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到漢城去過年

第590章 到漢城去過年

十月初一,遼東氣溫已經很低,要穿上棉服才能抵禦寒冷。

鴨綠江北岸一座山峰上,在燕山都指揮蔡傳勝和幾名參謀陪同下,朱景洪坐在馬背上用望遠鏡觀察着對岸情形。

因爲遼東邊境的特殊地形,導致進攻朝鮮必須沿着海岸平原,其他路線步兵一是難以穿行二是路途太遠。

朝鮮也預料到了這一點,所以沿着平安道的龍川、義州和朔州屯駐了大量兵力,隔着鴨綠江要強攻過去不是件容易事。

但是,如果再等一兩個月,待鴨綠江徹底凍住了,打過江去也就不難了。

這對朱景洪來說是個好消息,只可惜近日他又收到了壞消息,即日本方面已經調派兵力增援朝鮮。

當然,日本人不會直接到西岸,而是就近從朝鮮東岸登陸,並被部署到了咸鏡道方向,去抵擋已經撲過來的女真諸部。

相比於明軍,女真諸部果如朱景洪所料,對於懲戒朝鮮那真的是熱情高漲。

他們全部是騎兵,機動性能尤其的好,輕易就找到了防守薄弱點,突入到了朝鮮各府縣去。

這些女真騎兵,按照部族接夥出擊,多則上千少則一兩百,到處劫掠讓朝鮮方面根本無法防禦。

中原王朝頭疼上千年的問題,如今全都降臨到朝鮮頭上,逼得李暄父子不得不求助於日本人。

“海州衛有沒有消息?”

聽到朱景洪發問,主管消息守法的參謀連忙答道:“回稟王爺,昨日午時他們已到新奠堡,今日暫無消息!”

“短短一百多裡,走了三天還沒到位……”

“再派人去告訴胡毅成,今天日落再趕不到預定位置,我砍他的腦袋!”

“是!”

這次從三個都司抽調兵力,總共動用了將近四萬戰兵,如今有三萬部署在九連城附近五十里範圍內。

可別小看這三萬軍隊,整個朝鮮的常備軍隊,加起來也就七八萬而已,其中還有大批留守漢城,真正能動用的也就五六萬。

他們部署在義州附近的軍隊不過三萬,加上徵召的青壯也最多不過五萬,雖兵力佔優但武器非常落後,所以朱景洪親領的三萬明軍,已經給對岸朝鮮軍隊帶去了極大壓力。

而如今,朝鮮的軍隊就駐紮沿岸不遠處,基本上目視都能看到對面情況。

反過來也一樣,明軍的部署朝鮮也清楚,所以偷襲是非常困的事。

觀察完情況,朱景洪打馬往山峰下走去,蔡傳勝打馬緊跟了上去,幾名參謀則靠後兩三丈,至於隨行的侍衛就離得更遠了。

“王爺,再過些日子河面結冰,即使奇襲失利……我大軍也可渡河強攻,此戰我軍已立於不敗之地!”蔡傳勝神色輕鬆說道。

然而朱景洪卻高興不起來,而是反問道:“河面結冰,我們是可以渡河,但他們也可選擇撤回城內,閉門死守我等又該如何?”

相比於安州,龍川、義州和朔州守軍充足,想要短時間拿下基本不可能。

自己這邊勞師遠征,補給線被拉得格外的長,跟人家硬耗非常不智。

何況接下來氣溫還會更低,對明軍來說更爲不利。

所以,朱景洪還是要寄希望於奇襲,安州被拿下他的這盤棋才能活。

否則打成了消耗戰,他朱景洪一來無法跟皇帝交代,同時也墮了自身威名,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他們是前天出發,再過五六天也就該到了!”朱景洪沉聲說道。

蔡傳勝答道:“臣以爲……咱們這邊可以動手了!”

“等海州衛到了一起動手,時間定在……明天拂曉吧!”

“是!”

