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二)

過了半個多時辰,一個太監急匆匆地跑來了,在他後面,跟着幾個小黃門,也是跑得搖搖晃晃,差點把鞋帽都跑掉,來者正是大明宮守戴守忠。摺子被翁德海遞進去後,涉及到太上皇,聖上肯定會先轉給大明宮。大明宮那位看了後,想必是火冒三丈,這不,他一發火,戴守忠就得來跑腿了。

來到東華門口,看到了還站在那裡的劉玄和潘籍,戴守忠額頭上的白毛汗更多了。我TMD招誰惹誰了?居然攤上這破事!早知道有今天這麼一遭,當初就在尚膳司老實待着,不來應大明宮守這份差事。好吧,現在這神仙打架,自己這種細胳膊細腿的小鬼就難做了,很容易被誤傷的。

戴守忠努力地扳着臉,不讓心裡的苦流露出來。他站在那裡,端着拂塵正色道:“奉太上皇口諭問話,劉玄、潘籍可在!”

“臣在!臣等恭請太上皇萬安!”

“太上皇躬安!”

一套禮儀走完,戴守忠開始問話了。

“太上皇問,劉玄、潘籍,你二人爲何挑撥我父子關係?是想陷聖上與不孝之地嗎?”

“臣劉玄回話,天地君親師,此乃太祖皇帝定下的人倫。臣在朝爲官,先論君臣之忠,再究父子之孝。聖上和太上皇乃天下君父,當爲楷模,何不忍己克用,忠孝兩全呢?”

戴守忠心裡暗歎,果然是狀元郎,這話回得犀利。話裡話外的意思都是太上皇你賴在大明宮纔是陷聖上於兩難之地。聖上趕你走吧,有違人倫,是爲不孝;不趕你走吧,有違國法體制,又爲不忠。所以我上這份奏摺,出面當這個惡人,纔是全了你們父子倆的忠孝之意。

可想歸想,話還得繼續問。

“太上皇問,劉玄、潘籍,你唆使聖上忤逆,不怕國法嗎?不怕天威嗎?不怕死嗎?”

一連三句“不怕嗎?”,氣勢洶洶,可見太上皇是有多生氣,旁邊聽着的殿前司官兵,不遠處躲着的官吏們,都替劉玄捏了把汗。

“紀綱制律就是國法,令行禁止就是天威,微臣盡忠王事,恪守職責,謹守爲臣之道,何懼之有?怕死?”

劉玄不由提高了嗓門,高聲道:“國朝養士百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然後又朗聲口占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潘籍雙目瞪圓,死死地盯着劉玄,渾身在不停地顫抖着,但跪着的腰桿卻不由地變得筆直,就像一根標槍戳在那裡。

戴守忠也被這句話給嚇得全身汗毛都豎起來了,這是要玩死諫,當年你老師楊慎一都沒玩得這麼生猛,狀元郎,你這是要青出藍勝於藍。但很快他就意識到,今兒這事是沒法善了,趕緊回去覆命,要是這事出了岔子,兩邊可能沒什麼,自己這中間跑腿傳信的只怕要被推出來頂雷了。

“劉大人,潘大人,話灑家問完了,現回去覆命了,兩位先候着。”說完,一溜煙就往東華門裡跑,幾個小黃門也是忙不迭地也跟着跑。在不遠處,幾個微官小吏也拔腿就跑,奔回各處報信去了。

過了一個時辰,一夥百餘位穿着綠袍的進士們,在幾位庶吉士的帶領下,雄赳赳氣昂昂地從東安門走了進來,最前面的是榜眼李桂芳、探花沈自省,中間還有徐文禎、夏莫言、顧仝、虞文彬、盧介瞻等人。

這夥人在諸多人的關注下,徑直走到東華門前。劉玄轉頭問道:“諸位同科,爲何而來?”

李桂芬率先出來,揚聲道:“劉兄仗節死義,爲何落下我等?”

“此事幹系重大,劉某不敢強人所難。”劉玄長施一禮道。

“我等知你好心,只是此事事關我等士人氣節,豈能避退之。”李桂芳氣勢軒昂地說道,然後也摘下鼓槌,咚咚地敲響起來。

過了一會,翁德海氣喘吁吁地跑了過來,看到李桂芳及其身後百餘位進士,臉上閃過一道喜色,隨即正色道:“諸位大人,爲何擂鼓?”

