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

遵義城下灑熱血

——鄧萍

鄧萍對黨和人民的革命事業忠心耿耿,作戰指揮沉着果斷,英勇頑強,是一個很有才幹的優秀軍事幹部。

——彭德懷

鄧萍(1908~1935),四川省富順縣人,1926年底考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院。在校期間,他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他參加領導平江起義。1930年,他出任紅三軍團參謀長,兼任紅五軍軍長。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開始長征後,鄧萍協助彭德懷指揮部隊擔任右路前衛,掩護中央機關和中央紅軍主力實施轉移。1935年,鄧萍在指揮紅3軍團先頭部隊攻佔遵義城的戰鬥中,不幸中彈,壯烈犧牲,年僅27歲。

謀劃平江起義

1966年4月的一天,一輛轎車從北向南行駛在四川省內江至宜賓的公路上。車上坐着的,是從成都前往宜賓視察工作的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彭德懷元帥。當他得知車已駛入富順縣境內時,急令停車。彭德懷走下車,眺望遠方,只見沱江蜿蜒流淌,帆影點點,丘陵起伏綿延,一片碧綠。他感慨道:“真是地靈人傑啊!難怪英才輩出。三十多年前,我有一位親密戰友,就是這裡的人。可惜他早已在長征途中犧牲了!”說罷,神情凝重,沉思良久。

彭德懷說的親密戰友,就是紅軍高級將領鄧萍。

鄧萍,出生於四川富順縣涼高山,早年受進步思想的影響,積極投身於偉大的民主革命運動中。1927年,他隻身從四川來到武漢,考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開始了比較系統地共產主義教育學習。由於他表現出色,不久就成爲了一名共產黨員。

1927年冬,剛從軍校畢業的鄧萍受黨組織的派遣,前往國民革命軍湖南獨立第五師第一團做兵運工作。臨行前,黨組織向他介紹了團長彭德懷的情況,並交代了此行的任務。

時年30歲的團長彭德懷出身貧苦,剛正不阿,疾惡如仇。早在北伐時期,就結識了共產黨員段德昌,在其啓發影響下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鄧萍此行的目的,就是充任彭德懷與黨組織之間的紐帶,促使第一團早日起義,成爲一支革命的生力軍。

經人介紹,鄧萍認識了彭德懷,並展示了自己能書善畫的特長。彭德懷甚是喜愛,將鄧萍留在了團部當文書。過了一段時間,黨組織向彭德懷說明了鄧萍的身份,彭德懷甚是欣慰。在“四一二”、“七一五”之後的革命低潮時期,彭德懷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轉眼過了年,一天午後,黨組織派人秘密通知鄧萍,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彭德懷入黨。當時,在國民黨軍中主持共產黨員的入黨宣誓儀式,條件是可想而知的,沒有黨旗,沒有桌椅。正當大家爲難的時候,鄧萍笑着說:“我來給大家請導師。”說完,他拿出了兩幅親手繪製的油畫——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畫像。就這樣,幾個滿腔熱血的革命青年莊嚴、神聖地立下了“爲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鬥終生”的誓言。

6月中旬,第一團由南華安地區調到平江縣城。7月,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員滕代遠來到平江視察工作並伺機發動起義。在緊張進行起義準備工作的日日夜夜裡,鄧萍不顧疲勞,除了完成自己分內的工作外,還找人談話做工作,瞭解起義的準備情況,並協助彭德懷、滕代遠溝通上下的聯絡工作,十分繁忙。由他負責起草的第一團起義後成立紅五軍的十大政綱,及各種標語、口號、傳單、佈告等,都浸透着他的心血和辛勞。

經過緊張的軍事、政治、思想和組織的全面準備之後,7月22日上午,由彭德懷、滕代遠、鄧萍等共產黨人的領導的平江起義爆發了。經過近1小時的猛烈進攻,起義部隊將全城反動武裝徹底肅清。

古老的平江城內,紅旗招展,一片歡騰。

平江起義成功後,部隊改編爲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彭德懷任軍長、滕代遠任黨代表,鄧萍任參謀長。與此同時,起義部隊還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紅軍第五軍委員會,由鄧萍擔任書記。

紅五軍的建立,壯大了紅軍力量,爲湘鄂贛蘇區的開闢,爲紅旗漫卷中央革命根據地準備了條件。

“我斷了的翅膀又重新長上了!”

