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間諜衛星上天

ps:這一章寫得太艱難了,將近四個小時才完成。凌晨三點,還有四個小時可以睡覺,萬惡的上班!

新的一天到來了,希望大家多多捧場,有月票的給月票,沒有月票的請給下推薦票。本書現在移動到歷史類,榜單上各種競爭,沒有辦法,華麗也只能多多求助大家。熬夜到現在,不過分吧!

——————

回到基地的李嵐,也沒有更多的心思去關注統一和談,一個藉口而已,只要知道結果就行。他相信,以法拉赫的辦事能力,足以解決這些事情了。

李嵐更加關心的是間諜衛星升空的過程,說實話,畢竟是第一次,他心中也不是很有底。主要還是因爲這一次衛星發射的起點有點高了,一箭多星不說,還是涵蓋中低軌道,這種技術,全世界也沒有幾個國家掌握。

因爲這裡面也有很大的講究,擁有一箭多星技術,特別是中低軌道層次分部的國家,已經具備研製多彈頭彈道導彈的能力了。09年,印度就試射過了一箭多星,也取得了成功,所以,全世界都對印度的烈火導彈家族,進行了高度的關注。

先不說射程,就這一方面來說,印度已經掌握了多彈頭技術。而下一步就是要把這個多彈頭演變成分導式多彈頭,這樣的導彈,就具備極強的威懾能力。彈頭數量不是越多越好,主要是能夠獨立分別進行機動改變彈道,這纔是真正考驗技術的地方。

全世界掌握這種技術的國家中,就屬俄羅斯最爲厲害,就算是美國,也無法與之相提並論。這也是俄羅斯對抗美國最大的殺手鐗。在海軍水面艦艇沒落的今天,也只有這些導彈和彈道導彈核潛艇。能夠讓俄羅斯在和美國對抗中具備強大的反制手段。

當然,李嵐發射一箭多星,其核心不是用來研製強大的彈道導彈。而是爲了在短時間內,給三軍部隊提供強有力的衛星支持。至於彈道導彈技術。該自己研究的還是要自己研究,該發展的還是要發展。基地在導彈方面,已經給他帶來的充足的種類和保障,在這一方面,他不會有吃虧的地方。

他最弱勢的地方也不是陸軍,而是空軍,海軍也還好。基地也算對得起他。就是空軍一直都沒有太大的起色。海軍作爲一支現代化信息戰爭下,極其重要的兵種,快兩年來,一直都沒有起色。李嵐多少有些不爽。

不過,他也十分清楚,這種事情不是着急就可以的,特別是科技這東西,需要腳踏實地。他有信心。在間諜和科學家的努力下,黑鷹戰機的升級,以及各種配套的其他機種,都會相繼出現。太着急的話,要是腳步跨得太大了。容易扯到蛋。

“報告指揮官,第一枚運載火箭從兩個小時豎起之後,已經進入了一小時準備時間,目前運載火箭一切狀況良好,可以進入下一個準備階段。”衛星發射中心的負責人,向李嵐簡單彙報了下發射準備工作。

運載火箭的倒計時從由發射窗口確定的發射時間前1個小時開始,叫做1小時準備。然後是30分鐘準備、15分鐘準備、5分鐘準備、1分鐘準備,最後是從10開始倒數至1,運載火箭點火起飛。採用低溫推進劑的運載火箭,由於低溫推進劑極易蒸發,必須嚴格控制推進劑加註後的時間,因此常提前到離發射時間4小時就開始進入倒計時階段。

“這一次發射全世界都在關注,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至於該怎麼做,那是你們團隊的事情,記住,不要讓我失望。”

隨着李嵐的話傳來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中心的人員再一次忙碌了起來。發射工作進入1小時準備後,也是很關鍵的一個小時,不管是工程師還是科學家都不敢大意。發射場的各項工作均按時間程序由地面測試發射控制設備來操作,全自動的檢測手段。主要的工作有:對箭上系統通電以進行射前功能檢查,對火箭裝訂飛行程序和數據,進行精確瞄準,對推進劑貯箱進行增壓,對採用低溫推進劑的火箭補加推進劑,氣路連接器、加註連接器自動脫開,遙測系統、外測系統的連接插頭自動脫落。

到1分鐘準備時,箭上系統由地面供電轉爲由箭上電池供電,經10秒鐘自檢正常後,電纜連接器自動脫落,電纜擺杆離開運載火箭擺到預定位置。這時運載火箭除底部只有一個經脫拔插頭連接的電纜尚與地面連接外,其他一切與地面連接的插頭均已完全脫開。射前30秒鐘,發射場的測控系統與各地測控跟蹤站開始啓動。射前7秒鐘,發射臺周圍的高速攝影機開拍,開始記錄火箭點火起飛的實況。到0秒時火箭點火。當火箭離開發射臺時,底部唯一尚連接着的電纜脫拔插頭被拉脫,火箭與地面的有線控制完全中斷。但如果在火箭點火尚未離開發射臺前,發現火箭發動機工作不正常,地面可通過這根電纜對火箭實施緊急關機。

