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胤禵身死

紅樓之風華絕黛

雍正二年,敦親王胤誐授撫遠大將軍之職,率領二十萬大軍分兩路往西北進軍。出征之日,皇帝親自率在京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和正三品以上官員到城外爲大軍送行。胤誐信心滿滿的拜別了皇帝和諸位兄長翻身上馬踏上征途。

送走了大軍,胤禛帶着衆人返回了圓明園勤政殿商議政事。不多時,一封密摺被呈到了胤禛的桌上。胤禛看了看冷笑一聲隨手扔給胤祥,胤祥看了摺子臉色凝重起來,沉聲道:“四哥,老十四這是想幹什麼?”胤禛冷笑道:“他還能幹什麼?”胤祥低頭看着摺子,眼中也止不住泛起怒意道:“十四暗中將圈禁在京中的蒙古貝勒帶到軍中,所圖定然不小。四哥,可要派人將他們截下?”大軍剛剛離京不久,快馬追上也費不了什麼功夫。胤禛搖頭道:“不必,隨他去吧。如今科爾沁布日固德地位已經穩固,孛日帖赤那翻不出什麼花樣來。”養了這麼些年也浪費糧食,反正嘎必雅圖王爺幾年前已經過世了,現在殺了孛日帖赤那也沒人會多說什麼。

胤祥有些擔憂的皺眉道:“十四怎麼會和孛日帖赤那攪到一起去。這人頗有些心計,這些年在京城沉寂也算是能忍了。四哥……十哥不會有什麼事吧。”比起胤禵胤誐的性格絕對稱得上是光明磊落了,胤祥還是有些擔心胤誐會着了胤禵的道。胤禛倒是對胤誐頗有信心,淡然笑道:“十弟的性子粗中有細大智若愚,老十四未必是他的對手。朕會派人提醒他的。”胤祥這才放下心來,笑道:“原來四哥早有打算。是臣弟多慮了。皇阿瑪那裡……”

胤禛挑了挑眉,“先等等再說。”

說完了政事,送走了胤祥胤禛才起身回去看黛玉。黛玉正看着幾個孩子寫字,這幾日康熙身子有些不爽,三個孩子都還小康熙怕將病氣過給孩子便不要他們在跟前呆着,讓人送回了圓明園來。弘晏坐在一邊捧着一本貞觀政要看得起勁,自從走了一趟草原回來,弘晏似乎變得勤奮了很多。黛玉和胤禛隱約明白女兒的心思心中很是安慰卻也並沒有阻止弘晏的行爲,更沒有告訴她其實兩人根本沒有打算將兩個女兒嫁到蒙古去。

看到胤禛進來黛玉還沒來得及起身三個小孩子就已經歡喜的扔下手中的筆墨跳下凳子迎了上去,“阿瑪……阿瑪……弘昹,弘昡,弘晨給阿瑪請安。”

胤禛俯身抱起弘晨,低頭看着眨巴着眼睛望着自己的弘昹和弘昡沉聲道:“功課都做完了?”弘昹和弘昡頓時如泄了氣的脾氣,委屈的望向黛玉。阿瑪什麼的最偏心了!黛玉含笑將兩個兒子拉回身邊安撫,這三個孩子他們照顧的並不多,卻難得的依然十分親近,“四哥怎麼來了?送走了十弟今兒可是閒了?”從過完年開始就在忙着準備出征的事,胤禛也忙得不行,今天倒是難得的閒暇。胤禛點頭,走到黛玉身邊坐下道:“下午沒什麼事過來瞧瞧,晏兒還在用功?”五個孩子中,胤禛對弘曜最嚴厲對弘晏卻最是寵愛。宮裡宮外誰不知道大公主是皇上的心頭寶?弘晏點頭笑道:“正請額娘給晏兒解說呢。”

胤禛淡淡微笑道:“既然晏兒喜歡,請上書房的師傅一起教導也不妨事。只是也不要費太多心思,累着了你額娘也擔心。”

