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薛向留下

國光同志是政務院一號,在現行體制下,幾乎是總攬朝政的宰相。

他的思路自然不可能如紫寒將軍等武人一般,認爲暴力能解決一切。

奈何英夷咄咄逼人,綏靖的話,自不好從他一國之相口中吐出,但若不說服這批主戰派,國家政策由此改道,大業由此崩殂,卻是他萬萬不想的。

不成想,天降薛老三,替他解決了這天大麻煩,此時此刻,他自然希望薛老三一鼓作氣,說服這羣兵頭。

“老首長,諸位首長們,小子有一言,或許不合時宜,但不吐不快,只是,我說出來,還望諸位大人大量,多多擔待……”

薛家老三膽氣多壯,多受黨內老人看重,在座的都見識過,此刻,見連他這最沒規矩的猴子都慎重再三起來,誰都知道他下面的話吐出,必定石破天驚,是以,盡皆打點起精神,待他後話。

但聽薛老三道,“我想,港島人民之所以不能心向祖國,根本原因是對咱們的國家體制和制度的認識,並不深刻,全面,當然了,這是港英政府多年來對我國政治體制妖魔化的結果,短期內,想改變港島人民的觀點,恐怕十分困難,但是爲了避免英方的無理取鬧,港民的民心又是必須爭取的,所以,我想咱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辦,可以公開對外承諾,保持港島的相對獨立性,也就是隻拿回港島的外交權,防禦權。允許港民高度自制,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港島的政治,體制不變,換句話說,也就是在大陸實行社會zy制度,在港島還是實行資本zy制度,簡言之。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一國兩制。”

薛老三越說聲音越小,說到最好,幾乎是咬着牙齒,才道出的,就是這樣,也近乎輕微不可聞。

沒辦法,便是薛老三如此膽壯之人。也不得不慎重。

不說別的,就衝方纔他道出此番言語,才說及一半兒時。滿場徹底死寂無聲。繼而,只聽見一道道濃重,急促的呼吸聲,如此場合,激起衆位大佬情緒產生巨大波動,薛老三真是壓力山大。

當然。除了這天大壓力外,薛老三心頭a亦是滿滿的震驚。

方纔,他初入場來,便盯上了那黑板上的攻防圖,心頭便震驚起緣何中央起了強攻之意。

因爲。歷史上,港島明明是和平解放。順利迴歸,緣何如今出了如此大的偏差。

震驚的當口,緊接着,便聽衆將開始激烈地請戰,雖多是一廂情願之語,薛老三還是從中收穫了許多重要信息。

原來,聽衆將言語,老首長隱隱竟也是主戰派,要不然,此間爲何會聚集如此多的主戰大將,軍委大佬卻只薛安遠一人。

再思及老首長素來硬朗作風,以及後世,港英迴歸上,老首長對鐵娘子的寸步不讓,如今,遭遇英方耍賴,老首長要以硬碰硬,也存了極大可能。

薛向唯一弄不清的是,如今已經是一九八四年年初了,原來的歷史上,老首長對外公開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設想,雖在未來數月,可此構想據說造就在老首長思謀中,緣何,而今出現如此大的偏差!

薛老三不知道的是,隨着他蝴蝶振翅,人民軍在越南戰役上的摧枯拉朽,極大地提高了老首長等中央領導人的心氣兒。

兼之,數年來的軍事革新,讓共和國在軍事力量上,上了不止一個臺階。

這就好比,人窮力弱的時候,總是謹小慎微,不去惹事兒,因爲惹事兒的結果,只能是自己吃虧。

可一旦腰纏萬貫,血勇力衝,雖不惹事兒,遇上事兒,自也不怕。

如今共和國的情況便是這樣,軍力的強橫,束縛了老首長思考和平解決問題的能力。

歷史上,我軍雖有南征之勝,可實際軍力遠遜西方,窮則思變,老首長也正是在此種大背景下,思忖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

而如今,共和國軍力強橫,根本不懼英方,要戰便戰,老首長底氣十足。

如此情境下,?老首長又怎會去苦思冥想什麼“一國兩制”呢。

“胡鬧,胡鬧臺,妖言惑衆,妖言惑衆!”

歌陽同志率先拍案,瞪着薛老三厲聲高喝。

歌陽同志此番呵斥,倒非是因爲薛向和江朝天的隱隱不對付,畢竟,他再沒格調,好歹也作了大佬多年,居移氣,養移體,城府早深。

此刻,他勃然大怒,純是薛老三此言,極不入耳,簡直是大逆不道。

什麼時候,一個國家上,能允許兩種制度並存,若按這小漢奸的言論,四九年的時候,人民軍就不要跨過長江,和gmd劃江而制算了。

歌陽同志呵斥罷,薛老三並沒回嘴,畢竟這位不比那幾位悍將,此公可是真正的重量級大佬,份量比之薛安遠也不輕,可不是薛向可以硬抗。

反擊那幾位悍將,可以算作是不畏強權,可當面頂撞歌陽同志,那恐怕就是沒有家教,無法無天了。

令歌陽同志驚奇的是,他一語道出,薛向沒有反嘴,卻也再沒第二人接茬兒。

在他看來,這簡直不可理喻。

薛家小鬼,這可是在販賣資本zy的毒藥,怎麼就只自己瞧出來了。

滿場繼續沉寂,漸漸地,所有的目光都投注到了老首長臉上。

老首長雙眉緊鎖,右手食指,中指間緊緊夾着的小熊貓,已然燒出長長一截菸灰,又深吸一口,菸灰落在胸前,猶自不覺,咳嗽一聲,道,“薛向,你接着說,有什麼說什麼,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老首長此話一出,歌陽同志心中猛地一掉,他怎麼也想不通,怎麼會是這種局面。

