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

“青蛟商會算是有回報,股票見天得就漲上去了。那朱雀商會和白寅商會就有些不爭氣了。朱雀商會是把祝融大島找到了,可那裡一片荒涼,跟安西南邊的戈壁灘一樣,全是沙子。不過還好他們找到的那些海島,上面有不少特產,光是那些香料還值不少錢。光這點,還能把他們的股票撐起來。”

“白寅商會就衰了點,大荒洲極南之角找到了,跟葡萄牙人幹了一仗,把那裡佔了,現在叫什麼來着?哦,融天海外郡。可是一是離得太遠,來回運費不菲。要是沒有貴重貨物,根本不划算。聽說那裡有很多金子,只是現在還沒見到真金白銀,誰也不好說。”

“我聽在富國銀行投資部的一位朋友說,融天海外郡真的有黃金,而且儲量不菲。只是勘探挖掘需要時間,十年二十年,誰也說不清楚。要是有餘錢,可以買些放在那裡,早晚會暴漲的。”

幾個人點點頭,心裡神會地沒有多說什麼。

“聽說中書省已經下文,成立中央儲備銀行,然後準允富國銀行、渤海銀行、南海銀行、恆業銀行四家銀行在向中央儲備銀行繳納定額保證金後,開始發行紙幣。聽說以中央儲備銀行發行的銀幣爲基準,那銀幣重五錢,含銀九成二以上,用機器衝壓而成,上有神武帝頭像,極爲精美。四銀行發行的紙幣以一元爲基數單位,可自由兌換一枚銀幣。”

衆人紛紛點頭道:“這可是大事,尤其是對我們這些做生意的。以前幾大銀行的票據是可以當交子匯票用,可多少還是有些不方便。首先納稅不能用,又擔心銀行破產。現在好了,有了朝廷背書,也不擔心那票子變毛成了廢紙,納稅也可以用,大好事。”

“不過還有些人擔心,前週末年的交子飛票慘劇會不會上演?廢黜之舉,只需朝廷一紙命令即可。”

“目前不用擔心。漢王比我等還精通經濟之學,此大利大益之舉,肯定不會輕易動搖。而今朝廷講得是以法安國,依法治國。《銀行儲備和票據法》也已經資政院三讀通過,通議院審議不行否決,監國王后也簽署頌布了們,算是有了依據。”

此話引起衆人紛紛贊同,“漢王治國,至少有章法在裡面,我們願意信。”

資政院都是德高望重、國之棟樑之士,他們組織專業人士草擬的律法,又跟內閣溝通過,然後三讀通過,已經確保了該律法最基本的專業性。通議院的通議大夫都是各省從縣郡逐級推舉上去的,已經能夠代表地方的部分民意。他們能夠審議贊同,不行使否決權,說明該律法確保了基本的公正性。監國王后簽署,攝政漢王名義頌布,確保了該律法的權威性。

當然了,這些在衆人心裡的話都是幾家報紙總結出來的,卻正好說中了他們的心裡所想。只要有章法,又願意守章法,大家就願意遵照你的規矩去做。

在角落處,坐着兩男子,看相貌應該是父子倆,正是楊慎一和楊翯。

幾年過去,楊慎一相貌老了一點,但不是很明顯,反而更多了幾分豁達出塵之氣。楊翯卻是老了十幾歲一般,還時不時咳嗽幾聲。

“三郎,這次政議兩院開會,你可以請假的,何必強撐着去呢?”楊慎一勸道。去年他突然被授予弘文院大院士之銜,順理成章地進了資政院,成了一名資政大夫。而他的兒子楊翯,在一路煽動策劃作亂不成,奇蹟般地全身而退,蟄伏了不過半年又憤然出來競選縣郡評議員,然後神奇地被選爲直隸省評議員。今年年初,直隸省有五位通議大夫任期到了,楊翯又當選爲直隸省通議大夫。

“不,父親,前些年我中了劉四郎的圈套,咳咳,居然成了他的馬前卒,害死了那麼多同仁義士,成了儒生士林的恥辱和笑柄,我不甘心!我決計好了。我要組社結黨,利用通議大夫這個身份,好好跟劉四郎鬥一鬥。我就不信,他的治國策略算無遺策。”

楊慎一知道自己兒子有些魔怔了。

前些年,楊翯爲了反對劉玄暗黜儒學,大行格物、白話文、簡體字等異端邪學,從直隸一路南下,串聯煽動各地士林儒生。當時確實鬧出很大的動靜,直隸、嶺東、河南、河東、江淮、江蘇、浙江、江西、兩湖、四川,連雲貴兩廣都有士子文人鬧事,甚至有人勾連山賊盜匪,打出“清君側、靖國難”的旗號。

