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三章 武道之興

洪荒大陸,生靈無窮無盡,不過經過這數百萬年的發展,總體來說,還是以普通人族爲主,數量佔據一半以上。

雖說是普通人族,早沒了最初人族的種種神異,根腳也降低到了下限,但整個世界因靈氣充沛,土地豐肥,生民自然不同凡響。

由於呼吸的是夾雜着仙靈之氣,毫無污染的新鮮空氣,吃的是被無邊元氣侵染過的水谷植物,即便本身不能吸收靈氣和元氣,但也被動的被滋潤着,故而人人身建體康,勇力非凡。

而且自從神農嘗百草,軒轅、岐伯等著《皇帝內經》,藥師佛開創醫家學說過後,人族的醫學發展早就形成一套完整體系,再結合道家養生術,很是出了些生死人、肉白骨的名醫,所以即便毫無修爲在身的人,也能輕鬆力搏虎豹,只要不遇上天災人禍,活上百來歲輕輕鬆鬆。

雖然早已經距離上古朝不保夕的艱苦歲月遠去,但生民安居樂業的環境之下,便開始有了更高的追求,對於修仙訪道,長生不老自然極爲追捧,仙道因而大興。

不過修煉並不容易,除了要有仙緣之外,還要有慧根,根骨、悟性、機緣缺一不可。

而且仙人重因果,一旦修仙,除非修的人間入世之法,譬如在龍庭中做官,受人約束、貢獻力量、不得逍遙,由國家體制代替承擔因果,不然就需要隱居深山,遠離紅塵,以清淨心來領悟仙道妙法。

所以雖然諸教派信衆不可計數,但大多隻是普通衆,除了能培養高尚的道德,積累陰德,並一定程度上能得教派庇護之外,和其別的普通人並無不同,能夠真正拜入各教派宗門,學習高深仙法者鳳毛麟角,普通信衆一輩子都接觸不了更高層次的力量。

不過這種情況在武道大興之後便徹底得到了改變,相對於仙道高邈神秘,武道就十分接地氣了,入門簡單,對資質要求沒那麼高,而且也不用清心寡慾,人人都可修煉,就算不能夠有所成就,也能強身健體。

但所謂窮文富武,武道修煉固然要求低,卻相對的需要更加龐大的資源,尤其是在破碎虛空之後,不但越往後需要資源越多,修煉速度也更慢。

當年玄明被封爲武道魁首之後,開始在三界廣泛傳播武道,在大秦官府的配合下,可謂成效卓著,不但在郡縣廣修武校,培養大秦戰兵,同時,也會選取一些條件不錯的孩童給予培養,至於大秦將校,那更是必修課,沒有武功在身的人,是做不了武官的。

如今十餘萬年過去了,武道發展早已經蓬勃無比,在高層上,凡是修爲不凡之輩,爲了補充修爲上的短板,基本都是仙武並修,即便一道走的更遠,另一道也絕不會懈怠。

譬如諸聖之流,因有着無窮混沌之氣吸收,道行上又沒有瓶頸,早就將聖人法體修到了和元神同一境界,下面的準聖吸收不了混沌之氣,速度倒是慢了很多,只能靠資源堆積,一時半會達不到仙道的高度。

不過在底層,修煉武道的人卻多不勝數,許多家世不凡之輩,資源根本不缺,但修仙沒有慧根,又捨不得紅塵富貴,武道出世,俱都大喜過望,便紛紛專修武道。

故而雖然武道傳出才十餘萬年,但很快得到了一系列世家、地主階級的大力追捧推崇,修煉人數早就蓋過了仙道,走到任何一個地方,都能看到氣血沖天,一舉一動都有萬鈞力道的武者。

而且隨着武道興盛,也沒有哪個聖人立教,氣運蓬勃昌隆,各地修爲小有成就者紛紛開宗立派,各武林門派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迅速的填補了底層力量上的空白。

劉邦雖然沒有拜入哪個門派之中,本身家中也不是大富大貴之家,但作爲曾經的大秦泗水亭長,管理方圓百里之地的治安,好歹也是個武官,自然不是普通人。

事實上劉邦曾經在沛縣武苑之中進修過,一身實力早就是先天境界,在普通人中以一敵千不是難事,這也是他在沛縣這樣數百萬人的縣城中混成地頭蛇的緣故,要不然縣中豪強也不少,沒了大秦官方身份,他早就被人整死了。

他所修煉的《基礎武典》,據說是由軍方下發的官府武學秘典,乃是從大秦至尊武學秘籍《兵甲武經》中衍生而來,雖看上去中規中矩,但十分全面,各方面沒有短板,而且築基效果頂尖,後期改修別的秘籍,也沒有任何阻礙。

一行上萬苦役,都被劉邦一個人管着,跋山涉水,押送着糧餉,從沛縣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做苦力。

這裡面有修爲在身的極少,大多是普通人,都是沛縣的青壯,運氣不好,被官府徵發,只能背井離鄉。

以劉邦的身份,其實完全可以不在徵發行列,可惜新楚政權對曾經與大秦有瓜葛的人很不友好,上面得知劉邦做過亭長,點名道姓要他參與。至於另一名做過縣吏的蕭何,早就金風未動蟬先覺,提前跑的沒影了。

“苦也,這是要我老劉的命啊!”

