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終於

張子四言在今世的初次面世,帶給諸多儒生乃至在場官員的衝擊,只能用振聾發聵來形容。

便是在後世,人們在讀這四言時,心中都有震動,更何況這些自幼飽受儒學薰陶的儒生們?

賈琮摘抄於前世的那三闕詞作,雖然也動人心,卻也只是讓人喜歡罷了。

然而張子四言,卻完全是兩個概念,也是兩種意義。

ωωω☢ttκΛ n☢c○

詞作可陶冶情操,讓人愛不釋手,而這四言,卻可成爲世間儒生的讀書燈塔。

爲天下儒生指明讀書的方向。

這一刻,京城貢院外青雲橋畔的空地上,三千生員和諸多蘭臺寺官員們,無不面色動容的看着身姿筆挺的站立在那的賈琮,甚至都忘卻了罷考之事,心中如黃鐘大鼓般反覆滌盪着那四言,每個人,都是發自靈魂的震撼和顫慄!

吾輩儒生,讀書所爲何事?

當爲天地立心!

當爲生民立命!

當爲往聖繼絕學!

當爲萬世開太平!

面色激盪的楊養正攜十數蘭臺寺御史,步步而下,至與賈琮平齊處未止,再下一臺階,站於衆生員前,又整肅衣冠後,竟以古禮拜下。

三千生員絲毫沒有譁然之意,跟隨拜下!

賈琮卻匆忙避開,急急還禮道:“實在折煞我了,賈琮如何當得起?”

楊養正堅持深揖一禮罷,起身聲如洪鐘道:“如何當不起?少年可爲百世師,四言當爲天下法!

自今日始,吾輩儒生終知爲何而讀書!

百年之後,清臣必得‘賈子’之名,故當得起吾輩讀書人一禮!”

何謂“子”?

老子、孔子、莊子、孟子、荀子、墨子、韓非子……

這些“子”,都有一個共性,那便是天下師!

稚兒可爲百世師,四言當爲天下法!

這是要生生將賈琮捧上聖位啊!

只是,賈琮心裡卻極爲冷靜。

若他是一寒門子弟,或是尋常官員家的子弟,倒也則罷了。

厚着麪皮認下,日後清貴一生也不錯。

可他一個武勳貴戚子弟,人間成聖,卻絕非什麼好事。

宮裡本就因他不知道的緣由,給他設置屏障,這會兒再披一道金光,日後怕會更難。

賈琮並不需要這等虛名,因而躬身還禮道:“御史大夫實在過譽,此言雖爲吾志,卻是吾師鬆禪公教誨及與曲阜牖民先生書信中受益而來。

吾師鬆禪公和牖民先生雖未說過此言,但卻始終踐行此言。

故此言非小子之言,賈琮不過一少年,又焉能憑白說出這等深言?

實乃此言本爲鬆禪公與牖民先生畢生之行,亦爲其二人畢生之德,小子不過以口言出罷。

故萬不敢竊此虛名,貽笑大方。”

楊養正聞言,心中的激盪稍稍平復了些,也終於明白過來此言非經年大儒不能言,的確不該是一個稚子能說的。

他深深看了賈琮一眼後,轉頭看向衆生員,問道:“可還有以爲賈清臣出賣爾等,以換取功名者?”

三千生員再無此聲。

別說一個舉人功名,就是拿個狀元拿個翰林來換,他們都不願換這四言。

真正可以一步登天啊!

然而賈琮竟然生生讓了出去,實在讓人欽佩。要知道,這四言的確出自賈琮之口啊……

楊養正再問:“可還有人以爲,賈清臣不配得這個舉人功名的?”

依舊無人開口,還能說什麼?

楊養正見之滿意,最後道:“今日我等何其幸也,能得聞此滌盪吾心吾志之言,更幸者,能見得如此品性高潔之少年君子。爾等當以其爲友,也要以其爲師,本官亦會稟明聖上,士林中雖有趙敏政之流爲吾等之恥,但也有牖民先生、鬆禪公和賈清臣之人,爲吾等榮耀。

大乾養士百十年,終究德大於恥也!

爾等歸去當好生讀書,以此四言爲師,老夫相信,必有所得!”

三千生員,即使心有不甘者,可也沒什麼可說的了,至今心情依舊難以平靜,似第一次找到了人生之路……

衆人紛紛與楊養正並賈琮揖禮告辭,賈琮不停還禮……

三千生員,最終如水流般,分散流向京城各處,再流向關中各地……

貢院之難,雖有波折,總還算圓滿結束。

站在青雲橋上,待目送最後一個生員離開坊間後,賈琮忽然想明白,崇康帝爲何單單給他一人舉人功名了。

拋開其他的不談,單單樹立一個靶子來吸引火力,讓人不再全都去嘲笑閹黨,嘲笑強行扶持閹黨的“昏君”,就足以讓崇康帝付諸行動。

念及此,賈琮心裡一片清寒。

怪道古人常言,伴君如伴虎。

他還沒伴君呢,就已經被虎威所傷……

“清臣。”

青雲橋上,楊養正看着微微出神的賈琮,喚了聲。

賈琮回過神,忙躬身道:“老大人有何吩咐?”

