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零章 三皇相會,天帝問心

伏羲和孔丘二人有要事在身,不便久留,辭別女媧娘娘,進入大羅天,在彌羅宮外面等候通傳,片刻之後,有兩尊皇者從彌羅宮中出來,一路上似乎相談的甚是得宜,氣氛極其融洽。

伏羲看向二人,面色雖仍是一派溫和,心中卻不由一沉:“帝鴻、敖沂,他們兩個怎會湊在一起?”

帝鴻二人也看到了伏羲,走進之後,四人點頭示意,彼此身份差不多,又分屬不同種族,只需簡單見禮便可。

“許久不見羲皇,孤皇甚是懷念。你此來,也是以人皇的身份來首次朝拜陛下麼?”

帝鴻的聲音不緊不慢,蘊含着淡淡的威嚴,恍惚間讓伏羲想起曾經的帝俊,二人在某些方面真的很像,性格、野心、手段等。

而一聲羲皇,更是讓伏羲心中泛起漣漪,這久遠的稱呼勾起了心中的回憶,曾經的羲皇,現在的人皇,同樣的皇者,卻是不同的身份,代表着非此即彼的立場。

“妖皇陛下以後當稱伏羲人皇,羲皇是久遠前的一段難忘歲月,但終究是過去了。已經逝去的,就讓他隨風而散。把握當下,創造未來,纔是我輩皇者的使命,也是陛下立下五皇的初衷!”

帝鴻眸子中閃過一絲陰鬱,心中的最後一絲期望消散,臉上笑容仍在,卻給人一種莫名的鋒芒,“既然如此,那就祝人皇好運了。希望人皇真能把握當下,要不然,也就沒有什麼未來可創造了。”

敖沂笑容清淺,表情平和,仍是一如既往的如東海之水,平靜的背後,是深不可測的汪洋,讓人難窺究竟。

就在這時,太白金星宣伏羲、孔丘覲見。敖沂道:“陛下宣召,人皇陛下不宜耽擱,敖沂先走一步了。”

伏羲對敖沂的態度很是和善,微笑溫言道:“龍皇陛下請。”

四人交錯而過,伏羲和孔丘隨太白金星入彌羅宮太極殿覲見,帝鴻和敖沂則離開彌羅宮。

“龍皇陛下,人皇和孔丘聯袂而來,孤皇猜測是爲了鴻蒙紫氣合一之事。人族已經是天地主角,若再添一聖,實力暴漲。你我諸族想壓過人族,在下一量劫角逐新的天地主角,難度又會加大。陛下以爲如何?”

敖沂淡笑道:“即便不讓孔丘成聖,下一量劫角逐天地主角,我龍族也難有勝算。陛下當知,應龍聖人當年因遭遇不公平待遇,和族中頗有嫌隙。若龍族遇劫,他定會出手庇護。但想要他主動幫龍族爭霸,這隻怕不易。而真武聖人畢竟是龜族聖人,就算和龍族交好,守望相助,但不意味着龍族的意願就是他的意願。”

帝鴻沉眉思慮,應龍和龍族的恩怨他當然知道,當年因應龍血脈變易,導致生的非常奇怪,成爲唯一一頭背生雙翼的龍,而且身爲龍族,卻主修土之大道,成爲司土之龍,剋制一切水族神通,而被純種龍族排擠,受盡打壓之後,獨自離開龍族,定居於西北兇犁土丘之中。

不過也因此避開了三族爭霸,不但安全的活了下來,還因與龍族割裂而沒受到業力影響,被天帝收服之後,修爲一路上升,不久之後就成爲龍族第一高手。

當年紫府洲攻伐龍族的時候,應龍也參與其中,可見龍族在他心中的地位。敖沂這麼說,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也有可能是她的推脫之詞,畢竟同殿爲臣無數年,又都是龍族,連龍鳳大仇現在都漸漸消散了,沒道理同爲龍族還這麼記仇。畢竟當時打壓應龍的老龍們大多作古了。”

帝鴻雖然不甘心,但敖沂這般說,他也無法強逼,只好暫時按下心思,尋思新的利益關係,來拉攏更多的盟友。

伏羲和孔丘進入太極殿,行禮之後,說明來意。

雕刻着盤古開天、萬靈朝拜、九龍盤繞之象的龍椅之上,一道黑白渾成、兩儀交錯的原始祖炁聚散不定,杳杳冥冥、無形無相,代表着道之起始,法之源頭。

隔着陛階下垂落的五色珠簾,即便以伏羲的修爲,也難以看到團祖炁的變化規律,只能感知到玄妙莫測的道韻和義理擴散,即便看不懂,和自己虛修法則也不相同,但萬法殊途同歸,到了高等境界,一法遍含一切法,仍讓伏羲大道交感,智慧閃耀,一瞬間領悟許多道之玄妙,彷彿以往無可捉摸,不可望不可即的道明明白白的展現在自己面前。