由於紅警運載火箭一旦脫離後,便會自動銷燬,所以,李嵐也沒有必要準備其他的工作,只要確保衛星上天即可。當然,他也希望利用這些脫落的運載火箭部件進行研究,但他也無法改變這一狀況。

在正常情況下,當一切準備工作基本結束之後,發射工作便可進入倒計時階段。倒計時階段開始時,由指揮中心向發射場、火箭飛行過程中箭體分離後的落區、分佈在各地的測控站、遠洋測量艦隊和有關部門統一發布口令。各部門、各單位接到口令後,根據時間統一勤務系統提供的統一時鐘各自進入臨射前的工作程序。

似忽是爲了迎接這個偉大的時刻,連續大半個月陰沉的天空有所消散,陽光再一次揮灑在這片土地上。火箭發射場區一片緊張的戰鬥氣氛。人們盼望已久的發射運載火箭的試驗就要開始了。

高大的發射裝置早已放平,乳白色的巨型運載火箭,聳立在發射場上。各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對火箭起飛前進行了最後的檢查和操作,隨即撤離現場。滿懷激情地等待着發射時刻的到來。

在地下發射控制室裡,指揮員凝視着電子鐘的時間指示,聽取各操作手報告的每一個字。作出決斷,發出口令:

“十分鐘準備”……“五分鐘準備”……“一分鐘準備”……隨着最後幾秒鐘的到來。場區上的各種跟蹤測量設備開機,高速攝影機、磁帶記錄儀等記錄設備啓動起來。

“點火!”令下。發射控制臺上年輕的操縱員沉着果斷地按下了電鈕。火箭發射場立即傳來連綿不絕的巨大轟鳴聲。這聲音像山崩,像海嘯,震顫大地。巨大的火箭拔地而起,冉冉上升,尾部噴着輝煌的火焰,直上雲天。

“發射成功了!”人們吹呼着、目送着騰空而去的火龍。心潮像海浪一樣翻滾。

火箭在藍天扶搖直上。幾秒鐘後,垂直上升的火箭開始拐彎。幾十秒後,火箭排出的燃氣在空中凝成煙霧,宛如一條白練在長空向東南方向延伸。最後在茫茫的天際裡。漸漸變成了一個小亮點,穿出了大氣層,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

然而,八卦城內,建造完畢的衛星控制中心和基地第二層的指揮中心內。所有的儀器早已緊緊“咬”住人們肉眼看不見的小亮點,精確地測定、記錄和報告着火箭在每瞬間的飛行速度、高度和姿態。每一秒鐘都有大量的測量數據,從四面八方彙集到測控數據交換中心。控制中心通過各種精密設備和線路,把所有單位聯接成一個緊張的戰鬥集體,及時地彙集、交換各參試單位之間的數據資料。不斷地向控制檯報告着火箭飛行數據,並且把所測信息和火箭飛行情況及時轉送給發射場區的計控中心。喜訊不斷傳來:

“跟蹤良好!”

“工作正常!”

“飛行正常!”

在飛行控制中心,一排排屏幕上,頻頻交換着五顏六色的數碼,自動記錄儀在顯示板上輕輕地描下了火箭飛行軌跡的曲線。這條曲線,與事前標上去的理論彈道曲線緊密地吻合在一起。它形象地告訴人們:火箭內部儀器工作正常,火箭飛行正常!

不過,事情並沒有結束,運載火箭還需要把衛星釋放出去。

一箭多星的發射常用兩種方式。第一種是把幾顆衛星一次送入一個相同的軌道上。第二種是分次分批釋放衛星,使各顆衛星分別進入不同的軌道。就是說,運載火箭達到某一預定軌道速度時,先釋放第一顆衛星,使衛星進入第一種軌道運行,然後火箭繼續飛行,達到另一種預定的軌道速度時,又釋放第二顆衛星,依此類推,逐個把衛星送入各自的運行軌道。

爲了實現一箭多星,需要解決許多技術。首先是要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以便把質量更大的數衛星送入軌道。其次是需要掌握穩定可靠的“星-箭分離”技術,做萬無一失。運載火箭在最後的飛行過程中,衛星按預告設計的程序從衛星艙裡分離出來,不能相互碰撞,還需選擇最佳的飛行路線和確定最佳分離時刻,使多衛星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

另外,還必須考慮火箭運載衛星以後,火箭結構角度和重心分佈發生變化,會使火箭在飛行中難以穩定,多衛星和火箭在飛行中,所載的電子設備可能會發生無線電干擾等特殊問題。從技術上說,一枚運載火箭發射多種不同軌道的衛星是比較複雜的,不容易掌握。

