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二)

“是啊,此次前來兩浙,確是有不少阻礙。”劉玄嘆息着答道。

原來兩浙的三司,藩司、廉司和兵司,居然一個都不願見劉玄。態度很好,開口“欽差大人”,閉口“巡使老爺”,可不管如何他們的坐堂老爺就是沒空。就是漕司轉運司,也是笑臉賠盡,就是沒閒,你老還是再等等吧。

遇上這樣的軟暴力,劉玄也無可奈何,總不能帶着人去砸門吧?所以一行人在杭州困頓了十幾日,一籌莫展。而杭州官場上的,都在憋着笑看熱鬧,如同看耍猴一般。

“四郎,你且說說看。今兒大傢伙都在這裡,好一起合計一二。常言說一人計短衆人計長,三個臭皮匠還訂個諸葛孔明,何況我們應該比臭皮匠要強上一些吧。”潘籍問道。

大家都笑了起來,待到慢慢緩了下來,劉玄開口道:“正月過去沒多久,聖上找人遞了話出來,意指讓我來東南。我思量了許久,琢磨出聖上大致的意圖,可能有三點。”

“第一是國庫司被拖欠和虧空最多的就是兩浙和南直隸。聖上讓我來兩浙,應該是想讓我在州縣摸摸底。朝廷和皇家在江南的耳目,體仁院、開元宮、洞霄宮這些年被地方滲透拉攏得差不多了,今上信不過他們。”

薛蟠在一旁問道:“體仁院我知道,說是太祖皇帝在金陵的潛邸故宮。這開元宮和洞霄宮是個什麼去處?”

其餘徐、常、符、封四人和孫傳嗣也是一臉的疑惑。

李公亮在一旁解釋道:“開元宮在蘇州,興建於前晉咸寧年間,原名真慶道院。前週末年,太祖以駙馬和節度使之名北上勤王,孝慈端睿高皇后遣人去真慶道院等處祈福求勝,當時此院還出了祥瑞,有老君石和五彩祥雲出現。後太祖定鼎,傳旨將真慶道院改爲開元宮,爲皇家道觀。”

“洞霄宮在杭州杭州縣城外,始建於前漢武帝,原名天柱觀。高宗皇帝改其爲洞霄宮,列爲皇家道觀。這樣的皇家道觀還有遼陽福壽宮、洛陽太清宮、長安萬壽宮、武昌長春宮、錦城青羊宮、番禺純陽宮、南安州永樂宮、星瞻州朱雀宮。這些皇家道觀的提舉宮使跟體仁院使一樣,都是宮裡親近之人擔任,有密奏之權。現任體仁院使甄應嘉之祖母,可是太上皇的奶孃。”

“原來如此。”衆人紛紛點頭,已然瞭解。現在這些宮使都是太上皇秉政時任命,有的甚至傳了兩代。久在地方,只怕是合而爲一了。而今上礙於太上皇的面子,一時還不好褫職挪位,但他們密報的話只怕是要當屁了。

薛蟠卻還是一臉不解,猶豫了一會又開口問道:“這位孝慈端睿高皇后是誰?”

“你這呆貨,她就是太祖的皇后,高宗之母,前週末帝的嫡公主,也是”潘籍看來一眼劉玄,還是收住了嘴。

薛蟠長哦了一聲,潘籍在一旁繼續說道:“四郎,你且繼續。”

“其二就是東南,尤其是兩浙的倭亂,鬧得越發不堪了。可地方有司還不當回事,聖上甚爲不滿,想讓我下來切實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第三嘛,”劉玄斟酌了一會說道,“聖上不滿朝廷地方積弊甚久,一直想着革新除弊。”

李公亮敏銳地意識道,當即接話道:“可是聖上想從東南之地先入手?”

