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

179

翌日,慧安依舊去給定國夫人請安,二夫人和三夫人也在,陪着定國夫人說了一會子,定國夫人便笑着道:“今兒是不是還得見各院的管事,你快去吧,不用在這裡伺候着了。(棉花糖”

慧安聞言便笑着應了,起身退了出來,誰知尚未走出福德院,三夫人便從後頭追了上來,喚了一聲,慧安站定,便見三夫人親熱地過來,拉了她的手,笑着道:“到底是嫡親的孫媳,老太君對少奶奶可真是沒的說。這才進門沒兩日便將整個關府都交給了你,你以後可得好好的孝順老太君啊。”

慧安聞言便笑着回道:“瞧三嬸嬸說的,老太君最是慈愛,對三嬸嬸不也一般的厚待。這孝順老人也是應當應分的,安娘豈能不盡心盡力。”慧安不明白三夫人這是要做什麼,只笑着,回的話卻是不軟不硬,並未接三夫人的話。

三夫人聞言便乾笑了兩聲,接着才道:“母親對我們三房自也是厚待的緊,倒是我說話引人誤會了。只是老太君將中饋交由少奶奶管着總歸是少奶奶的福氣,也是老太君看重少奶奶。少奶奶聰慧的緊,小小年紀就將侯門管理的僅僅有條,叫嬸子我都佩服的緊,這相府自也不在話下,只是少奶奶到底年輕,只怕有些事情容易看不清楚明白,若是哪裡行將踏錯的少不得叫老太君失望,我做爲嬸孃,總是要提點兩句才能放心。”

慧安聞言不覺笑着道:“是老太君擡舉我,我自也不願叫老太君失望的。”

三夫人聽慧安接話,便笑着道:“這些年中饋都是你母親掌理着,這府上府下的婆子媳婦們也多是她的陪嫁,這些人多年來被你母親慣的是無法無天,早就油滑慣了的,只怕沒那麼容易服管呢。只是要嬸孃說,你是嫡長媳,這府裡府外的家當早早晚晚不還得是三爺的,老太君那是最疼咱們三爺的,這些年對你母親早就有些微議,便是老爺那也是念着三爺的,老太君這回將中饋交給你,也是信任你,更是考驗你,你可得拿出點魄力來,咱們關府未來的主母可不能讓人像軟柿子一般捏,落了威風以後那些個奸猾的奴才卻是要爬到你頭上放肆的

。”

三夫人本就和崔氏不和睦,自是希望挑地她和崔氏惡鬥的,長房鬧起來三房便有機可趁,慧安聽三夫人如此說,便知她是怕自己顧念着孝道不敢和崔氏硬碰,這才特來挑唆兩句。只是慧安壓根就沒想着握着中饋不放,只怕終是要叫三夫人失望了。

故而慧安聞言便只是笑笑,目光戲謔地瞧向三夫人,道:“那依着嬸嬸的意思,安娘應該怎麼做呢?”

三夫人聞言一笑,正欲再言擡眸卻見慧安笑盈盈地瞧着她,目光中卻滿是明光,黑亮亮的似能洞察人心一般,那眼底一絲笑意分明便是譏誚,三夫人只覺心一跳,到嘴邊的話便吞了回去,只道:“嗨,少奶奶是聰明人,瞧我,倒是白操心了。只是若我是少奶奶,有少奶奶那份家當和本事,將男人籠的死死的,這會子哪裡還願呆在這裡,早就另立府邸了。txt小說下載Http://./這皇上封了三爺侯爵,另立東亭侯府也是理所應當的嘛。”

慧安聞言又瞥了眼三夫人,只笑道:“嬸孃這話和我說說便也罷了,只怕叫別人聽到會生出他想呢,這話想來三叔聽了也不會高興呢。”

三老爺是庶出,對老太君卻是極爲敬重的,可三夫人卻因和崔氏不和,這些年總想着分家另過,只是一來定國夫人畢竟還在,她也不敢鬧的太過厲害,再來三老爺卻也不贊成分家。如今三夫人來和她說這些話,只怕是想探探她的意思,畢竟皇上封了關元鶴爲東亭侯,有爵位在身,另立侯府一來是合乎朝廷規制,再來也顯示對皇上恩典的感恩,三來也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故而並不算是有違孝道。三夫人想攛掇着他們另立府邸,也不過是想着藉機重提分家之事罷了。