所謂的“動手”,便是指進行佯攻,也是計劃之中的事。

在九連城不遠的一處河灘,是朱景洪預定的進攻位置,這裡地勢平坦且河寬只有百多米,乃是展開攻擊的絕佳位置。

“今天夜裡佈置完成,明天一早發動進攻!”朱景洪吩咐道。

“臣回去就安排!”

返回九連城的路途上,朱景洪與蔡傳勝聊了很多,主要是完善明天的進攻計劃。

雖然是佯攻,但也要做得跟真的一樣,畢竟佯攻也有一定可能成功。

回到九連城內,朱景洪也沒得到休息。

他要看最新傳回情報,還要處理各部臨時發來情況,還要及時根據對岸情況調整軍隊部署,還要簽發運抵的糧草和軍械……

忙了一上午,當朱景洪準備吃午飯時,餘海卻來報告說朝鮮使者求見。

“朝鮮使者?”朱景洪很意外。

局勢發展到這一步,兵戎相見已無可挽回,所以朱景洪不太想見來人。

即便要談判,也得等到朝廷軍隊大勝之後,才能談出讓他滿意的結果。

“轟出去!”

聽到這話,餘海沒有立即離開,而是提醒道:“王爺……來人是明川君李暉!”

李暉這個名字,朱景洪非常熟悉,畢竟這廝經常給他送錢。

當然,朱景洪並不是爲那點兒錢選擇見面,而是因爲他知道這廝是個不安分的人。

如果能利用這小子,實現從內部瓦解敵人的目標,對朱景洪來說則是一本萬利。

於是他吩咐道:“帶他進來!”

“是!”

沒一會兒,李暉被帶進了會客廳,此時朱景洪正翹着二郎腿,斜靠在椅子上看書。

沒錯,朱景洪就是在看書,顯得非常的閒逸,與外面忙碌軍吏形成了強烈對比。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向李暉或是朝鮮展示,摁死他們這場叛亂對大明算不得什麼。

而此刻,李暉確實被驚到了,這也讓他內心想法越發堅定。

和大明作對死路一條,我這不是背叛父兄,而是要挽救李氏基業,不得不行此手段……李暉如此說服自己。

“外臣李暉,叩見殿下!”

朱景洪仍在看書,於是李暉只能繼續跪着,這一等就是好幾分鐘過去。

保持一個姿勢不動,李暉膝蓋此時已疼得不行,正當他要堅持不住,打算再度開口之時,房間內響起了朱景洪的聲音。

“按照他們的意思,是讓我把你砍了祭旗!”朱景洪輕飄飄的聲音,確實是把李暉給嚇到了,因爲朱景洪真的可以砍了他。

“殿下,我父兄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我則一心忠於朝廷,還望殿下明鑑!”爲了保命,李暉第一時間亮明瞭態度。

李暉本以爲,自己表明態度會得到朱景洪的讚許,誰知後者冷笑問道:“忠於朝廷?你連至親都能背叛,我還信你忠於朝廷!”

“來人,將此賊拿下,明日一早……”

似乎奈何橋在眼前閃過,李暉被嚇得當場失態,連滾帶爬往前撲了去,同時說道:“殿下,殿下……還望殿下明鑑,臣此行當真是來投誠!”

“我那父兄倒行逆施,必將爲朝廷剿滅,我雖是父王的兒子,卻更是陛下的臣子!”

“我豈能僅念血肉之親,而忘了對陛下的大孝大忠!”

這些話當然稱得上冠冕堂皇,在李暉把最後一個字說完時,進入房間的兩名侍衛已將他拿下,只要朱景洪不再表態就會把李暉帶走。

手指微動,示意侍衛們撤開後,朱景洪翻了一頁書冊,問道:“你打算如何向陛下盡忠?”

“如今朝鮮上下,雖懼於我父兄兵威,只得屈服……然則其下賢德之士,無不渴望王師南下,撥亂反正懲戒不臣!”

“臣此次來,就是要向殿下稟告,臣已聯絡十幾名賢德之士,欲在龍川義州等地安插內應,待王師轉進則一同起事,裡應外合拿下城池!”

