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和州之和

闔城士紳百姓從州衙,送到城門口。

從城門口,又送出去十里到長江渡口。

目送老知州上船,船隻漸行漸遠,直至不見。

士紳百姓,才扶老攜幼回城。

然後發現,城門不關了。

大家驚訝一下,就撇開不去想了。

嗯,不關纔對,這纔是和州。

和氣的和,日子恢復太平了。

……

渡船上,老知州回到船艙,看着眼前五彩斑斕“萬民傘”,心潮激盪。

與那種整齊規整,都是綢帶做的漂亮的“萬民傘”不同。

這個萬民傘上邊密密麻麻、重疊無數層的帶子,五花八門。

有簇新綢緞,有更精緻的緙絲,更多的是布條,一指粗細、兩尺多長,甚至還有些布條已經褪色,是兩、三段短布條接起來的,夾雜在其中,並不顯得突兀,反而十分和諧。

幾位耆老說了,這是和州士紳子弟,連夜走訪城中各家各戶,說了老知州要歸鄉,大家準備萬民傘之事,無一戶拒絕,都是出了布帶。

老知州摸着這布帶接頭,跟旁邊長子唏噓道:“爲父遊宦三十年,行跡四州,做了三地父母官,今日才見真正的萬民傘是這等模樣。”

那長子引以爲傲道:“和州父老至誠,不枉父親嘔心瀝血經營十年……此傘足可傳家!”

老知州卻是搖搖頭,拖着萬民傘出去,走到船頭,輕輕一推。

傘骨重,上面綢帶布帶吸水後更重,打了幾個璇兒,就緩緩沉入江中。

“父親!”

長子驚詫。

老知州不言,眺望和州方向。

和州不負他,他卻負了和州。

明明可以留下與滁州軍周旋,更好的庇護百姓,卻選擇保全己身。

“祖父,父親,你們快來看,這裡是什麼?”

長孫的聲音帶了驚詫從貨艙裡傳出來。

船板上父子兩人聽到動靜,都帶了疑惑過去。

“多了兩個匣子!”

長子負責收拾的行李,並不算驚訝:“許是霍帥送的儀程!”

之前士紳百姓太多,霍五等人送到城門外就回去,並沒有送儀程。

這兩個匣子,大的一尺見方,小的只有巴掌大。

那孫兒四下裡看看,再沒有外人,才小心翼翼抽開大匣子,給父、祖看。

金光燦爛,都是一枚枚金餅,滿滿一匣子。

老知州愣住。

那長子很緊張了,看着老父親不放心。

幾十年沒回老家,回去要置產置地,以後兒孫也要讀書生活,處處都要銀子。

這闔家上下十幾口人,正是缺錢的時候。

父親不會耿介到將這個也沉江了吧?

方纔那萬民傘,長子沒反應過來,這回卻無論如何要攔着。

就是那長孫,看着祖父也帶了忐忑。

老知州爲官清廉,家資實在不富裕。

全部家產算下來,都沒有這一匣金多。

霍五正是聽聞此處,才叫人預備了這個。

老知州嘆了一口氣,沒有說什麼,拿起那小匣子打開,裡面是一面略簡陋的鑄鐵牌,正面是“滁州霍”三個字,反面是“1”。

不管是正面還是反面,都是新的刻痕。

“這是什麼符號?”

兒孫湊過來,都帶了疑惑。

“這是大食文,唐杜環在《行經記–大食國》中有記載,是大食國記賬所用數字,是‘一’!”老知州摸索着鐵牌說道。

“這……是霍元帥給的信物?”

長子帶了小心道。

老知州看了兒子,見他眼睛黏在鐵牌上,心中嘆口氣,合了匣子,遞過去:“收好吧!”

“哎!”

長子生怕老爹反悔,連忙收好。

如今世道已亂,誰曉得以後會如何。

泉州再遠,也是大寧境內。

傾巢之下,安有完卵?

多一條後路總是好的。

……

和州知州衙門。

主薄連帶各科書吏,都帶了小心。

百姓無知,不知和州如今處境兇險;他們這些人卻是明白。

和州不再是朝廷的和州,那他們這些人繼續在州府當值就是“從逆”。

要是滁州軍長長久久站下去還罷,否則等到和州被朝廷“收復”,清算起來,他們這些人一個都跑不了。

關鍵是就算他們想要“從逆”,也得看滁州軍樂意不樂意。

沒有了生死危機,剩下就是前程事業危機。

老知州走了。

他們這些人,會不會也被攆走?

不想半日功夫下來,壓根就沒人搭理他們。

昨天接手州務那位林老爺,也只打發人傳話叫“如常”。

那就如常了?

三班衙役,簇擁到捕頭面前。

這以後是什麼章程?

衙門裡那些小老爺們如常,那三班衙役是不是也如常?