對於胤禛的話黛玉也不反對,只是含笑看着他們父女。倒是弘晏有些猶豫道:“這……只怕不合規矩。”從前在雍親王府的時候她也是和弘曜同樣由師傅教導的。只是現在身爲公主弘晏也深知自己身份敏感,不願因爲自己而讓阿瑪面對宗室和大臣們的刁難。胤禛看着弘晏期待又猶豫的模樣心裡對這個乖巧聰慧的女兒更加疼惜,擺擺手不以爲意的道:“不是什麼大事。回頭去跟你三伯說一聲就是了。他們家二格格三格格還有你大伯家的五格格還有你五叔九叔十三叔家裡的幾個格格都會和你一起去的。”這幾個家裡的格格基本都是過兩年就要指婚了,而大清親王之女大多數都是嫁到蒙古的。聽了胤禛的話,弘晏這才歡喜的點頭道:“女兒謝阿瑪。”

胤禛揉了揉弘晏的髮絲,有些無奈的道:“用不着這般鄭重其事,有什麼事阿瑪和額娘自然會替你擔着。”

弘晏心思靈敏,也知道阿瑪這話的意思就已經是隱晦的告訴她如果她不想的話是完全可以不用嫁到蒙古的。偏着頭弘晏笑容盈盈,脆生生地道:“姑姑們還有堂姐堂妹們爲了大清的大清都嫁到蒙古去了,晏兒身爲公主自然也該爲阿瑪分憂。阿瑪,晏兒不會做的比恪靖姑姑差的。”胤禛和黛玉相視一眼,黛玉無奈的輕嘆道:“傻孩子,小小年紀想這麼多做什麼?想要娶咱們的寶貝那兒那麼容易?”

弘晏臉上不由得一紅,匆匆的對兩人行了禮抱着書本出去了。

黛玉有些疑惑的看着胤禛道:“四哥,我怎麼覺得晏兒自從蒙古回來了就有些古怪?”

胤禛想了想弘皙和暗衛都沒有稟告過弘晏在蒙古有什麼異常,搖搖頭道:“這丫頭長大了吧。”

黛玉莞爾一笑道:“可不是長大了麼。一轉眼晏兒都十三歲了。咱們只怕也留不了她幾年了。”

胤禛厲眸微微眯起,道:“玉兒得空時不妨看看京城裡有什麼合適的人選,先選着看看免得到時候選不到合適的人。”想娶他的女兒,大清的固倫公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雍正二年十月,撫遠大將軍敦親王胤誐保,靖貝子胤禵一馬當先深入敵境,力戰而死。

消息一傳回京城,胤禛脣邊勾起一絲笑意,擡頭對黛玉道:“十弟果然沒有讓朕失望。”如果胤禵認爲胤誐真的是心無城府有勇無謀的人的話,那麼他只會連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黛玉蹙眉道:“孛日帖赤那竟然跑了,只怕是後患無窮。”胤禛道:“他跑不到哪兒去。關內有暗部追殺,明裡還有官府通緝。如果他回了蒙古,布日固德不會對他客氣的。”布日固德與溫恪公主大婚之後有大清暗中扶持在科爾沁的地位日漸穩固,怎麼會容得下孛日帖赤那想要回去分一杯羹?溫恪雖然不及恪靖公主和寶音能幹,但是她的身份和身邊得力的人幫襯着,在科爾沁也頗有影響力。暗部的人經過這些年的佈局也早已遍佈蒙古的每一個地方,不能說完全控制蒙古各部,至少有什麼風吹草動是很難逃脫朝堂的掌控的。孛日帖赤那若是回了蒙古只有死路一條。

“胤禵……皇阿瑪那裡……”黛玉皺眉,胤禵突然死了,就算康熙不發作只怕心裡也會有個坎。

胤禛起身道:“不妨事。早晚都要辦這些事。皇阿瑪那裡也該知道了。”

“啓稟皇上,太上皇有請皇上,說是有事相商。”門外蘇培盛匆匆進來稟告。

胤禛冷冷一笑拂袖道:“擺駕去暢春園。”

蘇培盛低聲道:“太上皇說請皇后娘娘一道過去。”黛玉跟着起身牽起胤禛的手淺笑道:“既然如此我隨四哥一道去吧。”

黛玉和胤禛進了清溪書屋的時候看到在場的諸人先是頓了一下,方纔神色平穩的上前給康熙請安。書房裡胤礽胤祉胤祺等所有在京的兄弟都已經提前到了,顯然是康熙將他們叫來的。胤礽坐在一邊,一臉無所謂的把玩着手裡的摺扇,胤祉則是一副眼觀鼻子鼻觀心事不關己的模樣。胤祺胤佑胤裪幾個平時並不愛多管事,此時看看胤禛再看看座上神色陰沉的康熙,臉上反倒多了幾分擔憂之意。胤禛的目光淡淡的從脣角含笑的胤禩身上劃過,眼底的寒氣一閃而逝。

