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還沒亮,陣地上的德國兵都在自己的掩蔽所裡呼呼大睡。就在這時,空中忽然傳來了巨大的飛機發動機轟鳴聲。
陣地上的指揮官是一名少校,他住在陣地後面一間木屋裡,被髮動機的轟鳴聲吵醒後,他從牀上坐起身,朝窗外看了一眼,外面的天還沒有亮,便衝外面喊了一嗓子。一名勤務兵立即跑了進來,恭恭敬敬地問:“少校先生,您有什麼吩咐?”
少校用手朝外面一指,不耐煩地說:“你出去瞧瞧,外面的飛機是從哪個方向飛來的?天都還沒有亮,就算要轟炸俄國人的陣地,也用不着這麼早啊。”
沒等勤務兵出門,空中忽然傳來了一陣陣尖嘯聲,接着從天而降的炸彈就落在了前沿陣地上爆炸,騰起了無數的火光和濃煙。一顆炸彈落在離木屋不遠的地方爆炸,巨大的氣浪掀翻了一輛三輪摩托車,震碎了窗戶上的所有玻璃。
少校被突如其來的轟炸驚呆了,片刻之後,他猛地從牀上蹦下來,抓起放在牀邊椅子上的衣服,彎腰提起靴子,光着腳就朝外面跑去,嘴裡連聲地罵着:“空軍這幫該死的白癡,他們搞錯了,把炸彈都投到我們自己人的頭上了。”
然而等他慌慌張張地跑出了木屋,卻意外地發現正在實施“誤炸”的飛機,並不是德國的而是蘇軍的。他立即明白,這不是什麼見鬼的誤炸,而是蘇軍出動轟炸機對自己的陣地實施轟炸。
少校連滾帶爬地衝進了一百多米外的指揮所,衝着還坐在報話機旁邊發呆的報務員吼道:“你還在發什麼呆,還不立即向師部發報,說我們遭到了俄國人的轟炸。”少校的心裡很明白,俄國人忽然出動飛機對自己的陣地實施轟炸,表明他們準備採取進攻行動了,假如自己不及時向上級報告,那麼一旦俄國人真的發起進攻,防線就有被突破的危險。
第113師師長接到電報後,也是一臉懵逼的狀態,他問自己的參謀長:“參謀長,最近在我們防區對面的俄國人,有什麼動靜嗎?”
“沒有,師長閣下。”參謀長搖着頭回答說:“俄國人的防區一直很平靜,沒有什麼反常的地方。”
“可是我剛剛接到前沿陣地發來的電報,”師長把手裡的電報遞給了師參謀長,繼續說道:“堅守在該處的營長向我報告,說他們遭到了俄國人飛機的猛烈轟炸。”
參謀長接過電報看了一陣後,用懷疑的語氣問道:“師長閣下,如今天還沒有完全亮,會不會是轟炸機編隊,把我師的前沿陣地當成了俄國人的陣地,纔出現的誤炸?”
師參謀長的話,卻讓師長變得躊躇起來。他剛看到電報時,還覺得自己的部隊遭到了俄國人的轟炸,但此刻,他卻覺得參謀長說的話有一定道理,沒準真的是第四航空隊的飛機,把自己師的前沿陣地,他遲疑了一下,吩咐參謀長:“立即給我接通集團軍司令部的電話,我要把此事直接向司令官報告。”
保盧斯每天清晨七點準時起牀,第一件事就是坐在桌邊喝一杯咖啡,吃一些點心,算是他的第一頓早餐。等到了九點,他會喝一杯產自烏克蘭馬桑德拉酒莊的葡萄酒,然後再吃第二頓豐盛的早餐。
通常在兩頓早餐吃完之前,他是不辦公的。他的手下也瞭解他的性格,通常不會在這種時候來打擾他。今天保盧斯和往常一樣,起牀後坐在房間的餐桌旁吃第一頓早餐,他一邊喝咖啡一邊對坐在對面的施密德說道:“參謀長,你知道嗎,我每天喝的葡萄酒都是來自烏克蘭的馬桑德拉酒莊,這個酒莊是專爲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夏宮進貢葡萄酒的,是沙皇時代最好的酒莊。如果你要喝酒的話,就可以和我一樣,每天享用以前的皇室成員才能享受到高檔葡萄酒……”
保盧斯正說得興高采烈之時,門口忽然傳來了喊報告的聲音,沒等他做聲,有人便推門從外面走了進來。看清楚進來的人是自己的副官,保盧斯知道如果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對方是絕對不會在這種時候來打擾自己的,他強壓着心頭的怒火問道:“什麼事?”