“是的。”劉玄答道。這一點涉及到他跟聖上、以及跟老師楊慎一的密談私語,不好說得太透。

潘籍沉吟道:“東南是朝廷財賦重地,兩浙和南直隸每年的商稅佔國朝年稅的一半。此前在成均館,四郎跟我看過國朝這十數年的稅賦名冊。閩海、廣南兩省這十數年來商稅、市舶稅年年增高,倒是這兩浙和南直隸卻不增反降,確實讓人生疑。”

說到這裡,他鄭重地說道:“如此說來,四郎職責重大啊。你說的這前礙重重,且細說來。”

劉玄說道:“這兩浙布政使李秀其李老大人,跟首輔盧大人是同年,老邁昏庸,人稱紙糊藩臺。”

“哈哈,盧大人領着紙糊閣老,李大人成了紙糊藩臺,不愧是一對同年。”

“兩浙布政司左參議領兩浙轉運使楊鳳桐楊大人卻是個厲害角色。他四十來歲,庚辰科進士,做過忠順王爺的左贊善。”說到這裡,劉玄頓了一下,知道他跟忠順王恩怨的衆人都瞭然地點了點頭。

“不僅如此。楊大人在兩浙爲官十餘載,從知州一直做到左參議。他在兩浙不敢說隻手遮天,但權重威高,一言九鼎。”

“提點兩浙刑獄按察使王重信王大人是修國府的姻親,他侄女是侯孝康的正妻。聽說王大人能成爲兩浙臬臺,修國府出了不少力。”

聽到這裡,潘籍連忙插了一句:“四郎,我們在京口等點驗放關時,看到侯孝康的座船,往南邊來了,想必也是來這兩浙杭州。”

“他來了?”劉玄想了了一會,擺擺手道,“且不管他。”

“其餘州縣官員,就跟繁雜了,很多都通着內閣宰輔,或者與開國勳爵世家關係密切。”

“北靖郡王的故里和祖墓就在會稽山附近,修國公出自富陽,繕國公出自烏程,十二侯中的四位也出自這裡。或姻親族人,或門生故吏,開國勳爵世家在兩浙就是一張網。”

隨着李公亮的話,大家都陷入沉默,廳裡變得寂靜起來。薛蟠左右看了看,忍不住開口問道:“四郎,那兵馬司呢?”

在他看來,劉玄軍將世家,只要跟武職有關,應該是滿天下都是世交和朋友。

“這提督兩浙兵馬指揮使丁居勝跟家父有隙。當年家父還是泰寧軍統制使,時姜太尉節帥關東諸兵馬,討伐高麗軍。這丁居勝時爲兵馬都監,貪功冒進,中了埋伏。當時家父時任那一路的指揮,行軍法杖責四十,上報行營。姜太尉將其奪職,斥貶回京。這廝在九邊軍鎮沒了前途,卻不想他妻子是皇太后的孃家侄女,沒兩年想了法子起復,轉到南邊爲職,而今居然掌了兩浙兵馬司。”

“至於定海軍和臨海軍,他們久在兩浙,官兵都是本地人,跟當地州縣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不要有太大的指望。”

“要不是龍潭虎穴,聖上還不會派我來。不過我們也不是孤立無助。”劉玄笑着說道,“提舉兩浙市舶司的謝志清謝大人是聖上指派的,還有何芝貴何大人,他節制兩浙定海、寧海兩軍以及兩浙沿海諸州的海路巡檢,他老人家也是有手段的人。”

大家一聽,沒錯,劉玄在兩浙還真不是孤立無助。只要有兩三處臂援,相信劉玄是有辦法在兩浙立足的。只是可能比想象的要艱辛許多。

不過大家心裡有數,都不想破壞氣氛,紛紛舉杯,開始暢飲起來。

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一)第三十三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夢醒最怯聞夜鍾第三百三十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二)第九十九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三)第三百八十一章 南北連築千里路第四百一十一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一)第二百零八章 暗箭傷人索誰命第六十二章 撲朔迷離勘奇案第一百四十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五)第三百四十四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一)第二十二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四十三章 周府壽宴聞奇案(二)第九十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閒來無話談前程(二)第七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四十八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二)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一)第四百零六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二)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第二百零二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帶蜿蜒通南北第二十九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六)第八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一)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一)第二百零四章 三軍列陣杭城外第三十二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一)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四十四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九十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二百三十五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二)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二)第十七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二)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一百零七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水月消障添新債第一百七十三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二)第四百一十五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二)第二十四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一)第十六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二百八十五章 舊事未了新爭起第九十六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二)第六十五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妖僧狐心行詭事(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地佐官事無常第十二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第三百六十二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一)第二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深宮一夜飛秋磷(一)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三十八章 初試火器言變局第一百五十四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三)第四百四十四章 倚翠偎紅情最奇第三十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一)第四百零四章 流水高山有韻音第一百三十八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三)第六十章 寧府大喪起波瀾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一百零三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二)第七十一章 糊塗奇案牽朝局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