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一)

賈璉和璉二嫂聽賈寶玉說完,臉色陰沉如水,璉二嫂先受不住,破口罵道:“這些混賬子,這是要下死手。”

他們兩口子比賈寶玉更清楚後果的嚴重,所以才這般氣憤惱怒。

“璉二哥,璉二嫂,我在想,到底是誰想暗算我們府上?”

“多了去。自從聖上下旨請德貴妃代行孝心,每日去給皇太后請安,宮裡動心思的人多了去。陳妃、田妃、順貴妃,甚至皇貴妃,那一位都有這個心思。”

賈寶玉嚇了一跳,感情自己姐姐在宮裡是待在狼窩裡,周圍全是敵人。

“璉二哥的意思是有人收買了和春班的那幾位老闆,故意給我們下套?”

“何止這些,這事要是沒有內應幫襯,怎麼做得成?要不是弟媳聰慧精細,只怕就壞了大事。”

聽到賈璉這麼一說,賈寶玉沒由地臉上一紅。

這戲摺子多半是老太太、太太和自己看過一遍就定奪。老太太雖然很精明,可總有欠缺的地方,她老人家看戲是圖着好看熱鬧就行。而且她現在的那個精神頭,看半折戲只怕就要打瞌睡了。到時還不是自己說是什麼就是什麼。

太太更不用說了,她更不懂這些,只要自己說幾句好,怕是《思凡》的戲碼她也會說好。

“璉二哥說的內應該不是薔哥兒吧?”賈寶玉遲疑地問道。

“不是他會是誰?”賈璉看了一眼自己的媳婦。他知道賈薔就是在媳婦那裡孝敬夠了,才落得這份好差事。

“不會是薔哥兒確實不懂,稀裡糊塗的。”賈寶玉不會把人想得太險惡。

“管着女伶戲班的差事,卻不懂戲,有這麼做事的嗎?這要是在朝廷,怕是早就吃彈劾了。以前沒覺得,也顧不上這事,今兒發現了就趕緊辦了,亡羊補牢也好。”王熙鳳當機立斷道。“明兒我叫人查戲班的帳,肯定一堆的花頭,到那時一張片子遞給到大興縣去,問他個徇私舞弊、貪墨公產。”

“這樣不大好吧,都是族裡的兄弟子侄,這樣嚴辦可不成話,怕族人非議。”賈寶玉遲疑地說道。

“寶兄弟不必擔心,這事我去處置好了。先叫官府定了罪,府上再出面去保他一保。先叫他把吞了的都吐出來,再打發到金陵去守祖墓。這樣既能全了面子,又能略施懲戒,立立威。現在府上的下人太不像話了。被抄的甄府,一半的罪名是下人們竄捯出來的。”

聽到這裡,賈寶玉不由地嘆了口氣,想起在金陵城裡目睹耳聞的甄府慘狀;想起尋了這麼久,還是沒有大舅哥甄寶玉的消息;又想起自己府上,其實跟這老親甄府非常像,只是自己家命好,姐姐封了妃,父親又奮力一搏,得了聖眷,纔不會像甄府那般落得個乾乾淨淨。

“二爺,這內賊好除,外面那些混賬子怎麼辦?”璉二嫂問道。

“還能怎麼辦?我們又沒有抓到他們的把柄,只能乾瞪眼。不過也不能就這麼算,明兒我請幾位巡城御史吃一桌,請他們擡擡手,把和春班的那幾個吃了黑心錢的老闆,抓幾處把柄,結結實實辦他一回。拿着我們府上的供奉,卻幫着外人來害我們,不弄了他們,賈府以後還怎麼在京師立足。”

賈寶玉看到咬牙切齒的賈璉,心裡嘆息。自己堂哥,多風流清雅的人,跟着劉四郎歷練了些年,就變得這般睚眥必報、心狠手辣,哪裡還有半分出塵脫俗之氣?

“那就好,”聽自己夫君這般一說,王熙鳳滿意地點點頭,“那這女伶戲班誰來管,這事總得要交代過去。皇貴妃生辰那日,還得去唱兩本的。”

“就叫賈芸代管吧。族裡子侄裡,就他還能用得上。”

“這事你們爺們安排就是了。只是明後天,薛姨媽和寶釵妹子要帶着劉四郎嫡子和薛府的嫡子過來,老太太發了話要設盛宴款待,可要準備齊當了。薛姨媽和寶釵妹子雖然都是自己人,在我們府上也是常來常往的,不會計較什麼。可現在她們身份卻不同了,不僅代表着薛家顏面,更代表着劉家顏面,可不能出岔子。我要忙着這碼子事,可顧不上那頭了。”

“這事要勞煩大嫂和二嫂子操心張羅了。”賈寶玉知道這等繁瑣之事只能是璉二嫂辦得整齊,大嫂李紈只也是幫襯一二。

“我就是這勞碌命。”璉二嫂說了一句,又繼續道:“明兒有薛姨媽,寶釵妹子,劉四郎嫡子,三妹妹,四妹妹,史姑娘,兩位尤姨娘,還有寶釵的表妹寶琴,蟠哥兒的媳婦細娘,和兒子薛鯤...”