黛玉站在胤禛身邊,看着座上的康熙微微蹙眉。康熙的神色兩人自然是看在眼裡,顯然是正因爲胤禵的事情而不快。

“老四,胤禵到底是怎麼回事?”康熙沉聲問道,語氣裡明顯的還帶着火氣。

胤禛垂眸,淡然道:“皇阿瑪已經看過十弟的摺子了?”

康熙冷笑道:“深入敵境,力戰而死?老十四身爲皇子自小文武兼修,身邊更是侍衛衆多,他怎麼會莫名其妙的被圍身亡?老十干什麼去了!”

胤禛負手而立,沉默了半晌才擡起頭來看向康熙道:“皇阿瑪是在懷疑十弟?”

康熙一噎,胤禛的話雖然說的隱晦但是在場的人誰不是人精?基本上也和自己問差不多了,如果不是懷疑身爲撫遠大將軍的胤誐那就是懷疑胤禛這個皇帝了。

康熙確實有些懷疑胤禵的遭遇和胤禛相關,畢竟胤禛和胤禵還有烏雅氏的恩怨再那裡擺着的,而在康熙看來胤禛也從來不是個心胸寬廣的人。做了幾十年的皇帝,帝王的多疑在康熙的身上絕對不會隨着退位而消失,即使是自己最信任也最看重的兒子。康熙可以容忍胤禛因爲從前的恩怨打壓自己的兄弟,但是絕對無法容忍胤禛對自己的兄弟下手,即使他心裡明白如果換成他自己也一樣會下手。因爲胤禛今天能對他的兄弟們下手,明天就有可能對自己這個太上皇下手。

“皇阿瑪,戰場上槍林箭雨的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也不能把十四弟的事怪到十弟身上啊。”胤礽一臉恭敬,看着康熙的眼神卻很有些不以爲然。不是他不尊重自己的皇阿瑪,而是皇阿瑪既然退位了就好好地當太上皇享清福不就好了。偏偏還要時不時的插手朝政,特別是他隱約的壓制着胤禛的一些改革措施,連帶的讓胤礽辦事也不順當,這讓在鹹安宮呆了好些年,終於腦子清楚了想要大展拳腳一番的胤礽十分不爽。

“二哥說的是。皇阿瑪,十哥的性子你還不瞭解?十四弟這事實在怪不得十哥啊。”胤祥自然也毫不猶豫的站在胤礽這一邊。看向康熙的目光不閃不避堅定清明,就算皇阿瑪不相信四哥,總該相信十哥那性子絕不會做出背後算計致自己兄弟於死地的事情來。其他人看了看自家皇阿瑪和現任皇帝,胤祉胤祺胤佑等人也起身道:“二哥和十三弟說的事,還請皇阿瑪不要怪罪十弟纔是。”這幾位都是不怎麼參與爭鬥的,胤禛登基之後也沒虧待過他們,他們對現在的日子很滿意,自然不願意朝堂上再起紛爭。之前那十來年即使是他們也覺得疲憊不堪了。如今的情勢也很明顯,新皇登基兩年提拔了極大一批的人才,如今朝堂上可以說新皇的人和太上皇的老臣各佔一半。而新皇提拔上來的人大都是隻效忠胤禛的心腹,而太上皇的老臣裡還有各位兄弟的人,如今老大老二老十十三十六十七都是擺明了站在胤禛這一邊了,他們自然不會跟自己過不去。畢竟,想要太上皇廢了四哥也是不太現實的事情,了不起就是找點麻煩罷了。給皇帝找麻煩不是給自己找罪受麼?

康熙看着底下一副恭敬誠懇模樣的兒子們,心底升起一股無力。他確實是老了,胤禛素來冷漠能得到這麼多兄弟的承認顯然也並不是如一些老臣們在自己跟前說的刻薄寡恩。最重要的是,他清楚地知道胤禛是個好皇帝,自己這個太上皇若是和皇帝勞煩了於國於家都沒有任何好處。目光淡淡的轉向站在一邊面色平靜的胤禩,康熙眼色沉了沉。揮手道:“朕不會因爲此事怪罪老十。只是胤禵到底已經過繼出去了,總要給鎮國將軍府一個交代。”

胤禛面色如常,恭敬的道:“皇阿瑪說的是,胤禵以身殉國,便追封爲郡王吧,皇阿瑪以爲如何?”

