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第103章

林建平結婚辦事熱鬧了兩天, 而來往賓客在一起聊天,說的卻全都是寧香上報紙的那件事情。作爲同鄉同村人來說,每個人臉上都覺得無比有光啊!

不管出去到哪裡, 一說那個姑娘是自己村的, 是自己看着長大的, 從小就聰明能幹, 長大後有見識能扛事, 那心裡眼裡臉上掛的,都是滿滿的自豪和驕傲啊!

林建平婚禮結束後,沒過幾天就到了除夕。

思想解放兩三年, 這一年的春節比前兩年更加輕鬆熱鬧。林家十幾口人自然還是在一起過年的,林建平的新婚之喜加上過年的喜慶, 開心是雙重份的。

寧香和王麗珍今年沒有再回鄉下去, 兩人直接在城裡過除夕, 一起置辦年貨,除夕在門上貼福字, 門邊貼對聯,還在瓦檐下掛了兩盞大大的紅燈籠。

大年初一好些鄰居帶着娃娃上門來拜年,熱熱鬧鬧說喜慶話,都把寧香當成了大人物一樣。報紙他們看到了,現在寧香在他們眼裡那就不是普通人啊。

林建東在家裡熱熱鬧鬧過完年過到正月初七, 便坐車回了學校。

在臨走的前一天晚上, 他洗漱完在房間裡收拾東西, 他大哥林建國二哥林建軍和四弟林建平忽然一起過來找他, 看臉色就知道是有什麼正經的事情。

林建東看着他們進屋來, 直接便說了句:“看起來這是有事啊。”

而三兄弟進了屋不說一句廢話,直接就把一個裝滿錢的挎包塞林建東手裡。林建東心有好奇, 打開包的拉鍊看到裡面全是錢,下意識便愣了愣。

大哥林建國沒讓他說話,自己開口先說:“我們和你大嫂二嫂還有新弟媳都商量過了,這些錢是我們三家一起拿的,都是存的餘錢,你拿去用。這兩年我們手裡掙的錢,都是你帶着掙的。現在你要跟着阿香做大事,我們肯定要支持一把。”

聽完話林建東把包的拉鍊拉起來,“不用,我和阿香兩個人身上的錢算一下,差不多應該夠開一間小店面的。從小做起,慢慢來唄,一口吃不成胖子。”

二哥林建軍又道:“差不多那就是可能不夠,這種事靠算哪能算得準的,說不定這過程中就有什麼意外急需用錢是吧?找銀行借錢也麻煩,你趕緊拿着。”

林建東還沒再開口,林建平又說:“算我們借給你的,你們以後幹大了再還給我們好了。現在就別在這客氣了,除了我們兄弟幾個,別家也借不出這些錢了。”

這是實話,眼下富裕的人家還不多,能大把往外借錢的更是少之又少。林建東屏氣思考片刻,想想資金充裕一些確實更方便,於是也沒再推辭,就把錢接下了。

拿了錢他又說:“你們自己手裡留了本錢的吧?你們的生意還得繼續往下做知道哇?沒事經常聯繫我,我給你們參謀參謀,咱也把生意往大了做。”

三兄弟齊聲:“放心吧,留着呢。”

他們現在已經扎穩根基了,也可以說早就做出一點門道來了。就算不能大富大貴,但以後的日子也絕對不會差到哪去。如果能像林建東說的做大,那當然更好。

兄弟四人就着這事,坐一起好好聊了一會天,時間差不多的時候便就散了。林建國和林建軍回自己家去,林建平那就是開個門回自己的房間裡去。

他媳婦楊慧正坐在牀頭抹手,身上蓋着紅被子,小聲問他:“三哥收了嗎?”

林建平去到她旁邊掀開被子坐下來,“收了呀,敢不收錘死他。”

楊慧被林建平逗得笑起來,抹完手把手收進被子裡暖着,笑着又問:“真的能帶我們木湖的繡娘都富起來嗎?能把咱們木湖的繡品帶出去嗎?”

林建平想了想,“應該是可以的吧,阿香姐現在可不是一般人啊。如果她都做不成的話,那更沒有別人可以了,那麼大領導人的眼光能有錯?”

提到寧香,提到那個大領導,楊慧眼睛裡全是亮光,盯着林建平說:“寧香姐姐現在是我心裡的第一偶像,她就是我這一輩子的榜樣,真的是太厲害了!”

