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細雨閒花靜無聲上

後宮甄嬛傳二十六、細雨閒花靜無聲(上)

午後的陽光已有未漸漸漫生的熱意,透過窗紗映進頤寧宮,“六合同春”格花長窗的影子投在地上,淡淡地似開了一地的水墨櫻花,

太后瞥我一眼,道:“淑妃,哀家一直分外憐惜你,只是看看如今你把哀家給你的這份憐惜弄成什麼了,”

太后一向對我垂憐,顧及着我生下了皇子,又有兩個帝姬在膝下,從來還是十分客氣,即便是皇后被幽禁,即便我因着皇后的幽禁暫攝六宮事,也從未見過太后這樣疾言厲色,

我大爲惶恐,慌忙跪下道:“臣妾不知錯在何處惹太后這樣生氣,請太后明示,”

太后也不叫我起來,只說:“你一向聰明伶俐,哀家也喜歡你這份聰明伶俐,只是你也別太伶俐過頭了,”她鬆一口氣,道:“你的侍女浣碧入了族譜嫁與六王作側妃,你的幼妹玉嬈嫁爲九王正妃,一家子榮宗耀祖,你還這樣貪心不足,慫恿了你兄長去引誘慧生,慧生年幼無知,滿心天真,焉知你兄長用了什麼手段,把她引誘得一心一意只要嫁你兄長……”她沒有說下去,只含怒望着我,

我原本還垂着頭目瞪口呆聽着,等聽到太后辱及哥哥,腦中“嗡”地一響,血氣直涌到頭頂上去,

我尚未出聲,真寧一向溫和的面龐已經是滿面愁容,向我道:“那孩子簡直像着魔了一般,前天夜裡突然來求母后,說要求一位郡馬,慧生入京後從來沒認識什麼男子,孤以爲她是回心轉意看上了那位狀元或是探花,誰知她竟說是淑妃的兄長,”她停一停,緩了緩神氣道:“母后當即就生氣了,一口回絕,孤聽母后說起才知道,你兄長年過三十也罷了,還是娶妻生子過的,慧生若嫁過去,豈非,豈非……”

太后銀絲微亂,只用一枝赤金松鶴長簪挽住了,沉聲道:“豈有翁主做人續絃的,實在是天大的笑話,”

白瓷戧金蓋碗裡茶色如盈盈青翠的一葉新春,茶香嫋嫋,然而真寧握着茶碗的手指輕輕發顫,“可是慧生自幼主意極大,母后不肯,她也不爭,只是這兩日減了飲食,每日悶聲不響,人也憔悴了,孤這個做母親的,,,淑妃,你也做母親的人,你該明白,”

太后怒氣不減,淡淡道:“甄珩好大的福祉,淑妃好大的心胸,甄氏一門好大的榮耀,若你兄長真娶了慧生,你家一門富貴,與皇家姻緣根深蒂固,豈非你就要踏上皇后寶座了,”

“太后息怒,”我跪在金磚地上,膝蓋隱隱作痛,我心頭一硬,擡頭道:“太后說的對,這門婚事不僅太后不滿意,臣妾也反對,臣妾不贊成這婚事並非因爲臣妾想洗去太后所說‘踏上皇后寶座’的嫌疑,臣妾本就無意於此,臣妾反對,是因爲不能亂了血親輩分,論輩分,臣妾是翁主舅母,臣妾的哥哥也長翁主一輩,翁主若嫁與臣妾兄長,臣妾是該稱呼‘嫂子’好還是讓哥哥稱呼臣妾‘舅母’好,這門姻緣斷斷不合適,且臣妾的兄長自妻室薛氏離世後一直無意再娶,所以太后亦不必多慮,珍重鳳體要緊,”

太后沉着臉看着我,“你真這樣想,”

我俯首,“是,因爲此事只是翁主向太后提起,臣妾兄長前幾日才第一次見到翁主,且臣妾與德妃和兩位帝姬都在,怎會引誘翁主,此事臣妾兄長尚一無所知,所以太后如何反對,臣妾都不會有異議,”太后這才默然,我抑制住心頭怒氣,忍氣請安告退,

兩日後真寧來柔儀殿看我,她憂心如沸,道:“慧生很是執意,”她苦笑,“都怪我寵壞了她,”

我與她對坐,溫和道:“長主大可把我兄長思念亡妻之事告訴翁主,或許翁主會死心,”

真寧嘆息道:“孤何嘗沒有這樣做,但是慧生更加執着,她覺得你哥哥情深意重,”

我愕然而笑,“哥哥對嫂嫂情深意重,但未必也會這樣對翁主,”

真寧以手覆額,很是煩惱,“慧生不這樣覺得,”

