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分家

其實崑崙山何其廣大,靈物更是數不勝數,這些弟子也糟蹋不了多少。但這種無法無天,毫無定性德行的模樣,與玄門仙道格格不入,引起了元始天尊的強烈反感。

“三弟,你該約束下門下弟子了,如此盡是披毛戴角之輩,良莠不齊,不修功德,與我玄門理念頗爲不符。似你這般什麼人都收歸門下,有再多的功德氣運也經不起消耗。”

元始天尊對通天教主的行爲並不認同,想當年鴻鈞老師就算有教無類,不也要在混沌中開闢道場講道,選取福緣深厚者,最終只取三千天地所鍾之輩麼?

通天教主卻是全然不管,只要有人前來,都可聽道,算作截教門下,這種行爲和道祖可不一樣。

所謂道不可輕傳,生靈本有命數,修煉長生是竊取天地造化的行爲,每傳一人,於天地都有一份因果。弟子做了壞事,破壞天地,阻礙天地發展,業力都要分攤到師父身上。

所以洪荒世界中,收徒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不經過重重考察,不會傳授真本領。

截教中窮兇極惡者甚多,這樣的人不但不會給截教補益氣運,還會消耗大量的功德氣運,可以說完全是賠本買賣。

通天教主並非不明白這個道理,也知道元始天尊其實是爲他好,但二人教義不同,看法自然也不同。

“二兄此言差矣,這些人中不少都是業力深重之輩,按正常命運線來看,俱是半途橫死之象。我截教既號稱要截取生機,就要從改變門下弟子命運開始。

我傳上清大道,內中有真功真行之秘,即可修煉進步,也可積累功德,轉變心性。將這些人導入善途,以善行積累功德,然後改易命運,死中得活,就是我之大道的驗證。每成功一人,就是對我之大道的補益,也是對天地的回饋。”

元始天尊默然無語,知道通天教主所言不虛。導人向善自然功德無量,是真正的渡入之舉。

這些人罪孽深重,本是必死之命,但如果功德廣大,自然能遇難成祥,化死爲生。

或者修成大羅金仙,得以超拔命運,自然也就沒有了所謂必死之命。那個時候,他們的命運其實已經從有常變爲無常,能使他們隕落的只有同級或更高級的存在。

這還是洪荒世界大羅金仙比較倒黴,無法操縱時間。換個宇宙,大羅金仙基本就不死不滅了,可以說,命運完全自主了。

但天尊的道與通天教主不同,他順天應人,更多的站在天地的角度考慮。業力是天道清除害蟲的一種行爲,對天地有利,自當順應之。

這些肆無忌憚,毫無敬畏之心的生靈本就該被清除掉。天地生養萬靈,萬靈無一可報天地,反而爲所欲爲,要之何用?還不如塵歸塵、土歸土,將自身返還給天地。

有這樣教他們改命的時間,還不如多收幾個良善有德的弟子,向生靈多傳授一些向善之道,救渡更多有善根的普通生靈。

反正靠那些業力纏身的弟子,肯定不可能將教派發揚光大。他們本就是靠吃人修煉的,還指望他們給人傳道?如今人族是天地主角,有這些弟子在,如何使廣大的普通生靈受益?

截然不同的教義,這這一天終於不可避免的產生對立,雖然二人都各退一步,最終沒有繼續爭論,但三清心中都清楚,這是道之爭,沒有包容的可能。

除非有一方改變自己的道,但洪荒大神,哪一個不是心志堅定無比的人,選定的道自會一以貫之,不會動搖。

若改變自己的道,就是否定了自己的道,就等於否定了自己的過去,怕立刻就會道心破碎,身死道消。

所以大道之爭,不死不休。因爲徹底輸的一方,往往心態崩潰,氣數散盡,道心破碎。

不過能證道混元的人,當然不可能否定自己的道,就算一時輸了,也不過失手一次,有無數的機會捲土重來,除非徹徹底底的被證明,自己所行的道,就是錯的,沒有一點對的地方。

此後,闡、截二教教義不同,所帶來的裂痕分歧越來越大,矛盾甚至已經上升到親傳弟子的程度。而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也因彼此觀點對立,而漸行漸遠。

這並不是二人有仇,或者對對方不滿,用現在的話來說,叫三觀不合,但要嚴重嚴肅無數倍。二人道路南轅北轍,譬如水火,又各有堅持,是註定難以調和的矛盾。

老子將這一切看在眼中,心中嘆息。這件事本無對錯,不過是各自的選擇和堅持不同罷了,誰也沒資格讓別人改變。

到了現在,雙方都不再是一個人,各自代表了一個教派,矛盾對立隨之不停放大,終於難以再調和下去。

這也是崑崙山太小,無法容納三尊聖人的不同大道,使得碰撞越來越激烈。

“罷了,堵不如疏,道不同不相爲謀。如其強行湊在一起,全兄弟之義,不如順勢而爲。既然道路不同,就各走各路好了。我是大哥,也不跟你們兩個搶崑崙山,你們好自爲之吧!”

