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薛家

賈葳三歲那年,司徒景問過賈瑚,要不要讓他到宮學唸書,他僅有司徒睿一子,目前的宮學裡,主要是他的堂弟堂妹們——郡主縣主進宮學唸書的風潮拜錦繡郡主所賜——有司徒睿和司徒漣漪罩着,想必不會有人敢欺負賈葳。賈瑚想了想,婉言謝絕了,他說賈葳年紀還小,每天早起進宮太過辛苦,不過是啓蒙而已,就在家學即可,等幾年大些了,再到宮裡唸書也行。

司徒景見賈瑚言辭懇切,說得有理就沒有堅持,反正就是不到宮裡唸書,他也經常見到賈葳,而龍鳳胎沒有弟妹,更是把賈葳當成了親弟弟來疼,若是到了宮學讀書,反而要拘束很多。

張氏不是那種權慾薰心抓着管家大權不放的婆婆,恰恰相反,她是早就希望有兒媳婦可以分擔中饋重任的。因此卓婉言一進門,她就開始把家裡的事情慢慢移交給她,順便還捎帶着迎春和黛玉兩個。他們家的女孩兒,註定不會嫁入普通人家,就是不是當家主母,自己院子裡的事情,總要料理得來。卓婉言是撫順侯的嫡長女,在家就跟母親學過不少,因而上手的速度很快。

若不是卓婉言進門三年接連生了兩個兒子,張氏的賬本移交工作還能進行地更順利。賈葳和賈蕤出生後,張氏徹底卸下了管家的重任,所有事情全部交給兒媳婦,每天過起了含飴弄孫的日子。

賈赦也是一樣,以前他是一家之主,賈瑚和賈璉年紀小,再是不喜歡家裡的產業也要親自管着,不然都被史太君搬去二房了怎麼辦。後來賈瑚長大了,能幹是很能幹,就是太忙,家裡的事根本顧不上,賈赦也指望不上他。還好有賈璉,他讀書不如哥哥,進士考了兩回也沒考上,乾脆就不考了,去參加了戶部的專科考試,結果一舉就過關了,在戶部的清算司謀了個職位。

賈璉對數字很敏感,戶部那些繁雜的賬務旁人看了心煩意亂,他卻是如魚得水,算得清清楚楚,因此很得上司賞識。公事尚且如此,家事更不用說,賈家的產業自從改由賈璉經手,每年的利潤起碼上升了三成,讓賈赦後悔不迭。早知如此,他就該早點放手的,自己輕鬆,家裡也能多些進項。

賈葳滿過三週歲就進了家學唸書,他對這件事很感興趣,每天認真聽講不說,回家還教弟弟,教得賈蕤都會揹他的功課了。後來張氏見兩個孫子黏黏糊糊,乾脆把賈蕤送去給賈葳作伴了。

賈蕤進了家學不久,王氏嫁到金陵薛家的三妹遇到了件麻煩事,給她寫了封求助信來。

要是以前,王氏遇到這樣的事根本不會擔心,直接把府裡的名帖拿出去,跟人打個招呼就可以了,並不值當什麼。但是現在不行,自從她用官中的銀子出去私放利錢的事被人發現了,她在賈家的地位就一落千丈,不僅如此,就連一向疼愛她的兄長王子騰,也在這件事過後跟她疏遠了往來。

如今,賈家在外人看來是很不錯的,賈赦因爲賈瑚的緣故升了國公,賈瑚、賈璉兄弟分別在詹事府和戶部任職,雖然品級還不算高,卻都很得重用,前途不可限量。可惜這一切,都是長房的,跟二房關係不大,王氏偶爾出門去,人家看在榮國府的面子上不會冷落她,可也不會太過親近。箇中的原因很簡單,賈瑚和賈璉都是長房的孩子,二房就一個不成器的賈寶玉,差別太懸殊了。

偏偏薛家這個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算小。司徒衍登基後,大力鼓勵海外貿易,商人的地位較之原來有所上升,而王氏的妹妹嫁的薛家還是皇商,地位就更不同了。薛家原就富庶,太、祖皇帝打天下那會兒,他們還贊助過銀子的,因此薛家先祖在立國後得了個紫薇舍人的名號。到了這一代的家主薛儉,更是個有遠見有魄力的,早早買船出海,不知從海貿中賺得了多少銀兩。

可以這麼說,比起爲了幾千兩銀子就去放利錢的王氏,薛姨媽在薛儉去世之前,就沒爲銀錢的事發過愁,想怎麼花就怎麼花,家裡的錢多得用不完。薛儉這人什麼都好,就一點不好,命不長,他死了以後,薛家上下亂作一團。這麼個能幹的族長沒了,誰來帶領大家繼續賺錢啊,薛儉唯一的兒子薛蟠由於薛姨媽長期寵溺,薛儉忙於生意又無暇管教,看着就不是個能成器的。

經過長達數年的糾紛,薛家族人終於分割好了產業,薛蟠身爲前任族長的獨生子,拿到了大頭。薛家最賺錢的產業就是海貿,但是那個,真不是一般人能玩轉的,起碼薛蟠就沒那個本事,因而薛姨媽在兄長王子騰的建議下,把船隻等相關的產業分給了族人,而爲薛蟠留下了大量的良田和地段優良的地鋪,這些東西更好經營,只要薛蟠不奢侈地太過分,足夠他們幾代人揮霍的。

薛儉子嗣不豐,除了薛蟠這個兒子,就只有一個女兒,乳名寶釵。薛姨媽擔心自家孤兒寡母被人欺負,就打算回京城生活,她的兄姐都在京城,比起薛家的族人,顯然是他們更親一些。