“報告司令官閣下,”副官恭恭敬敬地回答說:“值班室接到了第113步兵師師長打來的電話,說他的前沿陣地可能遭到了我軍飛機的誤炸。”
“誤炸?!”保盧斯聽後一臉迷茫地望向施密德,問道:“參謀長,我們的飛機今天怎麼這麼早就出去執行任務了?”
“不會吧?!”作爲集團軍參謀長的施密德,此刻同樣搞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他一頭霧水地回答說:“如今的天亮得越來越晚,因此航空隊的飛機出擊時間通常都選擇在九點左右。”他擡手看了一下腕上手錶,補充說,“但此刻剛剛七點一刻,我打電話到第四航空隊問問,到底是怎麼回事。”
保盧斯用手朝放在不遠處辦公桌上的電話一指,說道:“參謀長,你就用這部電話,和第四航空隊的司令官通話吧。”
電話很快就接通了,施密德和航空隊的司令官通話後,放下了話筒,向保盧斯報告說:“司令官閣下,我問過航空隊了,他們今天到現在爲止,還沒有派任何飛機出動。”
“不是我們的飛機,那會是誰的飛機呢?”保盧斯皺着眉頭想了一會兒,立即想到了一種可能,又吩咐施密德:“參謀長,你直接給第113步兵師師長打電話,問問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施密德在接線員的幫助下,很快就接通了第113步兵師的師部,得知接電話的人就是師長後,他開門見山地問:“師長先生,你們那裡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已經詢問過航空隊,他們到目前爲止,根本沒有派出過任何飛機。”
師長聽完施密德的話,立即意識到自己被師參謀長誤導了,一廂情願地把轟炸前沿陣地的飛機,當成自己人的飛機了。他連忙回答說:“施密德將軍,我的前沿指揮官給我的電報裡,的確提到過是俄國人的飛機在轟炸他們的陣地。可是我考慮到外面天還沒有亮,而我們的防區又從來沒有遭到過俄國人的襲擊,因此我判斷前沿指揮官可能搞錯了……”
“爲什麼不把真實的情況上報,卻上報你所推測的錯誤情報,難道你不會誤導司令官的判斷嗎?”施密德衝對方發了幾句火之後,用手捂住了話筒,向坐在餐桌旁等消息的保盧斯報告說:“司令官閣下,我已經問過第113步兵師師長了。他說前沿發回來的電報,是說遭到了俄國人飛機的轟炸,而他擔心天太暗,前沿的官兵可能看錯了,因此給我們傳來了錯誤的情報。”
“這種人,就應該把他送上軍事法庭。”得知是第113步兵師師長給了自己錯誤的情報,保盧斯不禁勃然大怒。如果是在平時,他沒準會直接宣佈解除對方的職務,可如今該師的前沿正在遭到俄國人的飛機轟炸,證明俄國人有可能採取重大的軍事行動。他走到了牆邊,仰頭看着上面的地圖,看了一陣後,扭頭問施密德:“參謀長,你覺得俄國人的意圖是什麼?”
“這還用說麼,”施密德撇了撇嘴,一臉不屑地說:“俄國人的意圖很明顯,肯定是斯大林覺得我軍在工廠區的進攻,會導致整座城市失守,爲了化解守軍的壓力,便給我們北面的羅科索夫斯基下達了進攻命令,希望通過這次突然的攻勢,達到牽制我們的力量,使我們無法集中優勢兵力繼續對工廠區保持攻勢的目地。”
對於施密德的分析,保盧斯立即表示了贊同:“沒錯,第113步兵師從進入防禦陣地到現在,還從來沒遭到過俄國人的進攻。假如羅科索夫斯基真的把他們的防區選做突破口,沒準還真能突破他們的防線。參謀長,你看看在第113步兵師的防區裡,有我們寶貴的鐵路運輸線,一旦讓俄國人實施有限突破,我們的運輸大動脈就會被切斷,到時彈藥、補給運不上來,傷員、物資運不下去……”
施密德從保盧斯的話中,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連忙向他請示道:“司令官閣下,那我們該怎麼做,才能避免這種最糟糕的情況出現呢?”
