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玄又轉向賈寶玉問道:“寶玉兄弟,聽說世叔要給你請個名師?”
賈寶玉臉色有些黑,微苦着臉答道:“回殿下的話,敝府老爺還想着讓我和蘭侄兒繼續下場,好考個功名。”
“世叔的想法,我知道。只是時代不同了,世道要變了,再往科試路上一味地悶頭鑽營,是沒有前途的。前些日子,會試舞弊大案,文宣公府大案,天下譁然,不少有識之士紛紛上書朝廷,要求改學制,除弊革新。”
“內閣吵了兩三月,現在差不多定了下來。大行官學,分小學、中學、大學三級。現在各地正在大辦小學和中學,大學初步定四所,前國子監改爲京華大學,集賢館分出部分博士教授,成立燕山大學,前南直隸國子監改爲金陵大學,遼陽七個講傳所合併爲遼陽理工學院。後面要花十年時間,在每省都成立一所省立大學,並鼓勵興辦私立學院制的大學。以後想入仕途,必須先要考上大學,再參加國考,方可爲官吏。”
“殿下,這豈不是爲官吏更難了?”賈寶玉臉又白了。一個院試已經把他考得人生不能自理了,要是按照小、中、大三學和國考這麼考上去,豈不是連命都沒有了。不過算下來,新學制好像跟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差不多,但對於賈寶玉而言,都是一樣的高難度。
“不,看上去更難,實際反而會更容易了。以前科試,數十上百萬讀書人,只爲了三年一科的東華門唱名,不過百人。現在新學制,大開民智,光大學都會有數十萬人入學就讀。國考每次錄取會有上千人。數十萬只取千人,看上去比以前要容易許多。更重要的是,只要入讀了大學,你可以去繼續深造,做教授博士,做學者;可以爲商,做商社大管事,掙它個盆滿鉢滿;可以爲工,研發新品,按朝廷新定的專利律法,可賺二三十年的錢。”
說到這裡,劉玄意味深長,“以後讀書不只是做官這麼一條出路,所以算下來,實際更容易出頭了。比如寶玉兄弟,不喜歡經濟之學,卻擅長詩詞歌賦,聽說這些日子又癡迷唱戲。完全可以作詞作曲,自己寫個本子出來,然後叫府上戲班子唱出來。要是寫得好,引起轟動,說不得要留名青史。或許數百年後大家記不得現在的宰輔是周老大人,卻記得流傳不息的某某戲本是賈寶玉寫的。”
賈寶玉眼睛一亮,這何嘗不是一條明路。他知道自己的性子,看到四書五經就頭裂欲開,一聽到這些才子佳人的戲本,就神采飛揚,不知道被老爺打過多少回,就是改不過來。既然改不過來,爲何不如漢王所言,改到這行來,還能博個名傳天下。前唐李太白,也沒有科試得意,還不是留名千古。
只是這樣做,會不會被老爺給打屎?
“寶玉兄弟,你擔心被人罵成玩物喪志?哈哈,我給你說個故事。”劉玄笑着說道,“朝-鮮漢陽城,也是一座有二三十萬官民的大城,算是集三千里江山精華於一地。我率軍援徵,平定逆賊,克復此城。火炮洗禮過後,漢陽城一片廢墟。本王一邊招募百姓,修復城池宅邸。輔臣、蟠哥兒,你們當時也在場,知道當時漢陽城百廢待興,最先修復的是哪裡。”
“寶玉兄弟先猜一猜?”薛蟠憨厚地一笑,故意問道。
“文廟?”
“非也,非也。”薛蟠開始還文縐縐的,後半截卻露了餡,“那個鳥地方,王宮修完了都沒有修它,最後殿下把那裡跟國子監合成一塊,改成了漢陽高等學堂。”
“常平倉?”賈寶玉遲疑地說道。他多少知道劉四郎的性子,知道這個時候他肯定不會先去修王宮和官衙。
“常平倉是靠前修得,但不是最前修復的。”
“那小弟我真猜不出來了。”
“是梨花裡。”薛蟠笑呵呵地說道。
“梨花裡?是個什麼所在?”
“就跟金陵的秦淮河,杭州的金玉坊一樣,裡面全是花萼樓這樣的所在。”薛蟠憋着笑答道。
“啊,這,這...”賈寶玉感覺自己的三觀全被毀掉了。
怎麼能夠這樣呢?劉玄主持修復漢陽城,居然那裡都不管,先把煙花柳巷修復了,這要是傳到中原來,還不得被那些老夫子跳起腳來罵。只是一直沒有動靜,想必一是被封鎖了消息,二是這段時間頻頻出大事,那些老夫子也沒得心思去管那海外之地的破事了。
“寶玉兄弟覺得不可思議吧?其實很簡單,這世上大多數人都是凡夫俗子,仁人志士卻是少數。你給這些凡夫俗子講大道理,他轉背就忘得乾乾淨淨。沒得吃,沒得穿,沒得玩,你天天在旁邊念先賢經書,他照樣生事。”
“修復漢陽城,糧草皆備,溫飽是不用愁的,但凡夫俗子總要有個打發處,吃飽了穿暖了,一身的力氣沒地方發泄,總要生事。而且當時漢陽城彙集了朝-鮮各地菁華,以及我朝衆多海商,他們手裡有的是錢,把梨花裡修復好後,不僅漢陽城治安穩定,還直接間接養活了二三十萬朝-鮮百姓。”
看着賈寶玉一臉不敢置信的樣子,劉玄笑了笑道:“俗世就是如此。在京畿和金陵,報紙盛行後,最賺錢的就是那些會寫章回話本和野聞軼事的文人,他們或是秀才童生,甚至十來年都沒考上生員的。卻靠着寫些百姓們愛看愛聽的文字,比翰林學士們寫書賺的錢還要多。”
賈寶玉默然了,他當然知道最新因爲報紙,這些破落秀才們算是鹹魚翻身,每月掙得潤筆稿費有數十上百兩銀子。但是寫的這些文字,良萎不齊,有清新淡雅的,也有粗俗不堪,直奔下三路的。
“最近《京華字報》在刊登國史館幾位學士夫子們共同整理的《三國演義話本》,大受追捧。《吳華字報》在刊登根據前唐元微之《鶯鶯傳》改編的《西廂諸事記》。在南直隸和兩浙轟動一時。蘇州崑曲班子正在跟編寫者魏夫子協商,準備改成崑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上演。”
“殿下說的這事,小的聽說過,據說江南兩浙的百姓官民在翹首以待。《西廂諸事記》我也追看過,覺得特別有意思,找人把發行的報紙都買齊了,帶回了京城,二哥哥看了,愛不釋手。”
劉玄看了一眼說話的賈環,心裡明白他的小心思,但沒有做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