倒不是慧安不想出去單過,只是定國夫人身體不好,關元鶴若真是另立府邸,只怕會傷了她的心。再來在關府中雖說有些不隨心,但到底也沒什麼大是非,有定國夫人和關元鶴的看重,也沒人敢尋到慧安的頭上,慧安便也不想鬧騰的家宅不寧,傷了定國夫人的心,也會損及他們夫妻的感情。

三夫人聽了慧安的話面上笑容就有些掛不住,隨意又說了兩句便自行離去了。三夫人雖說有些勢利自私,但人卻也不壞,想分家也是人之常情,慧安瞧她遠去,便只笑了笑,自回棋風院

。一路上遇到的婆子丫鬟們無不停下手中活計滿臉堆笑的福身行禮,比之往常倒是更見恭敬了幾分。慧安只笑着點頭,態度卻也寬和,並不顯半分張狂。

慧安回到棋風院方嬤嬤便迎了出來,道:“少奶奶回來了,外院的管事和內院的主事婆子們都已經在花廳外候着了。”

慧安聞言點了點頭,自進了屋慢悠悠地吃了盞茶這才移步花廳。花廳外的院子裡早已站滿了人,見慧安過來倒也沒怠慢,紛紛低頭行禮,只是那動作卻也不齊整,顯得稀稀疏疏的,另有那不安分的還擡起眸子直勾勾地打量着慧安,四下亂瞄的也是不少。

慧安目不斜視地行到了廊下,卻也並不進花廳,只站在廊下瞧着院子中的衆人,也不說話。她不說話,目光不銳利卻也不溫和,只那麼沉靜無波地在衆人身上移動,卻是無形地叫人心生不安和惶恐。

待那些方纔行禮慢了,行禮不合規矩的一個個都低下頭弓下腰,面露不安時,慧安才忽而一笑,衝方嬤嬤的道:“這人倒也不少,今兒是我主事的頭一天,倒是沒旁的,主要是先認認人,嬤嬤給我搬個椅子來,我便在這裡一併都見了吧。”

方嬤嬤聞言應了一聲,吩咐小丫鬟搬了桌子和椅子在門廊下放下,這才扶着慧安坐了。慧安捧了茶,周管家便將花名冊子送了上來,慧安接過卻也不急着看,只噙着笑,道:“周管家是母親留下的老人,這些年爲主子操勞,將相府上下打點的有條不紊,老爺也多倚重周管家,我是小輩,年紀也輕,以後這府上的大小事情還得勞周管家提點纔是。”

慧安口中的母親自指的不是崔氏,衆人聞言面色便都是微變。

周管家聞言卻也不驚,面色如常,只不卑不亢地道:“少奶奶折殺老奴了。”

慧安便笑着點頭,吩咐方嬤嬤取個杌子給他坐下,周管家也不推辭只笑着謝了恩,便兀自落了座。而在場的衆人見此,面色卻不一了起來。

慧安早已打探了周管家的來歷,他本就是顧舒雲的陪嫁,顧舒雲還在時他便是關府的管事,很得顧舒雲的信任,顧氏過世之後,關白澤也不知是不是出於愧疚,對顧舒雲的幾房陪嫁都尤爲信任恩寵,這周琛也升了管家一職,多年來倒也沒叫關白澤失望,一直沉穩持重,在關府下人眼中也頗有幾分威信。

這些年崔氏掌管中饋,自也多次想要拉攏周管家,無奈周管家根本就是油鹽不進,崔氏見他不識時務,也曾想將他拉下馬,但是關白澤對周管家卻信任有加,再來周管家自己也謹慎小心,從不叫人抓到錯處,故而崔氏對他也是無法

只是這些年崔氏在府中作威作福的,早已沒有敢隨意提起顧舒雲來觸崔氏黴頭,如今慧安剛接掌了中饋,上來就先提周管家是顧舒雲留下的老人,又令周管家坐下,這態度也是很明顯在敲打下面以崔氏爲尊的那些奴才們了。

慧安見衆人面色變幻,這便又笑着道:“我也不瞧這花名冊了,你們便按順序依次上來說說各自管着什麼事,當的什麼差,怎麼稱呼,家中又都有些什麼人,一個個上來稟過吧。”

慧安言罷院中靜默了下,接着不少人都不自覺地將目光移這纔有一個留着山羊鬍身量高瘦穿緙絲長袍的中年男人上前躬了躬身,回道:“奴才胡奎給三少奶奶請安,奴才是外院副管家,掌着門房和政坊街的兩間藥鋪。奴才媳婦王氏現領着大廚房,是大廚房的管事婆子,家中一子兩女,都在府中辦差,兒子是衣料採辦,兩個閨女,一個是大夫人院中的二等丫鬟,一個是六少爺院中的大丫鬟。”

