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千里東風(文)
萬名書迷同時在線
年後,天朝的運氣終於轉回來了,不知道是這次的援軍真的太有戰鬥力,還是敵軍已經氣數已盡,總之從年後,就捷報頻傳。
一封封的捷報,使得京城的氛圍在年後比年節裡更有喜慶氣氛。對於有家人在前線的人家更是無以倫比的好消息。
林家的楚盈和黛玉給京城的各大寺院都又貢獻了相當多的香火錢。其他人家也可想而知的。
除了這個還有其他的實在的好消息,就是惜春在二月中旬生下一個兒子,母子平安。一個新生命的誕生,當然能帶來很多的喜悅。
晴雯記得前世有人分析紅樓原著上的情況,整本書裡賈家一個家族居然沒有新生命出現,可見這個家族的末日——對於很多紅樓讀者來說,後面高鶚的續書是不能做爲紅樓夢考慮的,所以裡面的內容不算數。
現在晴雯才發現在經歷了一系列悲劇之後,一個新生命的出現,是多麼的讓人驚喜。那嬌小的嬰兒真的讓人感覺一種無限可能的希望。連尤氏這些天也露出了長久不見了的笑容。
不光林家和薛家,就是周家的族人們也都上門道賀,雖然親戚關係已經遠了,但是這應該就是中國的宗族觀念,添丁是整個家族的喜事。
看着抱着嬰兒的惜春,晴雯想,賈家終於還是有一個女兒,擺脫了“原應嘆息”的命運了。
不過,這天楚盈從鐵老太太家回來,就要求,黛玉姐弟這些天不要出門了。
林棲不知道是因爲正月裡放假,有些玩瘋了,還沒有完全收心;還是進入倦怠期了,反正這陣子有些喜歡出門玩,不過也是男孩子沒人喜歡老關在家裡。這不正在興頭上想去看小弟弟玩,其實是想逃避寫文章,出去透透氣。現在見母親不讓出門了,就問:“母親,爲什麼不能出去了?我都是做完功課纔出去的,不耽誤功課的。”
楚盈說:“不是耽誤功課的事。是因爲這陣子,京城裡怕有什麼事發生。像上次我和你姐姐去綢緞莊不就趕上火災了麼?你姐姐的腳養了多久纔好啊。所以這陣子我們都不出門,在家呆着,過了陣子在出去。”
林棲是個懂事的孩子,聽了這話就不說要出去了。
晴雯在一邊聽了,感覺驚心,這北邊戰場看來大局已定,所以京城的鬥爭也要件分曉了麼?晴雯沒有打聽過北邊戰場的情況,何況她來往的這些丫鬟、婆子雖然都是名門官宦家的下人,但是畢竟都是女人,聽不懂也不注意這些戰事政治,就是知道戰場輸贏罷了,打聽也沒人說的明白。所以晴雯不知道這北方戰場的何家和夔家的權利分佈,名義上是何家長子何允是大元帥,但是夔家在北方邊境也是幾代經營,實力不可小覷。京城裡當然是何家的實力更強,但是夔家因爲姻親關係也不少助力,不過夔家最強大的兩門姻親都讓何家解決了,東平王府覆滅了,何太尉夫人則是死了。但是這樣一來,兩個家族的鬥爭就上了明面了,連晴雯這樣的朝堂之外的人家的丫鬟都知道了。不是勢如水火,而是不共戴天了。
晴雯衷心希望,他們的鬥爭能在戰爭完全勝利以後再來個大決戰,不要牽扯到無辜的將士和邊民。但是隻是晴雯的願望,雖然晴雯每次跟着黛玉去寺院都是這麼禱告的,不知道何家和夔家能否這麼以大局爲重。聽說何家長子何允是個寬厚高尚的人,就算真的如此,可是他弟弟何雁已經開赴到北方戰局裡了。說實話,雖然何雁對林家有恩情,但是晴雯也得說,這可是個不擇手段的人,如果說何允是個天才的軍事家,那麼何雁是個受過嚴格培訓的政治家。他們兄弟雖然是一個母親教育出來的,但是顯然何太師夫人對他們的教育觀念完全不同,估計早期何允小時候,何韋氏也是個熱血的女子,所以教育出了何允這樣的完美軍人,可是情勢比人強,到了何雁的時候,就換成了對更現實的權臣教育了。不知道在北方戰局上,何雁的理念能對他兄長影響多少呢?
