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一)

賈璉趕到淮安時,已經是秋八月,到了這裡,就該去援徵總督行轅投帖報道。可是一打聽才知道,行轅已經移到海州去了,只好又重新去定了船。不過最快的船也要等到明天去了,百般無聊的賈璉便去淮安城到處走走。

淮安應運河而立,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開鑿邗溝,便成爲南北要道和漕運要津。到前唐時期,名爲楚州,被譽爲淮水東南第一州。前週年間,這裡是與室韋相持的前線重鎮,東淮安、西壽春,撐起了整條淮河防線。

淮安名人輩出,但是值得遊玩的名勝古蹟反倒不多。可能是這裡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戰火頻繁,沒能保留太多下來而已。

不過到了本朝,淮安城還是那麼繁華,大家都說淮鹽是楚三揚七,即揚州佔了七成,淮安楚州佔了三成,再加上漕運與淮河交匯之處,可謂是聚集了兩淮精華。都監中漕運、提調所屬河防兼管中段河道的中漕監衙門就駐紮這裡。

本朝運河,從通州到明州,分爲北、中、南三段。北漕監衙門駐紮在德州,監管着直隸、嶺東境內的運河漕運。中漕監監管着兩淮和南直隸長江以北的運河漕運。南漕監駐紮在蘇州,監管着南直隸長江以南和兩浙的運河漕運。

賈璉由下人陪着,隨意走着。看着天色將黑,下人湊過來說道:“二爺,前面就是勾欄樂坊,要不要去裡面歇息一晚?聽人說,這裡的神女小姐跟京師和金陵別具不同,另有一番風韻。二爺是風流人物,怎麼能過門而不入?”

“你個潑皮殺才!”賈璉笑着罵道,“先去看看。”

走到了一條街,只見燈火通明,遊人如蟻,金漆籬門,雕砌朱欄,果然是一處“青樓買笑,纏頭那惜千緡;博局呼盧,一擲常輸十萬。畫樓簫管,恣意逍遙;選勝探奇,任情散誕”的花錦地面。

聽到有人唱道:“年少爭誇風月,場中波浪偏多。有錢無貌意難和,有貌無錢不可。就是有錢有貌,還須着意揣摩。知情識趣俏哥哥,此道誰人賽我。”

賈璉可是風月場中都總管,煙花寨內大主盟。見到此景,聽到此曲,不由大笑,“好一處別緻的風流所在。”

有人在樓上聽到賈璉的聲音,不由探出頭來,一看原來是熟人,連忙叫道:“璉二哥,快上來喝一杯。”

賈璉擡頭一看,原來是太常寺少卿孟會良之子孟禧怡。

“原來是孟老三。”

見是熟人,賈璉連忙上樓去了。孟會良是平原侯次孫,也是勳爵世家出身。只是他比較另類,從小會讀書,居然中了同進士,然後一路熬到了這個位置。

孟禧怡從小就跟賈璉等勳爵世家子弟熟悉,都是風月場上的同好。

到了樓上,發現除了孟禧怡,還有其他四人,一介紹,這個是國史館直學士的公子,那一位是新寧候府的老二,這位是刑部郎中的嫡子,那個是大理寺少卿的次子。

大家互相說了聲久仰,便都坐了下來。

“正是巧了,想不到在這裡遇見了諸位賢兄。”

“什麼巧啊,大家都是去劉四郎門下分潤軍功去的。”一人說得很直白。

“是啊,璉二哥,劉四郎是你家的親戚,以後你還要多多照應下我們兄弟幾個。”

“客氣了,你們五位也是要去投帖點卯?”