楊慧夜是木湖鎮的人,但不是甜水村的。她也是個繡娘,平時在家都靠做繡品補貼家用。做過一些精細的高檔藝術品,但並沒有什麼名氣,就是個小繡娘。

自從寧香被偉人接見以後,寧香已然成了所有木湖繡娘心裡的偶像和榜樣。本來她們從沒覺得做刺繡有什麼了不起的,就是做散活賺點錢補貼家用而已。

但寧香用實際行動告訴了她們,刺繡做好了真的可以了不起。

以前她們只知道李素芬和周雯潔那些大師,她們都是蘇城有名的繡師,總覺得和她們之間是有距離的。但寧香不一樣,寧香以前也就是普普通通的鄉下繡娘。

她們在寧香的身上看到了希望,一種努力就能改變人生的希望。

林建平把楊慧的手拿出來捏一捏,笑着說:“你也加油,我支持你。”

如果寧香真能把木湖的刺繡給帶出去,那其他繡娘肯定會有更多的機會和發展空間,只要能做出好作品,那應該就能有不錯的未來。

楊慧衝林建平點頭,重聲應:“嗯!”

***

林建東收了三個兄弟給的錢,第二天就拿上行李回學校去了。到學校先曬被褥收拾一番,收拾好牀鋪,晚上抽出空拿包出去找了寧香和王麗珍。

過年就是要清閒的,寧香和王麗珍春節這幾天都沒做什麼事情,就是玩玩樂樂吃吃喝喝。集市上有人以後去逛集市,還往園林裡逛了兩天去。

今天兩人都想吃餃子,於是傍晚在家剁了餡和了面。然後剛坐下來擀餃皮,林建東過來了。對林建東也不必過分招呼,寧香只笑着說了一句:“回來啦?”

林建東時不時會來寧香這裡,到這裡也不當在外面,找地方把包放起來,去廚房洗了手就過來幫着一起包餃子。寧香記得他餃皮擀得好,直接把擀麪杖塞他手裡,讓他擀。

三個人便就一邊在桌子邊擀皮包餃子,一邊說些熱鬧開心的家常閒話。林建東因爲回了趟家,說話便比較多一些,都是在說村子裡的人現在是怎麼誇寧香的。

說寧香現在在村民心裡已經是了不得的大人物了,可以村裡講個幾代人的那種,大家但凡提起她的名字來,那語氣都是敬着重着的,根本不敢有半分的不尊敬,除了誇剩下的還是誇。

寧香聽了也沒什麼飄飄然的感覺,並不因爲別人的敬重而忘了自己是誰,只笑着說:“幸好我沒回去,不然得被拉到大隊部,跟村裡人講上一天的話。”

林建東聽得笑起來,“一天可不行,怕是不知道要講多少天,我回去的時候好些人在我家幫忙給阿四辦婚禮,我剛進門就被他們圍住了,敲着銅鑼說到天黑才讓我歇口氣。”

寧香和王麗珍都聽得笑起來,王麗珍說:“都是鄉下長大的人,誰見過這樣的世面呀,可不激動麼?就說這城裡人,那也沒見過這樣的世面,旁邊這些個鄰居也都一樣的,見着面就要拉住阿香說半天話,都想長這個見識,沾這個喜氣。”

三個人說這個話熱鬧一氣,寧香也全都是當閒話講的,並不真覺得自己有什麼了不起的。作爲多活過一輩子的人,保持清醒的頭腦並不難,什麼名利榮耀都不能衝昏她的頭。

說到底,她也就是個繡娘而已。

三個人說着話包完了餃子,餃子煮熟端上餐桌,倒上一點醋,拿起筷子仍是一邊吃飯一邊聊天。這樣熱熱鬧鬧說了一晚上的話,有對過去的回憶,也有對未來的暢想。

吃完飯以後,搭着手洗了鍋碗掃了地,林建東把自己從學校帶出來的包拿給寧香。寧香看到包裡裝的全是錢的時候愣了愣,片刻擡起頭問他:“哪來的呀?”

林建東道:“大哥二哥和四弟主動借的,知道我們需要花錢的地方多,給我們當啓動資金。你都拿去存起來吧,和之前說好的一樣,我需要用錢從你這裡支,只做公用。”

爲了方便以後辦事,年前寧香和林建東去銀行新開了一個賬戶,他們把各自入夥的錢都存在了這個賬戶上。錢由寧香來管,林建東需要的話就從她手裡拿。

寧香也知道他們手裡的錢算不上有多寬裕,既然是借來的,她自然就收下了。她平時賬目做得很詳細,借款也好入賬也罷,或者還有各項支出,她都記得很清楚。

等以後事業上了正軌有了盈利有了錢,再還回去就是了。

沒再多說什麼,寧香當着林建東的面把這些錢認認真真數了兩遍,確認好這包錢的具體數額,先收好鎖進櫃子裡,然後在自己的賬本上加上這一筆的借款。

把這筆錢交給寧香以後,林建東也沒急着走,沒再談說這筆錢的事情,只又坐着和寧香王麗珍說了會家常閒話,在差不多十點鐘的時候,起身回學校。

寧香出門送他一段,踩着石板路把他送到巷子口。

正月夜晚的風依然涼颼颼的,撩起耳邊的碎髮,在臉頰上掃出一點紅意。

到巷子口一起停住步子,林建東轉過身來看着寧香,沒有說再見的話,忽伸手把她棉衣的帽子勾起來,戴在她的頭上,看着她說了句:“挺冷的,快回去吧。”