聽到最後這句,朱景洪總算來了些興趣,於是問道:“你們能聚集多少人?”

平安道將遭兵禍,本地士大夫多數心裡都不爽,其中極端的願意起事相助朝廷,是非常合理的現象。

如果平安道被順利攻破,他們不但可以免遭兵禍,而且還能借此向大明表功,助力家族在朝鮮地位更上一層樓。

這些事情,可不是他們的美好幻想,而是幾十年前世祖討平天下時,就已經發生過的真實案例。

當年喜迎王師入朝鮮的那些人,便是如今朝鮮最頂級幾個家族,其中就包括領議政陳泰民的陳家。

“已有十幾個家族願意起事,給他們十幾天的時間,集結六七百人不成問題!”

關鍵不在於集結人手,而是如何設法把人送進城去。

如今龍川等幾個城池,已完全被實行了軍管,全都是由士兵駐紮防守,普通青壯根本無法靠近城防。

“十天之內,你們可以聚多少人到義州?”

義州就在九連城對岸,也是朱景洪這支軍隊的主攻方向,龍川和朔州是由祁延澤和孫茂智負責。

“三百人不成問題!”李暉咬咬牙說道。

“好……就三百人,十日之後聽我指令,一同出擊拿下義州,到時算你大功一件!”朱景洪放下書冊說道。

“是……臣願爲殿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剛剛纔說要對皇帝盡忠,此刻李暉又向朱景洪表忠心,是因爲他明白縣官不如現管的道理。

坦白來說,他李暉要想坐上王位,朱景洪的意見至關重要,因爲他清楚皇帝與朱景洪這對父子關係多好。

也只有作爲局外人,才能很深刻的看清這一點,雖然李暉也覺得不可思議。

“無須你赴湯蹈火,把事情辦好就行!”朱景洪平靜說道。

“是!”

其實李暉還想說說王位的事,考慮到這樣顯得過於着急,於是他把話憋了回去。

“伱這次來,是自己來的,還是奉了你爹的令?”

“回稟殿下,是奉了我爹的令,他是想讓我來拖延時間!”李暉直接把底給漏了。

見他如此爽快,朱景洪不由得露出了笑容,隨即他便說道:“你父親連你都沒看透,也敢妄自反叛……他可真是太莽撞了!”

“他是不忠不孝,我與他勢不兩立,不共戴天!”李暉依舊錶着決心。

但在朱景洪的眼中,他只看到了李暉對權勢的渴求,至於所謂的大忠大孝,那是一點兒都沒看出來。

二人又密探了一陣,爲了把戲給演足一些,讓李暉更受其父信任,朱景洪命侍衛抽了他十幾鞭子。

最終,李暉是被擡出的九連城,讓第一眼見他的隨從們,以爲他已遭遇了不測。

“快……快送我渡河,去找大夫醫治!”李暉顫抖着說道。

剛纔的皮肉之苦,那是真沒有水分,所以他是真的難受。

當李暉被隨從們帶走時,朱景洪已站在作戰室的沙盤前,看着參謀們調整上面的小旗。

在他身旁,是彙報情況的蔡傳勝,進攻前的準備工作,已經下發到了參戰各部,他們會在夜間準備好一切。

待蔡傳勝說完之後,朱景洪便講了李暉的事,這讓前者非常高興。

日暮之前,海州衛總算趕到了預定位置,其指揮使胡毅成算是保住了腦袋。

在太陽落山時,胡毅成本人進了九連城,參加明日進攻前的最後一場軍議。

九連城北一處園子裡,十幾名指揮使外加幾個都指揮僉事和同知們,已經按照品級分別落座,胡毅成來得晚只能坐到靠後些。

“好在沒耽誤事!”胡毅成暗自慶幸,此時氣溫已經比較低,可他還是在擦汗。

“怎麼回事?耽擱了這麼長時間!”