康熙點頭道:“罷了,就如此吧。老十四家裡派人好好照看着。你們回去吧。”

“兒臣等告退。”

出了暢春園,衆人送了胤禛和黛玉離去才各自或結伴或獨自打道回府,對於胤禵的事心裡或有傷感或有嘲諷,面上卻都只當沒這一回事一般。胤禩走在最後,回頭看了一眼暮色中景色如畫的暢春園,脣邊勾起一絲嘲諷的微笑。他們的皇阿瑪……果然已經老了……

第28章 定計策 德妃亂陣腳第21章 寶釵苦心第29章 人心毒 寶釵險喪命第34章 查謠言 林氏秘史第2章 初見第20章 重陽節 京城傳急訊第16章 慈母第6章 選秀趣事(二)第67章 遭貶斥 德妃成常在第7章 強拒指婚第3章 乾清宮夜議廢儲位第22章 嘆惜春 胤誐赴西北第85章 探春歿 包衣世家落第11章 帝心第13章 結同盟 胤第52章 閒弈棋 如海論局勢第21章 別離第71章 聞喜事 賈母動心思第2章 初見第5章 賈府第80章 求黛玉 寶音嚇探春第15章 新年第33章 喜訊來 黛玉再有喜第5章 選秀趣事(一)第31章 探底細 各家齊施壓第67章 遭貶斥 德妃成常在第19章 道歉第89章 皇家情 康熙生疑心第75章 阿芙蓉 冷雲下秘藥第60章 血狼草 如此兄妹第33章 喜訊來 黛玉再有喜第46章 壯志消 佟佳氏籌謀第37章 說舊事 退婚真相明第1章 新皇登基第17章 重回京城第11章 帝心第47章 見德妃 還以顏色第53章 鬥武藝 胤禟表白第12章 勸說弟媳第65章 乾清宮 胤禛辭王爵第64章 龍鳳胎 母子均安第1章 新皇登基第4章 託付第47章 見德妃 還以顏色第7章 如海教女第36章 新婚夜 兩情繾綣第24章 德妃謀 胤祥遇刺殺第27章 毒書生 大意陷囹圄第60章 查真相 如海掌暗部第8章 十三阿哥第2章 初見第43章 聞真相 心中涌駭浪第12章 勸說弟媳第86章 怨懟生 富貴迷人眼第15章 心憐玉兒第3章 圓明園居第49章 骨肉情 親人終相聚第48章 花朝日 府內宴客第10章 苦心第18章 病初愈 親臨探流民第15章 新年第43張 飲家宴 皇子醉酒第88章 病因疑 胤禛陷昏迷第62章 殺烏雅 龍有逆鱗第24章 德妃謀 胤祥遇刺殺第8章 秘事泄 黛玉勸惠妃第2章 如海辭別第59章 慈寧宮 稚子染重病第12章 勸說弟媳第25章 中奇毒 前嫌須暫棄第41章 歸寧日 暗部之主第21章 初回京 暗流如潮涌第5章 罪己詔第13章 命格第37章 謝皇恩 祭拜孝懿第14章 胤禟辭別第47章 見德妃 還以顏色第14章 見黛玉 王子下決斷第91章 疑巫蠱 德妃私出宮第34章 查謠言 林氏秘史第47章 見德妃 還以顏色第46章 壯志消 佟佳氏籌謀第43張 飲家宴 皇子醉酒第9章 再見四哥第49章 骨肉情 親人終相聚第11章 君恩深重第87章 史湘雲 驚聞舊秘事第63章 挑是非 各有算計第17章 西藏亂起第56章 晉郡王 黛玉有喜第77章 秦氏歿 寶玉shou驚嚇第3章 圓明園居第10章 初見德妃第96章 終低頭 早朝起事端第57章 赴壽宴 胤誐勸兄長第1章 後薨第7章 強拒指婚第41章 知君心 並肩看世間第95章 微服訪 陳離詐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