老子喚來玄都,騎上青牛,將九龍金杖變爲扁拐拿在手上,飄然而去,到了首陽山,開闢八景宮,就此重立道場。

通天教主長嘆一聲,看了看昔日鍾靈毓秀的神山,如今確實烏煙瘴氣,不復昔日清聖,心中更是嘆息。

“二哥,你我所行之道不同,彼此各有堅持,如其日後相看兩厭,不如就此分家。今後三清不復一體,但仍是親兄弟。小弟也去了。”

通天教主騎上奎牛,在四大弟子和隨侍七仙的簇擁下,離了崑崙山,一直降到東海之上,見有一島,形如巨鰲,金光燦燦,霞彩漫天,心中甚是欣喜,於是就想將道場立在這裡。

不過這島已屬天庭所有,教主派多寶道人上天,不一會,天帝旨意下達,將金鰲島並周邊羣島都劃給截教以作道場。

通天就在島上開闢一座洞府,仍命名爲碧遊宮。

元始天尊在通天教主走了之後,心中頗不是滋味。雖然不是自己的錯,不過兄弟先後離去,心中難免失落。

於是天尊將三清宮封閉起來,再另行開闢一座洞府,取名玉虛宮。

第四八九章 宇宙模板,創始元靈第二八六章 大道無常,通天不敗第二三一章 武道奧秘,地道聖人第四八七章 天帝態度,崑崙拿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冥河之恨,鎮元之謀第三五七章 遠方的消息,北洲的祭壇第一百八十一章 至寶終成,蚩尤殞命第二零二章 西方困境第二四一章 女媧再佈局第一百五十三章 神農祭天,天帝堵門第四四五章 詛咒魔神第五六一章 冥河的抉擇第三二三章 聖人可死,人道自強第七十九章 巫妖第三戰第三三二章 盤古七魄,武道元精第十八章 東皇鍾第三五七章 遠方的消息,北洲的祭壇第二三五章 聖人落子第一百零七章 法則圓滿第二二六章 仙道殺劫第二零八章 佛門出,青蓮折第五十七章 海外歸一第五六五章 泰皇死劫,彌勒捨身第三七零章 魔祖兇威(求訂閱)第三四六章 禹皇讓聖第一百七十三章 風伯雨師,青衣女魃第一百七十六章 昊天下界,大戰開啓第四四四章 天地同悲,佛祖之悟第三四五章 聖位落各家,幾人歡喜幾人愁第三十七章 萬蛇之首第九十九章 兵戈再起第五零三章 六魂幡下無聖人第四七一章 敖丙七妖大交兵第四七零章 龍宮受挫第一百六十章 魔祖的黃昏第三一四章 天地一盤棋,勝負兩戰場第二七八章 魔尊的誘惑,元始的抉擇第五二六章 細思極恐第三四七章 碎夢一刀,界中佛國第三把二章 鴻蒙界拾荒老人第五五九章 完整的造化神器第三七八章 時空回溯第八十三章神劍創世第七十章 天定聖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西方有大能,玉清棄青華第四十章 司土之龍第四六六章 神猴出世驚天地第二零七章 西方謀自立第五十一章 泰山新主第三六零章 三皇相會,天帝問心第三六九章 羅睺一指,大音希聲(求訂閱)第二七七章 女媧助通天,四聖難破陣第二八三章 交易第五六三章 羅睺破境第十八章 東皇鍾第五五八章 狠厲第五三七章黑暗的盡頭第五六四章 魔皇帝辛,妖主玄康;勾陳易位,兄弟傳續第三八四章章 以己道代大道第二六九章 神樹榮枯,宇宙生滅第三六五章 世間無不可殺之人第三五九章 八天之上,大羅之下,明巒極聖第二八一章 臣服第二零六章 歸墟虛無君第五四一章 天地失序,魔神奪舍第四八二章 真王之志,天王輪迴第四二八章 給我上第二二九章 虛無君的隱秘第三六三章 禮物,抵達第二零四章 立教成聖,天定魔寶第一百零八章 紫氣三分第一百七十二章 兵進涿鹿第九十四章 嫦娥奔月第一百三十九章 盤古第九紀元第四一二章 天刀出,天地驚第四七二章 再臨東海第三六五章 世間無不可殺之人第二十一章 神威第一百五十章 魔祖第一百零三章 證道第五一九章 太始之爭第一百五十章 魔祖第四五二章 降魔頭,伏聖人第二一四章 重塑根腳之法第四八四章 妖族應對第二八八章 鴻鈞話證道三劫,羅睺解殞聖毒丹第三二七章 太師與太傅,賞與罰第一百零九章 大戰開始第四九三章 西遊完畢,四柱渾天第五三二章 悟空至,紂王逃第一百三十六章 五龍氏第二一零章 分封佛果,虛無出世第五一二章 佛門女帝第二五八章 自由的魔祖,自得的仙祖第四一九章 草木之尊第一百八十五章 冥河之恨,鎮元之謀第五六三章 羅睺破境第十八章 東皇鍾第三零五章 人族混元之果第一百五十一章 助魔成道