這時他也終於能理解諸聖爭先恐後,在明巒極聖天開闢道場的行爲,換做是他,也絕對會第一時間做同樣的事。

“朕當時將鯤鵬的鴻蒙紫氣賜給孔丘之時就說過,你二人不管誰成聖,都可自決。既然已經確定是孔丘成聖,朕自當成全。”

當年后土斬斷鴻蒙紫氣,目的是爲了削弱天道聖人的力量,畢竟論實力,三位至人仍不及一位聖人。

而這三尊至人也的確給東王公帶來了巨大收穫,先是換來伏羲自稱天子,開啓人族封禪泰山,向天稱臣的古老祭祀儀式,讓東王公從天道手中竊取了部分人道權柄,從而完成一系列大計,得到龐大的人族氣運,修爲節節攀升。

後來鯤鵬、冥河對他也多有幫助,要是沒有這三道鴻蒙紫氣,他未必有今天的成就。

如今連天道都被自己執掌了,天道聖人自然不在話下,三道鴻蒙紫氣各自完成使命,因果糾纏之下,也是時候再度圓滿了。

“多謝陛下成全!”

伏羲和孔丘心中一定,就見伏羲頭頂無聲無息的浮起一道紫氣,然後落入孔丘靈臺之中,只是他此時沒有混元道果,故而後兩道紫氣融合後,無法和第一道成就至人的紫氣融合。

“孔丘,你前世史皇氏倉頡是天庭史官,而你又執筆寫春秋,以史爲鑑,褒貶臧否,使亂臣賊子懼。這天庭史官之位,朕仍希望由你擔任!”

孔丘道:“陛下但有所命,丘無不應。丘即刻便讓善屍倉頡上天,完善天庭史記。”

“善!”東王公讚許一聲,又道:“孔丘,你儒家講究天、地、君、親、師,是人一生中必須尊崇、服從者。這五者之中,朕獨佔其四,而人族只佔一個‘親’。所謂君子直道而行,你既開創儒學,當爲君子儒,無爲小人儒,坦坦蕩蕩,事無不可對人言。朕今問你,在人族和朕之間,孰爲重?”

“這……”

孔丘和伏羲同時眼皮一跳,沒想到天帝陛下問出這樣敏感的問題,直擊本心。這可不好回答,一個不慎,可能後果就很嚴重。

“不要遲疑,遵循本心。你當知道,任何謊言對朕都毫無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忠於自己的族羣,這並不是罪。你不用擔心會惹怒了朕,這點度量,朕還是有的。”

“是!”孔丘看了伏羲一眼,表情沉靜,語氣堅定道:“在陛下和人族之間,臣忠於陛下。在人族和臣之間,臣忠於人族。”

“和禹一樣的答案,不過原因不同。”東王公語氣淡淡,聽不出喜怒:“禹忠於朕,一方面是朕一手栽培提拔了他,一方面也是大勢裹挾。而你忠於朕是發自本心,但更深一層來說,其實忠於的是自己的道。”

“甚好,甚好!朕希望儒家學問能一直是這種真摯的,積極的狀態,弘揚君子儒。而不是虛僞的,迂腐的,蠅營狗苟的小人儒。”

“如果你心中忠於的是人族,或者只忠於自己的利益,說明你之儒學,如諸子百家一般,不過是你達成目的的工具,非是心之所向、道之所在,而踐行不輟。”

“諸子百家之中,除了儒家和法家之外,都是衆仙家爲了在人族大運中分一杯羹而開創,目的不純、道之不存,非是踐行己道,故有其形而無其神,故難以包容承載人道。只有你我,當時開創學派之時,記憶未復,乃遵循本心而行,實則正是道之所繫。”

“朕之所問,非是爲難你,實則是問你之道心,是非和儒家精神一致。所謂的浩然之氣,是否真的至大至剛,純粹浩瀚。”

孔丘額頭上大汗淋漓,無聲無息之間經過了一場考驗,或許關乎到自己能否順利成聖,所幸自己過關了。

果然,只聽得天帝的聲音又傳來:“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你表裡如一,坦坦蕩蕩,踐行着儒家提倡、堅守的道,是真正的君子儒。這樣的儒學,倒也有資格與法家並列。”