誰知就在回京的前夕,薛蟠惹了禍事出來,他看上個柺子賣的丫頭,非要買下來。這不是大事,不過花些銀錢罷了,薛蟠並不放在心上。可問題是,那個柺子沒有職業道德,在把丫頭賣給薛蟠之前,他已經賣過她一回,賣給一個名叫馮淵的鄉紳。薛蟠生於富豪之家,從小要什麼有什麼,他的世界裡就沒什麼是銀子買不到的,一個丫頭也不例外,只要他看上了,他就要買到手。

由於馮淵執意不肯相讓,一向霸道慣了的薛蟠竟然命人將他打死了,然後被當地官府收押。薛姨媽只有薛蟠一根獨苗,見他惹了事,哪有不想辦法的,只是薛家雖然有錢,卻無人出仕,她銀錢塞了不少,也只能讓薛蟠少吃些苦,而把人救不出來。薛姨媽急了,就跟兄姐寫信求助,在她看來,賈家和王家都是正得勢的,肯定能把自己幫兒子撈出來,多花幾個銀子不算什麼。

不想王子騰去年就被司徒衍派到北面巡邊去了,根本不在京城,而王氏,她就是在信裡跟薛姨媽吹噓地比較好,其實她在賈家,早就沒有發言權了,賈政又是被罷官了的,哪裡能幫上這個忙。想到這裡,王氏不由埋怨外甥多事,要不是薛蟠闖禍,哪會讓她如此爲難。其實,王氏不是不能推掉這件事,直接跟薛姨媽說無能爲力就好,可她丟不起這個面子,因此遲遲不肯說。

再說王氏心裡還有層算計,就是薛家有錢,而且是非常有錢,要是她幫忙把薛蟠撈了出來,薛姨媽肯定會有重謝的。王氏想了又想,悄悄跟史太君說了,她說的自然不是實話,只說薛蟠是被人冤枉的。史太君年齡大了,聽說是親戚家孩子被人冤枉,就說不能不管,還把事情跟賈瑚說了,讓他幫忙打聽。賈瑚滿口答應下來,心裡卻很鬱悶,這個王氏,還真是個麻煩精,禍事不斷。

原本,賈瑚是不想管王氏親戚家的事情的,可想到四大家族那個事,還是勉爲其難讓人問了問。這一問就跟王氏的說法對不上了,薛蟠哪裡是被冤枉的,分明就是他親自命人打死人的。

賈瑚立即提高了警惕,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說不定原著裡的賈家就是包庇了薛家的。打死人這種事,家族興旺的時候不算什麼,花點銀子就能混過去,可到了衰敗的時候,也是一根稻草。

他對原著劇情一無所知,只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爲了防患於未然,賈瑚拜託老家的族人幫他詳細打聽了事情的經過,得知薛蟠絕對不是冤枉的,就讓人到官府打了招呼,公事公辦。

更神奇的是,在打探的過程中,那個被拐賣的丫頭的身世浮出了水面,得知他生父跟着一僧一道出了家,家中還有個老母在,賈瑚直接讓人把她送回了家,還給了她們母女一些銀兩。

這個年代的官員,基本都是寒窗苦讀辛辛苦苦考上來的,除非是有惹不起的大人物打招呼,大多數還是能做到秉公執法,尤其薛蟠這樣的案子,過程非常清晰明瞭,就是賈家和王家不好惹。

金陵知府遲遲沒有判罰薛蟠,一是薛家給的銀子起了作用,二就是他們的兩家厲害親戚,他得罪不起。豈料賈家來打招呼的人卻說,讓他公事公辦,金陵知府樂了,趕緊就給薛蟠判了個流刑。

薛姨媽苦苦等了幾個月,等來這樣一個結果,當時就暈了。她醒來就給王氏寫信,質問她爲什麼這麼做,王氏收到信也懵了,賈瑚不是答應幫忙了嗎,怎麼會是這樣的結果。王氏不好當面質問賈瑚,就讓史太君問,誰知賈瑚很無辜地說,她們不是說薛蟠是無辜的嗎,他就請人說了,這件事一定要嚴查到底,查個水落石出,誰知薛蟠不是冤枉的,結果就變成這個樣子了。

王氏頓時無語,知道自己和妹妹的關係再也不能挽回了,她原先還想着,薛家的姑娘比他的寶玉大不了兩歲,要是能親上做親,寶玉這輩子就金銀不愁了,現在也是落了空,再也沒有可能。

薛姨媽再是不甘心,薛蟠也走上了流放之路,她帶着女兒四處打點,就爲了兒子路上好過一點。薛蟠走了以後,原計劃回京城的母女倆改變了主意,留在了金陵,比起舅舅和姨媽,薛寶釵還是覺得族人更可靠。而且隨着江南各種工場的發展,走出家門做工的女子越來越多,也有思想老舊的人說她們傷風敗俗,可架不住工資高,對大多數人來說,名聲沒有實惠來得重要。

正是在這樣的風氣下,江南有些人家已經開始讓女兒或者媳婦出來做生意,因爲他們發現,女人的生意要女人來做才更有效果,特別是金銀珠寶,胭脂水粉,還有服裝布匹等行業。

薛家在某些方面是很保守的,薛蟠再無能薛寶釵也沒有接觸家族產業的機會。但是現在,薛蟠流放三千里,薛寶釵要是再不能出來管事,就等於是把自家的產業白白分給族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