薛老三道,“好,那我就再放肆說幾句。在我看來,如今的國際政治,還是符合二戰時期的經典論述,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我們收回港島,照樣脫不出這個範疇,不論戰與不戰,只在利弊得失四字,先前,我已經分析了,戰的後果,恐怕不容樂觀,除了得到一個臭港,死港,自絕與國際,中斷改開大業,我們得不到任何好處。”

“而和的結果,若運用‘一國兩制’的策略,不出意外,能順利如願,盡收港民之心,得到一個繁榮的優良港口,和一個東南亞的經濟中心,唯一的不良影響,便是我貿然提出的那個理論,有些超前,或者還有不成熟的地方,恐怕不能爲相當部分的人民羣衆所接受,當然呢,羣衆可以說服教育,關鍵是,只怕相當的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不能理解,因而動搖了信念,模糊了思想,所以,我鄭重請求,若行此策,希望中央加強領導幹部的思想教育,和中央統一到同一高度……總之,面子到底不如裡子,只要能得到一個繁榮昌盛的港島,背些罵名,又有何損,人民羣衆恐怕無暇關心理論,他們更關心的是祖國的團圓統一,領導幹部受黨的教育多年,相信最終能轉過這個彎來。”

話至此處,薛老三知曉老首長多半是接受了自己的觀點,如此,他再無顧忌,便將自己心中顧慮一一道出。

說來,一國兩制,在後世,舉國皆耳熟能詳,可在此時,卻是個極具冒險和挑戰性的理論,畢竟,改開肇適,如今更是面臨着開倒車的窘境,再提出此種近乎綏靖,投降的理論,實在要些勇氣。

卻說薛向話音方落,不待衆人出聲,老首長便揮手道,“行了,今天就論到這裡,大家都散了吧,薛向留下!”

………

辭出梅園,已是夜幕十分,老首長留人不留飯,這個年初一,薛老三過得極有特色。

駕車出了梅園,穿過長寧街,猛地想起原計劃拜年的幾家還沒跑到,薛老三便又掉轉車頭,向安家大宅奔去。

他人方到安家大門,老王便迎了出來,不待老王招呼出口,薛老三便道,“有飯沒,我餓了!”

老王哈哈一笑,便吩咐左近衛士,招呼廚房備飯。

一連幹了五大海碗乾飯,十數盤硬彩,薛老三方纔丟碗。

見薛老三吃得猛惡,安老爺子哈哈笑道,“你小子,上輩子一準兒是餓死鬼,說說,到我這兒幹啥來了,別說是拜年,你擡眼瞧瞧牆上的掛鐘,沒見過這個鐘點兒來拜年的。”

薛老三老臉一紅,乾笑幾聲,藉着乾笑的當口,腦筋飛速轉動,轉瞬就尋到岔開話題的法門兒。

不成想,不待他言語出口,便聽安老爺子道,“行了,別絞盡腦汁,想着蒙我老頭子了,下午在梅園的事兒,我都知道了,進來說吧。”說話兒,便當先朝書房行去。

“行啊,你小子,一張利嘴,真是天賜,下午在梅園,聽說你過五關,斬六將,舌戰羣雄了,嘖嘖,我是真想知道你小子怎麼把這連老爺子都抹不平的坎兒,給踩平的。”

說話兒,安在海便拉過薛老三的臂膀,朝安老爺子書房扽去。

第36章 幾回魂夢與卿同第170章 四個電話第163章 神一樣的男人(上)第195章 縱論帝國第76章 漫畫第41章 神技第328章 美人有請第340章 換屆年第74章 橋口村迷雲第86章 第一次會議第153章 大記者第56章 寧邊衙內的威風第125章 醫患矛盾第127章 間諜第75章 你得叫三爺第311章 不該出現的數字第80章 氣功第54章 晚宴第20章 牛刀小試露鋒芒(1)第81章 應對第306章 黃處第56章 寧邊衙內的威風第3章 地改市第70章 官迷第16章 傷心第237章 惹翻第233章 過關第129章 史上最囂張的公安局長第114章 取締第293章 運財老漢第211章 我檢討第6章 萬世銘紀第3章 一朝貶下九重天第82章 世界之王第304章 臘八第82章 三叔薛平遠第324章 那些威權赫赫的機關第26章 888號房間第260章 看大哥打狗第369章 功夫入髓不懼槍第276章 只要證據,不計毀傷第147章 老子不幹了第233章 俞伯牙第155章 人怎麼能壞到這種程度第247章 不服第153章 五金廠的前途第54章 出醜露乖第194章 改主意第45章 瘋了第13章 燒山第303章 誤會第101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129章 青幫的計較第32章 屠龍縛虎除三害(8)第216章 防僞第119章 自留地第108章 爭房第148章 玩第116章 噩耗第63章 得勢貓兒雄過虎第177章 鬼才第70章 蹦極第125章 冷處理第24章 又當官了第184章 天大的災難第223章 驚世駭俗第207章 驚懼第169章 省廳來人第215章 別腿馬第73章 車禍?第178章 珍惜生命 遠離坑貨第79章 席捲第117章 賭戲第184章 溫情脈脈薛郎君第29章 挨宰第109章 大片第234章 逼他開戰第290章 折騰到底第1章 夢醒方知身是客第71章 江漢來人第36章 無風捲起三尺浪(2)第345章 話題第310章 相見歡第143章 穿越防線第127章 工人有力量第155章 不成功則成仁第47章 恐怖的紙條第7章 好酒?第274章 俞書記喜洋洋第270章 破局之法第30章 小兄妹第42章 劉翠花第96章 公子第47章 拿捏第7章 一路向南第327章 秀女團第322章 哥的傳說第185章 換人第29章 挨宰第77章 各自肚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