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厚黑教主傳(全書完)

傳到第八代上,出了一顆思想界的慧星,讀書窮理,好立異說,那便是以“面厚心黑”創立的李宗吾氏,這人自民國以來,已成四川的名人了。

我因避寇入川,得讀李氏的許多著作,由彼此通信,而得相晤識,而結爲好友,始盡知他的生平行事和言論思想,他並不是象外間所傳的虛妄怪誕,立意在驚世駭俗的人,他的爲人,既不面厚,也不心黑;但他偏偏提倡“厚黑學”,偏偏自稱爲“厚黑教主”,這種“反話正說”的作風,究竟是爲何而來?世人不必笑他罵他,應當先加以深切的反省纔是。釋迦並不應該入地獄,耶穌並不應該釘十字架,但釋迦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耶穌偏說:“凡不背十字架走的人,不配做我們的門徒。”這又是所爲何來?我們同樣應該加以反省的。至手李氏的談教育,談政治,談學術思想等,都是一本正經的立論;不過他的思想有些奇僻,往往發前人之未發,言近人之未言,於是一般傳統的學者,就罵他是旁門外道罷了。如今李氏已作古人,再不怕他放言高論了,可是他一生的行事,尚爲世人所不盡知,生前的言論思想,也有許多是被忽視的。我爲紀念這位亡友起見,不惜筆墨,作此厚黑教主傳,好教世人藉以評定他的功罪。

李宗吾氏,生於光緒五年正月十三日。“宗吾”二宇,不是他的原名,這是他後來一再改定的。他的名號幾經改變,當他幼年的時候,脾氣非常蠻橫,毫不依理,見者呼爲“人王”;他的父親就把“人王”二字,合爲“全”字,加上輩“世”字,名爲世全。算命先生說他命中少“金”,就加上金旁,成爲世銓,後來私塾先生又說他命中少“木”,並不少金,他也正嫌父親爲他命的名不好,便自己改名世階字宗儒,這是表示信從孔子的意思。二十五歲,思想大變,對於儒教頗不滿意,心想與其宗法孔子,不如宗法自己,因改名爲宗吾。他常說:“這宗吾二字,是我思想獨立的旗幟。”以後宗吾,字行,而世階的名字,就幾乎無人知道了。

宗吾兄弟七人,姊妹二人,在兄弟中,他是行六,三哥早死,其餘六房均得成立,他的父親命名爲“六謙堂”。除他一人外,兄弟皆務農,惟他的七弟後來開機房,略具商業性質。宗吾是相信遺傳和胎教的,他說他之好讀書,是決定在先天的,因爲生他的那幾年,正懸他父親閉門讀書的時候。並且他還引蘇氏父子爲證,他說:“世稱蘇老泉二十七歲,才發奮讀書。考老泉生於宋真宗祥符二年乙酉,仁宗明道二年乙亥滿二十七歲。蘇東坡生於丙子年十二月十九日,蘇子由生於已卯年二月二十日,他們兄弟二人,正是老泉發奮讀書時代生的。歷史上二十七歲才發奮讀書的,只有老泉一人,生出二位文豪;四十歲才發奮讀書的,只有我父親一人,生出一位教主,豈非奇事。東坡才氣縱橫,文章豪邁;子由則人甚沉靜,好黃老之學,所注老子解,推之古今傑作。大約老泉發奮讀書,初時奮發踔厲,後則入理漸深,漸爲沉靜,故東坡子由二人,稟賦不同。我生於我父親發奮讀書的末年,故我性沉靜,喜老子,頗類子由;惜我生於農家,爲學不得門徑,未免有愧子由了。”他說他的奇怪思想,也是稟自他父親,實則他家一連幾代,性格都有點特殊。我們先追溯到他的曾祖說起,來剖視一下他的血統看看。

宗吾的曾祖,名求枋,性格異常嚴肅,雖是一個開染店的老闆,可是道貌岸然,無人不敬畏他。凡族親子弟,應衣冠不整者,酒醉者,如果走到他的店門,立即屏氣斂容,不敢徑過。但他對人並無疾言厲色,仍是具有一副慈祥溫和的態度。生平從未作過虧心事,享壽七十歲。臨死之前,命家人捧手進巾,自浴其面,帽微不正,手自整理,然後憑几而卒。