“立即命令第113步兵師向前沿陣地調遣部隊,務必要鞏固防禦,避免被俄國人突破。”保盧斯盯着地圖,頭也不回地說:“不光第113步兵師的主力要北上增援,就連他們友鄰的第60摩托化師,也應該立即北調,準備在第113步兵師的方向被突破以後,及時地從俄國人側翼出擊……”
保盧斯在佈置任務時,施密德立即把他所說的話,一字不漏地記在腦海裡。等保盧斯一說完,他立即鬆開捂住話筒的手,對着話筒說:“司令官閣下命令,你師的主力立即北調,務必要阻止俄國人突破你師的防線。明白嗎?”
結束和第113步兵師師長通話後,施密德又先後給第60摩托化師師長和第四航空隊司令官打電話,命令摩托化師北調,以及讓空軍的戰鬥機編隊立即出擊,把俄國人的轟炸機羣從第113步兵師前沿陣地的上空攆走。
保盧斯重新走回餐桌旁坐下,繼續喝已經變得冰涼的咖啡,目光卻一直盯着正在打電話的施密德,心裡在盤算蘇軍此次進攻的真實意圖是什麼。
等施密德打完電話後,他把喝空了的咖啡杯往桌上一放,擡頭望着走過來的施密德問道:“參謀長,你覺得俄國人爲什麼會突然向我軍的防線實施轟炸,難道他們真的準備發起新的攻勢不成?”
“我覺得完全有可能,司令官閣下。”施密德思索了片刻,點着頭說:“明天就是俄國人的十月革命節。按照他們的傳統,在節日前開展一系列的進攻,是完全有可能的。”
“參謀長,聽你這麼一說,我倒想起一件事。”保盧斯等施密德說完,若有所思地說:“去年我軍逼近莫斯科城下時,俄國人還在紅場搞了一次閱兵,以鼓舞低落的士氣。參加閱兵的部隊一離開紅場,就坐上卡車開赴各處戰場。後來的情況,我不說,你也知道是怎麼回事,我們的軍隊居然被他們從莫斯科城下趕走了。”
“司令官閣下,”保盧斯的一番話,讓施密德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連忙提醒保盧斯:“我看應該向所有部隊的指揮官發出警報,讓他們提高警惕,防止俄國人可能發起的反擊。今天對工廠區的進攻,我看可以暫停一下,讓部隊就地做好佈防的準備,免得被俄國人突然的反擊,打一個措手不及。”
“對對對,讓進攻工廠區的部隊,暫時就地轉入防禦。”前幾天蘇軍在捷爾任斯基工廠裡實施的夜間反擊,把佔領廠區的部隊全趕出來的那一幕,又浮現在保盧斯的腦海裡,他特意向施密德強調說:“這兩個月來,我們的部隊只顧着進攻,完全疏忽了防禦。假如俄國人真的發起了強勢的反擊,我們恐怕還真擋不住他。”
“司令官閣下,還有一件事我要提醒您一下。”施密德在離開保盧斯的房間之前,再次提醒他說:“假如俄國人要發起反擊,恐怕堅守在馬馬耶夫崗的部隊也會有動作。如今和他們對峙的是羅馬尼亞軍隊,您看是否需要派部隊去加強這個方向?”
對施密德提醒的問題,保盧斯思索了良久,最後搖着頭說:“進攻馬馬耶夫崗的羅馬尼亞第一師和第十三師,都是戰鬥力比較強的部隊,我看就沒有必要再增援。你給他們的集團軍司令官打個電話,讓他們做好抵抗俄國人進攻的準備。如果他們實在撐不住了,我們可以考慮出動空軍去支援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