我慢慢啜飲着杯中清茶,沉吟片刻,笑對真寧道:“其實我很羨慕公主,”

她“哦”一聲看我,道:“怎麼說,”

我道:“公主可以只有駙馬一人,而我卻要與衆人分享皇上,”

她失笑:“淑妃的話聽來真心,后妃之德講求不怨不妒,淑妃何出此言,”

我微微嘆氣:“與夫君一心一意相對是所有女子的心願,我是常人,亦不例外,”

真寧公主笑容漸隱,道:“其實孤亦慶幸自己是公主,才能比旁人過得略太平些,”她看住我:“孤明白,只有真心在意一個人纔會在乎是否要與別人分享他,”

“所以,”我看着慈母憐愛的雙眸,“翁主應該明白,我哥哥心中思念嫂子,翁主若與哥哥成婚,無形之中亦要與人分享他……”

“淑妃,你說得不對,”我的話尚未說完,慧生已一腳踏進柔儀殿,她步履飛快,明快的湖水藍錦衣拖曳掠過光滑地面,人已經走進內殿,只餘身後一簾明珠在颯颯晃動,她疾步走到我面前,氣息未平,“我喜歡甄珩並非他曾經有赫赫戰功,也不是可憐他曾經受過的苦,你們都以爲我年紀還小什麼也不懂,其實我都懂,那日在城樓上望見他,我便覺得他與衆不同,我也聽說他對薛氏的深情,我在宮中看得明白,滿朝文武心中只有富貴前程,舅父後宮有那麼多女人圍着,誰知真心深情爲何物,我心裡其實很羨慕平陽王夫婦深情相許,所以格外覺得甄珩難能可貴,他心裡思念薛氏,爲什麼我不能陪着他一起撫平他心中傷痛,”

“慧生,你越來越不懂規矩,怎可對淑妃大呼小叫,”她放緩了聲氣,柔聲道:“即便如你所言,甄珩難能可貴又如何,他心中思念他的亡妻,你即便嫁與他也是十分不值,”

“母親,”慧生一雙妙目瞪得滾圓,因着朦朧的淚意愈加寶光流轉,“什麼值與不值,難道我嫁與一個狀元就值得麼,若我不喜歡他,餘生與他一起度過纔是最大的不值,以母親和外祖的想法,我是長主之女尊貴無比,其實嫁與任何一人都是不值,都是下降屈就,那我何不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甄珩年紀是比我大許多,又曾娶妻生子,還對亡妻念念不忘,那又如何,若我喜歡纔是真正值得,”

慧生是未出閣的少女,這一番話說得自己滿面通紅,終於忍不住落下淚來,真寧氣得發怔,“慧生,你滿口胡言什麼,女兒家說這些話也不害羞麼,”

慧生用力拭去淚痕,倔強道:“我是真心話,有什麼可害羞的,”

真寧欲要再勸,只聽一陣擊掌之聲,有一把沉穩男聲朗聲讚道:“說得好,不愧是朕的外甥女,”

我轉首去看,正是玄凌,今年較往年熱得早,玄凌下朝時換過了絳色團龍暗花夾紗常服,笑吟吟立在殿門前,

我忙屈膝向他請安,他一把扶住我笑道:“幸好今兒下朝就過來了,否則錯過了咱們慧生一番宏論,”他笑得爽朗,“這話放到朝堂上去說,準叫那些迂腐老兒羞得自嘆不如,”

慧生不好意思起來,“舅父笑話我,”

真寧半沉了臉,看着玄凌道:“母后也不允准,皇上該好好勸勸慧生,”

“勸,”玄凌單薄的脣線帶着疏離的微笑,連着兩道英氣入鬢的劍眉亦微微揚起如飛羽,他在窗下坐了,笑道:“慧生的事朕也有耳聞,倒叫朕想起幾年前淑妃回宮的事了,”他含笑看着真寧,“皇姐覺得淑妃爲人如何,”

真寧頷首讚道:“不錯,堪爲皇上賢內助,”

“是,事情不到發生誰也不知結果好壞,譬如朕當年執意要接淑妃回宮,太后不允,連羣臣亦有極大非議,認爲淑妃不祥或者狐媚惑主,誰也不知淑妃入宮後會產下皇子爲朕將宮中一應事打理得妥妥當當,當時衆人反對,朕想哪怕淑妃回宮後無福產下咱們的孩子,哪怕淑妃回宮後嫉妒妄爲興風作浪,可是朕彼時只想她回宮與朕廝守,若爲了那些無謂的可能會發生之事而放棄,朕會覺得十分可惜,”

我心中頗爲動容,擡頭,正迎上他溫和而灼灼的視線,不覺莞爾一笑,“皇上的意思是……”