楊養正微微搖頭,道:“吾與汝師鬆禪公相識數十載,雖不及曹潤琴、李壽衡親密,但卻是君子之交,汝不必太過見外。”

見賈琮依舊恭敬守拙,暗自點頭,又道:“今日之事,你做的極好,遠比老夫想象的更好。原本老夫以爲……能得現如今這樣的結局,可謂皆大歡喜,汝心中不可有他念。”

賈琮明白,楊養正必是在警告他,不可心生怨望。

賈琮坦然笑道:“多謝老大人提點,小子知輕重。”

見他如此明白,楊養正難得淡然一笑,道:“鬆禪公之孫子厚,吾亦見過,遠不如你得鬆禪公之神韻。”

賈琮又不言,楊養正微笑斂起,道:“好了,剩下之事,便和汝無關了。老夫還要去蘭臺寺與北靜王一起審問趙敏政、盧肇等一羣敗類,你回家去吧,記得好生閉門讀書,等閒不要外出。京中風浪太大……”

說罷,楊養正與蘭臺寺一衆御史們上了官轎,依次離去。

待其走後,有禮部官員留下收拾封閉貢院,而王子騰則率京營兵馬回營,除遙遙頷首外,與賈琮並無交流。

等官面人物全都離去後,賈家長隨匆匆上前,恭迎賈琮回府。

而與此同時,賈琮今日所言,也隨着無數張口,飛速的傳遍長安士林、傳遍都中、傳遍天下,引起了無數熱議!

……

大明宮,上書房。

養心閣內,崇康帝看着手中的密摺,面色微微有些古怪。

他亦是飽讀經義子集之人,焉能看不出這四言的鼓動人心之處?心中同樣生有震撼感。

不過,在看到賈琮的解釋,此四言乃得自鬆禪公和牖民先生的教誨後,面色釋然了許多。

若果真完全出自賈琮,那怕不是妖孽吧……

古人常言:國之將亡,必出妖孽。

誰也不希望看到治下有這樣一個超凡之人,尤其還是勳貴出身。

當然,有了現下合理的解釋,就算不得什麼了。

對於一個帝王來說,麾下臣子只分兩類:能用的,和不能用的。

賈琮雖然年幼,但展露出來的才智和手段,都足以能爲之一用。

只要不是妖孽,正常的帝王都會期望能用之人越能幹越好。

真要到了礙眼的時候,隨意打壓兩下,再點一個“心存怨望”的由頭就能治罪。

這便是帝王。

以莫須有之名殺嶽武穆的從來不是秦檜,而是那位宋高宗。

並不用費多大氣力。

所以,崇康帝絲毫不擔心賈琮展現出的聰明才智。

只是……

現在的情境,和他設想的很有些不同。

他原本是以爲,賈琮能回到他應該在的位置上。

好好的勳貴就該做勳貴做的事,而不是在文官體系中浪費時間。

只要有賈琮身上的爵位在,縱然他文華之氣可衝星河,那又怎樣?還不是終身不能入內閣。

這次賞他一個舉人功名,一是爲圓賈琮一回讀書人追逐功名的夢想,算是這次舞弊案的賞賜。

二則,也是爲了讓他絕於士林。

至於殘忍不殘忍,是不是賈琮想要的,賈琮能不能接受……

都不是帝王需要考慮的事,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豈有選擇的餘地?

只是卻不想,好端端的算計,反而變成了這個樣子。

不管這四言是不是得自宋巖和孔傳禎的教誨,可到底出自賈琮之口。

所以他在士林中的文名,只會更盛。

皺了皺眉頭後,崇康帝又哂然一笑。

還不到爲這個發愁的時候,就他所知,賈琮之父賈赦已經沒幾天活頭了。

父喪丁憂三年後,他有的是手段來調理這事。

將密隨手摺丟在御案上,崇康帝又撿起一份掛着紅羚尾毛的邊關奏摺。

只看了兩行,便皺起眉頭來。

大乾如今邊關並無大規模戰事,但是也從未真正的消停過。

黑遼邊境與厄羅斯自崇康三年起,就始終衝突不斷。

圍繞着一座雅克薩城,近十年來你來我往反覆爭奪。

雖然戰爭人數一直控制在兩千人內,還不如南方雲夢澤裡的一些水賊多,而厄羅斯又因爲本國實力重心遠在萬里之外,實際上也很難真正對大乾造成威脅。

可是那區區千餘人馬,不停的騷擾邊境那片苦寒之地,依舊讓人煩不勝煩!