在晴雯看來,這何家的政治手腕比夔家要高,要不夔家這麼好的兩門姻親的助力都能讓何家砍了去,而且先連根拔掉和夔家更親近無法拉攏的東平王穆家,同時震懾了何太尉,使得何太尉暫時像何家靠攏,然後釜底抽薪,斬斷了牆頭草的何太尉的退路,逼的他只能和自己一條戰線。而看夔家,草草就就匆忙殺掉了何家沒什麼重要性的女兒,是出了一口惡氣,但是對何家沒什麼直接影響。按晴雯看有這功夫,還不如想法子買了殺手刺殺了何雁呢,這纔是何家的生力軍。
可是夔貴妃生了個兒子,皇宮裡母以子爲貴,這點就壓過了多年無出的何皇后。何皇后生不出皇子,這是何家無論如何也彌補不了的硬傷。
這都是大人物們應該想的東西,晴雯一個小丫鬟,想也沒有用,最多就是向神佛禱告一下。不過比起這個來,晴雯總忍不住想那安娘子,即使被歲月摧殘,但是還是能看出當年風華絕代的影子,而且真的,真的有些像何雁的容顏,難道……,算了,何雁那麼聰明的人怎麼會有這麼傻的生母啊?敲詐當朝太師家,這一定是要有必死的覺悟。何況要是真的,她能拿到的把柄只有何雁的出身了,其他的,晴雯不認爲何家的韋氏夫人能讓她活着帶走,但是拿自己親生兒子的身世要挾他的嫡母,這是得什麼樣的人才做的出來的變態事情。當然不能說這個把柄腦殘,因爲到了現在,何家韋氏夫人是不可能放棄已經培養到現在程度的何雁的,也不會讓人威脅到何雁的前程的。不過這個行爲很腦殘,難道除了被要挾,人家就沒有其他方法解決了,什麼樣的協議也不如死人嘴緊。
時間按照紅樓原著的安排發生着應有的故事,比如二月底的時候,皇帝下了詔書,要把西寧王的義女嫁給來求親半年了的西海藩王了。晴雯一算日程安排,探春果然是清明前後出發開始自己的異國和親王妃的生涯。
送親的場面並不宏大,想也是的,要不和親的人就封公主了,不是一個異姓王家的郡主了。畢竟西海小國,還是戰敗的,天朝肯和親就不錯了。不過中國似乎有禮遇外族的傳統,好像這樣才能顯示自己的大國氣度,所以和親也是必要的,反正是罪臣的女兒,去就去吧。
不過規格低,不等於誰都能去湊一腳,又不是上元節的花燈會。所以只能是楚盈以二品誥命的身份去送送還是行的。惜春哀求讓她化妝成林家的丫鬟去看看三姐姐,寶釵聽了沒說話,當然更不會提類似的要求了。
於是楚盈就先上書給禮部,申請去送探春。禮部當然批覆同意,人太少也不好看不是,有二品誥命自願去也不錯。
清明前後官員和家眷們都想着祭祀活動,有人說中國的最大的信仰其實是自己祖先。所以誰有心思分在一個去戰敗小國和親的什麼便宜郡主和的身上啊。所以除了負責這事的和禮部的對着藩王和探春郡主都沒什麼熱情關注。
當日是清明後的第二天,楚盈帶來惜春和晴雯去的。黛玉也按規矩不能去的,何況賈家其他人。楚盈可能是想晴雯機靈又是賈家出來的,所以就帶着她一起去的。
和晴雯前世裡電視劇裡演的不一樣的是,探春不是直接上船的,因爲京城沒有出海口,只有運河做航運,所以探春的和親路線圖是從京城走陸路,到海邊港口再坐船,去那西海翻國,然後在那裡舉行婚禮。之後送親的禮部官員回來覆命,就算完成了。
這和親的婚姻雖然悲催,不過楚盈打聽了,探春過去是做正妃的。上頭外派的果然級別高些。也算給賈家人一個安慰了。惜春已經寫信給賈政稟明探春的事了,不過正守孝的賈政是不可能來送女兒的,何況就算想也來不及,惜春的信到金陵的時候,估計就到了清明瞭。再說現在探春不是賈家的女兒了,而賈政不能在給母親守孝期的清明離開祖墳來送女兒啊。比起原著判詞說的“清明涕送江邊望”更加悲慘些,連送都沒有了。不過這江是指什麼江啊?北方京師附近哪有叫江的河流啊?對了,如果賈政夫妻有心,在長江邊上望着滔滔逝水,當做送女兒了,也算應了判詞。原著上不是說了天下水歸一元,不拘哪裡,有水就可以麼。晴雯心裡亂解了一陣紅樓原著,就跟着楚盈去京郊外送探春了。
好在,西寧王府比較要面子,因爲算她們家嫁女,所以幾乎傾巢而出,就是沒什麼其他人,加上朝庭禮部出的人員,兩方面一湊,也是浩浩蕩蕩的,所以探春的和親儀式還是挺氣派的。
告訴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