分內疚來。只擔心汪楊松若真有個好歹,怕是成國公夫人會怨怪自己,倒是汪明茵似瞧出了慧安的擔憂,拉住她的手勸道。

“沈小姐不必爲此事愧疚,母親心中其實也是有意叫二哥往戰場上歷練的。唯今的成國公府已不比從前,只能靠二哥了。慈母多敗兒,母親之所以表現的不同意也是爲了試探二哥的決心。戰場不比兒戲,若然二哥非是下定了決心,只怕去了戰場也是白搭,還有可能賠上一條性命。如今母親瞧着二哥是真下了決心要撐起國公府來,也算是放下心來了。”

慧安聞言倒是一愣,想到成國公府如今的形勢,只能心中唏噓兩聲,暗自希望汪二公子能不負一府上下的期望,真能建功立業保住了國公府幾代人的榮耀纔好。一時她又想起自己來,不免暗歎一聲,羨慕起汪二公子的男兒身來。

如此一晃便到了上元節,每年的上元節慧安都同文景心一道遊街瞧燈,今年也不例外。

只上元節的前一日沈童和沈麼童卻到了榕梨院,兩人一言一語,卻道他們第一回在京城過節,不知哪裡好玩,想要慧安做回東道,領着他們逛燈市。

這事慧安本沒考慮周全,聞言便有些內疚,正要答應,便聽沈童道。

“聽關將軍說上元節太坊街那邊最是熱鬧,我本是想邀將軍一道的,可將軍卻說他也久不在京,對此並不熟悉。倒是妹妹常居京城,必定每年都逛燈市,叫我來請妹妹做東道,我一聽還真是這麼一回事,這便少不得來麻煩妹妹一次了。”

慧安聞言面色就不對了,自那日在威欽侯府她被關元鶴戲弄了一場,這人便再沒了動靜,慧安心裡本就窩着氣呢,如今他竟又借沈童來戲弄人,慧安豈能叫他如意?

她當即便道:“要說哥哥們第一回到京過節,妹妹是該做這個東道,但妹妹已答應了文三小姐的邀約,這事……”

沈童聞言一愣,接着卻笑了起來,道:“倒是哥哥們考慮不周了,上元節妹妹是該和相好的姐妹們好好聚聚纔是,既如此哥哥們便自己個兒往太坊街便是。”

慧安又笑着福了福身,賠了禮,這才送了兩人出去,勾起脣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