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 歡喜

096 歡喜

走到門口的黃嬤嬤聞言回過頭來:“姑娘自有姑娘的主張,不許多嘴。”

劉氏如何向華氏索要錢財黃嬤嬤是看在眼裡的,劉氏走後她也默默地自省了一陣,而後竟也嚇出了身冷汗,如果不是沈雁事先提點,她壓根就看不出來劉氏的用心,必然也會如同華氏一般,恨不能把家底掏出來換得沈宓的自由身。

她不知道沈雁究竟是如何窺破劉氏的動機的,但是從她走出來讓劉氏立字據的那一刻她開始知道,她曾經把華氏視爲半條生命的那顆心,居然也已經悄然在向沈雁靠攏。

沈雁給她一種比華氏更圓滑機敏的感覺,她心裡隱隱有種喜悅,這位近來常有出人意料之舉的二姑娘,興許會改變華氏在沈家的處境。她雖然不知沈雁究竟如何打算,但她既然能夠算得到這步,又豈會容得劉氏輕易逃脫?

沈雁聞言果然笑了,她捧起茶道:“有了那三萬二千兩銀票,這事哪裡還用得着我們出手?她給自己挖了那麼大個坑,明日你們就給我睜大眼仔細瞧着,看她怎麼被人填土活埋就是了!”

青黛她們都雀躍起來。

沈雁算了下劉氏前後從華氏手上訛去的銀子總計三萬二千兩,她跟龐氏以及吳重在營房裡分贓時這是顧頌派去的護衛親眼所見,至此劉氏的陰謀已經是罪證確鑿,如此推斷,前世華氏失去的那筆遠遠多過三萬兩的嫁妝私己,確實是落入劉氏之手。

沈宓在臨終前說,他的案子是有人設局,如今想來這個人,正就是劉氏無疑!

劉家雖然背景不深厚,可想想動輒就是十來萬兩銀子的誘惑,誰又經受得起?頂着沈家少奶奶的名頭,只要她把這誘餌拋出去。必然會有許多像吳重這樣的人願意鞍前馬後的效勞。她先是設計沈宓入獄,而後再以昨夜這法子向華氏套錢,華氏相信她是自己人,自然願意傾盡家底了。

而她後來之所以與沈宦一道赴了外任,想來也是怕留在京師夜長夢多而敗露,以至於後來沈宦數年後回京,沈宓對三房的態度前後判若兩人——在那些年裡,他必然也追查過華氏的死因,那麼巧的那些事,能夠坐上吏部侍郎之位的他不可能不去查這筆帳。

而當他查到了真相之後。他卻又無法復仇,華氏是他的妻子,同時沈宦是她的弟弟。假若把劉氏繩之以法,他豈非又害得沈宦的家庭支離破碎?

沈雁想,難道是當時沈宓顧及了兄弟情義,所以才放過了劉氏?

可這麼一想,她又有些不甘心。

她明明是他們的親生女兒,可爲什麼她的性子跟他們倆一點都不同?華氏急躁率直常常不顧一切,沈宓雖然有大智慧卻又太過重情義。如果她是沈宓,比如說她眼下已經拿到了劉氏貪圖華氏私財的證據,她便是絕不會放過她的。

常言說兔子不吃窩邊草,劉氏這叫什麼行爲?

而前世既然有人知道了她的罪行還替她遮瞞。這與同謀又有何異?

所以在報復劉氏的事上,她是絕不會手軟,也絕不會顧及到三房別的人的感受的。既然大家都興自私自利,她又不是學不來。

翌日的太陽在虛驚乍平中升起。

二房裡這邊虛驚過後倒是很快又恢復了平靜。華氏尚且還不知道她的財產分文未少,對她來說不過是銀庫裡少了三萬兩銀子,而這遠遠也比不上沈宓能夠平安常在來的珍貴。

沈宓卻十分愧疚着自己讓華氏憂急不堪。回府之後見了華氏便要下跪,被華氏喝斥了一頓。當然這些事情外人並不知道,但沈宓暗地裡總不忘想法子要給華氏把那三萬多兩銀票討回來,這兩日面上陰陰鬱鬱地便不用提。

而即使這一夜進進出出沒有一個人說出沈宓究竟出了什麼事,可是這樣頻繁的出入總歸讓人驚奇,於是很快各房裡都收到消息說二房裡昨夜似乎不大太平。

這番蹊蹺當然也落入了長房沈弋與母親的眼裡,在無人的時候母女倆對此又是一番周密的推測,但推測來推測去,以她們過人的頭腦也着實猜不透這裡頭有着多麼深的水。

自然四房裡也收到了消息。陳氏躺了幾日,如今已經病好下牀。沈宣雖然與她恩斷情絕,但總歸還有個沈莘與她貼心貼肺。爲了兒子,她也不得不打起精神往下過。大不濟就當沈宣死了,季氏沒了沈憲,不也照樣活得光采麼?

