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伴讀

伴讀

蕭子虞與蕭子炳自後門出了宋家,蕭子炳很不高興,小眉頭皺的緊緊的。好不容易能出宮來一次,全被林家那小子攪和了。

蕭子虞也不管他,蕭子炳是三分鐘一變的性子,過會他就自己好了。自顧自不時在路邊攤上挑些有趣的小玩意,交給身後的侍衛拿着,讓他們掏錢付賬。

“四哥,你買這些做什麼?”蕭子炳納悶,都是些不值錢的瓷制的耳墜、鐲子、掛飾,都是女人用的。

“給七姐買的,聽說女孩子都喜歡這個。”前面的六個公主都出嫁了,只剩下十二歲的蕭子嫺。蕭子嫺與他都養在賢妃宮裡,平時關係很好,當初他因爲不通禮儀和宮裡規矩鬧了不少笑話,是賢妃和蕭子嫺一直維護他,蕭子虞對她們很是感激。深宮裡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她們能利用他也是因爲他還有利用的價值,蕭子虞很慶幸。

“女人最麻煩了。”蕭子炳撇嘴。

“你難道以後就不娶妃了?竟說混話。”蕭子虞一巴掌手拍上蕭子炳的頭。

“哎呀,你又拍我的頭,你讓我拍回來。”蕭子炳扒着蕭子虞的衣服舉着小手掌夠他的頭。

蕭子虞嗤笑,“小矮子,先吃兩年飯再說吧你。走,回宮了。”一手抓着蕭子炳將他從身上扒下來抱着,上了馬車。

次日。

蕭子虞如今是還在上書房讀書的四個皇子中年紀最大的,五皇子蕭子昱八歲,六皇子蕭子冼七歲,最小的是六歲的七皇子蕭子炳。

大齊的皇子很辛苦,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樣樣都得學,甚至正德帝還給他們加了一樣佛朗機語。每日間寅時就要起牀,申時下學,蕭子虞往往都要溫書至戍時才能睡覺。他沒有聰明到過目不忘,就只有靠後天的努力,不然在這吃人不吐骨頭的深宮裡怎麼活下去呢。

太傅是朝中的清流砥柱,叫陸時恪,如今已經五十多歲了,下巴上的鬍鬚也已經花白。大齊的太傅地位很高,可以受皇子的禮,還能體罰皇子。蕭子炳就經常因爲背不過書捱了不少陸太傅的戒尺,有一回他腫着手心去找正德帝告狀,結果被一頓訓斥,回來抱着蕭子虞大哭一場,從此就老實了。

今日正德帝居然有閒情來了上書房,這是自從太子出了上書房之後他第一次來。

衆人各自行禮之後,太監搬來椅子請皇帝坐下,一衆皇子與皇子伴讀肅立在下首。

皇帝來上書房自然要考校皇子們的學問,蕭檢向蕭子虞道:“子虞。何謂君子之德?”

蕭子虞微一思索,道:“稟父皇,兒臣以爲,君子者,權重者不媚之,勢盛者不附之,傾城者不奉之,貌惡者不諱之,強者不畏之,弱者不欺之,從善者友之,好惡者棄之,長則尊之,幼則庇之。爲民者安其居,爲官者司其職,窮不失義,達不離道,此君子行事之準。孟子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謂之君子之德。”

正德帝滿意點頭,又一一詢問了其他三個個皇子的學習進度,又提了問題讓他們回答。除了蕭子炳背書還有些磕絆,其他三人的功課都很紮實,尤其是五皇子蕭子昱,小小年紀就真知灼見,說的很是出彩。蕭檢勉勵了五皇子幾句,將隨身玉佩賜給他,又板着臉訓斥蕭子炳不務正業,見天淨想着玩,蕭子炳並不怕皇帝,只笑嘻嘻聽着,末了還耍貧嘴,成功將正德帝逗笑了。

“子虞,”皇帝開口,“聽說你昨日和子炳去了外城?好玩嗎?”

蕭子虞恭謹道:“啓稟父皇,兒臣確實與七皇弟去了外城。兒臣與七皇弟原本是聽說佛光寺的平安符很靈,想爲父皇母妃們求取平安。”蕭子虞抽空偷瞄了眼皇帝,看他表情未變,又道:“兒臣途中還遇見了蘭臺御史林家的公子,他被馬驚了,兒臣讓侍衛們救了林公子,並就近送到了宋侍衛家。”

正德帝點頭道:“恩,你做的很好。林卿只有這麼一個兒子,若是出了什麼好歹,怕是會傷心的很了。你見了林卿了?”

蕭子虞道:“兒臣看天色已晚,恐怕父皇與母妃擔憂,先行回來了,並不曾得見林大人。”

正德帝笑道:“那林卿豈不是不知他家公子的救命恩人是誰了?子虞,你可是做了賠本的買賣。”心裡卻是滿意的很,他這個一直不顯的四兒子確實如陸時恪所說,恭肅嚴謹,處變不驚。

皇帝第一次與自己說笑,蕭子虞受寵若驚,一時訥訥也不知說些什麼好。

皇帝也沒打算讓他回答自己,又道:“林家小子怎麼樣了?”

蕭子虞小心道:“林公子心性堅韌,並沒有受很大驚嚇。”皇帝到底想幹嘛?

“子虞,如今謙澤已經襲了爵位,年紀也大了,再做你的伴讀不大合適,不若我將林家公子賜予你當伴讀如何?”皇帝忽道。

蕭子虞一驚,張謙澤雖是襲的忠勇侯的爵,但他家是沒有實權的,正德帝肯把蘭臺御史的兒子給他當伴讀,到底是試探還是覺得他這個兒子翻不出大浪來?

“父皇,林公子雖然聰慧,但是才五歲,若是入宮,恐怕……”

正德帝笑道:“無妨,林卿過幾日就要往揚州上任去了,此去揚州路途遙遠,林家小子傷還沒好,就讓他與你一同住在宮裡吧,也好給你做個伴。”皇帝自顧自下了決定。巡鹽御史的位子很重要,他不得不防。算來算去宮裡其他兒子都沒蕭子虞穩重,畢竟他不能讓人家的獨子在他這裡有什麼差池,跟衆大臣不好交代。

蕭子虞心中瞭然,兩淮鹽政是國庫重要收入,正德帝疑心病重,將林海兒子扣在宮裡也是正常。

“兒臣遵旨,多謝父皇體恤。”蕭子虞謝恩。

林如海今年三十歲,已是而立之年。當年的同窗都已經兒子好幾個了,他膝下也只得一子,還是庶子。林家幾代單傳,子嗣很是艱難,是以他也並不怪賈氏成親幾年無子的事,相反夫妻兩人成親幾載一直琴瑟相和,幾乎從未紅過臉。

他聽到兒子差點因爲發了狂的馬丟了小命的時候,心裡不免對賈氏有些不滿。林璧生母齊氏是已故林老太太賞的,他雖不好拂了老太太的意,但也是爲了顧及賈氏心思沒去過齊氏房裡幾次,沒想到齊氏是個好命的,居然就生下了庶長子。他知道賈氏心裡膈應得很,對林璧只做些表面功夫,所以就算重視林璧,也不好做的過分了,生怕嬌妻不喜。這次驚馬事件讓林海驚了一身冷汗,說不定他這輩子只得這一個兒子了,若不是有人相救,豈不是要絕了後了,也不顧賈氏辯駁,很是冷落了她幾日。

作者有話要說:你們說誰攻誰受好呢?給個意見唄。

有點拿不定主意啊

插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