鄧萍協助彭德懷率部經過艱苦轉戰,衝破國民黨軍的道道封鎖線,於1928年12月10日到達江西寧岡新城,與朱德、毛澤東領導的紅四軍勝利會師。

此時,湘贛兩省敵軍加快了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剿”的步伐。爲了粉碎國民黨的“進剿”,紅軍決定採用“圍魏救趙”的辦法,由彭德懷、鄧萍等率領紅五軍留守井岡山,朱德、毛澤東則率領紅四軍出擊贛南,到外線打擊敵人,並將部分敵軍引走。

會議結束會,鄧萍回到紅五軍進行動員,教育大家加深對留守井岡山重要性的認識,堅定大家留守的決心。此外,他還奔走於井岡山的大小五井地帶,詳細視察了幾大哨口,指揮加修了工事。

1929年1月26日,國民黨軍第二、第三、第四路軍同時向井岡山桐木嶺、黃洋界、八面山這三個哨口的紅軍陣地發起猛烈攻擊。

黃洋界的戰鬥最爲激烈,敵人在迫擊炮和重機槍的火力掩護下,不顧傷亡連續衝擊。紅軍憑險抗擊,打退敵人接連兩天的輪番攻擊,戰鬥異常殘酷。28日夜,敵第三路軍一部迂迴到黃洋界側後發起攻擊,紅軍腹背受敵,黃洋界陣地失守。

紅五軍前委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立即突圍。鄧萍指着牆上軍事地圖的一處說道:“突圍地點,選在贛敵、湘敵結合部。集中我們現有的兵力,形成相對優勢,出其不意,猛打猛拼,撕開一條口子。在這之前,前沿各部不要與敵脫離接觸,‘粘住’他們,暗中抽出大部分兵力,準備參加突圍戰鬥。由我率領特務連、機槍連、迫擊炮連作 ‘尖刀’,待缺口撕開後,一團、七團分別作爲左、右翼,形成一條安全通道,政委帶領電話隊、衛生隊護送全部家屬、傷病員快速通過,軍長帶四團殿後保護。”

彭德懷一聽,連連擺手:“不妥!不妥!我從前在湘軍當兵時就到過

這裡,要論作 ‘尖刀’、打前鋒,你沒有我合適。”鄧萍堅決地說:“你是一軍之長,責任重大,今後五軍的發展還要靠你。再說,還有那麼多的傷病員和家屬需要保護,這是朱、毛首長臨下山時交給你的重任啊!軍情緊急,莫要再爭論了。”

按照鄧萍的這番部署,紅五軍衝出重圍,輾轉興國,在於都突襲取勝。就在這時,鄧萍負傷感染,高燒不退,只好留在當地養傷。臨走時,彭德懷對其負責人反覆叮囑:“一定要保護好、照顧好鄧萍同志!”

三個月後,彭德懷率紅五軍回師井岡山路過這裡,見到了鄧萍。痊癒後的鄧萍眼噙淚花:“軍長,這三個月我天天想你,想我們的部隊。現在我傷愈歸隊,向你報到!”彭德懷激動地說:“歡迎歸隊,我斷了的翅膀又重新長上了!”說罷,兩雙手有力地握在了一起。

鄧萍終於回到了魂牽夢繞的隊伍,更加英勇地參與到戰鬥中。

攻克長沙的戰鬥

1930年6月,紅五軍擴編爲紅三軍團,彭德懷任軍團長,滕代遠任政治委員,年僅22歲的鄧萍被任命爲軍團參謀長。

紅軍第三軍團成立後不久,即奉命投入到切斷武昌至長沙段鐵路的作戰中。6月15日,彭德懷、鄧萍組織召開前線指揮部會議,對中央軍委長江辦事處關於湘鄂贛紅軍幫助鄂南與鄂東南地區暴動,切斷武昌至長沙鐵路和進攻武漢的指示,進行了認真的研究。

鄧萍和彭德懷不贊成攻打武漢,會上鄧萍作了發言:“以紅軍現時的力量,是不能搞城市暴動的,否則只能做無益的犧牲。武漢有敵軍五個團據守,而且有堅固的工事。岳陽、陽新分別有國民黨錢大鈞部十二個團和羅霖部一個師駐守。我軍如進攻武漢,錢、羅兩部必然尾隨夾擊。這樣,紅軍前有堅城,後無退路,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因此,應先消滅鄂東南六個縣的地主武裝,進而西進攻佔湖南嶽陽,作爲攻打武漢的準備。”鄧萍的話得到大家的贊同。會議決定,部隊繼續向西南進擊,開展攻勢作戰。