宗吾的祖父,名樂山,一生務農,曾耘小菜出售;暇時販油燭及草鞋,沿街叫賣。身形魁偉,性情樸素。上街擔糞,有人和他說話,他必站立對答,糞擔在肩上,不知放下。遇狡猾的人,就故意拿他開心,久談不止,他便左肩換右肩,右肩換左肩,引得滿街人捧腹大笑。他於晚飯後便睡,及至家人就寢時,他已睡醒了,以後即不再睡。睡熟時,呼亦不醒,如呼“強盜來了!”即驚然而起。他於晚睡之後,即整理明日應賣小菜,整理完了,便手持一杆,往守菜圃。菜圃臨近大路,賊人偷東西從此經過的,往往被他奪下,交還失主,所以賊人非常怕他,常常繞道而行。家中平日是捨不得吃肉的,到了年終,他才割肉十斤,準備醃起。自己持刀修削邊角,削下來的約有半斤,便命他的妻子拔蘿蔔作湯,並切切囑他:“大的留着出售,小的留着長成,須擇一窩雙生和破裂不能賣的,才撥來。”他的妻子找遍了圃中,不得一棵,他才忍痛允許拔來使用了。湯熱,他親自持勺,盛入碗內,又倒入鍋中,再盛再倒,再倒再盛。他的妻子問道:“你這是幹什麼呢?”他說:“我想分給家人和工人,苦於不能公平和普遍啊!”這事過於不久,便一病而死。他的妻子割肉一方,獻於靈前,一見即痛哭,自語“淚比肉多”!又因痛惜不已,即取他生前所用扁擔珍藏起來,並且說:“後世子孫如昌達,常用紅綾包裹,懸掛在正堂樑上,永留紀念!”據說這條扁擔經他的子孫保留到民國九年,竟被賊人毀了。他的妻子曾氏,是高山寨富家的女兒,出嫁以後,終年陪着丈夫操作,挑水擔糞,從無勞怨。有時歸寧,看見貓犬剩餘的食物,即暗暗想到,我家怎能得到這樣的剩飯的食物?宗吾幼時,聽到他的父母屢次述及此事,告誡他們兄弟說:“先人這時窮困,這般勤苦,一食之難,竟到如此地步,做兒孫的千萬不可忘記啊!”

宗吾的父親,名高仁,宇靜安。他原是在外學生意的自父親去世後,便爲家農,與他的妻子共同操作,終日勤勞的情形,一如他的父母。常常取出他的父親遺留的扁擔,以作警戒,因而家道漸裕,得以購置田產。不幸在四十歲上,因勞致疾,醫生警告他說:“趕緊把家務丟了,安心靜養,否則非死不可!”他便把家務完全交付給妻子,自己專心養病。三年之後,始得生愈。他在養病期間,纔得到看書的機會,先尋到三國演義、列國演義等書來看,以後就看起四書講章來,他一看再看,於是從中就看出道理來,便是“書即世事,世事即書。”

他後來只看三本書,其他各書全不看了。哪三本書呢?一是《聖諭廣訓》,這書是乾隆所頒行天下的,後附朱伯盧的治家格言。二是《劌心要覽》,還只是看全書中的一本,中載司馬光及唐翼修等名言,他呼之爲格言書。三是楊繼盛參嚴嵩十惡五好的奏摺,後附遺囑(是椒山赴義前夕,書以訓子的,所言皆居家處事之道)。此外還有一本三字經註解,信不常看。就是那三本大書中,還只有前二書是他手不釋卷的。臨死前數日,猶閱讀不忍放下。他常說:“書讀那麼多幹什麼。每一書中,自己覺得那一章好,即把他死死記下,照着去行;其餘不合心意的,就不必看了。”