問話的人,坐在胡毅成的前面,乃是遼東都司都指揮僉事,算得上是胡毅成的頂頭上司。

“大人,路上橋塌了,臨時修了一座,所以耽擱了時間!”胡毅成解釋道。

“如今不比以往,襄王殿下治軍極嚴,萬不可再有差錯,否則沒人能救你!”

“卑職明白!”

他二人說話之間,朱景洪和蔡傳勝走了出來,在場衆人紛紛起身行禮,而朱景洪則是很隨和的讓大家坐下。

然後議事正式開始,先是各部報告準備情況,然後再讓他們各自提出問題,朱景洪都一一聽取並當場回覆。

在所有流程走完後,朱景洪終於開始做總結性發言。

“諸位,據我所知李爍父子倒行逆施,朝鮮百姓士人多有不滿……”

“士人百姓,皆盼王師入朝平定亂局,人心向背在我大明……”

“如此說來,以往是我高估了朝鮮,看來此番平叛未必困難!”

言即於此,朱景洪笑着說道:“說不定咱們努把力……便能帶着兒郎們,到漢城去過年!”

375.第375章 初試雲雨情473.第473章 總督署議事第496章 乾清門外470.第470章 十三吃了沒第53章 宮門處363.第363章 與公主一見如故第497章 朱家兒媳第57章 判案455.第455章 吾死之年,十七而已!227.第227章 邂逅可卿第87章 薛家別院第115章 仗義疏財不好做429.第429章 柳湘無蓮第550章 內鬥第107章 爲了兩國邦交第33章 銀子開路第534章 借刀殺人第179章 豈不是輕而易舉472.第472章 再見諾敏第65章 給天下一個交代283.第283章 哪有半分皇家嫡嗣的尊貴第582章 襄王嫡長子第487章 起伏的心情第547章 初到燕山229.第229章 拿人手短228.第228章 錦衣衛南城千戶所第55章 太祖之怒202.第202章 寶釵的態度475.第475章 第九次廷議第118章 保送第40章 審不動368.第368章 十三卸甲第38章 皇后之怒209.第209章 我只是想學下棋221.第221章 妯娌們2334.第334章 心思各不同第4章 知府是誰?第551章 接風290.第290章 拿捏其其格第88章 寶釵的決斷第28章 給你主持公道第49章 錦衣衛上門304.第304章 只要我們武德充沛222.第222章 可比得過十三爺第114章 好聖孫第158章 蝨子多了不癢第33章 銀子開路第540章 夏月桂的拿捏393.第393章 膽大妄爲392.第392章 送我上青雲466.第466章 總督西北平叛行署第561章 妙玉:我何不反客爲主第579章 朝鮮世子妃第637章 烏紗翼善冠之重第116章 雞飛狗跳的賈家第15章 小人物第594章 襄王十大罪狀第629章 黛玉來信269.第269章 寶釵告假第592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199.第199章 校場之事345.第345章 金玉良緣467.第467章 挖坑第569章 踢到鐵板的甄琴第494章 釵黛秘語201.第201章 倒黴的秦家435.第435章 治家451.第451章 大膽的甄琴216.第216章 李文釗來訪301.第301章 嫡子的煩惱286.第286章 給明人點兒厲害第603章 世子妃何在第596章 決戰之前第161章 小妹不才270.第270章 勸母第19章 錦衣衛357.第357章 秦姑娘,你這是?第148章 正式整肅第146章 賈赦:十三爺是好人吶!291.第291章 胭脂堆裡第145章 被改變270.第270章 勸母第160章 連林妹妹也變了268.第268章 先邁右腳第526章 歸來仍是父子第72章 十三爺是好人247.第247章 更喜微胖型第626章 你他孃的是饞人家身子第179章 豈不是輕而易舉16.第16章 求十三爺第49章 錦衣衛上門第141章 母愛232.第232章 五軍府的高官們199.第199章 校場之事第94章 提攜248.第248章 定計第118章 保送328.第328章 侍衛來請第41章 我們的對手第67章 火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