“二爺,寶兄弟,東府蓉哥兒會過來作陪嗎?”璉二嫂算了算人口,又合計起自家這邊作陪的。

“這次四郎和蟠哥兒都還在高麗沒回來,外男只有一位護送照應的蝌哥兒,我跟寶兄弟作陪就好了,總不好讓蓉哥兒也來跑一趟。只是東府的太太和奶奶們要過去作陪,你們照應着就好。”

看着賈寶玉告辭離去的背影,賈璉臉色陰晴不定。璉二嫂去收拾了下,回到屋裡看到這情景,忍不住開口問道:“二爺,你這是怎麼了?”

“我聽到些風言風語,說寶兄弟身邊有人在嚼劉四郎的舌根子,挑撥着賈劉兩家的關係。”

“寶兄弟身邊那兩位姨娘乾的事情。”璉二嫂一下子就想到了甄府那兩位身上,“都是二太太縱容的,把那兩位擡舉得太高,有些得意忘形了。”

“劉家能離得開我們賈家,可賈家能離得開劉家嗎?”賈璉搖着頭說道。

“大姐兒都封貴妃了,二老爺也封了爵,還有什麼離不開的?要是德貴妃再誕下皇子來,只怕是劉家來奉承賈家了。”璉二嫂有些不以爲然地說道。

看到自己媳婦這個樣子,可以想象王夫人會是怎麼樣一個心態,賈璉不由長嘆一口氣。“你們婦道人家,總是待在後院內宅,外面很多東西看不到,也看不明白。就算德貴妃誕下皇子,人家劉家爲什麼就上趕着來擁戴你?”

“劉賈兩家不是沾着親嗎?”

“用人家的時候就說沾着親了?你跟你姑媽的眼,太勢利了。總先顧着自己,別人都是來沾你們好處的。沾着親又如何,賈家要是給得好處不夠,人家肯定是先顧了別人那一頭。唉,你們這些婦道人家,對你們好,就認爲是人家上趕着巴結,不對你們好,又說人家薄情寡義。都活了這麼大一把歲數,還沒活明白。”

璉二嫂知道賈璉明着說自己,實際上在說自己的孃家姑媽,夫家嬸嬸。但是聽了幾句,覺得很有道理,也不做聲。

“不管這狗屁倒竈的事,京師的事告一段落,我回登州銷假,繼續做公。等援徵保案下來,襲了爵位,我們立戶另過,再謀放江南地方。我們不是那心竅通透之人,絕不做那邀寵弄權之事,在翼護之下過過逍遙日子,就是萬幸。至於他們二房登天也好,入凡也罷,大家各不牽絆。”賈璉最後嘆息了一句道。

第十章 喜逢茶樓有私會第四百二十八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四)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幾分徑自醉第四百一十三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三)第二十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五)第二百八十六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一)第十八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一)第一百一十章 水月庵裡腌臢多第二百六十六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十一章 鳳姐決斷謀大利第一百五十四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三)第六十章 寧府大喪起波瀾第一百四十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五)第二百七十三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二)第三百一十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百年多病獨登門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二)第五十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芙蓉謝里影人間(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舊事未了新爭起第二百三十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一)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一百二十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二)第十六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二)第四百四十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四)第九十八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二)第八十一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五)第二百四十四章 閒來無話談前程(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七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三)第三百七十九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一)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三百七十九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一)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三十三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第六十七章 折桂鹿鳴明師恩第四百三十二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四)第四百二十章 尋仙問丹白雲間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三)第三十四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萬里關河驚契闊第四百一十七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九十八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三)第五十四章 太學年考有蹊蹺(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簡牘紛朱黃第六十二章 撲朔迷離勘奇案第二百六十三章 連枝比翼浮翠閣第一百八十七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三)第七十九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伐已聞運籌中第十八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一)第二十五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元知造物舊時別第二百五十五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洪州輕舟連夜至第二百章 錢塘屹然安三吳(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春暖水寒風似刀第三十五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四)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師勘定逆亂日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四百四十一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五)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三)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七十一章 糊塗奇案牽朝局第八十二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三)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蘇城裡開元宮第三百四十九章 元知造物舊時別第二百二十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只當遠引過平生第二百零四章 三軍列陣杭城外第二百章 錢塘屹然安三吳(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