他執過我的手,“朕的意思是爲人父母常懷百歲憂,不如由慧生去吧,”

我微弱地反對,“可是臣妾的兄長……”

“他總要再娶的是不是,”他溫和道:“與其到時奉父母之命再娶一個毫無感情之人,不如慧生,終究,慧生是喜歡他的,此事,於你哥哥並無害處,”

真寧嘆氣道:“皇上,我也罷了,只怕母后要動氣,”

他溫言道:“母后生氣是因爲太過心疼慧生與皇姐,所以,只要皇姐與朕一同去勸解,母后是會答允的,”他停一停,舒展的眉毛輕輕攏起,“母后心疼子孫,自然樂見子孫心滿意足,皇姐與朕一起去吧,”

真寧溫柔地嘆息一聲,伸手愛憐地撫摩慧生面頰,“你自己願意,不要後悔就是,”

玄凌淡淡一笑,起身道:“自己所求,無言後悔,”慧生用力點一點頭,笑顏燦若春花,玄凌伸手撫一撫我的臉頰,輕聲在我耳邊道:“你給朕一次補償你兄長的機會,也勸他放開懷抱,慧生是個好孩子,”

我深深吸一口氣,望住他,道:“好,”

許是因爲太后對子孫的憐憫垂愛,許是因爲玄凌的勸說打動了太后,總而言之,賜婚的聖旨下來時,衆人都緩了一口氣,

哥哥負手立於斜陽之下,看着紫檀桌上織金聖旨,無奈微笑,“彷彿我每一次婚姻都由不得自己,上次是你爲我選了茜桃,這次是皇上爲我做主娶承懿翁主,是半點由不得自己,”

我頷首,“的確萬般不由人,”我擔心不已,“哥哥,翁主千金之軀難免嬌慣些,是要委屈你了,”

哥哥輕輕拍一拍我的手,安慰道:“我懂得,甄氏滿門,你和玉隱、玉嬈已經分擔了許多,我這個做兄長的不能袖手旁觀,”

姻緣如此不由人,出身世家的我與哥哥如何不知,有一個萬事圓滿的玉嬈已是極不容易了,

庭前,有落花簌簌,我款款伸手爲他拂去袖上的一瓣深紅落花,勝春已過,彷彿昔年一段小兒女的繾綣時光也被拂去了,

哥哥離去良久,我只是佇立風中,柔軟的風貼着我柔軟的髮絲輕輕拂過,心境也跟着這樣忽暖忽涼,起伏不定,

槿汐輕輕爲我披上一件茜紗披風,柔和道:“再這麼站着,娘娘怕是要感染風寒了,”

我輕輕點點頭,“太后其實並不喜歡這門婚事,也不願甄家權勢越來越顯赫,只是不願拂了兒女之心罷了,”

槿汐白淨的面容微含愁雲,“太后爲保朱氏榮華,自然不喜歡甄氏獨大,既然這門婚事已定,娘娘也要想想法子如何不爲太后所忌,否則娘娘的日子不會好過,”

足下絲履踩着芬芳落花,我一步步緩緩走出未央宮,

有得到,必須以付出換取,這是人之常理,

恰如此刻我伏於太后面前,心情不再是如常的坦蕩與平和,我再次叩首,聲音輕而堅決,“臣妾感激太后願意成全翁主與兄長之心,臣妾也不願意甄氏因外戚之功顯赫於朝廷,爲避權位偏移,後宮人心浮動,臣妾願意交出攝六宮事之權,”

“交出攝六宮事之權,”太后斜臥在描金赤鳳檀木闊榻上懶洋洋飲着茶,榻上的暗紫錯金錦被映得太后臉色蒼白如素,蓬鬆的髮髻後的金絲雙龍戲珠萬壽簪顯得格外沉重,彷彿幾欲不支就要墜落下來,唯有耳垂上的三連祖母綠金耳墜在燈光下閃着幽暗的光芒,疲倦之下仍不失深宮之主的風韻,她擡起沉重的眼簾看我一眼,“那麼淑妃認爲誰可接手協理六宮,”

我沉吟片刻,緩緩數道:“貴妃與德妃慣熟宮中事宜,多年來也曾協理宮中事物,想來能得心應手;貞妃沉靜細心,也能事事妥當;欣妃心直口快辦事爽利;蘊蓉秀外慧中心思敏捷,又是出身大家行事果斷,更是可造之材,”

“是麼,”太后微微揚一揚下巴,孫姑姑上來揉着她的肩膀,須臾,太后露出舒適鬆快的心情,闔目道:“德妃與貴妃哀家自然放心,只是貴妃多病也無力可知;貞妃與欣妃可成小就斷不成大器,都不是可以獨當一面之人;至於蘊蓉……”太后沉吟良久,終究以一聲輕哼相對,“這隻鳳凰恐怕要飛得遠了,”