寧香稍微愣了一下,翻眼往上看了一下自己頭上的帽子,又落下目光看向林建東。結果林建東已經轉身走了,這會還回了下下頭,笑着衝她又揮了揮手。

寧香站在巷子口沒動,就這樣看着林建東走遠,等他背影消失在夜色中,自己才轉身回家裡去。

巷裡有風,風冷拉一下頭上的帽子,手也塞進棉衣口袋裡。

手暖心也暖。

***

一九八一年始,寧香開始了自己在大學校園裡的最後一年時光。

而這一年開學她剛進校園,就發現自己也因爲上報紙的事,成爲了學校裡的大紅人。

報紙上的那篇報道,被學校以高亮的方式貼在了學校公告板上,光榮得不得了。

一瞬間寧香這個名字成爲東蕪大學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名字,歷史系更是徹底火了,所有人都跑來歷史系看她,走在路上甚至都有不認識的人衝她微笑打招呼叫學姐。

楚正宇的宿舍裡更是炸了鍋了,他的室友把他拉去公告欄前看報道,只說他:“你小子眼光夠毒的呀,難怪人家看不上你,人家這是幹大事的人呀!”

楚正宇又心酸又欣慰——你說眼光這麼好是幹嘛?!

而寧香宿舍和班級裡的同學,那更是炸翻了,都快把她捧到天上去了。尤其開學的頭一個星期時間內,幾乎每天都有人纏在她旁邊,問她這件事的各種細節。

寧香講都講累了,後來在張芳她們撲過來的時候,她會立馬捂住她們的嘴。

除了這件事,學校裡的生活仍然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略有不同的是,這一年的課業壓力變得小了很多,寧香平時不止學習和做刺繡,還抽空忙很多開店上的雜事。

當然開店上的雜事,大部分都是林建東在跑來跑去忙活。他這一年的課餘時間,除了給寧香繼續出畫稿,剩下的就全撲在開店做生意這件事情的準備工作上。

他準備好所有需要的相關資料,去商標局申請註冊了“寧香閣”的商標,並在多方瞭解以後,把其他類似的名稱也都申請了商標註冊,譬如“寧香堂”、“寧香院”“寧香”、“寧阿香”、“寧香香”、“寧一香”等。

商標註冊需要時間審覈,在商標局審覈的這段時間內,林建東和寧香沒有停下忙碌的步伐。林建東先去找店鋪,他看滿意了再帶寧香去看,寧香滿意以後,剩下的事情也都由他來交涉洽談,到最終解決所有問題辦完所有手續把店面租下來。

租好店面以後是裝修,這方面也是寧香和林建東自己找工人搞的。

兩人在這些方面全都不是很有經驗,有請教別人,也有自己的思考和摸索。於是這樣大事小事一件件忙下來,等到店面完全裝修好,已經到了下半年。

商標註冊成功也剛好花了大半年的時間,這樣摸索着用閒餘時間把一切準備工作做好,距離他們大四結束也就還剩一個多月將近兩個月的時間。

剩下這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寧香和林建東就沒有再忙別的,而是把心思全部放回到學習上面,打算先認真完成學業。畢竟馬上就要畢業了,學業也同樣重要。

而剩下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得很快,也就是眨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真正畢業的那一天。學校裡很多同學都分配了工作,而寧香和林建東把機會都讓給了別人。

拍完畢業照,吃完散夥飯,七七級所有學生收拾東西離開校園,懷揣着一腔熱情奔赴自己所需要去到的崗位上。有離別的不捨,也有終於可以大展拳腳的興奮。

在學校埋頭苦學四年,惡補了那麼多的知識,爲的可不就是這一天——走上社會走上工作崗位,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回報社會報效國家。

他們這幾屆大學生都是國家花錢培養的,從學費到生活費,多是國家出的錢,讀成後也有工作分配,甚至有住房分配,所以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報效國家報效社會。

正式離開學校的那一天,寧香和林建東並肩站在學校的大門外,看着大門上的“東蕪大學”四個黑色字,眼睛裡滿滿全都是留戀不捨。

想起四年前的初春,他們拎着行李從鄉下坐船趕過來,身上全都穿着新年上剛做的新衣服,帶着一身的樸素質樸,懷揣着對未來的無限嚮往,邁入這個大門。

那時候的興奮和激動,四年後的此時此刻,還記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