“朕也相信,忠於自己道的人,一定不會容許自己的道所延伸的理念,被扭曲敗壞。”

伏羲心神一鬆,既鬆了口氣,又隱隱失落,如打翻五味瓶一般,情緒複雜。

孔丘踐行自己的道,忠於自己的道,毫不動搖,在人族和天帝陛下之間遵循己道選擇了後者,讓他這人皇產生失落感。

但正因他忠於自己的道,豪無虛僞,體現出真正的儒家精神,纔在天帝這裡過了一關,打通了後續成聖之途中最難的一個關節,讓伏羲鬆了一口氣。

否則的話,天帝不認可儒家和孔丘,想發揚儒學,立教成聖可就難如登天了。

第四章 以寶煉寶第三零四章 元始得寶,準提謀人第三十七章 萬蛇之首第二四六章 蓮藕築基第四七九章 崑崙來客,五方會談第三八零章 安排第三四五章 聖位落各家,幾人歡喜幾人愁第四五五章 穢佛之界,佛骨至寶第三七一章 人龍之盟(求訂閱)第二零八章 佛門出,青蓮折第三三三章 中樞爲限,六魄化炁第六十六章 妖勝巫敗第四二八章 給我上第二八九章 混沌中見虛無尊第七十八章 因果蛛第四八四章 妖族應對第一百八十三章 當歷一千七百五十劫第四六九章 藝成下山第五八七章 勝利的天平第三一九章 大秦聖庭,人道長河第三九六章 聯姻第三九九章 開皇盡,延康替第四二六章 戰火重燃第七十五章 準提來訪第二九九章 姬玄淼至東魯國,孔仲尼殺少正卯第三三九章 大羅天講道,武運昌隆第二十四章 大羅圓滿第一百六十一章 仙道之首,魔道祖師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意之爭第一百一十六章 冊封諸神第五六六章 無極太極陰陽萬象混元大陣第五章 扶桑出紫府第四二九章 惜才第五二一章 死亡女神和長青劍第五章 扶桑出紫府第五四三章 妖族新的出路第二十五章 迴歸紫府洲第五五一章 五氣合一斬妖運第四二一章 拜巫皇爲主第二三一章 武道奧秘,地道聖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帝歸闡教,王母傳昊天第二零六章 歸墟虛無君第八十九章 十太子下洪荒第五七零章 化育萬物,神與道同第五十章 至寶爲聘第十四章 紫光夫人第二三一章 武道奧秘,地道聖人第五六八章 無極圖第四七六章 大劫將至第一百五十八章 鬥戰魔神第四六三章 王蟒篡漢,人皇逞威第五六九章 開天闢地第一人第八十六章 回返第三五五章 因果蛛醒,量劫至第二九七章 幽冥定計第一百五十章 魔祖第一百八十五章 冥河之恨,鎮元之謀第三四二章 武道六聖,人道五皇第五六三章 羅睺破境第四七一章 敖丙七妖大交兵第一百五十章 魔祖第二零四章 立教成聖,天定魔寶第八十七章 人族上天第五七八章 古帝之死第三二四章 天道本源海,一斧闢鴻蒙第四零五章 九五登龍道第三九二章 魔神和至寶第三三三章 中樞爲限,六魄化炁第三二三章 聖人可死,人道自強第四八三章 龍城運起,諸神下界第五四四章 巫族的分裂第四二四章 大幕開啓第二七二章 虛無君捕蟬,東王公做雀第四十五章 全軍覆沒第二九四章 陰鑰之謀,金鰲之行第十一章 鳳棲山論道第一百二十六章 巫妖僞朝第四五九章 兩界歸一,改天換地第四三六章 一拳打爆聖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各出手段第三九零章 三千法則三千零一道果第六十五章 周天星辰破第四七七章 拜謁太元聖母第二十三章 一講道第五五四章 兇寶吞皇第五一二章 佛門女帝第三二零章 天地爭鋒,人道繪卷第三九二章 魔神和至寶第八十六章 回返第一百五十六章 神農證道,三清吃癟第五一零章 至尊之劫第四一八章 第六魔皇第一百八十七章 不死冥河第三二九章 登天第四三四章 黑暗大魔神第五十四章 新的篇章,準聖時代第二五五章 申公豹第五二四章 論策第五一四章 鍾離援手,純陽情劫第二一七章 棄魔入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