這些東西,在紅警基地運載火箭面前,似忽變得很容易,當最後一顆間諜衛星進入地球最高的同步軌道時,第一次的發射,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作爲這件事情的主人公,李嵐非常清晰的見到了這一畫面,儘管他只看到了低軌那兩個間諜衛星的,再往上就再也看不到。但是從運載火箭發射開始,控制檯的全息實時投影已經將發射中心的實時畫面投影到控制檯中。整個運載火箭慢慢騰空之時,李嵐感覺自己彷彿一直就在火箭的旁邊,看着二三十米長的運載火箭,在自己身邊擺脫地球引力,這種如身臨其境般的感受,實在是難以用言語來表達。

特別是在助推火箭脫離的那種瞬間,給他帶來了極大的震撼。而當運載火箭進入低軌道時,在空寂在的太空中釋放衛星時的那種優雅,令人深深的迷醉。這種經歷,李嵐相信,全世界沒有人能夠享受到。

在後面,由於基地只能模擬半徑兩百公里內的事物,當運載火箭進入更加無垠的太空時,他儘管看不到,但依然能夠感受那種獨特的震撼與自豪。

“助手,間諜衛星連接成功了沒有?”在宣佈衛星發射成功後,李嵐便迫不及待的問助手,他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的急迫心情了。

“衛星已經連接完畢,六顆衛星全部運轉正常,目前已經可以正常工作。”助手回答道。

“基地是否可以看到間諜衛星看到的實時畫面?”李嵐問道。

“間諜衛星除了高空同步軌道之外,只要不進行變軌,在最低的軌道中,每86分鐘會環繞地球一圈,並無法實時對地球進行監控,只能集中關注一片地區。才能獲得最準確有效的消息。不過,基地可以連接到高軌道同步衛星,獲得有效的實時數據,現在基地已經連接上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目前可以監控整個亞丁灣的基本情況。當然,間諜衛星獲得的信息,並沒有基地如此詳細,還要配合一定的數據分析。”

“沒關係,開始進行海陸空三軍部隊和獨立導彈部隊信息交匯。”挺高助手的回答,李嵐也沒有高興,也沒有失落,下達了命令。

“交匯正在進行,預計完成時間三秒,3、2、1,信息交匯完畢,兵種事實信息數據鏈建立成功。”

“很好!”李嵐滿意的點點頭,起身,走出了控制檯,在離開前,看了一眼基地地圖上,在亞丁灣上逐漸增多的紅色小點,嘴角微微一翹。

第471章 被動的石油出口第216章 曾志華到來第711章 十字準心中的李嵐第409章 網絡戰爭第499章 爭分奪秒第948章 意外的襲擊第782章 科技與未來第881章 李嵐臨加沙地帶第986章 蛟龍入海第581章 林美琪的心事第220章 快速發展的領地第152章 中華的力挺第623章 分析第513章 這不是我們的戰爭第766章 本拉登的警告第343章 壓力、遲疑第121章 教育(下)第566章 調查結果第628章 從內部瓦解越南第698章 誘餌第362章 來去匆匆的猛禽第824章 建立最高統帥部第889章 戰爭前奏第469章 白送五百億美元第824章 建立最高統帥部第821章 視察第一航空師第294章 索馬里青年軍第373章 血雨中的廝殺(中)第379章 戰爭成敗的關鍵第372章 血雨中的廝殺(上)第988章 反制制勝第7章 索馬里,拿什麼拯救你第131章 坦克與巷戰第912章 恐怖襲擊擴大化第520章 襲擊聯合國觀察組(下)第855章 東非共同體第20章 天氣控制儀第997章 第三次世界大戰第842章第314章 死亡倒計時第525章 守護戰利品第843章 對準索馬里的長矛第607章 婚宴上第390章 以身做餌第408章 網絡入侵第206章 武裝MCV第907章 索以和談第970章 勢均力敵第594章 援軍到來第74章 極致誘-惑(上)第425章 四國首腦緊急會議第753章 突擊第415章 空中伏擊第760章 恐怖端倪初現第949章 吉布提第951章 被包圍的索馬里雙航母戰鬥羣第754章 成功營救第579章 完整工業第370章 雙方最不希望看到的結果第809章 八卦城號超級航母第251章 索馬里統一和談第489章 平衡第821章 視察第一航空師第668章 河內戰場第181章 林美琪的異樣第807章 美國反應第564章 公投方案第990章 啓動天氣控制儀第497章 要一個保證第152章 中華的力挺第546章 討一個公道第947章 殺雞儆猴第734章 工業工廠第931章 獵殺印度潛艇第35章 兩難抉擇第750章 出事了第769章 推斷第146章 遭殃的意大利大使館第726章 基地的變化第899章 以色列雷暴第457章 颱風級常規動力潛艇第506章 中索俄海軍交流第900章第364章 重錘反擊,超音速**第828章 博弈第887章 棄卒的悲哀第113章 美國非洲司令部第813章 海洋權益爭端第389章 戰術博弈第358章 制定戰術第908章 初級全球布武第269章 暴怒的奧巴牛第848章 背叛北約第688章 經濟危機臨近第100章 以殺震懾第699章 逃脫第501章 險象環生第589章 潘基文訪索馬里第224章 領袖意志第486章 500億軍火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