6月16日,紅三軍團主力先後攻佔了鐵山、金牛、鄂城等重要市鎮,國民黨武漢行營極爲恐慌,急調駐岳陽的錢大鈞部兩個師十二個團星夜趕赴武漢,加強武漢的防禦力量。此時,岳陽僅有國民黨軍何鍵部一個多團的兵力駐守。依據敵情的這一變化,鄧萍及時向彭德懷建議,應先吃掉岳陽的守敵。隨即,紅三軍團轉向敵軍兵力空虛的岳陽方向前進,23日攻佔通山縣城,擊潰國民黨軍第七十七師第三團,繳獲步槍六十多支。24日,他們又攻佔崇陽縣城,同時控制了咸寧縣大部地區。

夏日的黃昏,沒有鳥啼蛙鳴,只聽得見紅軍指戰員“刷刷”的腳步聲,戰士們的心裡只有一個目標:奔向岳陽,消滅敵軍。隨軍前行的鄧萍也累得氣喘吁吁,他看見戰士們鬥志昂揚的神情,欣慰地笑了笑,擡頭向遠處眺望,岳陽就在眼前了。

7月1日,紅三軍團相繼進佔蒲圻縣的趙李橋、羊樓洞和湖南省臨湘縣城和樓司、城陵磯、云溪等城鎮,進抵岳陽附近地區。4日,紅三軍團向岳陽發起攻擊,經過兩小時激戰,殲敵兩個營。攻佔岳陽後,殘敵在帝國主義軍艦的掩護下,乘船逃往君山。這次戰鬥,紅軍繳獲長短槍五百餘支,機關槍十八挺,75野炮四門,山炮十二門,及大批軍用物資和糧食。

至此,紅三軍團完成了中央軍委賦予的切斷武(漢)長(沙)鐵路的任務。

紅三軍團攻佔岳陽後,敵軍急調長沙、武漢兵力聯合向岳陽反撲。7月6日,紅三軍團主動撤出岳陽,重返平江蘇區。在此作短期休整期間,紅三軍團內部分幹部職務作了調整,軍團參謀長鄧萍兼任第五軍軍長。

期間,紅三軍團得知國民黨湘軍何鍵第四路軍主力集中在湘桂邊界地區,長沙市防務空虛, 紅三軍團趁機沿平瀏邊界向長沙推進。

紅三軍團主力到達平江地區以後,敵第四路軍總指揮何鍵匆忙調遣第十九師第五十五旅從衡陽趕到長沙,會同長沙守軍共約七個團的兵力,由第十五師師長危宿鍾統一指揮。危宿鍾受領重任後,心想這回一定要露一手,好在上司那裡顯示一下自己的本領。7月19日,他率部於由長沙沿長(沙)平(江)大路向平江縣城推進,企圖先發制人,一舉消滅紅軍。

7月23日拂曉,敵先頭部隊進到平江城西南十公里的晉坑、三角塘一帶,後續部隊進至金井、春華山一線。彭德懷、鄧萍抓住敵人呈一線部署,兵力分散的弱點,決定集中力量,首先殲滅敵先頭部隊,然後跟蹤追擊。於是,他們命令部隊向位於晉坑的敵人發動進攻,以一部兵力從正面堵截,以主力和湘贛邊紅軍獨立師從兩側實施包圍攻擊。經過激烈戰鬥,敵人約一個團的兵力被紅三軍團殲滅,其殘部逃向金井。

紅三軍團指戰員乘勝追擊,迅速逼近金井,後分兩路向金井守敵發起攻擊。紅八軍從正面進攻,紅五軍一部插到敵後,斷其退路,主力佔領金井東側的要地,同紅八軍一起向金井發動猛攻。在湘鄂贛邊紅軍獨立師與蘇區人民羣衆的大力支援下,經過數小時的激戰,攻佔金井,殘敵第四十五旅大部,向永安、郎犁市、長沙潰退。