只是這些行動都被各地警政署一一彈壓,那些作亂的則被改爲國民警備隊的郡軍民兵一一擊破,連駐守各地的陸師常備軍都沒有出動。後來楊翯才知道,他的行蹤早就在調查局的密切掌控之內。人家跟着他這條藤,摸出了無數的瓜。到最後,楊翯氣得去出首,想求成仁。只是被調查局遞送京師後,劉仁親自出面,把他呵斥一頓,說他這麼大個人了,還不知事,只知道到處瞎胡鬧。

然後一個查無實據把楊翯給放了,直接送回灤州楊慎一身邊。到這時,楊翯才明白過來,感情自己被利用了一把。

“三郎,沒用的。就算你抓到漢王施政錯誤,你在通議院彈劾,也只能逼尚書僕射總理的內閣辭職而已,連中書省那裡都傷不到。漢王只需重新任命一位尚書僕射,再次組閣就好了。”

楊翯默然了一會,又憤然道:“父親,我知道,我就是咽不下這口氣。我已經想好了,到了京師,就招攬集結一批志同道合之人,組建尊儒學會,以此爲骨架結黨組社,與劉四郎抗爭。他不是遙控着資政院通過了《社會團體組織法》嗎?我要看他怎麼搬着石頭砸到自己的腳。”

“三郎,你還不清楚漢王的心思和用意嗎?如無十全把握,他怎麼會頌布這樣的律法。他放過你,又暗中扶植你當上通議大夫,就是看中你恨他入骨。”

楊翯有些不解了,“父親,你這話什麼意思?”

“還記得你和漢王一起跟着我讀書時,他說過一句話,如果你耳邊全是奉承、贊同的話,你就會迷失方向。必須有反對的聲音,有挑錯的人,才能迫使你把事情做得更好。我們父子倆,現在就是給他挑錯的反對派。”

“他不怕引火燒身嗎?”

“怕什麼,這兩三年,劉黑子在幕後操控,抓了我們多少人?我們早就元氣大傷。更可怕的是,這兩三年,天下讀書人都明白一個道理,順着漢王的路走,可以繼續憑藉讀書出人頭地,否則的話,死無葬身之地。有骨氣有堅持的儒生已經清理乾淨了,剩下的都是識時務的大多數了。而且漢王不是完全廢黜了先賢之學,只是將其去蕪存青,改頭換面藏在了國文、歷史等學生功課裡。三郎,我相信你能拉到一些志同道合之人,但是要想興風作浪,怕是很難了。”

聽了父親的話,楊翯幾乎咬碎了牙齒,最後恨恨地說道:“越是這樣,我就越要去京師。”

就在這時,有人上來揚聲道:“各位爺,剛接到電報,遼陽到京師的順風甲字號車過了昌黎,正常的話一個小時,也就是半個時辰會到本站,停留二十分鐘。諸位爺請做好準備了。”

話剛落音,這邊便各處響起了聲音,“夥計,來算賬。”

*****你們看,火車都出來,你們還不趕緊去看看新書。。。信息時代之光。。。。

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九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二)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三百一十八章 變化猶應侍帝晨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二)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奸佞忠信人言間第三百六十五章 逕抱靜園城市間第二百五十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二)第三十三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一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一)第五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一)第八十一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二)第九十六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三)第三十五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四)第三十三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六十一章 師叔相邀有內情第三百二十一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一)第二百零八章 暗箭傷人索誰命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五十一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二)第四十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一)第六十章 寧府大喪起波瀾第二百三十九章 春暖水寒風似刀第三百八十二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一)第一百零八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奸佞忠信人言間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六十章 寧府大喪起波瀾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九十九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三)第四百二十八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四)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私兩宜順人情第三百三十五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三)第十章 喜逢茶樓有私會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三)第一百零六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一百九十三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旌蔽日兮敵若雲第一百八十九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四)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二)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二)第六十八章 深秋賦詩菊黃華(一)第二百五十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安樂時汝轉棄予第九十四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五)第一百零五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猶嫌五更雞鳴早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四百一十五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第二百一十七 春江潮水自東去(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師勘定逆亂日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三百四十一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四)第二百四十五章 賈府穢聞染永和第四百二十二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二)第二百一十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一)第二百零三章 衆軍齊整蓄勢發第二百一十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一)第六十五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二)第五十九章 寧國府裡起變故第一百二十八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六)引子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一)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三百五十四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二)第一百六十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