“我們早就點卯了。劉四郎剛在淮安立帳,家裡就逼着我們來效用了。忙碌了一兩月,好容易可以歇口氣,結果又移駐去了海州。那個鬼地方,最好看的粉頭都是一口黃牙。於是我等便想了法子,託着來這裡催辦漕運物資,過來快活幾日。”

孟禧怡直接說明白了他們的真實用意。

賈璉聽到這裡,心頭不由一跳。他可是非常清楚劉四郎的脾性,沒事的時候可以跟你和光同塵,但是辦起正事來,眼睛可容不下沙子。你要是誤了他的正事,有的是手段讓你吃苦頭。而且現在辦的是軍務,行的可是軍法。真被他揪住辮子,那你就有得樂子了。

不過此時這個情景,賈璉不好說,便裝糊塗地說道:“原來是這樣,幸好我府上還有些事,跟樞密院告了假,要不然就得跟幾位賢兄一起吃苦頭了。來來,今日我等相逢在這裡,賈某敬諸位一杯。”

喝了一圈,這時龜奴引來了兩個人,看打扮是商賈。見到幾位,滿臉是笑,比見到親老子還要客氣。坐下來後,先自飲了三杯,然後又說這裡是他倆的地盤,合該請幾位大人的酒。幾番話下來,真的是讓人如沐春風。

看到兩人跟對面兩位公子低聲嘀嘀咕咕,賈璉不由拉着孟禧怡問道:“這是什麼意思?”

“沒什麼,就是兩個交辦軍用物資的商家。那個是交辦蠟燭、燈具的,那個是交辦步軍頭巾、頭盔墊布等物的。雖然都是些邊角料,但架不住量大,合在一起都有五六千兩銀子的採辦量。對面那兩個兄弟,就是負責驗收這些玩意的。”

孟禧怡不在意地說道。

“是來給孝敬的?”

“可不是。不給孝敬我們哥幾個來幹什麼?明兒輪到兄弟我和斜對面吳三郎請客了,早就給我們負責驗收的交辦商遞口音了,明晚兒帶着銀子來結賬。不把我們幾位伺候好了,爺們叫他們的東西入不了庫。”

賈璉一聽,知道這事怕是好不了。人家劉四郎家裡就是做生意的,你們玩的這些下作手段,估計他十二三歲就知道了。而且鬼知道這些採辦商裡誰是他的人?賈璉在金陵跑了幾年,知道了些內幕,深知利豐、豐源、和豐這三家商號在這幾年裡,對南直隸、兩浙商界的滲透有多厲害。

你們這幾個小崽子,以爲只是卡一卡,吃些花酒,沒什麼大事,頂多挨頓訓。呵呵,你們可真是小瞧了劉四郎。只怕這就是下給你們的套,看樣子你們都把脖子都伸進去了。

想到這裡,賈璉不動聲色,繼續吃吃喝喝,跟諸人稱兄道弟。深夜散了場子,賈璉給孟禧怡留了封信,說有要緊事,先行一步,坐着船連忙直奔海州。

第二百八十一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七十四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一)第五十一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三)第二百九十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一)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二十九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六)第三十九章 賈府門裡訓弟子第三百零五章 側蓬帆過古剎寺第三十七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六)第三十五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四)第四十四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一)第七十三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二)第三百零二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四)第一百零一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一)第四百零四章 流水高山有韻音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三)第二百三十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四)第三百二十一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一)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二)大秦官職 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師勘定逆亂日第八十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洗萬古歌詠志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一)第九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二)第五十一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三)第二十四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一)第一百零二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二)第一百七十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三)第二百章 錢塘屹然安三吳(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四)第二百七十九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一)第九十三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二)第三百三十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舊事未了新爭起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逕抱靜園城市間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二百零二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二)引子第九十八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水月消障添新債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三)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四十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四)第三百二十六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二)第四百四十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四)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萬里關河驚契闊第一百七十五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四百二十八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四)第三十八章 初試火器言變局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四百零九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瑚璉凡鳥謀私利第一百零九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蘇城裡開元宮第三百七十三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一)第三十五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四)第二十九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六)第一百八十九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一)第三十六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五)第十八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一)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