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五)

看到這裡,詹光和單聘仁也嚇得面無人色,嘴裡念道:“禍事,大禍事!”

心裡卻在暗暗後悔,不該想方設法請附在賈政身邊,跟隨去杭州赴任。原本想着可以發財的好差事,錦繡前路怎麼轉眼間就成了黃泉之路。只是現在能退得了嗎?真是悔啊!

再看東家賈政,估計也是悔得腸子都寸斷了。三人就這樣呆坐在船艙裡,寂靜無聲。

劉玄接到急報的第一個念頭就是交待李公亮,讓他寫份奏摺,關鍵內容就是要槍要炮,要糧要餉。

李公亮揮毫而就,邊寫邊心裡感嘆,劉四郎果然是軍將世家出身,深知做武將的真傳三味。

孫傳嗣在一旁遲疑道:“大人,這般似乎不妥?”

劉玄轉過來,“不妥,傳嗣,你覺得哪裡不妥?”

“大人,盡忠王事,你一向不是這般做的嗎?遇到這突如其來的戰事了,更當奮勇向前,怎麼還提了這麼多要求?”

孫傳嗣跟着劉玄時間久了,且又知劉玄是個有意見儘管提,千萬不要悶在心裡的性子,便說得非常直白。

“傳嗣啊,前幾月我們在浙東察訪民情,昭雪冤案,各種細節都寫在奏摺裡,內閣和宮裡看得懂,也能體會我們的艱辛和用心。可是這戰事艱辛,他們就真懂嗎?”

孫傳嗣默然了一會,他曾經聽其父說起過一些跟戰事有關的腌臢事。無非是文官們不齒,說那些敵賊都是畏懼天威,大兵一到就束手就擒了,你們軍報裡寫得天花亂墜的,簡直就是胡說八道,貪天之功,然後就是一通嘴仗,打得天昏地暗,比跟人真刀真槍幹一仗還要累。要不是五軍府自成體系,不知要被欺負成什麼樣子。

看到孫傳嗣若有所思,劉玄繼續說道,“傳嗣,現在亂賊敗了兩浙陸師,聚衆四十萬,就算是被裹脅以爲前驅,蟻附攀城,也能生生淹了杭州城。這仗要靠將士們一刀一槍地去打下,其中艱辛心血,你應當有數。”

這時李公亮已經寫完“獅子大開口”的奏摺,轉過來補充道:“傳嗣,現在丁居勝大敗,戰事禍及浙東,國朝定鼎以來前所未有,不拼命地要錢要糧要槍要炮,聖上和內閣說不定還以爲你敷衍推諉,根本沒有用心辦差。”

孫傳嗣一聽,想起以往在河東、刑部當差時的經歷,嘿,還真是。

劉玄看到孫傳嗣已經明白,便對他跟李公亮說道:“而今兩浙只能指望團練軍了,連何世叔的水師都幫不上什麼大忙了,聖上和內閣也該下定決心了。”

知道他心思的李公亮接着說道:“沒錯,丁居勝送了一大批刀槍兵甲給亂賊,要想讓不過數千的團練軍能夠儘早平亂,免生塗炭,非加持火器不可了。趁着這次機會解開火器禁制,說不得也是件好事。真要等到西洋佛郎機和東倭拿着火銃,推着火炮,打到城門下了再去造火器,那就太晚了。”

聽到這裡,孫傳嗣突然意識到,各方勢力把兩浙當成一盤棋局,各自落子爭輸贏。而自己的恩主劉玄又何曾沒有在其中渾水摸魚?浙西妖教亂賊的事,劉大人確實如實上報了,但只報了部分,跟倭賊勾結、自成一國、封官編軍、爪牙耳目密佈浙東浙西等等這些要緊事宜,要不閃閃爍爍,要不一字不提。其間的心思,讓孫傳嗣有些膽戰。

兩浙這潭水,真TMD深啊,就算是劉大人這樣的人,也只敢在裡面小心翼翼地摸魚。但是孫傳嗣知道,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劉大人似乎摸到了幾條大魚,那就是好事,恩主能青雲直上,他也能跟着附翼而飛。

京師紫禁城景陽宮獨慎齋裡,一宮裝女子問道:“父皇下旨了?”