“我等有奏章叩闕上奏!”李桂芳大聲道,然後大聲念道:“臣等奏爲附議請移太上皇皇太后居外禁以安內外折。”

等他念完奏摺內容,身後的近百位進士齊聲道:“臣等附議!臣等與劉、潘二位同請,請聖上、太上皇納諫!”

李桂芳將奏摺遞給翁德海後,率先跪在地上。東華門前跪了一片的進士,煞是壯觀!國朝立朝六十幾年,從未有過。

就在此時,明國維、李公亮等人,領着數百位國子監貢生,沿着大街,浩浩蕩蕩地向東安門走去,一路上招搖過市,極吸人眼目。到了東安門,他們沒有官身腰牌,是進不去的,便就在東安門前齊聲高呼道:“我等同劉、潘及諸位進士所請,諫請太上皇、皇太后移居外禁,請聖上、太上皇納諫!”

三省各司、都察院、翰林院、國史館、武備院等衙門,衆多聞到風聲的官吏們蠢蠢欲動,手快地匆匆寫下奏摺,火急火燎地往東華門和東安門奔去,這事必須要趕早,晚了就芸芸衆生,沒人記住你了。你去了可能沒人會記住,但沒去絕對會有人記住。既然都得去,那還不如趕個早,稍微留個印象也行。

聽到傳進來的消息,王夫人不由臉色一正,自有一番威儀,鼻子哼了一聲,對着坐在她下首的薛姨媽道:“劉家四郎這是怎麼的了?鬼迷心竅了嗎?天家的事,也是他能摻和的?真是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姨太太,他是你晚輩,可要好好教着他,可別給你們家,還有我們賈家招禍!”

薛姨媽一臉尷尬,正不知該如何答覆時,只聽到一聲巨響,大吃一驚的衆人轉過頭去,原來是賈母發火拍了桌子。

“還明哥兒鬼迷心竅,我看是你鬼迷了心竅!過了幾天富貴日子,都不知道姓什麼了!天家的事摻和不得,那朝堂上的事,你個婦道人家就敢指三道四了?你這沒遮沒攔的胡說八道什麼?東華門裡都沒傳出什麼話來,你倒開口發話,編排起明哥兒和他的同科們了?你是嫌元春姐兒在宮裡溫良克慎,沒招惹人,想給她添事是嗎?還是嫌我賈府得罪的人太少,要自絕於士林?去,把二老爺叫來,我知道,他這幾日一直告病在家呢。叫他把這亂嚼舌根子的婦人帶回去,再敢胡說八道給我們賈府招禍,那就一紙離合書打發她回王家!”

第一百五十九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四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一)第六十七章 折桂鹿鳴明師恩第六十三章 二進貢院赴秋闈第四百零一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二)第八十九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水漾萍根風捲絮(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二)第二百章 錢塘屹然安三吳(一)第二十五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二)第一百八十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一)第八十八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伐已聞運籌中第二百七十八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二)第三十三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第二百二十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二)第四十四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一)第二十八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五)第六十八章 深秋賦詩菊黃華(一)第十三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一)第八十八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三)第二百章 錢塘屹然安三吳(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四)第四百三十七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第四十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一)第三百五十章 君持爲報京華舊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卻謀史館清貴職第五十四章 太學年考有蹊蹺(一)第十三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第一百零七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猶嫌五更雞鳴早第一百四十五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四)第九十五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鄞江重霧天難明第二百三十三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四)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簡牘紛朱黃金釵記後記第二百九十七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三)第四百二十四章 只當遠引過平生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第三十六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五)第一百一十九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一)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六十九章 深秋賦詩菊黃華(二)第二百零二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洗萬古歌詠志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一)第四百二十章 尋仙問丹白雲間第五十八章 祖制難違自從循第二百二十六章 六睦建德謀定亂(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一)第四百五十一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四)第十二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二)第三百零七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一)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五)第三百九十五章 細雨春蕪上林苑(一)引子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一)第三十九章 賈府門裡訓弟子第六十六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三)第二百九十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鄞江重霧天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