慧安方纔只說按順序上來回話,卻也沒說按什麼順序,就是想瞧瞧這幫奴才的頭是誰,如今聽了胡奎的話不覺擡手呷了一口茶,隱去了眸中的譏誚。

她呷了一口茶,慢悠悠地放下茶盞,這才又道:“恩,早聽說胡管家是母親的陪房,很是能幹,這些年幫襯着母親做了不少事,卻一直沒見過人,今兒總算是對上號了。你那媳婦胡大娘聽說也是個利索人,最得母親的信任,卻不知是哪位?今兒來了沒有?”

胡奎聞言心中當即便咯噔一下,他那媳婦是崔氏奶孃的閨女,早年便伺候在崔氏跟前,後來嫁做媳婦又成了小姐院中的管事媳婦,崔氏出嫁他們一家都陪了過來,更得得臉了起來,這些年崔氏在關府呼風喚雨,任誰不給他們夫妻幾分顏面,便是像二夫人這樣的主子見了也要客客氣氣的,更別提那些姨娘們了。

他那媳婦本就是個驕狂性子,如今崔氏被奪權,少奶奶一個黃毛丫頭掌了權,他那媳婦豈能乖乖聽命?早想着落落少奶奶的臉,一心的刁難躲懶,最好是讓這少奶奶掌不了事,自己將中饋之權再交出來。

故而今兒他那媳婦根本就沒來,胡奎本也不覺着這是什麼大事,如今聽慧安上來便問他那媳婦來了沒,他卻心中一陣狐疑,怎覺着慧安似早知道一般

。只是知道不知道他也不怕,反正這沒來也不算什麼大錯,胡奎想着便躬了躬身,回道:“回少奶奶的話,奴才媳婦昨兒夜裡突然身子不好,大夫瞧了說是不小心得了風寒,怕過了病給少奶奶您,故而今兒便沒來。”

慧安聞言便只一笑,挑眉道:“病了?這倒真是巧了呢……”

她的聲音輕飄飄的,甚至帶着幾分笑意,只是胡奎被她的目光一掃,又聽着那笑聲,不知怎的就是一個心顫。正心生忐忑,卻聽慧安又道。

“不過這人吃五穀雜糧,生個病也是常有的,沒來便沒來罷,改日再見也是一樣的,胡管家也莫要太過憂心。”

衆人方纔聽到慧安的話,皆是提了提心,今兒他們本就是要看看慧安的態度,看看她的爲人,好摸清將來要如何行事的,如今有胡大娘投石探路,他們自是要好好瞧着的。

胡管家一家在府中得勢過年了,崔氏又是三少奶奶的長輩,他們這些人還真覺着三少奶奶不敢也沒那膽量對胡大娘開刀。

再說人家病了,你若只抓着這些個雞毛蒜皮的小事便要發作人,一是顯得不夠沉穩,再來也有失公允,會叫人覺得刻薄寡恩,對下人不夠寬厚,更有因這些事就發作母親身邊的得力人,這也是不孝。

只是胡大娘昨兒還好端端的,如今卻是病了,這其中是什麼道理,這裡的人誰也清楚明白,想來三少奶奶也不是傻子,也清楚明白着呢。這是三少奶奶第一日主事,若是她就這麼由着胡大娘,由着個奴才第一日就抽她的臉,那隻怕是個軟柿子,沒什麼手段的,以後這府中的事情八成還是要落回夫人的手中。若是三少奶奶真就如此發落了胡家,那卻也說明她是個厲害的,以後他們行事是會顧及一二的,但是卻也顯得她衝動,沉不住氣了點,倒也不值當他們害怕忌憚,以後糊弄着,該怎樣還怎樣便是。

故而方纔衆人一聽慧安的話,只以爲她是要發作胡大娘,不覺都提了提心,可誰知慧安接下來竟是爲胡大娘開脫了幾句,還轉而安慰起胡奎來。衆人不覺一愣,擡頭見慧安端坐在那裡,脣角還含着一絲和善的笑意,面上便皆露出了幾分輕視來,心道這少奶奶也不過如此,竟是如此怕事。

只他們還沒來得及掩飾起面上的輕視來,慧安卻再次笑着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