“回殿下,皇爺下中旨了,給攝知杭州州事劉玄劉大人加樞密院東面房檢詳文字,領巡撫兩浙等處地方、節制陸師軍務、兼理糧餉,奉旨督辦會剿浙西亂賊及善後事宜。內閣找五軍府合議,不日就明發平章軍國事同奉聖旨的制令了。”

小黃門低着頭陪着笑說道,“殿下,上書房的幾位秉筆內高班都說了,這官職還是吏部左侍郎楊大人在御前擬定的,國朝以來前所未有的官職。”

“巡撫,節制,兼理,督辦,果真是委以重任啊。”寶慶公主一張秀臉上滿是興奮之色,“這回可是好機會了。”

“殿下,什麼好機會?”小黃門就聽到了一耳朵,連忙問道。

“不管你的事,這是給你賞銀,退下吧。”寶慶公主丟過去一錠小銀稞,揮揮手道。

過了兩日,紫禁城勤政殿裡,神態疲憊,露着一雙濃濃黑眼圈的隆慶帝低聲問道:“齊卿,可查探清楚了?”

“回聖上,查明白了,寶慶公主昨天上午藉着去內北苑給太上皇、皇太后請安,出了紫禁城,而後又穿了一身道袍,喬裝打扮混在自然觀香火道人中間,出了皇城。這會只怕已經過了通州了。”

恭敬應答的是殿前司內班公事點檢兼理皇城司事齊昂。

“都是神武帝*留下的壞習慣,才把一個公主養得這般恣意妄爲!”

齊昂眼觀鼻,鼻觀心,沒有出聲。

隆慶帝停了一下,最後還是開口道:“朕也有些過於寵溺她了,纔有今日這膽大妄爲!對了,雲蘿身邊有誰?”

“回聖上,有舍妹,還有左仁通左公公、遊德貫遊公公。”

“素姑和左遊兩位?”隆慶帝額頭上的眉頭更深了。素姑就不說了,左、遊兩位可是太上皇數十年的心腹近侍,還曾經幫過隆慶帝,臨老了才毛遂自薦地去伺候寶慶公主。這兩位老公,官階不高,名聲不顯,但面子卻大,難怪隆慶帝頭大。

“雲蘿只怕是奔浙東去了。朕就知道,她前些日子打聽劉卿剿滅海賊倭兵的詳情,就存了別樣心思。偷跑出宮,要是傳出去,天家的顏面都要丟盡了。”

齊昂沒有做聲,只是安靜地聽着。

“此事不好聲張啊,齊卿,還是你辛苦一趟吧。也只有你去,才降得住素姑和雲蘿,儘快把兩人追回來,不要生亂誤事。”

“遵旨!”齊昂小心地問道,“聖上,要不要給南直隸和兩浙地方去一道密旨?臣擔心路上萬一追不上。”

“不必了,兩浙情形詭譎,南直隸也不太安寧,一道密旨下去,反倒會生出許多事端。你速速動身,務必在雲蘿和素姑入兩浙之前把他們追回來。”隆慶帝沉吟一會說道。

“遵旨!”

*神武帝:我TMD招誰惹誰,又把我拖出來鞭屍!

第一百七十八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三)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五十八章 祖制難違自從循第二百二十七章六睦建德謀定亂(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一)第八十二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三)第三十七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六)第八十五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六)第二百二十八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伐已聞運籌中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二)第一百二十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二)第四百四十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四)第三百一十七章 深宮一夜飛秋磷(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一)第三百八十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第一百九十八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卻謀史館清貴職第一百七十三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二)第一百零一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三百零六章 清館聊得養天和第一百四十四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三)第九十五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蘇城裡開元宮第一百三十三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三)第四百三十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二)第六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二)第五十九章 寧國府裡起變故第四百四十三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二)第二十六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三)第三百八十七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三)第一百零五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一)第四十七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四百零二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四)第十六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舊事未了新爭起第一百七十三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青海長雲暗雪山第七十四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三)第三百零三章 束手小心觀浮世第三百零二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四)第二百八十七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妖僧狐心行詭事(一)第二百零二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二)第四百零四章 流水高山有韻音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三百九十六章 白髮蕭蕭洛陽夜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四)第六十六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三)第八十四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五)第六十七章 折桂鹿鳴明師恩第三百五十一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一)第六十四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一)第四十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一)第二百零三章 衆軍齊整蓄勢發第一百四十二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二)第十章 喜逢茶樓有私會第四百二十六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三百二十一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安樂時汝轉棄予第三百三十五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百年多病獨登門第一百零三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三)第一百九十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二)第五十三章 寧國府裡暗刀劍第四百四十九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八十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二)第二百四十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