而且,爲了守住那片幾乎沒甚臣民百姓居住的蠻荒之地,朝廷每年往黑遼都要多投入數十萬兩軍費。

爲此,不知多少大臣上書請求,棄了那片不毛之地,實在得不償失。

包括如今完全由新黨大員組建的內閣中的某些閣臣。

但崇康帝卻死死咬住底線不放,總不能太上皇在位時,大乾一刻未停的開疆拓土,到了他手裡才十來年,就丟了一片疆域吧?

他爲何執意要和新黨一起推行新法,做下前無古人之壯舉?

就是爲了超越他那個立下蓋世武功,光芒萬丈的兄弟。

他自忖在武功上比不過,便在文治天下上超越。

他自信,一定不會比任何帝王差!

御案之下,崇康帝眼眸中閃着堅韌有神的目光,執硃筆在邊關奏摺上寫下“寸土不可失”五個字。武功之上雖無法超越那人,卻也不能走到負面。哼了聲後,他正要合起奏摺,還未放下,就聽“砰”的一聲,暖心閣房門竟被暴躁推開,原本應該養傷的大明宮總管太監戴權頭上包着紗布,連滾帶爬的闖了進來。

見此,崇康帝眼角跳了跳,目光瞬時被怒火充滿,厲聲道:“混帳奴才,什麼事?”

戴權都顧不得崇康帝的龍顏大怒,急急進來後,手指着外面結巴道:“主子,主子!外面……武王……武王他……”

聽聞此言,再見戴權如此模樣,崇康帝心裡咯噔一沉,霍然起身咬牙道:“武王如何了?”

自他登基那一天,崇康帝就時刻防備着這一日。

難道,那人終於還是來了麼?

……

第四百一十二章 危機第四百四十六章 死而瞑目第三百四十一章 琮兄弟學壞了第六百五十四章 宮外拿人第六百二十二章 兩難第二十六章 安排 (求收藏,求推薦)第五十九章 向學之心第五百九十四章 多智近妖第六百七十六章 一代新人換舊人《內務府奏詳核烏羅圖查算西花園工程用銀折》第七百四十二章 終不負第五百四十二章 坦言第三百五十三章 完了第五百章 曉月和晨風第一百一十七章 其人之道第四十二章 畫 (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五十七章 內宅爭鋒第五百零七章 武庫第七百七十二章 後記(3)第五百六十六章 回家第五百七十章 意外第四百零六章 羣嘲第四百三十四章 玉鐲第九十五章 大事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朝爭!第七百二十八章 再臨榮國府第一百七十七章 巧遇第五百七十一章 衝突第二百四十五章 這樣急?第一百二十二章 謝禮第七百四十三章 嫁妝第三百五十二章 到底做錯了什麼?第十三章 預警 (求收藏,求推薦)第三百七十章 掌嘴。第一百五十六章 挑唆第七百六十八章 居安思危第六百八十三章 衆生相第一百九十章 死不死?第一百九十六章 醜聞第三十九章 丹青(求收藏,求推薦)第三十八章 陰險第七百零五章 以毒攻毒第六百零八章 交鋒第五十六章 酸澀第二百二十章 中秋 (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命太硬第五十章 世翰堂 (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齊聚第三百九十八章 純粹第五百八十八章 幾家煙火第四百三十五章 離經叛道第四百八十五章 香山會議第一百二十一章 求情第四百六十章 掃墓第七百二十八章 再臨榮國府第六百九十章 談笑釋兵權第七百七十四章 後記 (5)第五百零五章 逼宮第五百三十章 春汛第七百二十四章 如此幸運第六百七十二章 人性,人情第五百一十七章 牲品第六百五十六章 遊園第二百二十一章 中秋 (三)第七百四十二章 終不負第八十六章 謀算(第三更,求訂閱!)第十四章 艱難 (求收藏,求推薦)第二百四十八章 寡恩第四百九十六章 清冷第六百七十章 紅顏禍水第三十七章 學業之難 (求收藏,求推薦)第七百四十七章 善良第二百零九章 白虎堂第九十一章 杏花亭裡杏花娘第二百八十六章 巧合第五百七十九章 亢龍有悔第七百三十六章 暗爽第四百五十一章 和小角兒的頭一樣大第七百六十一章 安撫第九章 驚呼 (求收藏,求推薦)第二百八十章 生門第一百一十六章 清公子第四百五十七章 出大事了第五百一十四章 梟首第六百二十七章 昏君駕崩第三百六十六章 教訓第五百一十二章 賈璉之死第六百三十七章 又回來了第七十一章 心思第六十三章 國子監名額第四百五十章 飛梭,開海第二百一十八章 伏手第六百八十一章 變天了第六百四十六章 詩社第六百八十一章 變天了第四百三十一章 盡興而歸第六百八十六章 監國第三十章 倪大娘 (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零六章 知難而上第二十八章 新年第一天…… (求收藏,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