此次戰役紅三軍團繳獲長短槍數百餘支,輕重機槍六挺。

何鍵聽說紅三軍團攻佔金井,大驚失色,連夜從湘桂激戰前線撤兵,馳援長沙,並揚言:決與長沙共存亡。

金井戰鬥後,紅三軍團對潰逃的敵人銜尾追擊。在紅軍的雙面夾擊之下,敵軍紛紛向長沙城裡逃竄。27日,紅軍對長沙發起了進攻。紅軍剛一進城,信誓旦旦“決與長沙共存亡”的何鍵立即慌亂地隻身潛渡到湘江西岸,倉皇而逃。紅三軍團控制了長沙全城,並以第五軍一部追擊逃敵至易家灣。至此,長沙戰役勝利結束。這是紅軍在十年土地革命戰爭中一度攻克的唯一省城。

婁山關戰鬥打響

1933年夏末,不甘心四次“圍剿”失敗的蔣介石,糾集百萬兵力,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向中央蘇區發起了第五次“圍剿”。此時,毛澤東已被排擠出黨中央,把持中央大

權的是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和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

1934年4月,敵人以七個師、一個炮兵旅的重兵在飛機的掩護下向中央蘇區的北大門廣昌發起猛烈進攻。中革軍委命令:由紅三軍團防守廣昌,不許放進一個敵人,違者軍法處置。彭德懷、鄧萍組織全軍團一萬二千人進入陣地,調集精壯戰士日夜搶修工事和碉堡。

在軍團司令部,彭德懷向前來視察工作的李德、博古進言,提出合理的作戰方案。彭德懷爲增加進言的效果,拿出一張鄧萍昨天連夜繪製的《廣昌機動防禦首長決心圖》。李德看了一會兒地圖,嘴角浮起一絲輕蔑和嘲諷的笑意,說:“我曾經批評過劉伯承同志,說他白在蘇聯上了幾年伏龍芝軍事學院。我聽說鄧萍同志是黃埔軍校畢業的,但看了這份有許多常識性錯誤的東西后,我也不得不對鄧萍同志提出同樣的批評,他的黃埔軍校算是白上了!”聽到李德口出狂言,肆無忌憚地侮辱鄧萍,彭德懷“呼”地站起來,怒不可遏地指着他說:“鄧萍同志和我並肩戰鬥了六年,給我出了多少好主意,謀劃了多少戰鬥,你知道嗎?他的軍事才華,豈是你李德能夠比的?”李德惱羞成怒,衝着彭德懷大吼:“你們必須執行中革軍委的命令,不準有一絲改動。否則,後果自負!”

在錯誤路線的指揮下,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長征。

鄧萍目睹和經歷了這一切,非常痛心。1935年1月9日,紅軍佔領貴州省遵義。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了擴大會議,當鄧萍聽說毛澤東重新回到紅軍領導崗位上時,從內心裡感到欣慰和喜悅。

遵義會議結束以後,紅一方面軍一反被動挨打的局面,飛渡赤水,調動敵人,擺脫困境,馳騁在黔北、川南一帶,創造出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

爲了再次佔領遵義,以調動敵人南返,1935年2月,鄧萍協助彭德懷指揮紅三軍團二渡赤水後,進抵婁山關下,在山坡上搭起了臨時指揮所。25日,婁山關戰鬥打響了。

婁山關是大婁山脈的主峰,是四川與貴州之間的重要隘口,地勢險要,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國民黨黔軍杜肇華旅和第十五軍團防守這個地區。

當日拂曉,彭德懷、鄧萍率紅三軍團指戰員,從北向南對婁山關之黔軍發起猛烈進攻。高聳入雲的婁山關,瀰漫在炮火硝煙裡,喊殺聲和軍號聲響徹雲天。剎那間,婁山關被濃煙吞沒了,只有灼熱的雲團在擴散、在升騰……鄧萍同彭德懷一起,冒着敵人的火力,出入前沿陣地,指揮部隊作戰。戰鬥繼續一陣以後,紅三軍團和紅一軍團一部,以迅猛的衝殺拿下了敵人控制的制高點——點金山。

敵人爲奪回陣地,調集約6個團的兵力,組織多次反撲,均被紅軍擊退。在堅守和反撲的較量中,紅軍消滅了無數敵人,自身也損失了不少。戰士們輕傷不下火線,身上淌着血堅持參加戰鬥。紅三軍團以一部兵力從正面鉗制敵人,集中主力分別從兩翼向敵人後方的黑神廟、板橋迂迴,殲敵一部,剩下的敵人倉皇奪路而逃。

