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三)

聽到這裡,劉玄感嘆道,賈府還真是多虧有這位知事明理的老太太鎮着,要不然真不知成什麼樣子了。看看今日,其餘的人見到元春受冊封,一個個迷五三道的,都快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只有這位老太太察覺到這其中的不同尋常。

劉玄斟酌着說道,“想必是元春姐兒在大明宮伺候皇太后,代聖上行孝,盡心盡力,得了太后歡喜,降了懿旨。此中詳細原委,侄孫也不大清楚,畢竟這是事關後宮的恩旨,不必經由中書門下頌發。是福是禍,只要莊嬪在宮裡小心謹慎,盡心伺候聖上,自然能得雨露天恩。”

賈母長嘆了一口氣,把劉玄拉到跟前,對着他和薛姨媽說道:“姨太太,元春姐兒可是你的親外甥女,明哥兒,這邊,你也該元叫春姐兒一聲表姐。從姨太太那邊論,你也該叫一聲表姐,真真的親上加親。所以,這元春姐兒,在宮內,還要多勞煩姨太太和明哥兒多照拂一二。老身真的拜託了。”

“老太太說得這什麼話?這是在羞臊我了。元春姐兒,是我嫡親的外甥女,從小又體貼我這個姨媽,我是拿她當親女兒看待。而今她進了宮去,在那個龍潭虎穴一般的地方周旋着,真是不易。我家老爺跟宮裡一兩位公公有些淵源,早早地就拜託他們了,幫忙好生照看着。此前元春姐兒在大明宮聽用,他們也使不上勁。今兒老天開眼,元春姐兒得聖上看中,冊封成主子了,別的大忙不敢說能幫得上,讓跑跑腿,幫着打聽些消息,肯定是能用得上。”

“那老身謝過姨太太了,以後燒香拜佛,我定要給姨老爺和姨太太多唸叨幾遍。”賈母拉着薛姨媽的手,誠切地說道,然後又轉向劉玄,滿眼熱切地看着他。

劉玄沉吟一會說道:“乾清宮守吳內相前月擢升內侍省宣慶使,原本該去慶賀一番。只是我當時在漠北辦差,回來後又一直交辦差事,沒得空閒。想着過兩日,等吳內相清閒,請他到重澤樓坐一局,代表家父聊表一下心意。屆時想請璉二哥作陪下,不知老太太允准否?”

“當去,自當去,待會我喚了璉二哥來,切切交待他,早早備好酒席,必不讓明哥兒操心。”賈母眉開眼笑地說道。

又說了一會子話,賈母放劉玄出來,自去了後園子,跟着衆人敬了壽星璉二嫂一杯。那邊又開始行酒令,劉玄和賈璉一個藉口明兒還要去翰林院成均館坐班,一個藉口明兒一早要跟着老爺們去謝恩,都推掉了。

倒是薛蟠奮勇上前,原本想搏個彩頭,誰知接連抽了三四個酒令,全是生僻字詞,薛蟠一個都不認識,談何說典故行酒令?幸好薛寶釵機警,不動聲色地幫兄長補上,這才免了他出笑話。只是薛蟠被賈寶玉等人給捉住了,各種藉口敬酒,薛呆子也是來者不拒,只往嘴裡倒。

入夜回到府上,被灌得七葷八素的薛蟠被人擡回房自去歇息了。薛姨媽帶着薛寶釵,去看了在房裡靜養的薛規,然後說了今日賈府榮光之事。

“你這姐姐,眼皮子真是太淺了。才封嬪,就如此作態,以後要是封妃封貴妃,還了得?”薛規搖着頭說道。

“你說元春姐兒還會被封貴妃?”薛姨媽驚訝地問道。

“有這個可能。”

“爹爹,這是爲何?”薛寶釵在一旁突然開口問道。

“我的兒,你原本對這些一向不在意的,爲何現在突然關心起來?”薛規有些詫異地問道。

“還不是想當賢內助唄。”薛姨媽一句話讓薛寶釵臉色變得通紅。

“母親,”薛寶釵撒嬌道。

“哈哈,也該學學。我兒如此聰慧,自能明白這些關竅,以後嫁過去,也能幫着你相公參謀策劃一下。”薛規仰首大笑道。

“爹爹,你也來取笑我。”

“我的兒,不是我取笑你,是你當該如此,不要學你姨媽,還有你璉二嫂,看上去聰明精幹,卻只是小聰明,毫無大智慧。聰明易被聰明誤。”

“老爺,你不該如此編排我親姐姐和我親侄女。”

“我的夫人,不是我故意編排她們,而確實如此。元春姐兒突然擢升莊嬪,不去探究原委,只是在那裡附翼昇天,囂張得意,哪天被抄家毀門了都不知道。”

“老爺,你這話什麼意思?”薛姨媽顫抖着聲音問道。

薛規暫時不管她,只是轉向薛寶釵道:“現在你許了劉府明哥兒,已得雙方父母首肯,也走了媒妁,禮法都齊備了,你也算得上是劉家的媳婦了。自當不要學榮國府的姐姐妹妹們,還有那個什麼子銜玉公子,風花雪月,傷春悲秋。要不是賈府歷代祖先的遺蔭,他們何來的如此逍遙。”

說到這裡,薛規又轉向薛姨媽,繼續說道,“劉家四郎是做大事的人,今兒在老太太和你面前,話不敢說得太明白。我也不敢說得太透,只是一點,這一局聖上贏了一手,總得給大明宮那裡讓一手,這場面上纔好看。”

靜思了一會,薛姨媽還是一頭霧水,薛寶釵卻眼睛越來越亮,最後忍不住開口道,“爹爹,你是說舅老爺和四郎去漠北點檢九邊軍鎮的差事?”

“你們這些婦人呀。當初太上皇能夠繼承大寶,四王八公十二侯是出了大力的,所以他秉政時,非常厚待這些勳爵世家。可當今聖上跟四王八公十二侯沒有什麼情分,關係一向疏遠。可以這麼說,現在的四王八公十二侯就是太上皇的臉面而已。”

薛姨媽還是沒搞明白其中的關係,薛規也不管她,懶得解釋了。在他看來,只要女兒薛寶釵明白了就行了。

第二百一十三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二)第四十八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白髮蕭蕭洛陽夜第三百四十五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二)第八十六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一)第三百零六章 清館聊得養天和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一)第三百八十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二)第四十九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一)第三百五十二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二)第四百零三章 閒庭曲檻無餘雪第九十五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五)第八十一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青海長雲暗雪山第二百八十八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一)第二百五十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二)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十九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三)第四十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一)第一百章 莫問前路兇與吉第三百六十四章 百年多病獨登門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四百三十六章 蜂團蝶陣委芳塵(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八十五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六)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三)第二百六十章 四郎震怒忿賈府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卻謀史館清貴職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七十七章 壬寅春闈選貢士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二)第一百零九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一)第一百八十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猶嫌五更雞鳴早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五)第二百一十二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十一章 鳳姐決斷謀大利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二)第六十七章 折桂鹿鳴明師恩第二十二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二)第九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二)第二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三)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三)第八十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一百六十四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三)第六十七章 折桂鹿鳴明師恩第三百四十八章 前山雨過雲無跡第四十八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三)第七十二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一)第七十七章 壬寅春闈選貢士第三百二十六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十三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三)第十章 喜逢茶樓有私會第三百九十五章 細雨春蕪上林苑(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二)第三十六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五)第三百零一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三)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四百四十二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四)第一百七十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三)第二百零六章 風雷會擊江潮定第二百二十六章 六睦建德謀定亂(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二)第四百三十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二)第八十一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