看了一眼稀稀拉拉的隊伍,人數比初上路時少了一半不說,剩下的人個個面黃肌瘦,疲於奔命,好似隨時都會倒下一般,想到不能按時交差的後果,劉邦心中又恨有怕。

一路走來,不過幾百里,人數就少了一半,要麼半路跑了,要麼病死累死了,這麼點人,根本不可能完成任務,而完不成任務的後果,自然就是死罪。

話說那西楚霸王動不動說秦政暴虐殘民,可他復國之後,也沒好到哪去,廢除了不少秦法,又沒有相應的措施補充,使得領地內秩序混亂,生民飽受其苦,各地官府行事但憑喜好,公器私用、聚斂無度是常規操作。

“聽說不久前,大澤鄉有豪傑陳勝、吳廣起義,揭竿爲旗、斬木爲兵,攻城略地,弄出浩大聲勢。他們打着二世皇帝的旗幟,要反楚復秦,還天下郎朗乾坤。”

就在劉邦愁眉苦臉,想着是不是回家求一下那個貌似來頭很大的岳父,好解決眼前危機的時候,身邊一同被抓苦力的曹參悄悄的說了一句。

第三八四章章 以己道代大道第四八六章 妖魔歪道,五大家仙第三六九章 羅睺一指,大音希聲(求訂閱)第五八三章 自爆的雷神,復甦的祖神第三八一章 太元聖母,驚天巨秘第五二三章 曙光走廊開,大戰將起時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清收徒第二六一章 壽仙宮之謀第五八九章 無極之上(終章)第四六七章 菩提下界,石猴稱王第四一七章 魔音染三界第五五四章 兇寶吞皇第二七四章 陽鑰雛形,謀劃元始第五十一章 泰山新主第四六七章 菩提下界,石猴稱王第二九一章 穿越者雷林,巫師的盡頭第一百六十七章 天星海生波,巫地輝煌逝第三一七章 盤古斧傷聖人,祖龍威破五王第一百七十三章 風伯雨師,青衣女魃第三九六章 聯姻第四九九章 寰宇一蓮,因果八矛第三五一章 聖位、皇位第八十二章 消息第二十三章 一講道第五三一章 古佛寂滅第四二八章 給我上第四十一章 羣星噬主第七十七章 因果轉嫁第一百零三章 證道第一百五十章 魔祖第三七三章 皇者之殤第四五二章 降魔頭,伏聖人第一百五十章 魔祖第五十四章 新的篇章,準聖時代第二五七章 諦聽二四四章 爭奪第三八九章 大地變遷,神君復出第一百七十四章 女魃破屏翳,渡厄克飛廉第四九五章 聖母贈寶第九十四章 嫦娥奔月第七十七章 因果轉嫁第二九一章 穿越者雷林,巫師的盡頭第二三七章 通天決策第五四七章 玉京山上帝師之會第三三八章 佛門第三聖,聖人不爲大第一百七十七章 殺劫臨身第二四三章 搶手的徒弟第六十二章 將行天界第七十章 天定聖人第二十五章 迴歸紫府洲第二五四章 反噬第五四九章 逆天的無天第四一二章 天刀出,天地驚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命長存,玉清真王第三八六章 東極青華大帝第四四四章 天地同悲,佛祖之悟第四六八章 尋仙仿道第三零七章 三十四天與三世佛第五零八章 敗退,落幕(二合一章節)第一百五十六章 神農證道,三清吃癟第二六九章 神樹榮枯,宇宙生滅第三九三章 時間不夠,營養來湊第五十七章 海外歸一第五四四章 巫族的分裂第一百八十五章 冥河之恨,鎮元之謀第三五一章 聖位、皇位第四三五章 以道補道第九十六章 新的東皇太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意之爭第一百五十四章 三陣困伏羲,天帝索至寶第三九七章 傳位心思第二四九章 改變的命運第三一六章 祖龍嬴政,天帝后手第二四七章 冥河再出,天帝行動第四六六章 神猴出世驚天地第二八五章 九州崩毀,重鑄洪荒 蓮華已逝,陽鑰乃成第二九二章 迴歸洪荒第四四六章 大道爭鋒第一百九十九章 大勢已定,戰鬥未止第三二八章 三皇五帝失尊位,大秦天子傳二世第二零三章 最後一道鴻蒙紫氣第三一七章 盤古斧傷聖人,祖龍威破五王第四三八章 上陣親兄弟第三一二章 百家齊動第五百一十五章 黑蓮魔劫第一百一十章 斬斷規則之劍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帝歸闡教,王母傳昊天第十七章 強敵壓境第八十五章 斬屍第四八二章 真王之志,天王輪迴第二二四章 將功贖罪第八十一章 納寰宇星辰,以鑄法相第一百一十章 斬斷規則之劍第四六八章 尋仙仿道第三一一章 兵出函谷,征戰天下第五一四章 鍾離援手,純陽情劫第一百三十三章 各出手段第四八七章 天帝態度,崑崙拿人第五二零章 破封第四七一章 敖丙七妖大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