當時,毛澤東曾即興賦詞一首《婁山關》: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遵義城下灑熱血

婁山關戰鬥勝利後,紅三軍團乘勝向遵義方向追擊,26日紅三軍團在董公寺、高坪、大橋等地擊潰黔軍第六、第十五、第九團的攔阻,接着於27日在遵義城西北的石子匍等地,又將黔軍第一、第五、第八團擊潰,進到遵義城下。黔軍殘部退入遵義城,固守等待援兵。

當日黃昏,紅三軍團不顧疲勞,奮力發起攻城戰鬥。鄧萍在指揮三軍團戰鬥時,連連高呼:“同志們衝啊!追啊!追到遵義去,活捉王家烈!”紅三軍團這支能征善戰的英雄部隊,此時在鄧萍參謀長的帶領下,勢如破竹,直逼遵義城下,並一鼓作氣搶佔了新城及城邊村落。攻打遵義事不宜遲,否則敵軍的增援部隊就要迅速到達。鄧萍向部隊傳達了彭德懷軍團長的命令,一定要在當晚攻下遵義,以便在第二天殲滅增援的敵薛嶽部隊。

2月27日黃昏,鄧萍在隨行人員的陪同下,悄悄接近敵人前沿。他們三人隱蔽在距護城河五十米遠一個小土坡的草叢裡,尋找一條便於部隊向前運動的路線,以便夜幕降臨時發起總攻。這個位置便於觀察,但距離比一線步兵班的衝擊發起陣地還要靠前,非常危險。鄧萍一邊觀察,一邊對身邊的人說:“你們先鉗制住守城之敵,待軍團主力到達後,今夜發起總攻,一定要在明天拂曉前拿下遵義。”他把望遠鏡遞給身旁的人,叮囑說:“情況緊急,明天增援的敵人就要到……” 正這時,一名小通信員從後面偷偷摸上來報告情況,鄧萍交代了幾句,小戰士答應一聲就趁着薄暮飛身跑回。沒想到,這一下把鄧萍他們三個暴露了,突然一排子彈掃射過來,鄧萍一頭栽倒在草叢中。年僅27歲的鄧萍頭部中彈,停止了呼吸。

鄧萍不幸犧牲的消息很快在部隊中傳開。紅三軍團指揮所裡,握着電話筒的彭德懷聽到這不幸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他流着眼淚對着話筒破口大罵,高呼:“拿下遵義城,爲鄧萍同志報仇!”當晚,紅三軍團主力懷着爲鄧萍復仇的滿腔怒火向遵義老城發起猛攻,第二天早晨再一次勝利地佔領了遵義城。

這是中央紅軍長征以來的第一個重大勝利——遵義戰役的勝利,但鄧萍同志卻未能親眼看到,他安息在長征路上,用無聲的欣慰激勵着千百萬紅軍戰士繼續前進。

戰鬥勝利了,紅三軍團的戰士們沒有沉浸在喜悅之中,而是倍加思念他們的參謀長——鄧萍。團政委張愛萍當寫下一首輓詩:

長夜沉沉何時旦?黃埔習武求經典。

北伐討賊冒彈雨,平江起義助烽煙。

“圍剿”粉碎苦運籌,長征轉戰肩重擔。

遵義城下灑熱血,三軍征途哭奇男。

這首輓詩是對鄧萍爲了革命事業而奉獻一生的素描。

(本章完)

鮮血灑在通往井岡山的道路上——盧德銘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井岡驍將——伍中豪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井岡驍將——伍中豪情報大王——錢壯飛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版權信息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萬古長青——古柏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情報大王——錢壯飛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版權信息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鮮血灑在通往井岡山的道路上——盧德銘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獻身革命的“叛逆少爺”——胡少海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獻身革命的“叛逆少爺”——胡少海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版權信息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赤旗高舉——趙博生赤旗高舉——趙博生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赤旗高舉——趙博生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版權信息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獻身革命的“叛逆少爺”——胡少海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情報大王——錢壯飛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赤旗高舉——趙博生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井岡驍將——伍中豪獻身革命的“叛逆少爺”——胡少海版權信息赤旗高舉——趙博生萬古長青——古柏獻身革命的“叛逆少爺”——胡少海獻身革命的“叛逆少爺”——胡少海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萬古長青——古柏版權信息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井岡驍將——伍中豪井岡驍將——伍中豪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萬古長青——古柏井岡驍將——伍中豪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版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