那捕頭眼圈泛紅。

沒有人曉得,數萬人相送老知州時,還有一人悄悄離去。

羅千戶走了。

一人一騎,一路往北去了。

這捕頭知老友此去九死一生,卻也只能奉上壯行酒。

“混賬東西,有甚問的?如常就如常,這裡是和州,仗打完了,不會過日子了?”

衙役們被罵了,反而心裡踏實了。

那就如常吧。

……

衙門裡事情多,什麼時候都不閒着,一會兒張家來給新生的孫子上戶貼,一會兒李家拉着後院的混混,拿着雞毛指正他偷了自家的雞。

一副太平景象。

這就是和州。

安逸平和。

……

霍五一行,走在街面上,看着街道往來百姓。

小販的叫賣聲。

買家還價聲。

很是熱鬧。

兩旁的店鋪,買賣興隆。

一點兒也看不出,這裡才經過圍城之戰,幾個主官死的死,走的走。

整個和州,已經換了主人。

“這是心大、還是缺心眼?”

唐光嘖嘖稱奇。

霍五看在眼中,卻是微微皺眉。

霍寶跟在老爹跟前,問道:“爹是擔心大本營之事……”

霍五點頭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和州人性格綿軟,不喜戰火……爲了熄戰,他們能聯合一回,就能聯合第二回……”

按照滁州軍原來的計劃,是拿下和州城後,就將重心從滁州遷到和州城,將這裡做攻打廬州與日後征伐的後方。

和州城才修繕的城牆,更是比滁州好守的多。

霍寶沉思。

和州這個位置,倒是不擔心朝廷出兵,等各地白衫軍混戰時需要防備。

想了一會兒,他提議道:“那和州兵都調走,打仗不行,就全都充輔兵好了……文武官員也從滁州調用……”

“只能如此!”霍五道。

說話的功夫,一行人到了城門口。

那守門曲長見狀,連忙迎了上來。

霍五帶着大家直接上了城樓,他們是來看那強弩的。

這些弩,不只適合守城,更適合戰場攻擊。

鄧健進城第一件事,就是叫人看好這些強弩。

如今這強弩的弊端是弩箭不足。

這點兒好解決,薛家在常州別墅存的生鐵過些日子就能隨船運回來,多做弩箭,配合這強弩,就是大殺器。

還有霍寶帶來那兩尊火炮,也給了霍五啓示。

他寫了親筆信,打發人往金陵去了。

尋賈源做中人,提的就是強弩與這火炮事宜。

金陵官員這半年刮地三尺,爲了銀子,無所不用其極,加高價應該有機會弄到手。

……

下午,滁州軍頭目齊聚和州議事廳。

霍五與大家說起徵兵事宜:“按照人口多寡,含山縣、江浦縣各徵兵四千,烏江徵兵六千,和縣徵兵九千,共兩萬三……加上現有的七千和州兵,總數三萬……各部所徵兵卒,自留兩千,剩下送濱江大營操練……水進這次沒趕上攻城,可援馳亳州有功,折半,也分一千人,老六那裡,亦是折半,分一千人……”

說到這裡,霍五望向馮和尚:“和尚留在滁州那兩千人,小寶與老六都誇着好……我想要讓他們移駐濱江,好好帶帶和州兵,和尚這次多留兩千人,補足人數……”

馮和尚的座次在唐光之後,水進之前。

他起身道:“謝五爺!”心中不無觸動。

他投滁州不足半月,之前不知滁州兵戰力分佈,這次來和州卻是曉得的。

鄧健麾下八千人,爲諸將軍之冠。

這次打和州帶來七千,還有一千留守曲陽。

杜老八五千人,唐光五千人。

杜老八原來是三千人,後加上林瑾率的的一千人馬,就是四千人。

唐光之前就是四千人。

兩人打小和山,招降山匪兩千人,如今都在濱江營操練。

按照鄧健、水進之前剿匪之例,這兩千人兩人平分,就每部五千人。

霍五直接統帥的兵卒,之前是一萬,撥了三千歸水進,只有七千,比鄧健還少。

其中不少新兵,這次出征烏江更是隻帶了三千人。

之前他以爲霍五是削減他的勢力,才收了他兩千人馬,以後也會限定他麾下兵卒人數。

可有鄧健、杜老八、唐光等人例子在前,他曉得自己想多了。

同亳州孫元帥與柳元帥死把着軍權相比,五爺的行事果然不同凡俗。

想必那計劃送往濱江營操練的和州兵,也是另有用途。

果不其然,霍五對諸人道:“和州兵性子太綿,打仗不放心,守城估計也難……看看能不能操練出來,實在不行以後只能充作輔兵,無戰事時修路通渠、改善民生,戰事時臨時充作各部,運送糧草後勤……”