聽說二房裡事出得蹊蹺,她便也讓人打聽了打聽。

再來說劉氏這邊,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片天地了。

自打回了府,她便揣着那九千兩銀票一夜不曾閤眼,心裡的興奮與激動像潮水般襲來,這一夜一早幾個時辰裡,已然幾次都忍不住要暈過去。

九千兩對於華氏這樣有錢的人家來說不過九牛一毛,可是對於戰亂中長大,又清貧地度過了少女時期,就連婚後手頭寬裕了些卻仍還要貼補孃家的她來說,已經算得上一筆鉅款了。

有了這筆錢,她大可以撥出一半來留着存做私己,另一半拿來置下兩間鋪子,先圖有些進帳,然後積累得多了再逐漸購置。沈家家底雖然豐厚,可沈家二老如今看上去十分康健,沈觀裕更是長年不近藥石,想要盼着分家還有些年數,而如今手上有了這筆錢,她終於可以緩緩氣了。

她心裡揣着這份激動,以至於去到上房時也平靜不下來。給沈夫人佈菜,她筷子伸到了湯碗裡,給她沏茶,她拿了素日沈觀裕才吃的毛尖。沈夫人皺了眉,就連季氏也忍不住出了聲:“三弟妹今早是怎麼了?怎麼神思恍惚的?”

劉氏連忙穩住心神,纔要出聲掩飾,陳氏卻忽然看了眼旁邊的華氏,說道:“聽說昨兒夜裡三嫂天亮纔回房,半夜裡還與二房的人出過府,想必是沒睡好。不知道二嫂屋裡究竟出了什麼事,把三嫂也給驚動了?”

陳氏往日與劉氏最爲要好,但這次伍姨娘死在琳琅手裡,結果害得她與沈宣之間關係徹底崩裂不說,還賠上林嬤嬤一條命,她對三房也開始硌應起來。當然這也怪不上劉氏,所以就是再硌應也有限,比如眼下這話她就真沒存什麼壞心眼。

如果一定要有什麼心眼,那也該是針對華氏,不是嗎?

華氏冷冷朝她掃了眼,垂眼輕吹着手上的熱茶。她如今已不如從前那般急躁了,因爲沈雁說過,她們不值得她放棄華家姑奶奶的體面。她的暴躁衝動,只會給她們徒增笑話而已。

華氏不說話,陳氏就有些無趣。

沈夫人也對這話題關注起來,她放了茶,望向劉氏。

劉氏只覺心頭砰砰狂跳,但是還好,因爲事先早就預料到沈夫人會問起,於是也看了眼華氏,儘量輕鬆地道:“昨夜二爺出去飯局,我見二嫂獨自在房裡望門,便就陪着坐了會兒,後來我孃家弟妹派人來說我母親忽然暈倒,我見太太已經歇下,便就擅自回府了一趟。”

爲了掩飾過去,她不惜連自己的母親都給詛咒。暗地道了聲罪過,她平靜地捋了捋袖子。

陳氏看了眼季氏和沈夫人,默下來。

沈夫人並不是大羅神仙,她萬萬猜不出來這裡頭還有這麼大的貓膩,爺們兒出去喝酒晚歸併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劉氏孃家有事回去看一眼也不算犯規矩,但是既然她提到這裡了,她便不由問起:“親家太太有無大礙?”

劉氏道:“多謝太太惦記,家母早年患上眩暈症,是老毛病了。”

沈夫人嗯了聲,讓素娟揀了包丹蔘和五味子等活血通筋的藥材着人送去劉府給劉老夫人,然後側臉看向華氏,問道:“老二昨夜跟誰喝酒?”

華氏頜首道:“與顧世子還有盧志頤一道。”

沈夫人點了點頭,沒再說什麼。

劉氏跟沈夫人道了謝,擡起的兩肩微微松下去,而接過素娥手上的抹額替她戴起來。沈夫人有頭疼的毛病,秋風日漸涼了,她開始需要這個。

纔將抹額的搭扣扣上,秋禧走進來,“三房的秋滿來了,說是劉府裡來了人傳話,請三奶奶回劉府。”

劉氏手一頓,劉府來人,必然是奉了龐氏的吩咐。算起來劉普這個時候已經回來了,按說本應他親自登門向她這個姐姐來回話,怎麼如今反是派人來請她回去?

她不由自主站直身,攏手立在堂下。

堂上有片刻的靜默,好在先前她已經提到過劉母昨夜突然病倒的事,沈夫人默了默,便就蓋了茶碗說道:“定是你母親有什麼不適,她拉扯你們姐弟到這麼大也不容易,你這就回去瞧瞧吧。若是缺什麼,再來與我說。”

沈夫人對各房兒媳關起門來如何態度是一回事,親戚之間該有的禮數她從來不會失漏半點。

劉氏謝過告退,回房加了件披風,又特意把壓箱底的一枝鏍絲銜珠大鳳釵插上,然後才乘車出門。

ps:這幾天在鄉下,麼麼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