他最愛高聲朗讀的,在《聖渝廣訓》中,有這兩句:“人不知孝父母,獨不思父母愛子之心乎?”在《劌心要覽》中,有這幾句:“貧賤生勤儉,勤儉生富貴,富貴生驕奢,驕奢生淫俠,淫佚又生貧賤。”

他讀書固然是如此之少,而平生從未寫過一個字,尤其稀奇。當宗吾七八歲時,發生一件急事,他父親叫他拿筆墨來,等他拿來了他父親又說不寫了。但是宗吾偏說:“我的奇怪思想是發源於我父,讀書的方式,也取法於我父。”這事,久後當加以證明。

宗吾的父親自大病之後,即不敢再作笨重的工作,不過偶爾扯扯甘蔗葉,或種胡豆時蓋蓋灰罷了。但有暇即看書,自然是他心愛的那幾本書,每當工人到田裡工作時,他便攜着煙竿,或火籠(一種烤火爐),挾着書,坐在田邊,時而同工人淡天,時而自己看書。他對於農事,異常內行,每晨必巡視壟—次,常說:“我睡在家中,工人在田間工作的情形,我都知道。”當家人從田間歸來,他常問:“工作人到何處了?”如果因末留心,對答得不確實,他便笑着道:“不要瞎說!”

他一生注重早起,他說曾讀過三個人的治家格言,都是主張早起的。朱伯盧雲:“黎明即起”;唐翼修雲:“早眠早起,勤理家務”;韓魏公雲:“治家早起,百務自然舒展,縱樂夜爲,凡事恐有疏虞。”因此,他雖不象他父親那樣早起,但他總是雞鳴而起,無一日獨斷,就是隆冬大雪,亦無不如此。

那時還沒有火柴,他每晨起來,便用火鏈敲火石,將燈點燃,遂以木炭生着火籠,溫酒獨酌,然後口含葉煙,一直坐到天明,這時,便將工人應做的工作,及自己應辦的事,一一規劃妥當了。所以他處理家務,都是有理有條;工人作工,時間也無片刻浪費。他怕工人起晚了,耽誤工作,而每晨呼喊他們,又覺得討厭;於是他把堂門做得很緊,一見窗上發白色,即把堂門砰一聲打開,工人自然也就驚醒了。

他因爲愛早起,好思考,所以生平與人交涉,無一次失敗。他常說:“凡與人交涉,必須將他如何來,我如何應,四面八方都想過,臨到交涉時,任他從哪面來,我都可以應付。”

當他病癒之後,鄰近有一宅院想賣給他,他也很想要,但是苦於索價太高,就故意對賣主說:“價錢太高,我買不起。”可是彼此勾心鬥角,牽牽連連,總不肯把事放過。鄰人怨他當買不買,聲言要到官府控告,他也不理;甚至把他家的出路掘了,他就由屋盾繞道而行,也不與人計較。結果,那庭宅院,還是賣紿與他,這時又生種種糾葛,他仍得到最後的勝利。

宗吾對我說,他的七弟世本,便是他父親與鄰人勾心鬥角時生的。果然世本爲人處世,精幹機警,後來他的父母死,哥嫂死,喪事都由他一人包辦,辦得條條有理。世本還對人說:“我無事,坐起來就打瞌睡;有事辦,則精神百倍。這幾年,幸而家中死了幾個人,還算有事可辦,不然這日子就真難過!”於是宗吾又據以證明他的遺傳及胎教說,他希望科學研究一下。他的父親死時,享壽六十九歲,那時已成小康之家了。

廣東人的祖宗紀念,鄉土觀念,以及團結的精神,是很強的。李家自到蜀以來,對於原籍的先人墳墓,和同族的安全,仍是深深地紀念着的。所以他們還派人赴粵掃墓,並慰問同族的父老子弟。在四川更是設有宗祠。宗祠的設立,據說是外省人來川,常被本地人欺凌,於是他們相約,凡廣東姓李的人家,成立一會,叫做,“捧捧會”,有來欺凌的,就一齊同他們拚命。以後有人說“捧捧會”是違法的,:才改立宗祠。