和州四縣,只烏江縣與和州城打了兩次,地方纔出降。

含山縣與江浦縣,都是望風而降。

滁州軍在兩縣安排的內應,壓根就沒用上。

和州軍戰力之弱,可見一斑。

衆人都沒有異議。

霍五又道:“三縣縣尉,你們舉賢不避親,可從麾下選人出來擔任……只是立下一個規矩,誰舉薦,誰擔責……日後若是有欺壓百姓、背叛滁州軍之舉,我只尋各位說話……”

“這是應該的,五爺信任咱們,才讓咱們舉薦人手,可不得咱們作保!”唐光痛快附和道。

早年青蛇寨的老夥計,有上了年歲不愛動的,正好可安置在含山養老。

五爺此舉,亦是體恤大家。

杜老八抓了抓後腦勺:“我那邊都差不多啊,總不能留林小子在那頭……”說到這裡,望向林師爺:“林先生得幫老八參詳參詳,看回頭留哪個……”

他是不愛動腦子的,遇事詢問林先生或霍五,這是早年的老習慣。

馮和尚看在眼中,心中驚詫。

這林先生接連“背主”,卻依舊受到重用,座位還在杜老八、唐光兩位領兵大將位次前。

更難的是的,這杜八爺論起來也是他的“舊主”,兩人卻依舊是毫無嫌隙模樣。

林師爺的獨孫,跟在杜老八身邊,是杜老八的義子。

杜老八沒有娶親生子,這義子就是最親近的晚輩。

日後若無意外,杜老八麾下人馬,就是這位義子接班。

林先生的底氣,就是這個麼?

林師爺笑道:“八爺手下幾個千戶,八爺可問問有沒有主動留守的。”

杜老八手下的幾個千戶,就是當初背叛馬老六跟着他走的那幾個把頭。

那些都是馬寨主早年的小兄弟,年歲也都不輕,不乏有想要太平養老之人。

杜老八點頭道:“好,那我就問問他們,讓他們自己拿主意!”

竟是對林師爺言聽計從模樣。

馮和尚真有些看不懂了……

滁州軍,真是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天開眼第一百五十六章 義之所在(補26日欠更,順便求保底月票)第三百四十七章 一家人第三百二十四章 移骨第一百七十二章 巢湖、巢湖(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精英第一百八十二章 再次聯姻第三章 幸福就是吃肉第六十七章 坦白第五章 九與十二第五十三章 推個教首第八章 來呀,搶鐵鍋啊第一百七十章 巢湖、巢湖(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選第一百九十七章 百年基業今日始(補清明欠更)第十八章 神奇的走向第一百零九章 請帖到了第二百九十六章 自薦與求賢第一百四十八章 雲遮霧罩第三百四十五章 四大家族第二百二十四章 橫生枝節第三百四十二章 太平景象第一百零二章 一人得道第二百五十八章 心酸第一百零三章 口含天憲第三十八章 “護短”的秀秀第十章 大餅夾肉,來幾套第一百六十六章 真相是什麼第一百九十五章 仁慈的滁州軍第七十一章 佈局與及時雨第一百六十三章 霍寶的發現第二百三十九章 性格決定命運第二百二十六章 危機第一百三十二章 四王之首第二百八十三章 好奇心第九十章 知根底(第三更)第二百七十章 新勢力第七十八章 吃個情懷(第一更)第一百八十章 換子而養第四十章 得分清遠近親疏第二百九十三章 再次驅除第十五章 哥哥?姐姐?第四十三章 如在夢中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二百五十章 傳話第一百零二章 一人得道第五十五章 古今婚姻觀第三百三十二章 致命婚約第三十五章 心動,眼饞第三十二章 “談話”是個好法子第二百一十章 抱恨黃泉第三百一十一章 人團圓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將恨未陣前亡(補三號欠更)第二百六十八章 名將傳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貴客第一百九十八章 酬功與番號第三百二十八章 閒置的聚寶盆第二百章 開府(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性格決定命運第三百一十六章 隱患第一百六十四章 我要爲帝第一百八十五章 點將(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攻城第三百三十九章 天下第二第六十九章 到底誰村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二百一十五章 頂風作案第二百八十七章 懲戒第二百七十一章 老套與新奇第二百二十章 葉落歸根第一百四十九章 夜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相親如骨肉第一百五十二章 人心如鏡第一百三十七章 盤他第三百四十四章 不計前嫌第一百三十四章 連坐第三十五章 心動,眼饞第二百二十六章 危機第二百六十章 意外手筆第二百二十三章 軍糧第三百零二章 血染的勝利第一百八十五章 點將(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餘孽猶在第二百一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二百三十一章 備戰第九十三章 黑蛋第一百七十九章 改變歷史第一百零六章 天降尤物第二十七章 自立門戶的決定第三百四十章 結盟與聯姻第一百五十五章 人心亂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滿滿的收穫第二百四十章 爭議第二百二十四章 橫生枝節第十八章 神奇的走向第二百三十七章 點開科技樹第三百四十四章 不計前嫌第十五章 哥哥?姐姐?第五章 九與十二第七章 好像是紅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