我心中一驚,背脊上一陣發涼,竟已驚出滿身冷汗,宮中傳言雖多,但從不敢傳到太后面前,可是太后如此長年臥病,竟能將這些事知曉得一清二楚,孫姑姑輕緩地爲太后捶着肩,口中慢條斯理道:“德妃溫厚些,若莊敏夫人與之共同協理六宮,未必能聽德妃的意見,終究夫人還年輕些,”

太后溫和地拍一拍孫姑姑的手,微微擡起滿是皺紋的臉龐,“你不必以暫攝六宮之權來換取哀家放心,哀家這顆心從未放下過,無謂再一直操心,”太后支起身子,端坐榻上,“淑妃一向聰明,哀家不妨與你打開天窗說亮話,皇后怎麼被幽禁你與哀家都心知肚明,後位不穩難免宮中嬪妃人心浮動,淑妃你未必不敢打皇后之位的主意,旁人比你更熱衷的也有的是,你交出權位自然可讓哀家暫時放心,可恐怕接下來哀家會更多憂心,”太后緩一緩氣息,“哀家也把話明明白白告訴你,皇上有生之年,絕不能廢后,你動不得這樣的主意,旁人也不行,”

我暗暗屏住氣息,“臣妾明白太后的苦心,後位不變後宮才保得住平安,”

太后冷冷睨我一眼,“你明白就好,”她停一停,“後位不變,攝六宮事之人不變,眼前出不了大亂子,”

我再度叩首,“太后教訓的是,”

她緩緩背過身去,留給我一個冰涼而筆直的背脊,“皇上說的對,不過是郡馬而已,”她揮一揮手,“你退下吧,”

第28章 澄江一道月分明(上)三十五熊咆龍吟殷巖泉第12章 嫁娶不須啼第34章 雙生第33章 愛怨結第32章 江山第11章 巴山夜雨時第8章 驚鴻宛轉掌中輕第38章 同心三十九西風愁起綠波間第37章 明月昭昭第10章 杏第13章 正是新承恩澤時第24章 驚鴻(上)第12章 三春暉五十人生長恨水長東第10章 閒庭桂花落第27章 逆風如解意第6章 兩茫茫第23章 丁香結第5章 故人來(下)第22章 娥眉不讓七風送宮嬪笑語和第17章 風彌霜落掩平生第15章 誰家花開驚蜂蝶第39章 顧佳儀第3章 棠梨第20章 蕭閒往事五十四十年生死兩茫茫三十昨夜秋風入漢關七風送宮嬪笑語和第21章 欲將心事付多情二就中更有癡兒女二十七細雨閒花靜無聲下二十七細雨閒花靜無聲下四十九瓦礫明珠一例拋第25章 清平調第11章 桃花流水去第13章 絕代有佳人十二玉樹瓊枝作煙蘿下第25章 驚鴻(下)第36章 情疏跡遠只香留第5章 蜜合香二就中更有癡兒女第29章 金風玉露(上)三十一良心之外誰人知第12章 侍兒扶起嬌無力三十六迷花倚石忽已暝第29章 寒鴉(上)二十二誰話塵煙綺年事第15章 浣碧四十彈着飛鴻勸胡酒八兩處沉吟心自知二十一久行月影成迷夢三十九西風愁起綠波間第30章 寒鴉(下)第23章 藍田日暖玉生煙(下)第14章 流言風霜擾紛紛第12章 成璧第37章 明月昭昭第12章 嫁娶不須啼第16章 情牽五沉香亭外倚欄杆第36章 陌上花第12章 三春暉第36章 舊歡如夢第14章 流言風霜擾紛紛第36章 情疏跡遠只香留第19章 君心半夜猜恨生第13章 霜冷匝地起第16章 情牽四十五天教心願與身違五十四十年生死兩茫茫二十五似曾相識燕歸來下二十三前盟今約共宜休第19章 再相逢第23章 丁香結第17章 舒痕膠第14章 慶嬪周珮二十二誰話塵煙綺年事五十二換香餘恨人斷腸第16章 遲遲鐘鼓初長夜(下)第17章 殺機初現(上)第20章 風箏誤第15章 嬛嬛第15章 浣碧第12章 成璧第26章 靜日玉生煙第7章 負卻當年鸞錦書第23章 丁香結第21章 花落三十九西風愁起綠波間六奼紫嫣紅開遍五十一臥聽南宮清漏長第10章 青裙玉面如相識第6章 絃斷無人聽第21章 子夜歌三十四惱亂層波橫一寸第12章 安得朝陽鳴鳳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