廣東人入川的,嫁女娶媳,必擇廣東人,偶爾破例娶本地女子,入門也必須學說廣東話。家庭及親戚往來,更要說廣東話,否則說叫賣祖宗。李家自潤唐到宗吾一輩,算來已有八世了;但他兄弟姐妹九人,都是和廣東人結親的。有這強烈的民族性格,再加以代代相傳的個性血統,假如我們相信遺傳學的話,則產生出一位賦有奇怪思想的李宗吾,這是不足爲奇的事。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1章 《厚黑學》導讀第22章 厚黑叢話卷四(1)第33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自序一第24章 厚黑叢話卷四(3)第26章 厚黑叢話卷五(1)第28章 厚黑叢話卷五(3)第11章 我對於聖人之懷疑第4章 厚黑經第1章 《厚黑學》導讀第10章 我對於聖人之懷疑(自序)第15章 厚黑叢話卷一(1)第26章 厚黑叢話卷五(1)第19章 厚黑叢話卷三(1)第41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之七 世界進化之軌道第10章 我對於聖人之懷疑(自序)第37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之三 宋儒言性誤點第21章 厚黑叢話卷三(3)第32章 厚黑叢話卷六(4)第20卷 厚黑叢話卷三(2)第36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之二 孟荀言性爭點第27章 厚黑叢話卷五(2)第14章 致讀者諸君第28章 厚黑叢話卷五(3)第45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之十一 經濟、政治、外交三者應採用合力主義第36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之二 孟荀言性爭點第32章 厚黑叢話卷六(4)第3章 厚黑學第38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之四 告子言性正確第26章 厚黑叢話卷五(1)第30章 厚黑叢話卷六(2)第30章 厚黑叢話卷六(2)第16章 厚黑叢話卷一(2)第45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之十一 經濟、政治、外交三者應採用合力主義第7章 做官六字真言第27章 厚黑叢話卷五(2)第5章 厚黑傳習錄第13章 厚黑叢話(自序)第5章 厚黑傳習錄第18章 厚黑叢話卷二(2)第6章 求官六字真言第5章 厚黑傳習錄第23章 厚黑叢話卷四(2)第7章 做官六字真言第32章 厚黑叢話卷六(4)第7章 做官六字真言第35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之一 性靈與磁電第42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之八 達爾文學說之修正第24章 厚黑叢話卷四(3)第14章 致讀者諸君第40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之六 人事變化之軌道第25章 厚黑叢話卷四(4)第22章 厚黑叢話卷四(1)第5章 厚黑傳習錄第17章 厚黑叢話卷二(1)第20卷 厚黑叢話卷三(2)第8章 辦事二妙法第46章 怕老婆的哲學第45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之十一 經濟、政治、外交三者應採用合力主義第9章 結論第15章 厚黑叢話卷一(1)第40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之六 人事變化之軌道第29章 厚黑叢話卷六(1)第39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之五 心理依力學規律而變化第37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之三 宋儒言性誤點第42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之八 達爾文學說之修正第15章 厚黑叢話卷一(1)第7章 做官六字真言第35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之一 性靈與磁電第19章 厚黑叢話卷三(1)第33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自序一第20卷 厚黑叢話卷三(2)第14章 致讀者諸君第8章 辦事二妙法第31章 厚黑叢話卷六(3)第8章 辦事二妙法第45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之十一 經濟、政治、外交三者應採用合力主義第39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之五 心理依力學規律而變化第4章 厚黑經第37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之三 宋儒言性誤點第42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之八 達爾文學說之修正第18章 厚黑叢話卷二(2)第29章 厚黑叢話卷六(1)第2章 緒論第36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之二 孟荀言性爭點第11章 我對於聖人之懷疑第5章 厚黑傳習錄第35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之一 性靈與磁電第24章 厚黑叢話卷四(3)第34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自序二第35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之一 性靈與磁電第37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之三 宋儒言性誤點第15章 厚黑叢話卷一(1)第25章 厚黑叢話卷四(4)第40章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之六 人事變化之軌道第31章 厚黑叢話卷六(3)第17章 厚黑叢話卷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